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商業運作的無恥工具?

傳統文化——商業運作的無恥工具?

4 人贊了文章相信和我接觸過的朋友多少知道,傳統文化對於我人生的意義。我每天的生活圍繞著她,我的所思所想都根源於她,如果有人當著我的面拿西方的東西說傳統文化落後了腐朽了,那我一定是要跟他乾的。但是,今天我不得不說一些別的東西了。

徐曉東10秒ko雷公太極的事情漸漸變得婦孺皆知。一開始我看到消息就覺得這不過是一件無足輕重的小事,老弟問我對這件事是怎麼看的,當時我恰好正在練拳,就說這不能證明什麼,拳術之間沒有高下,關鍵得看練拳的人。

然而這件事情竟然持續發酵,幾乎整個傳統武術界都不淡定了,甚至享譽盛名的陳式太極「四大金剛」有三位都被驚動了。陳正雷發文讓弟子們不要輕舉妄動,並建議國際武聯和中國武協出面制止;王西安本人沒有出動,但是他的兩位兒子則成為徐曉東「打假」的主要對象;陳小旺在被徐曉東屢次嘲諷之後,其弟子赴北京將徐曉東及其助理圍住要討說法……

我從小學開始練武,初中在練了一點散打和跆拳道之後,高一毅然轉練太極。首先我相信太極肯定能打,而且不像西方搏擊那樣猛烈,不易受傷,更能陶冶性情。哪怕是雷公被打得那麼慘,我依然相信太極拳的實戰能力不容否定。但是,需要公平公正公開地再干一場才能證明!

聽一些練武的前輩說,徐曉東在搏擊界只有二三流的水平,竟然就把整個傳統武術界攪得一團亂。關於傳統武術究竟有沒有實戰能力,我是沒有資格評論的,畢竟我沒有多麼專業的武術訓練,有關這一類問題大家可以參考一些資料,眾多微信平台上也有詳細的評論。主流的想法是傳統武術在近幾十年將實戰的一面給忽略了,現在的宗師級人物恐怕也敵不過二三流的散打運動員。

這幾天我一直期待著傳統武術界出來兩個真正能打的人,證明自己的實戰能力。不曾想到,就在昨天,徐曉東被中國武協全面封殺,一場榮譽之戰也化為泡影。

實在愚蠢!

徐曉東事件已經在全社會形成影響了,但是他確實是用事實說話的。傳統武術界名譽已然受損,要想重獲尊嚴,非打不可!事實卻是打著「武德」的旗號為自己撐門面,最後藉助政府的力量將異己打壓,雷公慘敗的事實大眾看得一清二楚,如此行為,何以服眾?

其實徐曉東的本意並不在於反太極本身,而是打假。在視頻中他屢次提到自己是中國人,從來沒有以一種西方的立場說中國文化本身有什麼不是。有一位評論員說得好,搏擊運動員對傳統武術發出挑戰,並不是在意輸贏:贏了就說明傳統武術存在問題,需要反思;輸了就證明傳統武術是有價值的,那麼我們好好學習利用一下再去參加國際搏擊大賽為祖國爭光不是更好嗎?

為什麼傳統武術界亂作一團,為什麼太極「大師」們說了半天卻遲遲不肯出戰?因為傳統文化只是一種借口,背後的動力則是以「博大精深」為吸引力的商業利益。近幾天傳統武術界的所作所為,似乎沒有哪一件是對傳統文化、對太極拳的聲名有益的。只是拒不出戰的同時聲稱雷公不能代表太極拳還能勉強維護自己的神秘性,留住這一波接一波的學員。

圖一:太極雷公被ko

幸虧武術搏擊勝負明顯,水平高下一目了然,其他傳統技藝則一直被一股烏煙瘴氣籠罩著,遲遲沒有撥雲見日的機會。

書法培訓已經成為一種工業化生產的模式,小小的中學生竟敢聲稱已經練出了自己的字體,行草自如發揮,大人們跟在後面連連稱好。但是,捫心自問一下,你們真的沉下心來鑽研過哪怕是一種字體嗎?為什麼寫出來的字都跟列印的一樣千篇一律?書法有沒有走進自己的生活?在面對是非抉擇的時候,你們肯不肯為書法,為道義做出犧牲?

竹笛也已然變成了一副可惡的模樣。問別人笛子吹得怎麼樣,「考了幾級啊?」「《春到湘江》、《牧民新歌 》都會吧?」我就不明白了,我既不是湖南人,又沒有放過牧,為什麼要天天抱著這兩個我並不怎麼喜歡的喜氣洋洋的曲子練來練去?《樂記》是怎麼說的?《洞簫賦》對傳統樂器的內在精神又是怎樣挖掘的?相比竹笛,與她同根同源的洞簫卻安靜清明了許多,因為她的聲音太過蒼涼悠遠,很難歡快,很難用來歌頌什麼,並不像竹笛那樣可雅亦可俗。但是我倒很慶幸洞簫沒有普及開來,至少沒有被商人、一群急功近利的人拿來惡搞,多少保留了她本來的面目。

傳統文化就好比一個活生生的人,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絕對不是拚命把她喂成一個胖子,而是力圖使她健康。如今的書畫詩詞,人人可學,人人可用,商業再一運作,就不得不迎合很多沒有多少文化積澱的人從而拉低了自己的層次,甚至改得面目全非。一說起「博大精深」、「阿彌陀佛」這些本該生出敬意的辭彙,竟然都被很自然地賦予了濃濃的調侃與嘲諷。久而久之,人們便以為傳統文藝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穿個肥大漢服裝成文人,茶餘飯後消遣一下,燒香拜佛求個平安,真正的精髓反而就這樣被「溫柔」地抹殺掉了。

圖二:風靡全國的竹笛培訓

傳統文化如何發揚?其實在孔子那裡已經是一個嚴肅而重要的問題了。當時的傳統文化就是三代之禮,怎樣對待他們,是孔老夫子一生都在解決的問題。「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孔子從來不擔心人們不用禮了,把禮給遺忘了,而是痛心人們對禮的濫用!

我的畢業論文寫的就是「君子儒」與「小人儒」的問題,這二者的區別,從某個側面來說就是傳「道」與傳「器」的區別,何為傳道?「大道」運行不息、前進不止,必須通過長期溫習、琢磨反思,從而繼承先賢事業之歷史生命,結合當下的境遇針砭時弊,接過歷史的火炬,自己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孔子上承三代文化,以周公為自己的榜樣,不同於周圍之「小人儒」把禮樂六藝僅僅作為一種形式上的任務,而是反反覆復學而時習,並且有一種「朝聞道,夕死可矣」的奉獻精神,這才做到集大成於一身,開千年文化之源流。

圖三:「至聖先師」孔子像

注重對傳統文藝的普及,承認形式上的作用,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然而實際操作起來,尤其是將商業市場作為主要的推動力,就反而對傳統文化造成了極大的破壞。那些傳承人,他們所代表的恐怕早已經不是先輩的手藝與文化精神,而是可鄙的利益集團,於是抱殘守缺、不思進取,總有一天,祖宗的老本是會吃光的!

徐曉東雖然談不上是什麼君子,但是我很尊敬他,他敢說真話,敢做敢當。雖然有兩天口出狂言,髒話不斷,但是很快就改正了自己的錯誤。正所謂「剛毅木訥近仁」、「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此『小人』非貶義),抑可以為次矣。」我們的社會需要這樣真實的人,去喚醒沉溺在「太平盛世」美夢中的既得利益者,讓更多的有志之士湧現出來!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推薦閱讀:

TAG:武術 | 傳統文化 | 文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