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的大學將成啥樣,聽聽全球200位大學領導怎麼說

2030年的大學將成啥樣,聽聽全球200位大學領導怎麼說

全文2541字,預計閱讀4分鐘

到了2030年,全球大學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今天,讓我們聽聽全球高校領導者的聲音。

(來源:泰晤士高等教育官網)

在9月25日至27日於新加坡國立大學舉行的世界學術峰會之前,《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下稱「THE」)首次面向世界各地的眾多大學領導者展開問卷調查與訪談。

調查面向12年後,事關2030年大學的發展趨勢、可能面臨的威脅與優先策略。

最終,來自全球6大洲、45個國家的近200位大學領導者參與了調查。本文將為大家梳理他們的觀點與看法。

01

學科發展趨勢

從STEM到STEMM

在本次調查中,約一半的受訪者認為他們的政府在2030年將投入更高比例的支出用於研究

一位英國副校長對此頗有信心,他提供了一個簡單的解釋,那就是「技術的變革和社會問題的解決需要高校的研究作為支持」。

研究經費將投入哪些學科領域呢?眾多大學領導者預計,到2030年,政府將為STEMM領域(即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和醫學領域)提供更多的經費。

同時,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表示,相較於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在2030年,STEMM領域也將吸引更多的學者和學生。

這種觀點在北美大學校領導中是最為流行,在亞洲和大洋洲大學校領導中也比較普遍。

一位美國公立高校校長用簡潔的語言解釋了大家做此預測的原因,那就是——「Jobs,jobs,jobs(工作)」。

由此可見,就業市場的需求對政府的資金投入和高校的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工作具有強有力的導向作用。

然而,我們需警惕僅依據就業需求去建設大學的傾向。

另一位美國大學校長在調查中表達了類似的看法,他認為大學過分關注畢業生的工資指標、尤其是畢業後短期的工資狀況是不太合理的,因為「畢業時收入的美元並不是大學教育的最佳衡量標準」。

與STEMM領域不同,眾多人文和社會科學的學習內容往往是難以短期見到成效的(尤指畢業後的金錢回報)。高校也應擔負起責任,來更好地證明藝術、人文和社會科學類的畢業生也能過上好的生活並獲得豐厚的回報。

02

高校收入

公共教學補助金可能減少

大學的收入來源無疑是眾多高校領導者關注的重要話題,從THE調查結果來看,按照由高到低的順序,全球高校收入的主要收入來源依次為:政府科研投入、學生學費、政府公共教學補助金、私人研究經費和合約、捐款及其他

也就是說,政府部門仍是當前世界諸多高校極為重要的收入來源。各國政府的政策傾向和未來走向,將繼續對高校領導層的決策保持重要的影響作用。

然而,亦有受訪者抱怨道:「政府完全不知道如何建立一個充滿活力和創新的社會來推動國家的繁榮。」

高校收入來源排序(來源:泰晤士高等教育官網)

高校收入過於依賴政府部門並不見得是件好事。THE調查已經表明,政府公共教學資助金將可能成為歐洲大學受到最大威脅的收入來源

幾乎一半受訪大學領導者表示,預計到2030年,大學用於教學的支出將維持在較低的比例。

來自英國的一位校長就表達了自己對政府教學經費投入的悲觀情緒。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校長布萊恩·施密特(Brian Schmidt)也表示,澳大利亞「強烈需要」將公共支出的更大份額投入到高等教育教學中。

然而,施密特對此也並不樂觀,他補充道,「在當下這個眼前政策勝於長遠規劃的時代,我們難以確切預知政府將要實施的措施」。

來自我國的7位受訪高校領導也都表達了希望政府增加教學支出的意願,而且,與其他國家同行對比,他們對此較為樂觀

例如,南方醫科大學受訪校領導就表示,隨著公眾醫療保健需求的不斷攀升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實施,我國政府「將把更多的GDP用於醫學教育」。

03

還在想著終身教職?

臨時合同聘用制可能才是趨勢

金融壓力和勞動力市場的變化可能使臨時合同聘用製成為高校教職工用工制度的未來趨勢。

起碼,在本次調查中,有46%的受訪者是這麼認為的。持此觀點的尤以澳大利亞和美國等國家的高校領導者居多。

與此同時,也仍有31%的受訪者不這麼認為。

關於高教職工是否應該採用臨時合同制,各高校領導並未形成統一立場

一方面,採用一個相對長期和穩定的教學聘用關係既有利於高校吸引優秀人才,也是大學組織和業務維持穩定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位受訪日本私立大學領導坦言,「短期或臨時合同學者的增加,在學校內其實並不受歡迎」。北美一所公立大學的校長也指出,「如果短期或臨時合同成為常態,那麼吸引優秀的教職員工就會困難得多」。

來自英國的副校長們同樣似乎特別反對將教職工聘用臨時化,他們認為,這種趨勢對於高校教師職業發展而言是弊大於利的,高校有必要在終身聘用制的基礎上,找到靈活管理高校學術的方法。

然而,另一方面,終身聘用制也確實難以靈活應對當下快速發展的社會需求。

如一位美國私立大學領導者所言:「長期合同是不可持續的,因為它們不允許機構靈活應對不斷變化的潮流。這些合同需要向五年或十年合同轉變,我們不能固守終身聘用制。」

04

大學學制可能縮短

但學生歲數可能更大

隨著信息技術和人工智慧的不斷發展,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勢不可擋。

未來,人工智慧將逐漸取代人們從事繁瑣重複、機械簡單的工作,進一步解放和發展人類社會的生產力。但在人工智慧的衝擊下,眾多行業也將面臨轉型和重新定位的壓力。

(來源:泰晤士高等教育官網)

短期內,處於轉型期的企業對新興產業人才的需求將急劇攀升,但合乎需求的勞動力卻供不應求;與此同時,被機器和人工智慧取代的勞動力又面臨失業的風險。

而這一切,都向優質勞動力的重要來源地——高校——提出了嚴峻挑戰。

一方面,市場和企業希望在更短的時間內有更多優質的畢業生群體進入勞動力市場,這也是諸多高校領導者預計未來高等教育學制將會縮短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了「終身學習」的內在訴求,要求大學畢業生在進入工作崗位後仍需不斷學習和培訓,甚至需要重返高校深造。因此,多數受訪大學領導者預計到2030年,在校生的平均年齡或將會大

05

小結

THE通過調查全球近200位高校領導者對2030年大學發展趨勢的預測,梳理出如下4點結論

?未來,大學將被期待能為國家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與產業之間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繫,尤為值得一提的是,STEMM領域建設和應用型研究的比例或將增加。

?公共教學補助金的減少將對不少高校的收入構成重要威脅。

?在北美和澳大利亞等地的高校,臨時合同聘用制的教職工比例可能將進一步增加,但這一情況在英國可能不會發生。

?大學生群體的平均年齡或將提高,同時,北美、澳大利亞等地大學的學制有望縮短。

這些預測無一不在說明,高等教育本就是社會這張大網中必不可少的一環,未來它的走向與社會需求、經濟發展、政策導向等諸多方面息息相關。

大學之責任與使命,既在順應潮流中不斷適應社會的發展,又在突破與創新中引領社會的發展。讓我們一起期待,2030年的大學,一切會更好。

延伸閱讀

直擊會場:雄安教育的未來在哪裡??

mp.weixin.qq.com圖標未來的普林斯頓大學,會是這個樣子!?

mp.weixin.qq.com圖標敲黑板!送你10條建議,幫你規劃大學未來?

mp.weixin.qq.com圖標關於未來學校的內涵、誤區和趨勢,這篇文章都講透了?

mp.weixin.qq.com圖標面向2030,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現代化??

mp.weixin.qq.com圖標

本期作者

方略研究院北京研究分站 石琬若

一讀EDU編輯部

更多精彩內容,請訂閱一讀EDU微信公眾號(微信id:yidu_edu)查看!

推薦閱讀:

TAG:大學 | 領導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