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另一個角度

明朝,另一個角度

來自專欄雪の足跡的小茶館13 人贊了文章

明朝是一個特殊的時代,在中國歷史上可以說達到了封建時代的最高峰。

明代的中國,在經歷了那麼多的興衰榮辱,尤其元代還亡了國之後,可以說已經是什麼都見識都感受過了。人經歷的多會成熟,也會變得守成,一個社會一個文明也是一樣。所以這個時代,逐漸失卻了中古時的純真與熱血,而逐漸步入了更加穩健的了守成時期。而到了晚明,歷經200年的積澱,便是重新開拓文化的新時代,厚積而薄發。

朱元璋接手時的中國,這一時代的社會跟宋末元代並無多少差別,但是由於滅宋戰爭最後杭州選擇了投降,東南的戰亂相對其他地區是比較少的,宋代文化在此地得以較好的保留。這就為明代重振中華文化打下了基礎。元代已經亂了百年,加上政府對文化管制又相對寬鬆,90年的時間,全國可謂牛鬼蛇神什麼都有,於是重振中華文化,勢在必行。鞏固了漢文化在中土的地位自不必說,關鍵是還撒播去了已「久未王化」的幽雲,河西,雲南,一掃自五代以來漢文化勢力範圍萎縮的頹勢。而在永樂時期,通過彙編《永樂大典》,把種種今天已經失傳的書籍重新保留了下來(如《舊五代史》等),對中華文化的維繫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所謂吃飽了飯才能搞文化,對於很多知識分子而言,戰亂與餓肚子的時代已經遠去。於是,經過了兩三代人約百年時間後,明代中期開始出現文化復興(不是西方那種文藝復興),湧現了王守仁這樣的文化開拓者,這些人自幼飽受文化熏陶,又有家族支撐,得以先其他還在為了科舉而絞盡腦汁的普通學子一步,在飽學的基礎上嘗試創新發揚,文化比較沉悶保守的時局開始注入新鮮血液

有了明初和中期的積澱之後,到了晚明,文化終於迎來了井噴期,大量小說名著開始推廣開來,戲曲上則出現了《牡丹亭》等等優秀名作,社會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極大的充實。然而,此時中國的政治制度則已經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境地,做皇帝的萬曆,一心為國的張居正,剛正不阿的海瑞,民族英雄戚繼光,哪怕是以和稀泥混世的申時行,最後都沒有圓滿的結局。在這樣一個怎麼辦事情都已然是徒勞。千瘡百孔的制度之下,才有了李贄,明末三大家等人提出了種種新的思想,希圖拯救這個民富國艱的時代,為國家找到新的出路。晚明的中國,已經走到了離開封建社會的前夜,藝術重新迸發光芒的同時,人們還開始向思想領域進軍,可以說,一條前所未有的新道路正在等待著中國的到來。

可惜,此時的大明氣數已經窮盡,明朝是沒辦法看到新時代的到來了。滿清入關,他們對於中華文化的理解自然不及明人,對於明末三大家的理論更是不以為然,嗤之以鼻。可以說,作為局外之人,他們無法想像晚明發生了多大的變化,走到了什麼階段,依然在用老舊的封建思想眼光(也怪不得他們)看待。吃下整個中原,消化文明成果是要大量的時間的,而消化之後還要在這基礎上繼續開拓創新,更是不知多久以後的事了。簡單的說,他們僅僅是認為明朝人太開放太自由,文官集團太龐大,以此來對症下藥。於是清朝大興文字獄掐制禁錮思想,皇帝更加專制,皇權壓制官權,迫使中國繼續在封建社會裡遊盪,於是邁向新時代的機會,就此失去了。就好像一個已經到了獨立自主年紀的成人,家裡不讓他放開了手自己干,反而管教的更嚴格,於是悲劇釀成,悔之晚矣。

中國的社會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會永遠陷於封建社會的範圍內打轉轉,如果換天下的不是文化程度不夠的滿人,中國也許早已經進入了嶄新的時代,然而歷史沒有如果。中國既然錯過了機會,那就只有等外國的思想來救中國了。


推薦閱讀:

TAG:明朝歷史 | 明朝 | 明朝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