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校賽隨筆其一:避免同質化例子的堆疊

校賽隨筆其一:避免同質化例子的堆疊

來自專欄名媛的辯論日常30 人贊了文章

又是一年人大的校賽季,這個專欄也又開始有了靈感源泉。

隨著14級的畢業,校賽舞台上越來越多的新面孔開始展現自己的辯論實力。一方面,代際更迭後的良好表現,體現出各院辯論氛圍的蒸蒸日上,有的學院相比於幾年前,已經有了明顯的進步,是可喜的一面;而另一方面,不少人在比賽中儘管有比較熟練的操作,但是很多觀念上的欠缺,使得場上總有一種「慫」「愣」「乖」的感覺,讓人哭笑不得。

但好在,隨著校內辯論氛圍的變好,各院之間的聯繫也更緊密了,老辯手傾囊相授,新辯手勤學好問,這種傳承的感覺,真是令人開心。

校賽第一輪結束,正巧在我所評的一場比賽「當今中國,產業扶貧/教育扶貧誰才是扶貧工作中的重點」後,就有師妹來問我相關的問題,想想感覺也是大二三時我自己的疑惑,所以稍加修改,就把我們的交流作為隨筆的第一篇了。


題目也算是老題目了,在比賽結束後,正方雖然憑藉嫻熟的戰場推進拿下了比賽,但是評委們卻也表示,正方過於執著地強推自己的事例戰場,對於反方的論點挑戰太少。

在點評的時候我和正方說,以我個人的觀感來看,正方舉了大量的「同質化例子」,我不建議這種例子的堆疊,認為浪費了時間,建議正方簡化這樣的例子,把論證層次和問題設計再雕琢一下,從而省出時間來挑戰反方或者進行更進一步的論證。

於是當天晚上師妹就來問我,「(同質化例子)我有的時候感覺是打下來了,但是又不敢確定評委認不認,所以就只能繼續推。這個要大概怎麼判斷呢?」

這個問題我覺得要分幾方面來看——

一方面,的確很多時候我們在比賽場上對於一個點到底有沒有打下來是存疑的,這時候到底要不要再追問一輪,往往是基於一種相面算卦式的玄學:「我感覺評委沒聽懂呢/我覺得可以再說半輪balabala」。這樣的本能反應當然沒有錯,在場上你肯定要注意觀察評委和聽眾的反應,觀察他們是不是認可你,是不是被你調動起來了情緒。但這樣的相面肯定遠遠不夠,更何況,這又不是打德撲,評委們保不齊一個個都是死魚臉,你讀也讀不出來什麼。

於是,你要在場上保持冷靜,要學會把自己當成第三方的觀眾來審視這場比賽,剛剛雙方說的,如果我是觀眾,我聽清聽懂了嗎?能說服我嗎?哪怕反方沒指出來,聽到這裡我還會對正方出現什麼新的疑惑和期待嗎?學會在辯論場上開一個「上帝視角」,想來應該是開拓大局觀的好辦法。

另一方面,你就要好好鑽研一下自己設置戰場的方式了,你要有自信,只要你的戰場做對了,闡述方式沒有問題,評委就不可能聽不懂。換句話說,這麼掰開了揉碎了給他講個論點,他要還聽不懂,那他就是個大傻子!

舉例來說,正方在論述產業扶貧是重點時,有一個論點大意是:「短期來看,產業扶貧可以精準快速地創造收入,解決貧困問題。」然後正方用了大量同質化的例子來鋪設戰場——

1、貴州六盤水因地制宜發展旅遊業,村民把土地借給政府開發旅遊業,自己拿分紅,是不是解決了貧困問題?

2、某省某地修了公路,把山貨運出去,是不是解決了貧困問題?

3、某地養豬了......

4、某地建了紡織廠......

5、某地建了XXX

......

你說,評委聽懂了嗎?

如果評委第一個例子就聽懂了,「總之就是政府可以因地制宜進行產業扶貧嘛」,那你後續的例子也沒有補足任何論證效力,說的還是這碼事,對於評委來說,筆記上記個論點,記了六盤水,別的也不需要再記了(所以我只記住了六盤水......)

如果第一個例子這麼描述評委就沒聽懂,你用一模一樣的描述方式說一萬個例子,為什麼評委就會在其中的某一個突然聽懂了呢?

這樣鋪設戰場,你當然會心慌評委有沒有懂。你要學會花式鋪戰場,掰開揉碎餵給評委,就不信他不懂。

比如第一步,你可以試著把論據再套回論點的邏輯里闡釋,評委總不會搞不清這個例子是證明什麼了吧?

1、貴州六盤水發展旅遊業,村民把土地借給政府開發旅遊業,自己拿分紅,是不是解決了貧困問題?

2、產業扶貧就是這樣因地制宜,結合不同地區的區位特色和條件阻礙,量身打造適合他們的產業,這樣的扶貧方法是不是就能夠幫助村民提高收入呢?

3、剛剛說的是結合地方特色發展旅遊業,還有的地方物產豐富,只是因為道路閉塞所以貧困,政府修路、建食品加工廠,幫助他們把特產運出去,是不是就解決了貧困呢?

再進一步,除了舉例子,我們還能不能用別的方式鋪設戰場,增強說服力呢?

我在將自由辯的時候,總是會提到這樣的「論證三板斧」,個例、數據、理論。我覺得例子不是偶然,其實是普遍存在的現象;這樣的現象不是巧合、不是錯把相關當因果,而是有內在的邏輯聯繫;這樣的邏輯聯繫,其實就是我方論點/著名的理論。

這樣鋪設自由辯,你就不只擺脫了同質化例子的堆疊,還層層遞進,強化了自己的說服效果(此處數據和理論是隨便編的,僅作示意)。

1、貴州六盤水發展旅遊業,村民把土地借給政府開發旅遊業,自己拿分紅,是不是解決了貧困問題?(個例)

2、產業扶貧就是這樣因地制宜,結合不同地區的區位特色和條件阻礙,量身打造適合他們的產業,這樣的扶貧方法是不是就能夠幫助村民提高收入呢?(套回邏輯)

3、不只是六盤水,這樣的扶貧方法其實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推廣,20XX年扶貧成果白皮書就指出,目前我們已經用這樣的扶貧方式幫助了全中國XX個村落,解決了40%的貧困人口,到2020年,將覆蓋80%的貧困人口,為什麼還不是扶貧的重點呢?

(數據)

4、實際上,產業扶貧的精準扶貧模式也已經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在XX國際會議/聯合國XX中心就指出,產業扶貧的模式是未來扶貧工作的主力軍,產業對於解決貧困的帶動能力為6.66,遠超過教育的2.33,為什麼你方還覺得教育扶貧才是重點呢?(理論)

當然了,你還可以把戰場倒過來寫,也很有意思。

1、產業扶貧的精準扶貧模式已經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在XX國際會議/聯合國XX中心就指出,產業扶貧的模式是未來扶貧工作的主力軍,產業對於解決貧困的帶動能力為6.66,遠超過教育的2.33,為什麼你方卻覺得教育扶貧才是重點呢?(理論)

2、我們來看數據,這樣的扶貧方法其實已經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推廣,20XX年扶貧成果白皮書就指出,目前我們已經用這樣的扶貧方式幫助了全中國XX個村落,解決了40%的貧困人口,到2020年,將覆蓋80%的貧困人口,為什麼還不是扶貧的重點呢? (數據)

3、你方可能沒看到數據背後的效果,舉個例子好了,貴州六盤水原本十分貧困,後來政府進行產業扶貧發展旅遊業,村民把土地借給政府開發旅遊業,自己拿分紅,現在已經實現了全員脫貧,年收入達到了6.66萬以上,是不是解決了貧困問題?(個例)

4、這也正是今天我方想告訴大家的,產業扶貧就是這樣因地制宜的精準扶貧方式,我們結合不同地區的區位特色和條件阻礙,量身打造適合他們的產業,這樣的扶貧方法又適合推廣,又能夠幫助村民提高收入呢?(套回邏輯)

以上。


推薦閱讀:

TAG:辯論 | 辯論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