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故事 | 50歲啃老女騙婚30歲康巴漢子,誰能勸她善良?

俗話說「女大三,抱金磚」。情侶、夫妻之間,女人比男人大幾歲本不罕見。世間反應,鼓勵有之、讚許有之。最不濟,暗戳戳地嚼幾日舌根,口頭也順遂他人了。

當我們目睹法國總統馬克龍兌現「我一定會回來娶你」的承諾,娶走比自己大兩輪、整整二十四歲的兒時好朋友的母親。在驚嘆之餘,依然會坦然承認「年齡不是問題」絕非妄語。而這對老少鴛鴦的年齡差,儼然成了世人牢記馬克龍的高光印記。

更有敏銳好事者犀利地洞悉出依據,少年與少婦、青年與熟婦恰好乾柴烈火、久旱甘露,若勾兌得當、你儂我儂,未嘗不是閃耀人性光輝的美事一樁。

在進步主義思潮席捲全球的當下,以上這些當然不成問題——只要當事者人格獨立、身心健全、你情我願。靈與肉之間的排列組合,在成全自己的自由權利時,實與他人無涉絲毫。

然而,今日要介紹的這朵奇葩,其經歷之曲折荒誕、其心性之自私,保准讀者看後大呼筆者編瞎話編離譜了。可惜,這人與這事都千真萬確。各位坐穩,且聽我娓娓道來。

1

1969 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尼克松當選美國總統、中蘇在珍寶島打了一仗、阿波羅 11 號載著阿姆斯特朗登錄月球。同樣是這一年, F1 車神舒馬赫、矮大緊老師、新浪 CEO 曹國偉、小米手機的雷軍都出生了。還是這一年,我們的女主角 Yuki 也出生了。掐指一算,今年四十有九,轉眼就奔五張了。而她的現任老公,一個健身房私教,則是個 1989 年出生的肌肉猛男、傳說中的康巴漢子。

Yuki 的祖籍已不可考,算起來是個南北混血。內蒙多倫出生的父親跟著部隊一路從四平街打到五指山。母親則是海南當地人,部隊上島後參加了文工團。父母結合的經歷頗有點《激情燃燒歲月》的痕迹。 Yuki 是老幺,上頭還有兄長四人,各自在首都和江浙滬安家。因為最小又最受寵,雖是未婚未育的高齡,她得以始終跟著父母,輪流投奔哥哥們度日。

其中混得最好的是在北京的三哥。三哥也是 60 後,在兄妹中格外出息, 16 歲就考上頂尖大學,早早地成了第一批外企白領。後來自己熟門熟路地找了個細分領域創業,幾波財富周期都趕上了,很早就在北京置業多處。 Yuki 對哥哥們的態度是不太一樣的,對三哥格外尊重親熱。而三哥對她也特別照顧,時不時資助幫忙。那勁頭,有時候連三嫂都介意了。

由於僅接受過義務教育, 16 歲時 Yuki 就踏進社會了。剛開始在杭州跟著大哥大嫂,進了西湖畔的某合資酒店當服務員。然而好景不長,怕苦怕累的她很快就跟了一個香港油膩中年男。末了, Yuki 在中年男買的集中營似的典型港島高層樓房裡同居。這期間撈到一些用過的蛤蟆鏡、二手喇叭褲、屈臣氏的葯妝。

除了自用,她還時常拿回大陸分給親戚們,佐證自己「有出息了」。在 80 年代末物質匱乏的大陸,這些東西的地位約等於今天的香奈兒 Reissue 2.55 和蘿蔔丁口紅。那一陣子親戚忍著不點破她的處境,待她也還算客氣。相比同齡在工廠流水線工作的朋友, Yuki 確實有些飄飄然了。

畢竟出身沾點紅色,又是老幺,好吃懶做的公主病多少是有一些的。香港男對她漸漸有些膩了,明裡暗裡不讓她好過。熬了沒兩年, Yuki 主動選擇回大陸重新開始。這下子,香港人沒當成,香港腳倒被傳染了。沒想到,那個香港中年男真有香港腳。 Yuki 回大陸這麼多年了也沒好利索,一雙常年冒著藥水臭味的腳,趾甲腳皮潰爛不整。這是她除了多次整容調整鼻子、雙眼皮之外的一個難以根除的缺憾。

2

那年月,剛好她母親的老家海南炒樓炒地皮興盛。 Yuki 書讀得少、歲數也小,膽子和野心卻不小。回大陸後,攛掇在北京和上海發展的三哥和四哥掏錢給她,隨後背著父母回到海南,找了個中學同學就一塊兒學人家買樓。手續還沒捂熱,一紙《十六條》的紅頭文件讓 Yuki 們接了擊鼓傳花的最後一棒。哥哥們委託她的錢,賠了個底兒掉。賺辛苦錢的嫂嫂們自然要興師問罪,可是架不住父母居高臨下的抵擋。最終這一次借雞下蛋的鬧劇不了了之。

不過, Yuki 和房地產的緣分依然不淺。低調地跟著父母投靠了定居蘇州的大哥,熬不住大哥大嫂苦口婆心,她終於耐著性子考了個房地產銷售資格證,找了家小開發商,有一搭沒一搭地做起銷售。

不安分的 Yuki 不斷地在銷售客戶里找下家。縱然容貌平平,自我認知卻有些障礙,老錯覺自己怎麼著也算中上姿色。香港的生活經歷是她賴以自豪的資本,整天把品位時尚掛嘴邊,喜歡對他人穿衣打扮、長相氣質品頭論足。

大概有些馭男手段,做銷售的那幾年,身邊換過幾個男友。不過大多都是和她周旋玩玩罷了。其中只有一個不快樂的已婚男人對她動了真情。然而到了逼宮階段,那個男人還是按照經典劇本那樣退場了。

Yuki 正經賺錢的本事沒有,卻非常享受父母和兄長們的資助。房產銷售的收入極不穩定,經常斷炊。雖然年紀一天天增長,單身未嫁的她卻有了充分理由「陪伴」在父母身邊啃老。因為是解放前參加工作的「離休幹部」,父母離休後的待遇尚可,除了優渥的福利,兩口子每月離休津貼真比一般白領強。而各自事業有成的兄長們按月的孝敬錢也不少。父母那代人艱苦慣了,生活開銷很低,錢被誰花了大家心裡都有數。只是兄長們看她沒成家,沒人計較罷了。

就這麼兜兜轉轉、遊戲人間又過了些年,Yuki已經四十好幾了。可人家捨得花錢保養自己,看上去確實比同齡人年輕些。為了裝嫩,她真得找人辦過假身份證,上面赫然寫著她是 1982 年生人,明明是處女座,篤信星座的她還處心積慮選了個八字比較好、又恰逢雙魚座的日期。她特別享受整天和 80 後甚至 90 後的朋友廝混在一起的感覺,始終把自己當年輕人,而且有十足的勇氣嘲諷實際年齡比她小得多的 70 後是「阿姨」。甚至為了匹配年齡,不惜對朋友虛構自己是父母收養的。

3

整天不務正業,又不成家,父母也不是對她沒看法,可是身邊有個女兒陪著,也不算壞事。雙方的關係頗有點愛怨交織。由於一輩子公職,當年在海南分的公房已經上交,老兩口特別是母親,偶爾會念叨老了沒有屬於自己的房產,安定不下來,每年不得不輾轉在四個兒子所在的城市。 Yuki 也故作不平狀、忙著幫腔鼓噪,明裡暗裡攛掇母親找北京的三哥哭訴。其實,她是有自己的盤算的。只要三哥能送一套房給父母,那麼以她陪伴在側的理由,父母百年後,那套房自然就是她的了。這就是她的解決方案。

三哥在京打拚經商三十年,從房改開始就多處置業。高檔商品房、別墅、聯排、商鋪、商住公寓、宋庄的畫廊等等不下十套。三嫂為人精明敏銳,對婆婆和小姑子 Yuki 的話裡有話洞若明火。為了兼顧兩頭,三嫂做主,把公婆和小姑子安頓在東五環邊上的商住公寓里。意思就是可以一直讓他們住,其他的別考慮了。

受了兄長升米之恩的 Yuki 欲求不滿,要親自上陣了。明面上性格並不潑辣,反而有時候看上去鈍鈍的有幾分老實。但是默默地在背後籌劃更驚悚。對著三哥三嫂,她隔三差五哭訴自己四十好幾沒房沒車沒老公沒孩子沒事業。自己哭完一輪又讓曾經有頭有臉、如今垂垂老矣的父母拉下臉去哭。一把鼻涕一把淚鬧了幾場,三嫂終於心軟答應資助她首付,在河北燕郊為她個人買一套小兩居。說是月供自己負責,其實擱置工作多時的她靠什麼供房,大家明白卻不再展開了。

終於有了自己的房, Yuki 忙不迭地在微博和朋友圈宣布自己是中產階級,大肆轉發中產階級焦慮的文章。由於她那燕郊的房靠近京冀分界的潮白河,有時候社交軟體定位會顯示成對岸的「北京市通州區」。所以對外,她一直號稱自己是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買了房,在首都有窩了。

事到如今,年近九十的父母倒是踏實住在三哥的房裡安安穩穩,其他三個兒子家去得少了。三哥三嫂也時常帶著好東西來探視。 Yuki 自打買了房就很少陪父母了。其實這樣各得其所、平平靜靜的狀態就挺好。可惜,好景不常, Yuki 這小姑子又鬧了一出大戲讓三嫂慪氣了。

因為早已習慣了幾十年由父母兄長供養,她的現金流很少有匱乏的時候。反正父母不太花錢,銀行卡卻掌握在她手裡。 Yuki 始終有種怪異的階層錯覺和飄忽的優越感。以至於曾經在與朋友衝突爭吵時喊出過「我們有錢人打人不用自己動手」,她援引的兜底實力其實來源並不可靠。很明顯,指的是她的四個哥哥,尤其是堪稱土豪的三哥。可是知情的外人往往嘖嘖稱怪,一個四十好幾的小姑子,老摻乎著哥哥家的事,說到底人家的財產與她何干呢?

這不,趁著某次三哥三嫂心氣順,她提出借用順義的別墅住一個周末。理由是想辦中法雙語幼兒園,先招待法國朋友開個派對。哥嫂也許覺得辦幼兒園是好事,欣然應允了。那棟別墅多年來一直出租給某歐洲小國充當大使私人官邸,裝修氣派典雅,還自帶電梯。最近歐洲小國新大使上任,更喜歡東三環的高層公寓,這才暫時騰空擱置。 Yuki 跟著三哥去過幾次,早就眼饞得不行,朋友圈裡自拍擺拍真敢往死里發,完全沉浸在「這是我的別墅」的幻想和姿態里。

三哥的別墅絕對是她塑造並鞏固自我階層錯覺的利器。搞不清狀況的外人也確實對她的身份諸多聯想揣測:單身、不用工作、父母「離休」、早年在香港、京滬江浙都能長期輪流居住……這些指標的排列組合,不都指向標準的名媛貴婦嗎?可惜,任外人想破腦袋,也猜不透她這塗抹的花狸狐哨的底色到底怎麼定義。

沒想到,這次熱鬧的別墅派對成了她和三哥三嫂決裂的導火索。由於請來的所謂「法語朋友」魚龍混雜、素質不一,某個非洲法語國家的黑哥們兒帶了不該帶的違禁品,加上醉酒胡鬧擾民,最後被人報警帶走了好幾個人。 Yuki 作為主辦者、三哥作為別墅主人也被傳喚錄了口供。幸好 Yuki 當天沒有碰那玩意兒,確屬不知情,很快就灰溜溜地回了家。

三嫂在事發次日對 Yuki 發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火,並下了逐客令。聽上去是積數十年怨氣而發泄於一朝。總之是不想再認這個年近五十卻活得昏天黑地的小姑子了。父母那邊被封鎖了消息,但是很快也察覺兒子兒媳對 Yuki 的態度變化。老母親幾度喃喃地詢問,換來的卻是 Yuki 排山倒海般的咆哮與瘋狂。沒本事和哥嫂鬧,對著親生父母卻肆無忌憚。

4

自那以後, Yuki 再也沒有與三哥三嫂見面。每日里不是窩在燕郊的家裡點外賣看碟,就是打車到國貿三里屯一帶喝咖啡吃日料瞎晃蕩。連陪伴父母這個高尚的幌子也索性扔了。好幾個月才去看父母一次。見面也沒好臉色,隨便坐坐,扔下點水果牛奶就走。父母只想安度靜好歲月,也懶得追究。

老兩口離休前就勤儉,有不少積蓄。離休後三十年,每月離休金都沒怎麼動,四個兒子歷來慷慨孝敬,給的錢也大多存在銀行定存或保守理財。這些年下來,竟也額外存下三百萬巨款!這錢的用途,老兩口並沒有明說,因為他們醫保是實報實銷不愁的。四個兒子也都五十好幾,早已有了各自功名,不需要這筆錢。高齡單身的 Yuki 自然成了這筆巨款當仁不讓的受益者。這個局面,家人都是默認的。不過,為了約束毫無節制與規劃的她,兄弟們和父母約定,這錢必須經過家人一致同意才能動用。圍繞這筆錢, Yuki 主演的最戲劇化的一幕不久出現了。

她要結婚了。

上次派對的事情鬧得滿城風雨後, Yuki 學年輕人去川藏線散心,微博微信整天神神叨叨一些雲里霧裡的雞湯話。家人了解她的動態也只能通過這些渠道。沒成想,一個月旅行回來後,她偷偷告訴母親,自己要結婚了,對象是在川藏線認識的一個康巴漢子,一個身高 185 、渾身散發著荷爾蒙的肌肉男。 Yuki 喊他阿尊。

閃戀閃婚對她、對家人而言並不意外。讓人跌破眼鏡的是這個康巴漢子比她整整小了二十歲!甚至比三哥三嫂的兒子還小。 Yuki 要求父母暫時為她保密,先不要對哥哥們透露。

無奈,畢竟天下父母心,二老還是勉為其難地和 Yuki 的未婚夫聚了幾次。拍出的照片真有點老中青三代的感覺。

這個叫阿尊的小年輕臉上兩朵似有似無的高原紅,整天笑眯眯的,看著挺淳樸。其實在北京的健身私教圈混了好些年了。據說技術不怎樣,好的品性沒學去,遇人不淑,跟著一眾鮮肉損友學著勾搭富婆,幻想入贅或當個面首討生活。

與 Yuki 邂逅交往是因為正好碰上他回老家探親的時節。兩人在當地酒吧不期而遇。可想而知,當貌似養尊處優的 Yuki 顯擺出的「家底」,以及阿尊加了她微信翻看朋友圈後揣摩掂量的評估值匹配時,「火花」四濺不難想像。

現在我們能知道的是, Yuki 可能把父母的背景描述的比較神秘深厚,暗示三哥的成就有父母的幫襯。並且模糊化了三哥在京資產的產權。讓阿尊覺得那些財產最終也能分一份給 Yuki 。

就這樣,當 Yuki 確實被阿尊迷倒,並真誠提出「我們正式在一起吧」之時,阿尊恍惚覺得自己夢想成真,釣到真富婆了。

兩人領證的當天, Yuki 示威般地在家人微信群和朋友圈裡曬出了結婚證,著實震驚了所有人。沒有祝福、沒有感動,幾乎所有人都瘋了一般給她和父母打電話。然而 Yuki 泰然自若地扣住了父母的手機,自己在炫耀完成後也關了機。接下來,阿尊搬進了 Yuki 信口說的「我看環京地區有潛力,順手投資。住這兒更清凈」的燕郊兩居,與 Yuki 過起了小日子。

5

沒過幾個月,阿尊琢磨出味道來了。雙方從口角迅速升級到動手。可 Yuki 哪裡經得起阿尊的拳腳?被打服打怕了以後還不敢報警,更沒臉向父母家人訴苦求援。啞巴吃黃連,無處買後悔葯。其實阿尊何嘗不後悔?若說「欺騙」,這二位看起來更符合「互騙」。

痛苦焦慮後悔後, Yuki 想出了一個終極解決方案。一來為了保護自己儘快脫離苦海,二來也為自己將來考慮。她耐著性子拉下臉來求阿尊配合自己再演一齣戲,需要拉著這個小老公一起騙父母,說自己年近五十無法生育,計劃凍卵找人代孕,需要動用那三百萬的巨款。拿到錢後,兩人二一添作五把錢一分,就可以分道揚鑣,老死不相往來。

阿尊當然不是善茬,對這個方案很滿意。兩人找了個周末,拎著水果籃子,假惺惺地到許久未見的父母家。

又是一出經典的 Yuki 式的哭戲,父母拗不住這老女兒三番五次的胡鬧,早已身心俱疲,皺著眉頭無奈答應下來,並且承諾此事暫不告知她的哥哥們。

勝利拿到巨款, Yuki 和阿尊悄悄辦了離婚。為了彌補這幾個月的巨大變故造成的痛苦,她拿著錢出國散心去了。去的都是布拉格、聖托里尼、伊比薩島這樣文藝范濃郁的地方。

紙包不住火,哥哥嫂嫂們從她的朋友圈發現反常線索,也質疑她哪來的錢出國瀟洒。二老也被兒子們怒氣沖沖的質問搞得灰頭土臉。老爺子更是好幾天呆坐在搖椅上,兩眼空洞無神,彷彿受了重大打擊。

在家裡雞飛狗跳的當口,我們的主人公 Yuki 卻帶著黑超墨鏡,慵懶地斜倚在威尼斯剛朵拉上,迎著夕陽餘輝在迷宮一般的威尼斯水路里徜徉著呢。

文:路易十三點 / 編輯:紅先森 / *部分圖片來自於網路

「打賞才是真愛」


推薦閱讀:

TAG:故事 | 善良 | 啃老 | 30歲 | 漢子 | 騙婚 | 奇葩 | 50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