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0.0008元利潤干到全球第一,這位老闆,給製造業上了一課!

在一個幾乎可以被忽視的行業,做 「世界上最難做的產品」是怎樣一種體驗?

或許,沒有人比義烏商人樓仲平更清楚。

他是義烏市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的創辦人, 1993年,一次機緣巧合扎進吸管產業,他很快發現,消費者並不在意一根吸管的品牌,而且利潤極低,單品平均售價在8厘錢,刨去各項成本,利潤只有大約10%,也就是0.0008元。

儘管行業不好做,但樓仲平堅持25年,並多次跨越生死線。如今,雙童年產吸管7000多噸,產值近2億元,擁有全球塑料吸管行業三分之二的專利,包攬制訂了全球吸管行業的所有標準,是行業絕對的領導品牌。

外界給了他很多讚譽,比如「吸管大王」、匠人精神,但現年53歲的樓仲平很有危機感,他說自己不是天生匠人,更不迷信所謂的成功。

下文根據其自述編輯。

01

為了生計,試煉20多個行當

1979年,我14歲的時候,隨父親來到江西弋陽地區,方誌敏的故鄉也在那裡。我們三兄弟加上父親,4個人挑貨郎擔。當時,我發育不良,個頭很矮,只有一米五,八九十斤重。

挑貨郎擔只在春節,平常沒的挑,通常臘月二十左右走,元宵前回來。每天挑一百多斤的東西,走幾十公里山路,晚上十點鐘回家,腳上都是磨爛的血泡,遇上下雨天就渾身濕透。到了城市,城裡人看不起我們,髒兮兮,人家不喜歡,年輕人老是欺負你、戲弄你。

但是,我沒感覺到痛苦,因為家裡沒飯吃,這樣總比餓肚子好,對吧?實際上是從極端的貧窮當中走過來的。

後來,我跟父親做起小攤販,倒賣瓜子、香煙、牙刷、服裝等等,陸續換了二十多個行當。其間,我包了三畝地養魚,差點被電死,幸虧沒掉進水裡,人醒來已經在醫院了。當時三根手指全部燒掉,神經燒斷,這個疤今天還在。

現在也想不通,為什麼老換來換去?可能更多是年輕時的貪玩、好奇,也不是說掙錢不掙錢。

02

機緣巧合,「投胎」吸管產業

1991年回到義烏,當時義烏小商品很火,我們憑親戚關係租了個攤位,賣當時剛流行起來的日用品——塑料杯、一次性筷子、紙杯、吸管……半年下來,做到了700多個攤位中的No.1,最好的時候,一月能掙一萬多塊錢。

那時候,義烏的小商品市場通常是前店後廠,做加工的不一定有攤位,有攤位的人不一定自己加工。這樣有攤位的人,就幫你把做的東西拿過來放在攤位上代銷,基本是這樣一種模式。

1993年的時候,有個加工吸管的老闆不做了,他說要把吸管賣了去做假髮。我問他賣多少錢,他說十多萬塊買的,如果有人要,五萬塊就給他。我說,那你賣給我好了,但是你要教會我。他說可以,「我們有個技術人員,你帶去就行了。」

1994年4月,樓仲平夫妻租用兩間民房作為生產廠房,邁出了創業第一步

創業初期的吸管採用手工半自動生產,設備簡陋,產量低,且工作環境艱苦,主要以生產低檔產品為主

很簡單,就這樣做了。那個時候我很普通,沒文化,很草根的一個人。所以,

人一輩子有無限的可能,一切基於你的思路轉變。

關鍵出現在2001年,我們第三次租廠房,租了一個很正規的廠房,就在我們現在這個工業區。為什麼租廠房呢?我們原來的老廠在義烏國際商貿城那裡,必須在一年內搬掉,政府給你補貼,我必須要找到一塊地方,就這樣,我花107萬(一年)租了下來。

2001年工廠搬遷之前的老廠房

一下子租到那麼大的廠房,我就覺得,怎麼能只做吸管呢?我要做一次性杯子,這些東西我賣過,很熟悉,然後買回來設備;我要做一次性塑料刀叉,開了模具;我要做紙杯,又到杭州買了兩台紙杯機。反正,那個時候夢想著要做很多東西。

在多元化的一年多時間裡,2002年11月出現了一個意外。父親老是感冒,久治不愈,然後到醫院一看,晚期肺癌。

你要知道,我父親一直跟著我,當時雖然規模大了,廠里二三百號人,但管理還很粗放,所有的東西,包括財務、會計都是父親在管。

查出來以後,醫生說沒救了。我們臨時到哪裡找財務、會計接替他?沒辦法,只能硬生生先交給我老婆。結果交賬就交一個禮拜。兄弟姐妹天天吵我,我母親整天哭、整天抱怨我。我經受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心理壓力。

一個禮拜之後送父親到醫院,60天後去世了。這60天人生,我手機摔壞掉好幾台。父親去世第14天,我心臟病突然發作,差一點死掉,連夜送到義烏醫院,然後又連夜送到上海瑞金醫院。我在上海瑞金醫院住了9個月左右,非典時期也在那裡,有2個多月時間,我沒看到任何親人。

這9個月我學了很多東西。那年新建的這個廠房,設計的圖紙都是送到上海醫院給我會審。我還買了第一台手提電腦,下載軟體,學習畫圖,一邊看書、一邊學、一邊設計圖紙,因為我在醫院徹底有時間了。

也是在那一年,我想清楚了,之前買的一次性刀叉、紙杯那些設備和模具,我要求他們全部以一半價格賣掉。因為人在經歷這樣一個過程之後,想清楚了,其實不需要做太多東西,因為做的東西太多,精力根本就接不上。所以,後來還是回歸到一根吸管。

很多人問我,為何選擇吸管?

其實根本不由你選擇,回過頭來想,你最終能做好一件事,往往是跌跌撞撞、選擇來選擇去之後最終的一個歸宿。

做企業之前,幹了20多個行當也沒幹好,對我實際上是一個教訓。做企業之後,選擇的這個行當確實比較難做。我一直安慰自己:既然選擇這個行業,就把這看成投娘胎一樣。你的老媽再差,你也不能抱怨了。如果你爭氣,你可以改變她的命運嘛!

1997年稠州塑膠吸管廠,樓仲平

03

 「工匠精神,不是傻傻地堅持」

我們的這種專註、堅持是建立在科學認知上的。極致的專註真的那麼好嗎?正確的,科學的堅持才有意義。思維一旦建立,你當初選擇什麼行業,其實不是很重要。

我沒有受過正規傳統的教育, 1998年才上了浙大,所以沒有形成一個固有的思維通道,相對於一般人來講我的思維邊界反而更為開放。我養成了一個閱讀習慣,幾乎只看西方的書,接受的是西方管理理念。中國人的思維一直是實踐在先,理論在後。西方的管理科學恰恰相反,它是理論在先,實踐在後。

2004年,我從日本引進雨水採集、廢水處理、屋頂綠化一套系統,整個企業不排放污水,不外運垃圾,企業里用的大部分自來水全部來源於我們的雨水收集,員工洗澡的熱水,全都採集於車間的餘熱水。

這些東西,如果不用西方的管理科學,你很難去做。

2002、2003年建這些的時候,我找到設計院,他們理都不理你,好像你是傻子一樣。

沒辦法,我自己花了大量精力,自己設計,自己指導施工。

這些節能降耗設施在當時的日本已經很成熟。日本人講商業是個生態系統,講「利他經營」, 「他」不是指人,而是指天下萬物,對社會、對環境、對政府、對人都是一樣。一旦你傷害他們,真正到一定時候,所有跟你相關的都會傷害你。

我們做節能降耗,原因很簡單,效率提高,企業更掙錢了。我特別反對人家說我思想很超前,覺悟很高,這跟思想有關係嗎?這是一種理性的反饋,一種基於理性的決策,所以雙童才有了今天。

我認識到,創新不是技術,不是設計,甚至都不是發明,創新其實是一種思維。唯有你形成一種創新的思維,你的經營和管理活動才可能是創新的,因為你會追求與眾不同的差異化。

所以,

我不是天生的匠人,也絕不是人家想像的工匠精神。

迷信堅持是沒有意義的。我們這個社會講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真的能解決所有問題嗎?想得太簡單了,許多時候不是傻傻地堅持就可以的,真要是傻傻地堅持,結果就是傻傻地死亡。

前一段時間,在日本中小企業研究會上,坂本光司(日本人本經營學專家)和吳曉波對話,他大膽預言,「未來十年將是日本百年企業大量消亡的十年。」吳曉波問他,大量消亡是多大的量?坂本光司說,90%以上。

我對日本有20年的了解,幾乎跑遍了日本。我發現,中國人對日本企業的印象,還停留在20年前,比如終身僱傭制,你去看看,現在哪兒來的終身僱傭?

還在終身僱傭的大都是六七十歲以上的老太婆、老頭子,年輕人換工作比我們還換得快。

04

管理哲學,人是企業第一要素

1、讓員工形成自律,是管理的最高效率

在雙童有個很奇怪的現象,別人看不懂:再差的人到了雙童,三個月之後,他只有兩個選擇,一是他受不了,走了;二是選擇變得跟日本人一樣(自律)。

我一直認為,人沒有什麼好壞,關鍵是你怎麼賦予。當然,我帶人也相對簡單,沒有學歷、人品的要求,我更多是影響他們做事。

我們的食堂在早餐和中餐500人就餐後基本可以不需要搞衛生,員工在就餐中有任何垃圾都是隨身帶走,不會留任何東西在桌子上。餐桌用的是15000塊一套的實木材質,如果你用普通的餐桌也要4000多塊,但是那個東西三五年用下來就銹得一塌糊塗,而且最大的成本不是物件本身,而是破窗效應。而這套實木桌凳,用上十多年還跟新的一樣。

雙童的管理當中,很講究格調和品質,即使一根吸管,用的也是最奢侈的東西。二期智能化工廠投資1.5個億,光外牆就花了1000多萬,新廠房有家庭套間,鼓勵核心的、價值型的員工,帶他們的家屬、帶他們的小孩。

因為無所不在的精緻,人就變得精緻了。

而人是產品的載體。讓一個人形成自律,管理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很多人不理解雙童做一根吸管為什麼配置如此好的硬體?但我要說的是:成本從來跟產出效率有關,沒有產出效率,一分錢投入都是高成本。

雙童吸管二期智能化工廠

2、讓年輕人平視老闆,否則他們不帶你玩

3、以結果論英雄,公司不是員工的家

這過程中,也有我做的不對。

2011年底到2013年11月份,我經歷了辦廠25年以來最黑暗的時期。那兩年多時間,我差點死掉。

當時,我用大張旗鼓的方式(五年規劃),在大會、小會上宣告:我要把年齡大的經理人換掉。但我忽視了他們是東方人,不是西方人,創業初期他們就跟著我,年齡比我還大,特別注重感情。以至於這樣的處置方式對大家都產生了傷害,把相對簡單的事情搞得極為複雜,那兩年真是差一點把企業都搞死。

所以我建議創業者,如果你準備換掉老經理人,方向沒有問題,但是你千萬不要像我這樣大張旗鼓,否則會對企業和團隊產生巨大的傷害。

結語:

做企業的悲哀,就是沒有所謂成功

可降解吸管

來源:商內企訊

推薦閱讀:

TAG:製造業 | 利潤 | 老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