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資本的力量:俄國為何能從歐洲邊緣成為歐洲憲兵?

受到傳統的教科書影響,談及俄羅斯帝國時代的歷史時,我們常常會不自覺的給俄羅斯的那個時代,扣上落後帽子。然而如果並且因為政治所帶來的不必要偏見,從歐洲歷史的角度來重新看俄羅斯的歷史,那麼就會發現,這個國家所走過的歷史,幾乎堪稱奇蹟。俄羅斯從被歐洲人忽略的東歐邊陲,最終卻成長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那麼是什麼在俄國背後,支撐著它做到如此大跨度的飛躍呢?

拿破崙戰爭後,俄國成為了威名顯赫的歐洲憲兵

俄國的崛起,是從17世紀,危險的「大動亂」時代結束後,羅曼諾夫王朝經歷了一系列戰爭的結果,俄國人通過一系列戰爭,最後終於將波蘭—立陶宛、瑞典、奧斯曼帝國等等,這些強大的國家一一擊敗,最終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時代,俄國進入了光榮的黃金時代。但既然是發動戰爭,金錢自然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那麼是什麼支撐著俄國發動了一場又一場戰爭的呢?

彼得大帝擊敗瑞典

其實支撐起俄羅斯帝國之路的,並不是什麼光輝閃耀的東西,而是一中在今天也價格不菲的商品「毛皮」。沒錯,從16世紀開始,一直到17世紀末期,毛皮都一直是俄國最重要的外貿商品輸出。得益於俄國即使在今天,依然還在增長的廣袤森林所賜,從中世紀時代開始,羅斯地區,就已經成為了歐洲重要的毛皮輸出產地。而到了16世紀,伴隨著小冰河期全球氣溫下降,整個歐洲以及中東地區,毛皮的需求量急劇走高。因此毛皮便迅速為俄國帶來了滾滾財源,不過國際毛皮市場上俄國還有著兩個強大的競爭對手,那便是後來兩國合邦的波蘭和立陶宛人。波蘭與立陶宛同樣擁有著大片森林,因此同樣也是歐洲重要的毛皮產地,因此這幾個國家之間有著非常激烈的商業競爭,尤其是立陶宛和俄國(當時還是莫斯科大公國)之間競爭格外激烈,而這種競爭最大的體現,莫過於伊凡雷帝統治時期的利沃尼亞戰爭。

利沃尼亞戰爭

利沃尼亞戰爭一開始俄國的目的,是進一步打通俄國通往波羅的海的方向的沿海領土。因為在這一時期,原本控制波羅的海的漢薩同盟已經走向衰落,因此在波羅的海航運中,哪個國家能夠控制更多的港口,那麼此時便足以在波羅的海擁有更高的話語權。然而利沃尼亞戰爭對於莫斯科來說,卻是一場徹底的失敗,因為伊凡雷帝過激的軍事行動,導致俄國遭到了所有波羅的海沿岸國家的反對,而失敗之後的一個慘烈下場,便是俄國完全失去了通往波羅的海的港口,因此喪失了波羅的海航運的話語權,俄國的毛皮貿易規模擴大也成了一紙空談。

伊凡雷帝

喪失了波羅的海的航海權雖然對俄國的毛皮貿易是個巨大的不利因素,但所幸這個影響並沒有達到不可挽回的地步,相反,因為利沃尼亞戰爭而空乏的俄國國庫,迫使了俄國向東擴張,來尋找更多的毛皮,這邊是之後長達幾個世紀的俄羅斯東擴歷史的開始。而俄國東擴,所帶來的毛皮收益的確相當巨大,僅伊凡雷帝在位時期,俄國每年從西伯利亞地區所獲得的毛皮數量,就達到了驚人的十萬張之多。如此巨大的數量,直接衝垮了波蘭—立陶宛聯邦的毛皮出口,而且伴隨著英國人通過北極圈的白海航線進入莫斯卡,創辦專門負責毛皮收購的「莫斯科公司」,俄國得以依靠巨額的皮毛出產,以及直通西歐的白海航道成為了新的毛皮行業霸主。

英國使者面見伊凡雷帝

毛皮貿易的巨額利潤,使得俄國在渡過危險的「大動亂」時代後,國力迅速恢復。而此時整個東歐地區的外貿商品市場也以劃分完畢,俄國獨霸了利潤巨大的毛皮行業,而波蘭—立陶宛聯邦則依靠他們佔據的烏克蘭地區,獲得了包括羽絨、蜂蠟、糧食、木材等更等於農產品領域對外出口的優勢。這一優勢在17世紀前半葉,締造了波蘭的繁榮,然而由於對烏克蘭的過度壓榨,在1648年爆發了赫梅利尼茨基哥薩克大起義,並在隨後引發更具災難的波蘭「大洪水」時代。這一系列事件導致了波蘭國力的急劇衰落,而烏克蘭也一分為二,西烏或者叫右岸烏克蘭繼續在波蘭—立陶宛統治之下,但是在經歷戰爭磨難之後經濟徹底崩潰。而左岸烏克蘭在俄國統治下,則很快從戰爭陰霾中恢復。

赫梅利尼茨基起義

可以說17世紀發生在波蘭身上的一系列災難,在改變波蘭命運的同時,也徹底改變了俄國的命運。烏克蘭地區是當時歐洲最富裕的農產品地區之一,由於西烏經濟的衰敗,因此過去波蘭的農產品份額,大部分就因此落入了俄國手中。雖然在17世紀,因為戰爭消耗和大量農產品的湧入,導致了俄國著名的「銅幣暴動」,當時到了彼得大帝時期,俄國已經囤積了足夠的力量,唯一剩下的,就是再一次重返波羅的海,為俄國的毛皮、農產品,通過更加龐大的海運流往歐洲。因此,大北方戰爭就此爆發,而當聖彼得堡的鐘聲敲響之時,俄國的霸業也已經近在咫尺。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