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真正的哈佛學生在很多中國人眼裡都是傻子?

為什麼真正的哈佛學生在很多中國人眼裡都是傻子?

3 人贊了文章

真正的哈佛人是一群為真理,為國家,為社會而獻身的殉道者,他們是一群不計回報來服務國家,服務社會的人,是美國社會的真正精英。

但其實,這樣的想法與國內大部分人的想法是有些出入的,今天帶來的這篇文章,就來詳細講解一下其中的不同之處。

內容原載於新浪博客,侵刪

作者:陳偉

01

凡事不應走捷徑

過去有十年寒窗苦,一舉成名中狀元,於是功名利祿,甚至駙馬爺,都有了。

現在是考上清華,北大,然後是北京,上海好單位隨便挑,一輩子也是吃喝不愁搞定。

用人單位也推波助瀾,認為清華、北大學生一定聰明,甚至認為本科不是清華的,研究生是清華也不行。

此所謂一考定終身,一考吃終身。

02

考上哈佛就像中了狀元

來到美國,我們留學擇校的首選當然是哈佛,名氣最大嘛,相信進了哈佛就進入了美國的上流社會,進了保險箱了。

錄取了就跟中了狀元一樣開心,到處去傳授經驗,享受大家仰慕的目光,再寫上幾篇像《哈佛女孩》,《三招搞定哈佛》之類的文章。

以至於那些沒被錄取的家長真的是羨慕嫉妒恨,恨鐵不成鋼,認為自己的小孩真是沒用,這一輩子都要輸在這起跑線上了。

如果錄取了,那風光的可就是我了。

03

哈佛是一所神學院

哈佛當然是一所非常好的學校,但是大家也許不知道,哈佛早期一百多年其實是一所神學院(耶魯、普林斯頓也是神學院),專為美國培養牧師。

哈佛本人就是個牧師,最初的十幾任校長也是牧師,學生都要出去傳道,傳講神的話語。學生畢業的唯一條件就是能完全讀懂拉丁原文的聖經。

現在每年的畢業典禮都有學生上台朗誦一篇誰也聽不懂的拉丁文,就是延續了這個傳統,最早的校訓是追求神和教會的真理,後來才改成追求真理。

神學院設立數學和自然科學的目的只是為了讓牧師們去探索神創造萬物的奧秘,這就是為什麼遺傳學的鼻祖神父孟德爾會莫名其妙地去研究豌豆的雜交,畢業於劍橋三一神學院的牛頓會前半生研究自然科學而後半生研究神學。

哈佛後來又增加了醫學,好多解放前來中國的傳教士就是一邊治病一邊傳道的。

04

哈佛學者是真理的殉道者

哈佛的歷史傳統決定了她培養的學生是具有殉道精神的真理追求者,決非名利追逐者。哈佛提倡的是服務社會,奉獻社會,幫助提高社會。

所以虎媽的女兒決定去參軍,我一點都不奇怪,但虎媽聽到後先是驚呆了,儘管她後來她說為她女兒的決定而驕傲。

還有一個上《非誠勿擾》的小伙放棄他的律師工作要去非洲做幾年義工,國內好多人也覺得無法理解,懷疑是不是真的。比爾·蓋茨這些年也是三天兩頭往非洲跑,他的基金在農業和醫療衛生投了很多錢來幫助非洲。

這些都是得著了哈佛精髓的真正哈佛人。如果他們的父母懂得哈佛精神,他們會為他們的小孩驕傲,但絕不會炫耀。

真正的哈佛人是一群為真理,為國家,為社會而獻身的殉道者。他們是一群不計回報來服務國家,服務社會的人,是美國社會的真正精英,回饋社會的觀念已深深扎在他們的內心。

比爾·蓋茨曾宣傳裸捐,在美國有一大批富豪跟隨他,像扎克伯格,巴菲特,布隆伯格等。

哈佛畢業生每年都有一批(10%左右)精英投入政治(各級政府、軍隊、使館)和非營利性機構。

我其實很佩服在美國搞政治的人,不是佩服他們的官銜,而是他們的奉獻精神。

我所在的這個小城市市長年薪才4萬多,每次選舉,他都早上六點多就跑到火車站,挨個跟我們這些跑紐約的上班族握手,叫我們投他一票。

紐約市長布隆伯格只拿1美元年薪,一做就是12年。還有好多小城市市長乾脆就是免費為大家服務。公務員工資是很低的,做到部長和國會議員也才十幾萬一年。

這些小孩的家長也許會為他們的選擇而驕傲,但3、4萬一年的工資可就炫耀不起來了,名利雙收也是暫時沒指望了。

美國是一個不崇尚權威的社會,任何人都不能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享受。諾貝爾獎得主也不例外,課講得不好耶魯學生照樣把他轟下台。

進哈佛只說明你四年前比較優秀,但不代表你現在還優秀,你還得和別的學校的學生在同一個標準上競爭,證明你自己。

你的競爭力完全取決於你個人的能力,取決於你這幾年學會了什麼技能,哈佛只是給你提供了一個好的學習平台而已。

05

上哈佛並不一定讓你名利雙收

華爾街是哈佛畢業生(佔20%左右)喜歡去的地方之一,我們公司就有三,四百哈佛畢業生。

不少吧,但我們公司總共有45000多名員工,也就是說100個員工里有99個不是哈佛畢業的。

每年我們公司招100個左右新人,其中哈佛畢業生10個左右,藤校和其他名校佔70%多。

從這些表面數據上看,好像哈佛和名校的名頭管用。其實不然,我們招的每一個人都是按同一個標準,人力部門先篩選一遍,然後兩輪面試,按面試分數,擇優錄用,細節就不羅嗦了。哈佛的招得多並不是因為他是哈佛畢業生,而是因為這小孩確實優秀,並且招人喜歡。

從另一個角度看,其實哈佛畢業生吃虧了,因為申請我們公司的哈佛畢業生有一百多。雖然好的州立大學我們只招一兩個,但哈佛的10%比州立的千分之一其實要難多了。

高科技公司,矽谷(佔15%左右)情況更糟,谷歌和微軟也要考試,實際編程能力比學校名氣重要多了。

哈佛畢業生上研究生的不多(20%左右),並且大部分上的都是外校。原因多方面,一是呆了四年想換個環境,二是研究生導師比學校更重要,三是哈佛並不照顧自己的學生。

以去年哈佛醫學院為例,它總共錄取了165人,分別來自66個學校。因為醫學院對GPA有很嚴格的要求,上哈佛其實很吃虧,差一點的學校拿高的GPA要容易得多。

哈佛和中國學校相反,她是排內的,她鼓勵學生走出去,拿我那個係為例,我那一年招了8個研究生,居然沒有一個是哈佛自己的學生。

她也不鼓勵自己的博士留校,我們系的4個助教全是從外校招來的。我認識的三十多個博士沒有一個留校任教的,這和清華,北大完全相反。

總的來說,美國的教育系統和制度和中國不一樣。大學只是學習的開始,進入哈佛只是在人生的馬拉松上起跑領先了一百米。這一百米的優勢能不能保持到最後,還取決於你自己的努力。

進了固然可喜可賀,沒進也不必垂頭喪氣,人生的路還長著呢。通往羅馬的路絕對不止一條,成功的路更是多了去了。美國是個英雄不問出處的國家,你如果是個人才,無論在哪裡都會發出你的光彩。


推薦閱讀:

TAG:學生 | 哈佛大學HarvardUnivers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