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的愚蠢行為損害了所有人的共同利益

個人的愚蠢行為損害了所有人的共同利益

來自專欄心理學·哲學·批判性思維38 人贊了文章

有人說,每個人都有做蠢事的權利,他人不應該去干涉。這種權利,名字就叫「愚蠢權」。

我寫過很多篇文章,說明「愚蠢權」就和「方的圓」一樣,是邏輯上不可能存在的東西。但還是有人不信,他們堅持「愚蠢權」是存在的,當他人做蠢事時,我們不應該去干涉。

在這篇文章里,我準備以一個細緻的案例,來說明為什麼應該阻止他人干蠢事。

小明是個很普通的10歲少年,他看到電視廣告上,商家在售賣一種特殊的英語學習磁帶。只要睡覺時戴著這種磁帶,自己的英語能力就能提升。於是,他立即掏錢買了這個磁帶。可想而知,他的英語能力並沒有通過這種偽科學產品而提升。

小明後來到了18歲,要上大學了。他希望找一份本科畢業後起薪較高的工作,但他又聽說英語專業的起步薪資比較高,於是就學了英語。後來畢業後,他發現自己當初那些學了計算機、法律、經濟學、市場營銷等專業的同學,起薪比自己要高許多。

小明又到了25歲,他已經工作3年了,算是有一定的工作經驗。雖然他一直很勤奮刻苦,但做出來的成績卻很少。他的思維方式很不嚴謹,寫出來的工作報告經常被上司指責。說出的話也沒有什麼邏輯性,考慮問題既不全面也不深入。

而且,他的脾氣也不好,和同事以及客戶的人際關係都很難處理好。他的上司建議他去讀一些談論工作方法書籍,但他依然沒有去讀。安排他去參加員工培訓,他也沒有認真聽講師上課。最後,上司只能把他調到一個不太重要的崗位上去,干一些瑣碎的雜活。

在這些案例中,小明都幹了蠢事。剛開始,小明想要學英語,結果沒有採取恰當的手段。後來,小明想以高薪為目標選擇專業,但他沒有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結果又沒有達成自己的目標。再後來,小明想要在工作上有一番成就,但他又不能自我反思,結果工作上屢屢碰壁。

小明幹了這麼多蠢事,他自己肯定是最著急的。其次就是關心他的家人和老師,也會為他感到著急。再後來則是關心他的同事和領導,也為小明的智商感到著急。

大家覺得,我這個說法對嗎?

我這個說法,第一句話是大錯特錯。小明他幹了這麼多蠢事,自己肯定不著急。他要是真的著急,還會幹這麼多蠢事嗎?他看到周圍人為自己擔憂,說不定還會說:「愚蠢權是天賦人權,我有干蠢事的自由,你們不要干涉我,就放著這些蠢事讓我來做。」

在今天這個全球化的社會裡,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每個人都會和他人產生聯繫。小明本來可以通過某種培訓方式,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但他非要干蠢事,不去認真學習。結果他的工作效率低下,工資收入很低。工資收入低,那他繳納的稅款就低。國家收上去的稅款,理論上要用在了所有人的公共利益之上。那麼小明本可以提升自己納稅的額度,結果他不這麼做,不就是損害了公共利益?

你可能會問,如果小明幹了蠢事,會損害所有人的公共利益,那所有人怎麼不去制止他干蠢事呢?

這是個好問題。事實上,我們已經在制止小明干蠢事了。這個措施叫九年義務教育,未來還可能變成十二年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是免費且強制的,小明不想參加,也得參加。但義務教育依然要花錢,修建學校,請老師上課,印刷課本等等,都要花錢。這錢就是全體納稅人出的錢。

我們出錢強迫小明參加義務教育,就是為了提升小明的人力資本水平,希望他多干一些聰明的事,少干一些蠢事。如果你住在新加坡,那對新加坡的義務教育一定會有很深刻的印象。

小明是不幸的,你覺得自己與小明相比,更幸運嗎?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干過蠢事。你也是小明,我也是小明。每當我干蠢事時,都很期待有人指出來。如果我叫囂著自己也有愚蠢權,那我一定會期待自己的老師把我罵醒,告訴我愚蠢權這個東西不存在。

我當然明白被人指出愚蠢之處的痛苦。現在很多人倡導快樂教育,就是讓孩子們在學習時變得更快樂,不要那麼痛苦。比如學數學,非常痛苦。於是就讓孩子別學數學了。

快樂教育是好事,但不學數學則是蠢事。我們要做的,不是讓孩子不學數學,而是要花更多錢培養更高水平的數學教師,設計更有趣的數學教材,開發更好玩的數學課程,讓孩子們在學習數學時不那麼痛苦。

病人不愛打針吃藥,解決方案不是讓病人不去打針吃藥,而是開發不那麼痛苦的治療方式。

大家可以看出,我有一個沒說出來的預設:人剛出生時就是愚蠢的,要接受教育才會變得聰明。換言之,人的默認狀態就是蠢人,需要學習很多知識,才能擺脫自我招致的愚蠢狀態。人的默認狀態就是思想上的病人,必須接受教育,才能學會思考,變成思想上的健康人。

反智主義(Anti-intellectualism)是一種思想上的毒瘤,是損害所有人心智健康的傳染病。我一直不遺餘力地推薦哲學家Harry Frankfurt的On Bullshit(《論扯淡》)一書,這是一劑治療反智主義的良藥。書中提到,當人們關心自己勝過真理時,真誠就是扯淡。

而現在,正有無數的人,他們更在意自己的主觀心情,更在意自己的利益得失,而不是客觀的真假對錯。

人是一種情緒化的動物,但我們的情緒並不總是恰當的。我們可能會在不該生氣時生氣,在不該悲傷時悲傷,在不該羞恥時羞恥,在不該快樂時快樂。

情緒是廉價的,每個人都有情緒,都有自己的感受。每個人都有想法,都有自己的意見。每個人都會說話,都能對各種各樣的現象發表一番慷慨激昂的見解。

但理智則是昂貴的。理智的人懂得自己的情緒、感受、想法、意見、話語、見解不一定是合理的。他們要經過一番思考和探究,才會表現出理智的行為。他們都能為自己的想法提供理據支持。他們能給出複雜問題的解決方案。

我不是說那些情緒化的人都是蠢人。人都是情緒化的,尤其在極端的環境刺激下,更是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我們至少要認識到這點。我們要明白理智比情緒更可貴。「自我」沒有人們想得那麼重要。自己不應該忠於自己,而要忠於理智。自己可能是個蠢人,忠於自己就是忠於愚蠢。

當你看到一個人在干蠢事,你或許會對他感到同情,希望別人不要戳破他,讓他繼續自由自在地干蠢事,保持自己的「愚蠢權」。但你的同情恰好害了他,也損害了我們所有人的利益。文明的進步靠的不是同情,而是理智。光有一腔熱血是不夠的,還得有冷靜的頭腦和充分的知識。

從今天起,每當我們遇到一個新概念,就要養成習慣,仔細分析一下這個概念本身是否成立。「愚蠢權」就是一個愚蠢的概念,我們都不用去做統計調查,就能明白這個概念是不可能成立的。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認真想小助手微信號:Reason-A


推薦閱讀:

TAG:思考 | 概念 | 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