【成長玩伴BUDDY NIU】教孩子識字的這三大誤區,千萬要提防!

【成長玩伴BUDDY NIU】教孩子識字的這三大誤區,千萬要提防!

1 人贊了文章

倩倩媽媽每次跟其他家長聊天時都能聽到這樣的話:「我家依依五歲了,都認識2000個字了。」而倩倩快要上小學了,看圖畫書都得媽媽來念,媽媽總是擔心,以後倩倩上學會不會跟不上,要不要給她報個語言學習班呢?

我們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家長,對於孩子識字的問題,存在些許疑惑:到底該不該教孩子過早識字?其實,家長的這些憂慮均源於三個認知誤區。

誤區一:幼兒階段反對識字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用機械記憶和強化訓練的方式讓幼兒過早識字不符合其學習特點和接受能力。所以,並不是要求各位家長反對讓孩子過早識字,而是家長在教孩子識字時千萬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勿過於強硬。

誤區二:孩子必須認字才能開始閱讀

家長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讀一本書時,我們發現每個字都認識,但連成一句話就看不懂其中的含義了。所以,認字並不代表閱讀理解能力強。

幼兒的圖畫書不是毫無用處的,它是最直觀的表達,是基礎,是關鍵,它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起前後的聯繫,感知故事思維,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只有打好基礎,才能慢慢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

誤區三:學寫字要趁早

孩子寫字時明明一筆一划,認認真真的寫,寫出來的卻是東倒西歪,甚至有些名詞還會寫錯,很多家長摸不清原因。這其實是逼迫孩子過早寫字造成的。

寫字是一項技術活,它需要大腦將信息和指令傳達到手,再由眼睛、大腦和手相互協作,將文字分解成多種筆畫,再綜合概括。對於不到六歲的孩子來說,這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

而且,幼兒時期的孩子手部控制能力較弱,不能很好的握筆,如果過早教孩子寫字,很容易影響幼兒脊柱骨骼的發育,還有可能造成手指骨節畸形。

各位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和寫字能力千萬別著急,欲速則不達,循序漸進的引導孩子。

家長可以通過成長玩伴BUDDY NIU成才習慣管理器的性格塑造課程,在日復一日的耳濡目染中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閱讀能力、識字能力、寫作能力等。家長還可以通過PWE智慧成才教育創始人李亞光的教育課程,提高科學教育水平,遠離家庭教育誤區。

除此之外,家長也可以結合繪本或圖片給孩子講述一些常見字,生活中的交通標誌、廣告牌、地鐵站的文字等,這些都是幫助孩子識字的好機會。

另外,選擇孩子感興趣的畫畫、捏橡皮泥等方式也能幫助孩子提高學習能力,還可以鍛煉手部的靈活性。

只要家長用心去學習掌握這些方法,和孩子一起反覆練習,相信培養孩子讀和寫,都不是什麼高難度的事了。

推薦閱讀:

TAG:孩子 | 教育 | 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