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博士跳江,留遺書說不願有來生:為什麼變優秀和做自己難兩全

第147篇原創

文|明玥


0

1

10月10號,杭州多人報警,一個浙大在讀博士在朋友圈留言要跳錢塘江。

經過多日搜索,最後找到了候京京的屍體,他已經「如願了」。

他發在朋友圈那篇短短的遺書,看到最後一句,我忍不住鼻子發酸。

給世界留的最後一段話,他言語隱忍、平靜,一看就是這一代年輕人中受過良好教育的單純之人。

對即將結束的生命沒有任何留戀,對決意告別的生活也沒有一句控訴,彷彿在說另一個人的故事。

但那一句「只願沒有來生」,無比沉重,暴露了他深深的厭倦和無奈。

我斗膽揣摩一下,說「只想做我自己」,說明他活著時沒有做到;說「不想責備任何人,至少認識的沒有壞人」,或許內心本來多少想抗議一下。

按照世俗的眼光,候京京稱得上相當優秀。

26歲的他,年紀不大,到浙大讀書是取得了直博資格,也就是在本科階段就完成選拔,直接可以讀完博士的。

那麼優秀的人,最終還是選擇在這個寒意初現的季節,縱身一躍結束了煩惱。

0

2

為什麼做自己這麼難?

一個可能是,

從很小很小的時候開始,環境就教育我們削掉本性,去適應這個按某種範式運行的世界。

環境當然是人構成的,是已經適應了的人,他們也許包括父母家人、老師長輩,甚至整個輿論環境。

讀書要越努力越好,最好讀那種適合找工作的。

工作要約穩定越好,最好從開頭就按部就班未來可見了。

前陣子在微博上看到一個人寫他侄兒的同學的真事。

這個男孩讀書成績很好,他心思細膩,喜歡花花草草,想要去讀生物相關專業。

但他父親從他高三起就各種勸他去讀師範,吵了快一年,他不聽,結果高考成績確實也不太理想,後來他爸偷偷改了他的志願。

他被錄取了,只好去讀師範試試。

讀了一個月,還是很不喜歡也無法適應,於是十一回家跟他爸交心。

這次是帶著決心來的,他提出你就再供我一年,我努力再考一次,如果考上清華北大,那麼就由著我去報,如果上不了這兩個學校,那就由你。

他爸還是不肯,覺得他想讀的專業,哪兒畢業都找不到好工作,不如讀師範穩當。

後來,他割脈了。

在醫院的病床上醒過來,周圍一圈家裡長輩,個個連珠炮一樣說他,

怎麼不理解爸爸的苦心?你爸都是為了你好啊

真TM讓人絕望。

突然想起了魯迅評《紅樓夢》的一句話,

悲涼之霧,獨寶玉一人呼吸。

末了,寫文的博主囑咐說,請不要指責這樣的人沒有勇氣,他已經在用他的方法努力抗爭了。

在那個年齡和心理狀態里,或許換成自己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總是希望爭取到理解。

我喜歡的博主蕎麥也抱怨過她媽媽帶小孩的方式。

蕎麥的兒子剛剛兩歲,在小區里聽到汽車的聲音,就會馬上躲到草叢裡。

結果她媽媽,孩子外婆在旁邊說,你是男孩子啊,膽子怎麼這麼小?

蕎麥當場氣炸。

這孩子的天性就懂得謹慎,本身是非常好的特質,可大人卻看不到優點,只在旁邊說你不勇敢。

後來她拒絕了她媽催生二胎的要求,決定

盡全力

花時間把唯一的孩子帶大,少借

老媽

的手

0

3

我們8090後這一批人,雖然成長過程中沒挨過餓,但從小到大有充分機會接觸不同領域的,恐怕也只有大城市有錢家庭的少數孩子。

上過很多節目的音樂人陳蘿莉講,小時候他是個有點自閉的孩子,喜怒哀樂的點都很高,沒有幾個朋友,還經常被欺負。

有一回去了表姐家,看到一台叫做鋼琴的東西,他在上面玩了整整一個上午,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從此就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很小就知道了喜歡什麼,還探索出了一個叫做創作的事情,可以一直有飯吃。

初聽這個故事,只有感動,但轉念一想,

好險,還好他有那一回在表姐家玩鋼琴的幸運。

若不然,他也只能按照慣常的路線,讀書升學,找一份能養家的工作,買房結婚。

他大概率讀書不行,只能長成怪咖。

你一看他的摸樣打扮,就知道這個人跟所謂的主流世界,是格格不入的。

不是說主流人生不好不酷,我認識很多走傳統路線,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開開心心的人。

只是這世界總有一些人,像陳蘿莉這樣,他們是不適宜走這條大眾化的路子的。

這社會變好的重要標準,就是能夠容得下這樣的人,讓他們能夠衣食豐足,自得其樂,不被JUDGE。

當人們提起娘炮、憂鬱、不熱衷過集體生活……不會帶著貶損的口氣,清楚這些只是不那麼大眾的正常人性。

逛博物館、聽音樂會、看畫展、學滑冰,如果打小能夠全方位認識人間的豐富美好,不是只有一條路,也許我們更有機會早點做自己。

也許就不會那麼絕然地認定「人間不值得」吧。

所以理想的父母,就是能夠盡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幫小孩認識自己,去長成他們自己,而不是變成一種模板,變成別人口中的「別人家小孩」。

0

4

沒有陳蘿莉那般好運氣,早早發現心之所向的,就只能去走那一條獨木橋了。

那是侯京京的命運。

這條路上,因為競爭早已白惡化,你需要花掉幾個整個青少年期去變優秀。

而優秀只有一條標準,就是獲得一個足夠好的高考分數。

侯京京也有他的幸運,他有適應這種評價體系的天分,不會因為讀書不好,受到白眼和嫌棄,不必因此被踩踏尊嚴,只有誇獎和羨慕。

只要讀書好就能收穫好評價,於是越要強的孩子,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很久以前度過一篇小說,名字已經忘了,裡面的女主人公是一個從小品學兼優,後來拿到全獎赴美讀博的「才女」,專業也是化工,跟侯京京類似。

她一直爬到了讀書生涯的頂端才發現,實驗根本做不下去,覺得沒意思——在此之前,她完全是因為要強才拚命讀書的,一點真心喜歡都沒有。

化學、生物這類的學科,又不像數學物理那麼成系統,那麼純理性,而是充滿了不確定性,非十分熱愛不能承受。

泡在實驗室里六七年,做不出像樣的結果,畢不了業,不知該何去何從。

我是看到

浙大博士跳江的事,才想起這篇小說,情節彷彿預言

相似。

當時看了作者的採訪,那是她剛出國時寫的小說,因為突然發現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默默躲在一個不為人知的角落裡,年復一年地消耗著。

而他們遠方的父母同學,還以為他們在金字塔里日夜奮戰,也許明年就有機會得諾貝爾獎了。

沒人願意去理解「優秀人士」的苦,要麼當他們是書獃子,要麼認為「你都那麼舒服了你還愁什麼」。

於是,他們做不了自己了,困在了那種「優秀」的牢籠里,動彈不得。

中國的教育,是培養人才的,不是健全一個人的。——許子東


我是在職場認真的分割線

想知道職場宮斗大獲全勝的秘密嗎

長按識別▼


推薦閱讀:

TAG:博士 | 優秀 | 自己 | 做自己 | 遺書 | 跳江 | 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