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兩次克里米亞戰爭:俄羅斯的前車之鑒

克里米亞是黑海北部海岸的一個半島,面積25500平方公里,人口約250萬。半島上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各種物產極為豐饒。毗鄰近東地區兩大洲的咽喉,因此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現克里米亞半島上存在兩個行政區,一個是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一個是塞瓦斯托波爾市。

第一次克里米亞戰爭

1853年,為了爭奪對巴爾幹半島的控制權,英、法、奧斯曼土耳等國先後向沙皇俄國宣戰,克里米亞戰爭爆發。

第一次克里米亞戰爭,俄羅斯用一場單挑整個歐洲的戰爭將自己打下霸主寶座。網路圖

翌年1月,英法艦隊進入黑海,英法聯軍克里米亞半島登陸。聯軍首先用海軍封鎖了塞瓦斯托波爾港,再派陸軍圍攻塞瓦斯托波爾。

由於俄軍依託在塞瓦斯托波爾經營數代人的堅固工事死守,加上半島寒冷的天氣讓聯軍苦不堪言,直到第二年9月,聯軍圍攻塞瓦斯托波爾300多天後,最終才佔領該地,俄國輸了。

1856年3月,各國簽定了《巴黎和約》,約定黑海中立化,解散黑海艦隊、俄國只能在黑海擁有10艘小船(1871年該限制被廢除)、禁止外國軍艦未經土耳其同意通過黑海的兩個海峽,這一條款至今有效。

此次戰爭由於英法動用現代化武器,造成大規模人員傷亡:英軍約2.2萬人,法軍約9.5萬人,俄軍約48萬人!

第二次克里米亞戰爭

1942年,德國和羅馬尼亞法西斯軍隊開進克里米亞,蘇聯紅軍被迫撤離。

第二次克里米亞戰爭示意圖。網路圖

1944年4月,蘇軍烏克蘭第4方面軍和獨立濱海集團軍為解放克里木實施而進攻克里米亞。

當時蘇軍已經突破了彼列科普地峽的土耳其壁壘工事,奪取了錫瓦什湖南岸和刻赤半島的登陸場。後來蘇軍高級將領考慮到對固守有利陣地德軍發動戰役的困難,決定周密準備這次進攻,並在粉碎右岸烏克蘭東部地區的德軍之後開始實施。

而德軍認為守住克里木可對土耳其施加壓力,並把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牢牢控制在手裡,且克里木掩護著德軍的巴爾幹戰略翼側和沿黑海海峽通向黑海西岸的德軍重要海上交通線。

雙方兵力:

軍隊陸軍火炮和迫擊炮坦克和強擊火炮飛機德軍指揮官是埃內克上將。第17集團軍(5個德國師、7個羅馬尼亞師),共有19.5萬人。約3600門215輛以上有駐克里木的148架飛機和從羅馬尼亞機場起飛的航空兵進行支援。蘇軍指揮官是蘇聯元帥伏羅希洛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共有47萬人。5982門坦克和自行火炮559輛共有1250架飛機(包括黑海艦隊航空兵)進行支援。此外有黑海艦隊和亞速海區艦隊支援。

4月8日,在進行了兩個半小時的炮火和航空火力轟炸下,蘇軍開始進攻。錫瓦什湖南岸的德軍防禦被突破,解放了阿爾米揚斯克。三天後,蘇軍攻克占科伊,這裡處於德軍防禦中的大支撐點和重要鐵路樞紐,並開始向辛菲羅波爾發展進攻。

德軍將主力被迫由克里木北部向南和從刻赤半島東部向西後退。

15、16日兩天里,蘇聯紅軍準備進攻塞瓦斯托波爾。到5月9日解放全市。被擊潰的第17集團軍殘部向赫爾松涅斯角退卻。為了追擊德軍,坦克第19軍進入交戰。蘇聯紅軍向屏護赫爾松涅斯角的德軍最後防禦地區疾進。三天後,蘇軍肅清了克里木陸上的德軍,在赫爾松涅斯角俘虜德軍2.1萬人,繳獲大量技術裝備和武器。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