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各種倒立、後彎、穿越、一字馬,舞王.......... 然後呢?

點擊上方

「阿斯湯加瑜伽之路」

可以訂閱哦!提到瑜伽,99%的人會認為就是瑜伽體位法,就是小姑娘做的一字馬下腰的那種; 而提到瑜伽體位法,90%的認為就是拉筋。這個誤會可真的是有點大。要評選一些大眾都知道,但是卻很少有人明白其真實內涵的名詞,瑜伽應該算是一個。Yoga (

梵文

),不單單是Asana(

梵文

)- 體位法。 瑜伽一共有八個分支,Asana體位法只是其中第三個。瑜伽不是關於運動,瑜伽是關於平靜大腦。點這裡了解關於瑜伽這個概念的真實涵義。

其實就連八分之一的Asana體位法,也不是拉筋,拉伸,身體動作, 儘管很多人是因為拉筋,拉伸,身體動作而開始走近瑜伽的。但是有的人雖然走近瑜伽,但是卻從來沒有走進瑜伽,因為Asana一直都是她們「瑜伽」的全部內容。

和大多數瑜伽愛好者一樣,當初我本人去瑜伽館學習瑜伽也完全是為了鍛煉身體,但是後來被瑜伽體位法Asana吸引卻是因為有種直覺讓我感到這些體位法的姿勢好像不僅僅是拉伸,這些動作本身好像和我的靈魂有著某種連接。 在練習瑜伽體位法的若干年之後,我開始漸漸地窺視到了一些體位法體式(Asana)的更深層的意義和象徵。現在我相信每一個阿瑟納(Asana瑜伽體位法的體式)都代表著我個人的某一個層面,而且都是從這個層面帶我進入內在的一個通道。 

通常被誤認為是瑜伽本身的體位法、體式、阿瑟納(Asana瑜伽體位法的體式), 來自梵文 - 但是實際上在梵文中asana是一個複數名詞,單數應該是asan。我們通常用的複數asanas從語言學上來說是誤寫,是根本不存在的。但是不管怎麼寫,體位法不像一些學者說的是近代的發明。 Asana就像人類的文明一樣的古老,公園前3000多年的壁畫上就有盤蓮花的體式造型。傳說中每一個asan都是由一個聖哲發明出來的,而一些特定體式的練習指南也出現在古老的印度典籍中, 如: 《Siva Samhita》、《Gheranda Samhita》 和《Hatha Yoga Pradipika》。但是值得深思的是在瑜伽最經典的古籍 - 帕坦伽利的《瑜伽經》中,卻並沒有特定的瑜伽體位法的指導 - 大家熟知的「體式要舒適穩定」可以勉強算一個。不僅整部《瑜伽經》沒有一個具體體式的指導, 甚至提到體位法asana這個詞也只有在第二章29, 46,47三處。對於帕坦伽利來說,asana就是瑜伽的第三步,或者第三個台階,而且踏上這個台階同時必須還要踏上第一個yama (制戒)和第二個niyama (內製)台階。沒有yama和niyama, 單單是瑜伽體位法,還是沒有邁上瑜伽的平台;原來asana拉筋,先要拉的是做人的底線(yama+niyama)這根筋。沒拉這根做人準則的筋,練得不管是怎樣的身體動作都是雜耍。有了yama, niyama, 通過asana人們才能登上「瑜伽」,這個平台 - 瑜伽於是就成了一種靈修。而瑜伽之所以現在作為一個興趣類型被稱為 「重度愛好」, 在我看來,並不是因為那些不可思議強悍的體式如何奪人眼球 ,而正是因為在阿瑟納中有著某種神秘的東西在召喚著練習者的靈魂。傳統上,很多瑜伽老師會說瑜伽體位法asana的主要作用是讓靈修者準備好身體,去掉冥想的障礙 - 可以坐很長時間腿不難受,脊柱挺直...這樣可以很長時間安靜地打坐進入冥想。這種說法隱含著的觀念是瑜伽靈修分為體位法,是初階;和冥想,是高階...asana (體位法)是「修外」,以便幫助人meditation - "修內「..」 ; 但是我現在的觀點不是這樣了, 我覺得在我們當代的社會環境中,瑜伽體位法asana應該有更大的作用。 我們剛開始接觸瑜伽的時候,可能是對瑜伽能夠給我們的更多的靈活性和力量更感興趣,但是我們最終在瑜伽之路上繼續前行一定還會有更深層的原因。 科學家也不斷地發現人的心理和身體上的各種「通道」,事實上一些科學家說大腦和身體本身沒有實質的區分,本來就是一個。 大腦是精細的身體,身體是粗礦的大腦。瑜伽人實際上早就在自己的身體上體證了這種說法,在數千年前,yogi就發明了各種「體位」來連接人的身體和心靈,甚至yoga這個梵文詞本身的詞根就來自聯結。你拉著筋,拉到了瑜伽門口;但是你果真喜歡瑜伽,或許你不必糾結拉了哪根筋,拉了有多長,也不用介意你是否能像其他人那樣做那麼高難的體式,你可以改變一下關注重點: 從展示你的體位到去品味你的體位...或許你可以不去追求別人看上去你是怎麼樣的,而是像品茶一樣品你的體位? 或許你會發現每一個體位都在表達這一個源於古老傳統的神聖的訊息?雖然古老,但是在你身體演繹的當下卻又是那麼的嶄新? 每一次你做一個體位,都是絕對的第一次:就像這個體式從來沒有人曾經做過一樣,每一個體位都是當下絕對的一個片刻,以前沒有存在過,以後也不會存在;你的體位,就是一個活的藝術創造,就像當下這一刻一樣新鮮。就這樣,在這一刻的這個體位,我們把注意力帶到了here and now 當下,帶到了獨一無二的身體覺知和大腦意識狀態的覺知。我們觀察著自己對這個體位的反應:有正面的有負面的;在我們拉、彎、撐、跳、掰,旋.....的同時,我們觀察著各種感覺:難或易,挫折感或喜悅感,像激光一般地專註還是腦子已經在開始夢遊,想放棄還是執著堅持...   .....而這寫,難道不就是冥想的練習嗎? 控制身體,同時控制自己的心念在此時此刻,讓思想的河流流動,但是觀察者卻不丟失在思想的河流中,就是體位法移動中的冥想。練習阿瑟納,特別是最難的體式-攤屍式 (戳這裡了解最難的體式)本身就是冥想。體式是通往冥想狀態的通道,這就是練習瑜伽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這個禮物是消除我們虛妄中自己和自己大腦中隨機出現的「想法」的認同 -《瑜伽經》中帕坦伽利開宗明義地告訴我們這種認同是人經受的各種苦難的根源。帕坦伽利繼續說,瑜伽的靈修不是抑制和消除腦中飄過的虛妄愚昧的想法,而是把「我」和「我想」分開,我是我,我想是另外的東西,是我觀察的對象。 這樣當我們練習成為一個更深和更放鬆地自己的時候,思想就被體驗為一種表層的現象。 這樣我們就能經歷一個想法飄過,下一個想法飄來...在這之間雲來雲去的片刻,有個空間.....掉入這樣一個空間,我們找到生命之合一......就像融入那片無盡的藍天 ...

(完)

路路的瑜伽知識專欄

|路路的瑜伽知識專欄|是未來阿斯湯加瑜伽之路原創文章的首選發布平台;專欄上線之後,所有有深度的原創文章將不繼續在阿斯湯加瑜伽之路公眾號平台上首發,原創寫作發布將向在小鵝通平台上的付費瑜伽知識專欄傾斜。

歡迎公眾號的讀者

付費訂閱專欄閱讀更多和更好的瑜伽體式攻略和瑜伽知識理念分享,同時還可以支持阿斯湯加瑜伽之路微信公眾號的繼續存在。

謝謝大家對公眾號的支持,感恩大家以付費閱讀的方式支持編輯的原創寫作和瑜伽善知識的傳播。請按下面二維碼識別進入|路路的瑜伽知識專欄|瀏覽已經上線的文章。

按圖識別二維碼圍觀專欄

訂閱專欄將有機會閱讀路路編輯在2018年全年發布全新原創文章 (現在已經上線30多篇,訂閱即可全文閱讀),專欄訂閱期包括2018在此專欄發布的所有文章,訂閱永久有效 - 也就是一旦訂閱2018年全部文章2018年底之後也不會關閉。文章更新頻率約為每周2-3篇。專欄文章獨家發布,不授權任何平台和媒體轉載。

文章更新啦!路路編輯剛剛在瑜伽知識專欄上線了新文章 (9月17日):

關於四柱Chaturanga 順位的幾個要點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訪問路路編輯的瑜伽知識店鋪圍觀更多學習資源

↓↓↓
推薦閱讀:

TAG:穿越 | 瑜伽 | 倒立 | 一字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