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體殘帖邂逅建水紫陶柴燒壺

爨體殘帖邂逅建水紫陶柴燒壺

建水紫陶柴燒壺獨特的陰刻陽填工藝和現代書畫完美結合,將土、火、人之間緊緊的相連,融為一體,幻化出美輪美奐的傳世佳品,將工於藝、人與自然完美契合在一起。特別是和雲南當地的爨文化相結合,呈現出具有鮮明民族特點的陶藝文化,有句話說的好,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陳朝超柴燒

爨體字在中國繽紛多彩的書法字體中有著特殊的地位,是中國漢字從隸書到楷書的過渡字體。雲南省曲靖市留存的碑刻《爨寶子碑》和《爨龍顏碑》是研究爨文化的重要憑證,不僅有著極高的史學價值,而且其字體為隸書向楷書的過渡字體,堪稱中國文字演變的「活化石」。

陳朝超柴燒

爨,拼音:cuàn,爨是根據姓氏而來,亦有源於軍事一說。「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邊用火燒。」說的便是這個「爨」字。爨體字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字體之一,可追溯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爨體字用筆方峻,起收果斷,似昆刀切玉,筆力雄強,結體茂密,繼承漢碑法度,有隸書遺意,運筆方中帶圓,筆畫沉毅雄拔,興酣趣足,意態奇逸。曾被康有為、潘天壽等大家奉為書體中的「國寶」。

陳朝超柴燒

東漢末年,爨氏入滇,打敗其他霸主,與當地少數民族共同融合,形成一個新的民族政權,統治南中四百餘年。這個與南朝多有聯繫的爨氏政權,被李唐朝廷扶植起來的南詔所滅,遺留下兩塊價值連城、貴為國寶的石碑。只不過後人仰慕、珍貴爨碑的原因,僅僅是基於其獨特而卓絕的書法造詣,而不是為了懷念曾經輝煌有加的爨氏王國。

陳朝超柴燒

《爨龍顏碑》全名《宋故龍驤將軍護鎮蠻校尉寧州刺史邛都縣侯爨使君之碑》,立於南朝宋大明二年,比《爨寶子碑》晚五十三年,由於其碑體較大,故稱「大爨」,存於陸良,其碑文書法字體介於隸楷之間,書法風格獨特,被稱為「爨體」。碑文古雅,結體茂密,雖為楷書,卻饒有隸意,筆力遒勁,意態奇逸,結體多變,是隸書至楷書過渡的典型。

陳朝超柴燒

《爨寶子碑》全稱《晉故振威將軍建寧太守爨寶子碑》。由於碑體較小,故稱「小爨」,存於曲靖,其碑文的書體藝術別緻且有趣致,筆劃結體在隸楷之間,還有篆書遺姿,極具剛健雄強的時代藝術特徵。

陳朝超柴燒

爨與小爨,合稱「二爨」,這兩塊碑是同時代的作品。是魏晉時期書法的典範,為隸書向楷書的過渡,是我國書法藝術在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奇葩,歷代以來頗受書法家稱讚,這就是所謂「二爨體」的來歷。

陳朝超柴燒

建水制陶歷史悠久,特點鮮明,工藝複雜,陶人將制陶工藝和當地少數民族的文化完美融合,表達的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建水紫陶燒制工藝被列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並身居中國四大名陶之列,建水紫陶陶土來自大自然的饋贈,在陶人手中演變生生不息的傳承。

推薦閱讀:

TAG:普洱茶 | 茶具 | 陶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