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9而立

29而立

之前計劃著要在30歲生日的那一天寫一篇文章,說說自己的變化,成長。但轉念又想,為什麼要等到那一天呢,並非所有人都「三十而立」,或早或晚,要是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一輩子做個頑童也挺好。

是呀,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年齡刻度而已,心裡的成熟往往如無聲落葉,但卻一葉知秋。

其實公眾號是3年前建的,那個時候主要是轉一些喜歡的文章,在工作之餘抽時間選文章實在是很累的事情,因為不善經營,鮮少有人投稿,所以後續時不時得自己寫或者逼身邊的朋友寫,不給人家稿費,又不是大V平台。有時候確實是為了寫而寫,年紀小,日子平淡,對生活也沒什麼太深的感觸;陳先生戲謔說我的文字里都是「小情緒」,現在想想能把這話記這麼久,大概我還算是一個有野心的「對文字敏感者」吧。

回頭看25歲的時候寫的文字,也得到過一些小讚賞,但始終浮於表面,擺脫不了故作深沉感傷,又怯於真正剖析自己,再者那會兒對自我的認識,自然是沒有現在多的,也是自然。

從文字上,其實挺容易看得出我這幾年的變化,少了一些討巧,多了一份鬆弛和真誠。都說要了解一個人很難,需要時間,需要多種環境和事情的檢驗;但如果觀其文,能很快感知到作者的內心世界。現在的人寫字寫文的少了,我們讀書的時候幾乎每天都會寫東西,第二天拿到學校給閨蜜或者小男女朋友交換的,沒有手機的年代,會精挑細選紙張和本子,挑選筆香,寫字的時候小心翼翼的,偶爾在旁邊畫一些小人;收到的時候,翻開本子,切真的看到字跡,放飛自我的文字,感受還是很不一樣。

並不是一個特別洒脫的人,從小我就對他人的感受很敏感,也很希望獲得大家的喜歡;大概在18歲之前,我還不能把那些零散的自我拼圖拼在一起,經常困惑無助。不夠自信,在學校想的是怎麼討同學喜歡,怎麼樣才能合群,任由同學越線把不友好當作玩笑;但是那個時候都小,都沒輕沒重,一個不會為自己爭辯、保護自己的孩子,也不會贏得其他孩子的尊重。有時候我能隱約感受到,好像說著這些話做這些事的人不是真的我,但是為了合群為了酷,我還是會說大家喜歡的,模仿大家都做的,只是獨處的時候,心裡會懷疑和懊惱:我是不是應該在那個時刻說心裡話,做自己真的有那麼孤獨嗎?

甚至在剛工作的時候,和玩的好的同事一起吃飯,每次大家問我要吃什麼點什麼,我都回答隨便,結果每餐就幾乎是按照最挑剔的人的習慣來,記得有一次我發了脾氣:我記得你們喜歡吃什麼,可是好像沒人知道我喜歡吃什麼。在場的朋友都有點吃驚,覺得莫名其妙,現在的我回想的時候,只看到一個變扭的小孩,認為過多的表達喜好就是給他人帶去麻煩,會默默關心別人又期待別人同樣的回報。

有時候,和朋友抱有不同的意見,因為害怕說出來讓那個隱藏的「不同點」橫膈在中間,會傷害感情,在做選擇的時候抱著「我讓著你」的想法,當「讓」到一定程度,會爆發,覺得委屈受傷。而對方,不過是以為你一直都跟他想的一樣,你為什麼突然這樣?

勇敢說出自己的不同或者反對意見,不要害怕會傷害與朋友或者戀人之間的關係,應該對彼此有信心;如果因為害怕衝突而隱藏了核心矛盾,也是在製造一個不真實的自己;這種愧疚和矛盾在某一天突然爆發的時候,會讓對方措手不及。

蔡康永說過:「成熟的人做選擇,不成熟的人做反應。什麼叫做選擇,就是當問題沒有很嚴重的時候,你知道這樣下去不對,及時喊停;什麼叫做反應,就是當問題越來越嚴重,你忍無可忍,終於不能再忍,不得不被迫翻臉。不做選擇的人,永遠,都在等著做反應。」

形成自我並且穩固的過程,對我來說是挺漫長的,也很痛苦;我們身邊還有很多巨嬰拒絕成長,如果一個成年人拒絕責任義務做巨嬰,這就是逼他身邊在乎他的人做奶媽,這也是一種惡。

喜歡現在的自己,並不是因為現在過的很富足;其實身邊親近的朋友是知道的,就是一介草民貧窮少女(我不管,我堅持用少女這個詞);我們都喜歡小人物逆襲的故事,現在的我過的遠沒有20歲時幻想的「好」,那個時候我對物質的渴望是大於今天的,雖然那會我並不知道現在有錢的人還可以這麼有錢啊!

我們努力賺錢是為了避免自己或者家人沒錢治病,孩子沒錢上學,不能孝敬父母;也為了獲得這個社會對「成功人士」和「人生贏家」的認同,這大概是兩種對幸福和努力的不同理解吧,只是前者始終還是為了家人,後者,是為了自己。

前幾天小威威問我,會不會想買名牌包包,我毫不猶豫的說:會呀!只是我知道其實我內心沒有真的渴望它,但是如果身邊的朋友都在背,我也會考慮是不是也應該入一些;之前總覺得工作了這麼多年,總要比學生穿搭的更貴氣吧,現在想想其實也沒有必要(當然不差錢的什麼都可以買呀),畢竟現在的高中生大學生都在穿名牌開跑車了,而我們,偶爾的幾件可能還是高仿…..

我有虛榮心,但從不虛偽,虛偽是不會遇見真心的。我知道自己真的喜歡一樣東西是什麼狀態,雖有搖擺,但還是想把有限的時間和資源留給更打動自己的事物上。每個人都希望被填滿,有的人選擇用奢侈品或者財富堆砌裝飾自己,有的人選擇經營一個幸福的家庭,有的人可能選擇打拚事業,也有我這樣,精神索取可能大一些的人;無論是哪一種,我都覺得不過都是為了讓自己更開心啦,談不上比其他選擇更高尚或者更膚淺,但前提是要忠於內心,為自己的開心而努力,一把年紀實在不需要太介意別人是否欣賞自己(並非正常相處時不尊重照顧他人的感受,此為自私,兩者實在有別)。

違背本心去偽裝成一個被喜歡的自己,是對別人的欺騙和對自己的虧欠。

推薦閱讀:

TAG: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