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天杖(全)—《極樂之輪:佛教冥想藝術》

天杖(全)—《極樂之輪:佛教冥想藝術》

?

西藏具有最卓越的內在科學文明

——羅伯特·悲曼

天 杖

約翰·C.亨廷頓,迪娜·邦德爾

中國西藏

約15世紀初

鐵鑲銀

高度:17.375英寸

AnnaMaria Rossi和Fabio Rossi藏品,倫敦

這種形狀像床腿的天杖在古代南亞就已被印度教濕婆派修道者和祭司們使用,並且在笈多王朝(320年-540年)甚至可能更早的時期就在濕婆派雕塑中廣泛出現。它最常用於密宗儀軌中,杖頭基本上由是一顆骷髏頭、一顆乾枯的人頭、一顆正常的人頭、一隻金色寶瓶、一個直立的金剛杵或一個噴焰三股叉組成,象徵戰勝貪、嗔、痴三魔。

西藏密宗的天杖傳自古印度,其形狀源於早期印度教濕婆派瑜伽師的標誌性手杖。它們大多數與印度教濕婆派瑜伽師有關,例如他們被稱為「持顱骨者」(Kapalikas),這種器物在Monier-Williams梵英辭典中被稱為瑜伽師的武器。

具有象徵意義的天杖在藏傳佛教中使用的日期並不確定,雖然「持顱骨者」「是在巴利三藏經典中提到的一種瑜伽師的表現形式,但巴利教規還是禁止僧侶攜帶這類器物。禁令本身意味著一些瑜伽師早在制定現在看到的巴利教規之前就已經攜帶這種天杖了。到了8世紀,天杖廣泛成為藏傳佛教密宗儀軌的一部分,如這隻8世紀克什米爾天杖所示,其帶有典型的早期特徵(圖 1)。其杖頂十字金剛杵下是個骷髏頭。

圖 1.這隻8世紀克什米爾天杖帶有有典型的密宗早期特徵。

到了這個時期,天杖在密宗佛教中具有了非常具體的象徵意義。在最基本的層面上,它表示攜帶它的神祇的異性對應物,各自象徵著瑜伽師或瑜伽母異性伴偶的「智慧」之本或「方便」之本例如,當一位瑜伽母(例如金剛亥母)將天杖放在她左臂彎處,或者將其平放在肩膀上時,它就代表著她的男性伴偶、慈悲,方便(upaya)等。 同樣地,當一個瑜伽師(如勝樂金剛),帶有一個天杖時,它象徵著他與其女性伴偶的結合,因此持有天杖的單個神明也可以被理解成是雙運之身。

在現代密宗佛教中,有兩種天杖:一種是三叉戟,一種是金剛杵。金剛杵表男性、慈悲、方便,三叉戟表女性、智慧,空性。例如,天杖杖頂的三叉戟就是代表著蓮花生大師的佛母益西措傑,(Yeshe Tshogyal),見目錄31。杖頂的三叉戟也象徵著人體微妙的瑜伽體系,三個刀片象徵著修習者身體的三個主要脈道。

這支鐵鑲銀天杖是西藏修習者使用的密宗儀軌標準法器。 在杖尾是一個帶有「舜若多」珠(shunyata,空性)的半十字金剛杵,又叫(見目錄58和59),支撐著雕紋的錐形八角杖身,最終到杖頭部分形成了一個「千瓣」蓮花造型。 在蓮花上有一個交叉的金剛杵(羯磨杵),它支撐著寶瓶(puma ghata),從寶瓶溢出的水又可以代表葉子。在寶瓶上面是三個頭,通常是藍色、紅色和白色。一顆是剛砍下的人頭,一顆是乾枯的人頭,還有一顆是骷髏頭。在這些之上是杖頂的十字金剛杵。本質上,整個天杖,如圖所見,可被理解為一隻堅固不壞的金剛杵。

天杖有多種形式和種類,由男性和女性神明持有,並且經常裝飾有額外的元素,例如隨風飄舞的三角幡,達馬茹和法鈴等(圖 2)。

圖2.由男女神祗共同持有的天杖樣式組合而成,通常飾有附加元素,

如飄動的絲巾、達瑪魯和鈴鐺。

對於每種類型的飾物,都有一個特定的圖示說明。安娜·瑪利亞·羅西(Anna Maria Rossi)和法比奧·羅西(Fabio Rossi)收藏的天杖具體用於修持勝樂金剛中的金剛亥母實修法。因此,天杖象徵著終極的菩提心是大樂和空性的結合,在本尊神及其伴偶的雙修形式上,這種結合體現得最為完滿。是金剛乘佛教中具有象徵意義的器物中最複雜、層次最多的一件。

根據羅伯特·比爾(Robert Beer)的說法,在外在的象徵意義上,天杖代表著須彌山的有形宇宙,八麵杖桿及桿頂和桿底代表著須彌山的中軸線及十大方向。

支撐於杖上的十字金剛杵、寶瓶、血淋淋的紅色人頭、正在腐爛的綠色人頭和乾枯的白色顱骨象徵著地、水、火、風、空「五大」圓盤。

十字金剛杵代表著須彌山較低的地面,而十二個可以看到的股叉代表環圍著須彌山的四大瞻部洲和八小瞻部洲。

寶瓶上系有的飄逸的白絲帶代表著須彌山四周的山脈和浩瀚的鹹海。

寶瓶代表著須彌山本體,上面的四個葉狀飾物代表著須彌山的四個山面。

寶瓶的開口代表須彌山山頂的因陀羅宮。

寶瓶上方的三顆頭代表了須彌山的三層境界:

那顆血淋淋的紅色人頭象徵著欲界(Kamadhatu)六天,因為紅色是慾望之色。

正在腐爛的藍色人頭象徵著色界(Rupadhatu)十八天,因為綠色是沉寂之色。

白色乾枯的顱骨象徵著無色界(Arupadhatu)最高的四層天。

而帶有冠飾的金剛杵象徵著佛陀獲得圓滿的清凈之界---色究竟天,這裡是色界之頂和大日如來的居所,因此也是所有佛陀的居所。

天杖底部的半截金剛杵象徵著五佛智毫無差異的完美和無上瑜伽派「五身」的統一。

在內在象徵意義上,天杖象徵著佛教的基本教義(小乘,大乘金剛乘)以及化身、應身、法身三身(trikaya)。

盈滿甘露的玲瓏小巧的金色寶瓶象徵著「圓滿甘露」(amrita)及無須思考的「覺識」(無上甚深密法)。

三顆頭從下往上代表的是

化身(梵語nirmana-kaya),

報身(梵語sambhoga-kaya),

法身(梵語dharma kaya)。

三顆頭從上到下的顏色分別為白色、紅色和藍色,表示佛陀的身、語、意。

它們的形象可以各自用梵字表意:

乾枯的顱骨代表頭部(身)上的白色字元「OM」;

正在腐爛的人頭代表喉部(語)上的紅色字元「AH」;

血淋淋的人頭代表胸部(意)上的藍色字元「HUM」。

在勝樂金剛/金剛亥母觀修中,天杖架放在金剛亥母左臂上或者扛在她的肩膀上,在金剛亥母的那洛巴觀想中,天杖象徵著男性伴偶的方便「之本」。在這種情況下,天杖本身就是勝樂金剛,象徵著他的壇城宮和居住在那裡的六十二位神明(見圖像與冥想部分)。

八角杖身象徵著壇城八大屍林的保護圈,而,杖桿底部的半截金剛杵代表著八大屍林四周的金剛帳護法圈。 寶瓶內的甘露代表著勝樂金剛和金剛亥母的「大樂結合」,這是大樂(Mahasukha)的精髓。

寶瓶下面是一個十字金剛杵,代表壇城「三昧耶輪」上的八位神靈。

它們生成了八大脈輪,而三個頭象徵著身輪、語輪、意輪。

藍色人頭代表著壇城「心輪」上的八位藍色神明;

紅色人頭代表著壇城「語輪」上的八位紅色神明;

而白色顱骨代表著壇城「身輪」上的十六位白色神明。

天杖冠頂的五股金剛杵代表著「大樂輪」上的四位方位神。

在修法之中,天杖作為勝樂金剛的具體化表現在密宗儀軌表現中成為了重要的法器。骷髏頭內包含的物質代表本體,而天杖則代表表象。 在觀想期間,骷髏頭中的本體物質被設想成盈涌著白色的菩提心露,並且是在最高點的位置,顱骨上方的半截金剛杵,代表勝樂金剛的心識。 天杖將本體物質融溶形成菩提心露(amrita)。 有關進一步的討論,請參閱目錄99-102。

在這支天杖中,銀鑲鐵的質地顯然是對勝樂金剛 /金剛亥母觀修中白色菩提心露的象徵。其工藝有著中國明朝(1368年-1644年)宮廷製品的特徵,應該是皇帝贈送給各個等級喇嘛的禮物。天杖上的三顆頭造型特別精美,是藏傳佛教喇嘛這個特殊群體的另一個標誌。這支天杖製作的確切日期無法確定,儘管它與明朝永樂時期(1403年-1424年)的歷史密切相關。

本次展覽中的這支天杖是體現勝樂金剛/金剛亥母修法的一個極好例子,並且由於密宗修法儀軌的原因,會經常遇到這種類型的天杖製品。不過,天杖有各種各樣的類型和象徵意義。上面這支天杖給出的答案不一定與其他的天杖相關。

迪娜·邦德爾,約翰·C. 亨廷頓

更多閱讀:

《密合輪薈供表演套裝中的勝樂金剛壇場面具》

《勝樂金剛與金剛亥母》

《金剛和犍稚》

《佛說大乘菩薩譬喻論》

《那洛巴尊者像(Naropa)》

《「諸佛之母」: 般若到彼岸》

《修鍊成佛的目標-開悟的象徵:五方佛》

《色究竟天的大日如來》

《佛教宇宙觀:觀想成佛的環境—須彌山》

《極樂之輪:佛教冥想藝術--之序》

《極樂之輪:佛教冥想藝術》

推薦閱讀:

TAG: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