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播音員口腔基本訓練*主持篇

呼吸訓練

聲音的強弱、連斷、縱收完全取決於氣息的控聲音的高低抑揚,色彩變化也與氣息狀態密切相關,氣息控制不好,欲縱不能縱,欲收不能收,播音時就會口不應心。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聲音色彩是隨著感情變化而變化的。只有在「氣歲情動」的情況下,才能做到「聲隨情變」,也就是說,由於感情的變化,氣息隨著動起來,才產生了聲音的變化。只有「以情運氣」,才能「以情帶聲」,做到以聲傳情。

播音發聲對於氣息的要求可以概括為四個字:深,勻,通,活。

深:吸的深,氣的容量大;勻:出的勻,溫動流暢;

通:通暢無阻,行走自如;活:能隨感情的變化而靈活運動。

為了達到這些要求,必須掌握胸腹聯合呼吸,也就是我國傳統的說唱中講究的丹田氣。這種呼吸方式最科學,最自然。有利於健康,呼吸訓練的重點是呼氣!吸氣時上胸部隆起,肩微上抬,這些是胸式呼吸,又叫淺呼吸。由於這種呼吸吸入的氣量小,難於控制,播音時總感到不足,發出的聲音單薄乏力,無法表達莊重深沉的感情。有的為了把氣吸深,吸氣時腹部隆起,這就是腹式呼吸。這種呼吸氣量也不大,發高強音時吃力。我們需要的是胸腹聯合呼吸吸氣時肺部向前後左右賞析全面擴張,吸入的氣量大,能以小腹為支點進行控制。吸氣就像深吸花香味或在空氣特別清新處做深呼吸,舒暢自然。胸廓下部向兩側張開,氣息均勻而緩慢地外流,小腹保持有控制狀態。由於呼氣的強弱急慢是有小腹控制的,而小腹緊縮的集中點稱丹田,故這種氣息控制法稱為丹田氣。掌握胸腹聯合呼吸要求腹肌有較好的彈性,應該經常做「仰卧起坐』等運動以鍛煉腹機。如果開始不能掌握胸腹聯合呼吸的吸氣要領,可用如下方法體會;坐於椅上,身體略向前傾,感覺氣沿脊椎骨「吸入肺底,此時兩肋和後腰漸感漲滿。坐於椅上,腹肌完全放鬆,渙渙吸氣,腹部逐漸收縮,保持腹肌的收縮狀態再吸氣,兩肋即逐漸擴張。運用胸腹聯合呼吸,小腹要始終處於有控制轉檯,不能完全放鬆。鍛煉與加強呼吸控制能力需要循序漸進的練習!

播音員的素質要求播音員素質的高低已經成為衡量節目水準重要的參照物之一,成為廣播電台和電視台形象的重要標誌,因此提高播音員的綜合素質是一個重要問題。

一、加強播音業務基本功 1.吐字用聲的基本功。首先就是吐字清晰、聲音圓潤、普通話標準。其次,必須結合播音的特點進行練聲,持之以恆。2.語言技巧的基本功。語言技巧是表情達意的手段。語言技巧主要包括:重音、停連、語氣、節奏四大基本技巧,必須天天練習,反覆琢磨,才能運用自如。比如說播一篇稿件,如果不能準確地運用語言的技巧,就會讓人聽起來感到非常的平淡、枯燥,甚至聽不懂稿件所要表達的意思。

3.快速準備稿件的基本功。分析理解稿件是播音員應具備的一種能力。為了適應新聞時效性強的特點,播音員要能在較短時間迅速地掌握文章主題、播出的目的、內容的重點、播出的基調,這需要平時堅持練習、總結經驗,才能準確表達出稿件的內涵

二、夯實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

播音員每天播齣節目的內容涉及面極其廣泛,絕不是只會念字就可以了,其知識是否廣博將決定播音員表露作品深層內涵的程度。因此,播音員不僅要了解、掌握一些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馬克思主義哲學方面的知識,還要較好地掌握新聞學、邏輯學、語音學、語言學、播音學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只有平日注意學習,用心積累,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擴大知識面,才能適應新聞時效性強、備稿時間短的工作環境。

實踐證明,播音員要走向社會,了解、體察社會,是非常重要的學習和積累,對現時生活的體驗會豐富播音員的閱歷,對各種事物的感受會激起播音員的情感,對科學知識的獲取會充實播音員的頭腦。只有這樣,才能在業務上取得長足的進展。

三、播音員的個性特徵播音個性,就是一個播音員在播音創作活動中和其他播音員相區別的特殊性。俗話說「文如其人」,在播音創作中,要做到「聲如其人」。

音色和風格是兩個重要環節。在我國目前的播音隊伍中,已湧現出許多播音人才,他們能夠在播音創作中體現出對稿件、對現實的獨特的感受,體現自己的精神風貌和與眾不同的藝術素養,充分顯示出播音員自己的個性。而有些地方台播音員,尤其是新播音員,往往刻意去模仿自己所崇拜的播音員,暴露了某些弊端。這種模仿製約了播音員個性的形成,影響了個性的發揮。當然尋求個性發揮也不能是天馬行空,而是依據稿件以有聲語言創造性地體現自己的播音風格,使播音員的主觀個性特徵與稿件要求的客觀條件統一起來。

四、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正確認識播音員是黨和人民的喉舌的職業性質,明確為黨的新聞事業貢獻自己聰明才智的責任和使命,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愛惜自己的職業名譽。播音員要正確對待由於播音職業本身在社會和人們心目中所處的地位,正確對待播音上取得的成績和贏得的聲譽,不應利用宣傳工具和播音員身份來炫耀自己、擴大自己的影響並從中得到個人的某些好處,這是播音員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職業道德。播音是一種語言藝術,一個職業播音員應對這一藝術有一種始終不渝的探索和追求的精神。一些播音戰線上的老同志能在話筒前工作幾十年,他們的事業心、進取心和紮實的播音語言功底起著決定的作用。對播音有執著的追求,苦練藝技術這是十分難得的品格。

播音員主持人基本功

第一章播音主持採訪語言的基本技巧及訓練

第一節-吐字的基本要求及技巧

如果說這一章是講基本功的話,那麼這一節是最基本的部分。生活當中,有的人說話很清晰,有的人說話卻很含糊,有的人則是一半清晰,一半含糊。這「含糊」主要是因為「吐字」存在問題。我們說是「吐字」,其實是一種很形象的說法,「話」,像是嘴裡含了什麼東西;「說話」,就是把它「吐」出來,不是給大家看,而是給大家聽。所以,一定得清晰。一般人應如此,作為一個在很大程度上承擔著普通話推廣任務的播音員、主持人來說,更應如此。

一、基本要求字正腔圓作為播音吐字的最高境界,一直是許多播音員、節目主持人不懈追求的目標之一。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具體來說,播音吐字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為四點:準確規範、清晰集中、圓潤飽滿、流暢自如。以下分別略作說明。

1.準確規範播音吐字應準確規範,這是首要的,也是最起碼的要求。這是因為我國的語言傳播工作,同時還承擔著向全民推廣普通話的重要責任。要做到準確規範,就要按照普通話的標準發音,每個音的發音部位、發音方法都要準確無誤。在這個基礎上,還要努力提高發音質量,改正那些一般人不易察覺的細小的發音問題,取得比人們日常口語更好的效果。可以說,播音吐字所要求的準確規範比一般人所理解的要更為嚴格和精細。

2.清晰集中字音清晰是播音吐字的又一明顯特點。清晰的播音吐字具有良好的穿透力。吐字清晰以發音準確為基礎,但準確並不能代替清晰。清晰的吐字建立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發音技巧之上,而不是提高音調或加大音量所能奏效的。發音集中可提高字音的清晰度——這也是積極的發聲狀態的反映。同時,聲音集中還便於話筒吸收,提高發聲效率。在使用小音量或播講環境較為開闊、嘈雜的情況下,發音集中的重要性顯得更為突出。

3.圓潤飽滿吐字既要準確清晰,又要圓潤飽滿,前者關係到「字正」,後者關係到「腔圓」。圓潤飽滿,就是要有比較豐富的泛音共鳴,使字音悅耳動聽。這是對吐字的審美要求。我國傳統說唱中的所謂「吐字如珠」,就是對吐字圓潤飽滿的形象描繪。當然,「腔圓」也好,「珠圓玉潤」也好,都是形容字音的優美動聽,但必須注意的是,圓潤是以字音準確清晰為前提的,不可為追求聲音優美而損害了字音,不能因為追求「形」而丟了「神」。

4.流暢自如字音只有進入語流才能傳情達意。播音吐字必須靈活自如,輕快流暢,才有助於表達。如果字音咬得過死,一字一板,不僅雕琢痕迹明顯,聽起來不自然;而且還會使語流滯澀,影響語言表達的順暢。日常生活當中的說話有起伏變化,播音吐字也要遵循生活語言的規律:疏密相間,錯落有致,該強則強,當弱則弱。這樣,語言才能像水一樣流動起來——水的聲音聽起來總是悅耳的。吐字流暢自如與吐字準確、清晰、圓潤看似矛盾,其實是相互統一的。準確、清晰、圓潤是就整體而言的,它們構成了播音吐字的基本特點;但是作為「說」的語言藝術,播音需要使語言儘可能自然流暢,貼近生活。如果每個字都保持同一發音方式,都要達到同一標準,那麼,播音語言就會成為一種脫離生活的「字話」。而為了避免淪為「字話」,就非常需要在播音實踐中強調吐字應該富於變化,要根據表達需要的不同而「活用」,克服由於片面認識造成的吐字刻板僵死的吐字方式。

二、基本技巧廣播播音吐字有多種技巧,熟練掌握了,往往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實踐證明,一個合格的播音員得掌握以下吐字技巧:

1.字頭有力,叼住彈出從語音角度看,字頭包括聲母和韻頭。韻頭和聲母結合得十分緊密,直接影響聲母發音時的唇形,韻頭是聲母到主要母音(字腹)之間的過渡性成分,因此要注意「四呼」(即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撮口呼四類韻母)對聲母的影響,發音時做到聲母加韻頭一步到位

字頭發音又稱「出字」,一般要求成阻有力,除阻輕捷。所謂「叼住」,是指聲母的成阻部位要準確,又要使肌肉保持一定的緊張度,以形成有力的阻氣、蓄氣。叼字的力量應集中在唇舌的縱中部,而不能滿口用力。所謂「彈出」,是指聲母除阻要輕捷,具有彈動感,不粘不滯,不拖泥帶水,不使拙勁。

就像「叼」字本身所體現的那樣,「叼」要用巧勁兒,「噙字如噙虎」,不能過松或者過緊。叼住了,才能彈發有力,並帶動整個音節,使之響亮清晰。字頭髮音口腔相對閉合,具有阻氣、蓄氣作用。如果叼字無力,氣息會大量流失,影響到字頭和整個音節的力度。但如果叼字過死,也會使發音顯得笨拙。所以,字頭成阻和除阻的力量既不可過大,也不可過小。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字頭髮音時強調「叼」的感覺,並不能把「吐字」簡單地理解為「噴吐」,過分向外用力。只有「叼」才能和取氣、共鳴很好地結合在一起。照搬說唱藝術的「噴口」,容易造成字散、聲塌、氣竭等問題。

2 字腹飽滿,拉開立起字腹在整個音節中明顯突出:一方面,它作為音節中的主要母音,開口度最大,因而比較響亮;另一方面,它的發音較完整,持續時間較長,給人的聽感顯著。一個音節的發音能否達到「玉潤珠圓」,與字腹有密切關係。

「字腹飽滿」指的是音節中的主要母音發音清晰、共鳴充分,字音隨著口腔的由閉到開好像「立」了起來,因而又稱「立字」。「拉開」,字頭「彈出」後應迅速打開口腔,使氣流在口腔內形成較豐富的泛音共鳴。口腔開度要大,應有豎著展開的感覺。「立起」,指主要母音的發音要佔據足夠的時間,使其響亮、圓潤,在聽感上形成字音立起來的飽滿感結合聲束向硬齶前部的流動衝擊,有字音「掛」於上齶的感覺。「立字」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在一個音節里突出字腹的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字腹的發音是在滑動中完成的,即使是單韻母,其發音動作也要在本音位範圍內做輕微移動,不可僵死不變,複韻母的滑動感更為明顯。有人以為字腹發音要保持一種固定的狀態,這是不對的。此外,字腹的發音不可橫咧,那樣口腔就難以拉開,字音就會發扁;字腹也不可過分拉長,那樣會造成拖腔唱調。

3 字尾歸音,趨向鮮明字尾處於音節的末端,是發音過程中力度逐漸放鬆、氣息逐漸減弱、口逐漸閉合、聲音逐漸停止的階段,如果歸音不到位,會影響字音的完整性。與出字、立字相比,歸音的難度更大一些。

「字尾歸音」是指字尾部分應發音完整,不能虎頭蛇尾,只顧字頭、字腹,不顧字尾。「趨向鮮明」首先是指唇舌動作要「到位」。如韻尾i,舌位應抬到一定高度;韻尾u,唇型應收圓;韻尾 n,舌尖要收到上齒齦,並阻住口腔通道,鼻音一出立即收聲;韻尾 ng,舌根應收到軟、硬齶交界處,並阻住口腔通道,鼻音一出立即收聲。其次,「趨向鮮明」還要求聲音「弱收」。所謂「弱收」是指字尾發音時唇舌力量漸弱,聲音簡短,點到為止,不像音素單發時那麼緊、那麼長。對於開尾音節收音時的喉關閉動作,也應注意漸弱收止。

字尾發音最容易犯的毛病是不歸音。這往往是由於吐字時只注意了聲音的響亮,沒注意音節的完整,忽略了氣息和聲音處於衰落階段的字尾,造成「半截字」。也有的人矯枉過正,把字尾收得過緊、過強,違反了發音的生理規律,聽起來僵硬呆板,勢必影響吐字的流暢及語言的節奏。這兩種情況都是實際播音吐字中需要注意的。

4 吐字的整體處理——「棗核形」

字頭、字腹、字尾三部分構成了字音的整體,人們形象地將其描述為「棗核形」。這個「棗核形」以聲母為一端,韻尾為另一端,以韻腹為核心。從發音時口腔開度的變化來看,正好是由閉到開再到閉的過程,兩頭小,中間大;從時值來看,又是兩頭短中間長。

「棗核形」是一個有機整體,它是在咬字器官各部分不斷滑動的過程中形成的,並非由字頭,跳到字腹,再跳到字尾。因此,整個字音要有滑動感、整體感。為了達到這一點,最主要的是要有氣息的支撐。吐字時,嘴裡要蓄滿氣,才能使字音結實、有光澤。否則,字音是不會飽滿圓潤的。因此,「字頭取氣」十分關鍵。

「棗核形」既是吐字歸音的一種規格,又體現了清晰集中、圓潤飽滿的審美要求。它作為吐字技巧訓練,對於發音的規格化是必要的。但是在語言表達中,「棗核形」應有所變化, 拉長或縮短,這樣才有助於思想感情的傳達。如果「棗核形」一成不變,字字如出一轍,必然會削弱廣播語言的表現力,破壞廣播語言的節奏感,以致影響到廣播內容的表達。

第二節 發音技法訓練一氣息訓練

氣息是人體發聲的動力和基礎。在播音和主持時,氣息的速度、流量、壓力的大小與聲音的高低、強弱、長短以及共鳴情況都有直接關係。可以說,要控制聲音,駕馭語言,就必須學會控制氣息。

所謂「控制氣息」,就是要學會胸腹聯合呼吸法。在生活中,人們的本能呼吸是淺呼吸,即只作胸部呼吸。播音或主持時,用這種本能的呼吸方法發音,時間一長,聲帶就會疲乏,聲音就會嘶啞。而胸腹聯合呼吸法,是要深呼吸,將空氣吸入肺葉底部——橫膈膜處,即一般人系腰帶的地方。它一般採用鼻子吸氣,吸入橫膈膜的氣,使肋骨自然向外擴張。此時,腹部有發脹的感覺。隨著小腹逐漸收縮,氣息也從小腹深處湧上來,推動聲帶發音。通過這種方式發出的聲音不僅洪亮、有力,而且持久,能保持整句話的聲音都飽滿圓潤。與此相反,如果一吐氣橫膈膜就塌癟,那麼,氣息就會像破了的皮球一樣迅速泄掉,聲音也就會失去氣息的支持。這樣造成的問題是:頭幾個字有氣息支持,後面的字沒有氣息支持,講起話來給人的感覺就會前強後弱,上氣不接下氣。而呼吸本身很費力,聲音也難以持久。關於呼吸的訓練下一節會專門討論,以下介紹氣息訓練的幾種方法。

1.軟口蓋練習法最常見的是「閉口打哈欠」,即打哈欠時故意不張開嘴,而是強制用鼻吸氣、呼氣。

2.壓腹數數法平躺在床上,在腹部壓上一摞書,吸足一口氣,開始從1往後數。這是對氣息輸出作強制訓練,以達到增強腹肌和橫膈膜的控氣力度的目的。做這個練習時,開始階段壓的書可少些,逐漸增加,即循序漸進。為了不佔有工作中的時間,可利用睡前做這個練習。

3.氣聲數數法吸足一口氣,屏息數秒,然後用均勻的、低微的、帶有氣息的聲音從1開始數數,就像是說悄悄話一樣。和壓腹數數法一樣,在開始階段可數得少一點。不過應注意,數數時盡量不撒氣、不漏氣。

4.跑步背詩法平時跑步出現輕微氣喘時,可背一首短小的古詩。開始訓練時可兩人配合進行,並肩小跑,一句接一句地背下去。背誦時,要盡量控制不出現喘息聲;一首詩背完後,要調節呼吸,然後再繼續進行。此外,還需注意的是,激烈運動時不可進行此項訓練。

5.偷氣換氣法

選一篇或一段長句較多的文章,用較快的速度讀下去;在氣息不足時,運用「偷氣」技巧,讀後確定最佳換氣處。所謂「偷氣」,是指不要邊發聲邊吸氣,而是要用極快的速度,在不為人覺察時吸入部分氣流。而換氣,宜口鼻並用,以鼻為主,掌握時間差,使氣流充沛有力。

二共鳴訓練

用氣推聲的發音方法雖然可以省力,但要發出抑揚頓挫、鏗鏘有力、響亮悠遠的聲音,還必須在用氣推聲的基礎上,學會共鳴的發聲方法。因為生理學家告訴我們,聲帶產生的音量只佔講話音量的5%,其他95%的音量,則要通過胸膛、頭腔、口腔、鼻腔所組成的共鳴器放大產生。人的聲道主要共鳴器官有口腔、胸腔和頭腔。這三個共鳴器的作用各有其妙處:口腔共鳴能使聲音結實清晰,胸腔共鳴能使聲音渾厚洪亮,頭腔共鳴能使聲音高亢明亮。但是,在沒有經過正確的共鳴腔訓練的情況下,一般人存在許多共鳴發音的弊病。

第四節特殊用氣技巧是一種使言語更富有感情色彩的用氣方法。正如說話時的技巧可有效地促進人際關係的發展一樣,用氣技巧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思想情感準確生動的表達。氣息用得好,對增加言語色彩的濃度、情感表達的深度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用氣技巧主要包括氣音、抽氣、噴口、托氣、笑語、顫音、模擬等7種,以下分別說明。

一氣音這是指渲染言語中感嘆、讚歎、悲嘆、驚嘆、詠嘆等有關「嘆」的色彩的一種修飾用氣。它可以增強緊張等特殊情境中的氣氛。運用氣音的方法是:吸氣時放慢速度,加強深度,吐字時,除實音外,可伴隨一定的氣音、虛音,將氣很舒展地呼出。如——

革命正在勝利前進,紅色根據地正在蓬勃發展。機會主義者卻把革命的航船引入了歧路,人民的事業又面臨著巨大的危險。抗戰8年,蔣介石躲在峨眉山,日本侵略者剛剛投降,這個賣國賊就瘋狂地發動了全面內戰。我死了,化作老山上白雲悠悠,死,也摟著祖國的山峰不肯放手!標有「」的語句,如果用氣音來讀,效果就非常生動。

二抽氣這是指渲染言語驟然緊張的氣氛,表現人物異常激動心情的一種修飾用氣。運用抽氣的方法是:吸氣時有意識地吸出聲來,要使聽眾有一種氣息很重、很強的感覺。如——不幸的人啊!你愛凡蘭蒂(抽氣)——愛那個該死家族的女兒!這裡運用抽氣技巧,就是要充分體現基度山對那「該死的家族」的痛恨,顯現他那如洶湧波濤似的激動心情。又如——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說:(抽氣)「竊書不能算偷……(抽氣)竊書!……(抽氣)讀書人的事,(抽氣)能算偷嗎?」這裡幾次使用抽氣方法,是為了將孔乙己的精神狀態體現出來;另外也可表現孔乙己由於深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以致被摧殘糟蹋成了一個弱不禁風、氣息虛淺的病鬼模樣。

三噴口這是指言語者無法控制自己激動的心情,而需要突然爆發的一種修飾用氣。運用噴口的方法是:先將口腔里的氣息蓄足,而後忽然很有力量地噴射而出。運用噴口技巧可大大加強言語的力度,強化感情色彩。如: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詩中寫出陸遊收復中原的壯志未酬。這裡的停頓之後吸足氣(∧吸氣符號),然後有力地噴出「不見」二字,噴泄出悲憤的感情。

四托氣這是指在言語過程中,極力控制某種情感的一種修飾用氣。運用托氣的方法是:在吸氣時,有意識將氣息控制住,然後慢慢用氣息將言語托出。如——部隊集合了。婦女們打開竹籃,分贈著禮物。孩子們爬上大炮,把紅葉插上炮口。小吉普也被無數的彩紙條和成串的花紙纏成了花束。阿媽妮們、孩子們、姑娘們,他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統統沒有哭。昨天晚上,戰士們告訴他們說不要哭。幹部們也告訴說,為了不使志願軍難過,讓他們不要哭(托氣)。他們很聽話(托氣),他們真的制止住了,(托氣)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托氣)統統沒有哭。朗誦到後面幾處就需用托氣技巧:少吸氣,控制住,以較均勻的不多的氣息慢慢將後面言語托出,音量不要大,略感有些憋氣。這樣利用托氣的方法,就可有效地渲染出氣氛,更好地體現出朝鮮人民以極大力量控制著自己對志願軍的隨時將要爆發的惜別之情。

五笑語這是指帶有彈動的一種特殊用氣方法。運用笑語的方法是:口腔、喉、胸要放鬆,小腹膈肌來彈動,氣息直射打軟齶,隨之發出「哈」「哼」「嘿」等笑語,以表示快樂或譏諷、嘲笑、鄙視、蔑視等。如——啊,1976年,萬眾歡呼的10月!爆竹聲聲相連,鑼鼓陣陣相接……(帶笑)不是國慶的國慶啊,不是過節的過節。後兩句用帶笑的語調念出,有助於渲染歡樂的情緒。又如——(笑)哈哈哈,這是何等可卑可笑!何等的不自量力!何等的枉費心機!這是表達蔑視鄙視的感情,發「哈」時,應讓人們聽到對敵人犀利的嘲笑聲。

六顫音這是指帶有顫抖的一種特殊用氣方法。運用顫音的方法是:吸氣有如在抖氣,呼氣同樣要顫慄,小腹軟齶部位都痙攣這種用氣的方法可表現異常激動,十分悲痛、委屈、難過等心情。這種顫抖聲是在有真摯感受的基礎上內在感情的真實流露。如:過了一大會兒,我們才輕輕走近梁三喜的墳前,只見玉秀把頭伏在墳上,周身顫慄著,在無聲悲泣……「小韓,你……(顫音)哭吧,哭出聲來……」我嗚咽著說,「那樣,你會好受些……」玉秀聞聲緩緩從墳上爬起來:「指導員,沒……(顫音)沒啥,俺覺得在屋裡悶……(顫音)得慌……」她抬起袖子擦了擦瑩瑩的臉,「沒啥,俺和婆婆快回家了,俺……(顫音)俺想起來墳上看看……」第一次顫音,要表現指導員嗚咽時的言語,要強化強忍著的激動情感,在叫出「小韓」後,在向里抽氣時,腹肌與橫膈膜緊張地顫動起來,發出有節奏短促的顫音;然後呼氣時與上相同,使呼氣聲也發出顫抖聲。當氣沒有呼盡時,突然剎住,屏住不呼也不吸,稍停,然後用剩餘氣息發「你」,隨即感到氣息不夠,再顫抖著吸氣,再說出:「哭吧,哭出聲來吧。」這種顫音是雙方極力控制著自己萬分悲痛的心情,每句話都是在飲泣中進行的。又如——群山肅立,江河揮淚,遼闊的祖國大地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敬愛的周總理和我們永別了。中國無產階級失去了偉大的戰士,中國人民失去了敬愛的好總理。周總理呀,周總理,全國人民都在哀悼您,都在呼喚您,都在想念您。八億雙眼睛都想看一看您,八億顆心哪,都在為您哭泣。人們手捧訃告熱淚流,千言萬語涌在心頭,哀思無限,難以訴說。……淚水模糊了我們的雙眼,靈車隔斷了我們的視線,敬愛的周總理啊!我們多麼想再看一看您,再看一看您啊!……靈車隊,萬眾心相隨。哭心欲碎,八億神州淚紛飛。紅旗低垂,新華門前灑滿淚。日理萬機的總理呀,您今晚幾時回?……長夜無言,天地同悲。只見靈車去,不見總理歸。打「」表示要發顫音。通過一連串的顫音,表達人民對總理無限崇敬和極其深切的懷念之情。

再如——看看我們腳下這片土地吧!這才是我們自己(顫音)的土地!她給予我們的是太多太多,而我們給予她的卻是太少太少(顫音)。她的貧乏是我的不是,你的不是,他的不是……當我們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會撲倒在她的懷裡,深情地喊一聲「媽媽」(顫音),又怎(顫音)捨得離開她呢?在播送或演講中,若能注意其中幾處顫音,就可更好地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和內疚的強烈感情,加強演講的感染力。需要注意的是,在運用這種技巧時,既要注意情感的表達,也要注意言語的清晰度。不能只聽到顫抖,而聽不到聲音。

七模擬即仿效、模仿。就是以情帶聲地模仿各種音響和腔調。這樣可以啟發聽眾的聯想,提高效果,增強生動性,給聽眾以形象逼真的感覺。但要注意保持自己的音色,即聲音的個性;還要注意如要轉述高聲呼喊的話或一種動物可怕的叫喊聲時,可用略帶誇張的聲音,傳達出那種情境就行了。如文藝廣播中,模擬某人轉述一位姑娘在敵人就要到來之際,緊急向全村報信的呼喊聲——哪裡來這麼大的力量,雷聲也沒這樣響亮:「來——了——,來——了——!」這聲音響遍了全庄。又如對反面人物的講話腔調,也是用模擬法來刻畫的——聽話會反聽,精怪現原形。她說是:「一個普通的黨員。」他說是:「一個小小老百姓。」帶有「」部分在讀的時候,可以有意識地「模擬」特殊人物的語言腔調。

第五節擇語訓練

人腦是一座天生的潛力很大的記憶倉庫,人們有意無意地儲存了大量的語言材料。但這些材料的「因子」(詞或短語)非常活躍,在腦子裡總是呈不規則的游移狀態。結果,常常出現這樣的情形:當迫切地要用到時,它往往躲躲閃閃不「蹦」出來,或者即使「千呼萬喚始出來」,卻往往並不適用。這樣,表達的速度和準確性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為了解決這種困境,有必要提倡快速擇語訓練。這種訓練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強大腦對評議材料的駕馭控制能力;當然,它對辭彙積累也有一定的好處。以下介紹一些快速擇語訓練的方法。

一「火車掛鉤」

第六節常見語言問題及矯正

播音主持常見的語言問題很多,總體上說來,播音主持的語言問題可歸納為語音、語言表達及用聲三部分。

語音常見問題

語音方面常見的問題主要在於「咬字」和「吐字」兩方面。前者主要是「咬字不準」,後者則較為複雜一點。

1.字音不準這種情況多出自方言區的播音主持。有的人僅掌握了漢語普通話的語音系統,而哪個字發什麼音並沒有一一對號入座,難免會在發音時出現誤差。隨時查閱字典是解決字音不準最簡單的辦法。

2.吐字無力播音初學者往往唇舌無力,字頭不清晰,使整個字音鬆散。可結合用氣練習聲母發音,提高唇舌力量和氣息力度。

3.吐字含混吐字含混不清往往是韻母發音不準造成的。適當擴大i、a、u三個母音在口腔中的三點距離,使母音對比加強,可改善這一狀況。

4.吐字不圓潤複合母音韻母發音時加大舌的動程可增加吐字圓潤感。即使單母音韻母,在發音時,舌頭也應在本音位範圍內做適當滑動,以增加字音的流動感。另外,歸音不到位及聲調幅度過小,也會影響吐字圓潤。

語言表達的常見問題

語言表達方面的常見問題為重音、語速和語調三個方面。

1.重點不突出我們常常說某個人說話「不得要領」,這主要指,整篇稿件在播讀過程中,整段話在講述過程中,缺少重點,聽起來語言目的不明確。出現這種情況時應注意,語句重音可利用放慢、加重等聲音手段將其突出;重點句子也可利用對比方式使其顯露出來;而建立在分析理解基礎上的表達可藉助明顯變化的聲音手段表現出來。

2.速度不當指表達時語言速度過快或過慢。播音主持和主持人在播講時,其內心時鐘節奏對語言速度有較大影響。初學者會因緊張等因素造成內心節奏加快;而過於沉穩同樣也會破壞正常的內心節奏,兩者都會使播講速度與播講者自我感覺不一致,造成速度過快或過慢。速度過快和過慢往往與播講者日常口語習慣速度、播講者的性格心性有關。播音主持和主持人應當通過實踐,逐步「校正」自己的內心時鐘節奏。此外,由於播講所面對的多半是具體的聽眾或觀眾,不同的聽眾或觀眾總會有不同的理解能力,播講者應針對對象的不同來調整自己的播講速度

3.語言表達單調語言表達平淡是播音入門後進一步提高時常見的問題。播音主持可從感情、氣息、聲音三者及其聯繫著手,確定問題之所在

首先,播音主持和主持人要對所講述內容有興趣,以激發自己的感情共鳴。其次,應當將感情變化通過氣息活動和聲音變化表現出來。如果沒有氣息和聲音的變化,即使有較深的內心感受,也無法將其有效地表現出來。很多人常常忽略氣息在感情與聲音之間的這種橋樑作用,用一成不變的氣息狀態對待豐富的感情變化,這樣會造成激烈的內心世界與單調的聲音現實之間的強烈反差,播講淪落成了非常簡單的「念稿子」。

此外,在實際的播講當中,有時由於現場條件的限制,話筒、錄音機等電子設備會對聲音敏感度不足,會削弱聲音表現力,將細微的感情變化「丟失」,這也是造成語言表達單調的原因之一。播音主持可用適度誇張的聲音彌補電子設備的不足

三常見的用聲問題

和語音、表達兩方面相比,用聲方面的問題較多。有些問題是一般性的,有些問題則較為嚴重。一般性的包括「氣息淺、聲音弱」,「氣息不夠用」等。嚴重的則可稱作「發聲過度」。下面分別介紹,並簡要介紹了矯正的方法。

1.一般性的用聲問題

① 氣息淺,聲音弱

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呼吸方法不當,沒有使用較深的腹式呼吸和胸腹聯合式呼吸。此外,呼氣過程中吐字器官控制不好,氣流在字頭浪費過多,以及精神狀態過分緊張,也會導致此問題產生。這種問題多見於女聲。存在這種問題的人,可針對相關環節來解決。

② 氣息不夠用

有些人一句話說到句尾時會有氣息不足、發音費力的感覺。此問題應從「開源」和「節流」兩方面分析解決。一方面要改善呼吸,增加吸氣量(「開源」)。另一方面在保證聲音質量的同時,句子前部不要用氣過多;聲門開度不要過大;字頭和字尾適當控制,防止氣流跑冒(「節流」)。

2.「用聲過度」

所謂「用聲過度」,是指用聲超過發聲能力或在疲勞狀態下長時間用聲的現象,它是對多種不良用聲習慣的統稱。由於「用聲過度」違反了發音器官的正常活動規律,很容易造成嗓音疾病,久而久之勢必會影響播音主持的效果和質量,因此應盡量避免此類現象的發生。

① 音色過亮

有些人在語言傳播用聲時,刻意追求聲音的明亮,以為這種音色好聽,於是長時間用這種「金屬般」的聲音來播音或進行其他工作。這對嗓音保護是不利的。我們知道,語言傳播用聲是一種有控制的發聲狀態,其強度和起伏度比日常說話一般都要大些,喉部的負荷自然也比日常狀態下要大。特別是當發強實聲的時候,聲帶會緊密靠攏,產生一定的摩擦碰撞,從而進一步加大喉部的負荷。如果長時間用這種極為明亮的聲音講話,就會使聲帶一直處於摩擦碰撞之中,嗓子很容易疲勞,甚至引起聲帶充血,有些人還會感到喉嚨發乾、疼痛,工作之後會出現發音困難、聲音嘶啞等癥狀。由此可見,聲音過亮對嗓音是有損害的。同時,長時間使用同一種音色表達,儘管色彩明亮,也會令人產生單調之感,還會顯得極不自然,大大削弱聲音的表現力。音色過亮的調整方法很多,比如用自己生活口語的音色作比較,向自然的口語音色靠攏;也可以用「氣裹聲」的方法,使音色虛實結合,變得自然柔和些。「氣裹聲」的發聲特點是,吸氣時喉部盡量放鬆,呼氣發聲時,如同嘆氣一般,氣息帶著聲音一起送出口外,聲音鬆弛飽滿,但沒有明亮的色彩。這種練習,可以使聲音完全鬆弛下來。此後,可以通過一些音色變化的練習,運用共鳴將聲音的亮色再調節出來

② 聲音過虛

虛實結合的聲音富於色彩的變化,具有較強的表現力。一些年輕的女播音員、女主持人,一味追求虛聲,覺得只有虛聲才最有表情的魅力,以此為美,一坐到話筒前就開始虛聲虛氣地播音或主持節目,與她們日常生活中說話的聲音大不一樣。這就走入誤區了。從發聲角度來看,聲音過虛也是不可取的。虛聲發音時,聲帶之間不完全閉合,會留有較大的縫隙,因而需要較大的氣息量,但發聲的效率卻不高。長時間用虛聲工作,聲帶經常不能輕鬆閉合,需要頻繁補氣,這樣,就會加重喉部肌肉與呼吸器官的負擔。因此說話時聲音過虛也是一種用聲過度的表現。長期使用虛聲,形成不良習慣,會使發聲能力降低,發不出明亮有力的聲音,聲音顯得細弱,表現力自然大受局限。此外,和單一的亮聲一樣,單一的虛聲表達會給人單調之感,甚至讓人覺得矯揉造作,這同樣會妨礙語言的表現力。聲音過虛的調整,首先應該在認識上走出誤區。以聲傳情的方式多種多樣,實與虛交相變化的聲音更具有表現力。從嗓音保健的角度來看,虛實聲也比較符合自然語言的發聲規律。同時,要以自己的生活口語音色為參照,進行實聲發音的鍛煉,聲音盡量舒展明朗些,用面對眾人講話的較大音量進行練習。在語言表達時,也要以實聲為主,注意虛實結合,不斷豐富聲音的表現力。

③ 音高失當

在語言傳播用聲中,聲音偏高或偏低是較常見的現象。人們的生活口語,用得最多的是中音區,音高起伏基本不超過一個8度。語言傳播用聲,是以生活口語用聲為基礎,分別向高、低兩端作適當拓寬,音高幅度大約在一個半至兩個8度左右,其中又以中音為主的自如聲區用得較多,高低兩端的聲音用得較少。但是,我們常常會碰到一些用聲偏高或偏低的人,他們往往不自覺地拋開自己的自如聲區,過分提高或壓低聲音。偏愛高亢明亮的音色的人,一味往高音上走,以至於聲音越來越緊,尖利刺耳,並且只能往高音推,不能往低音落。也有的人偏愛渾厚沉穩的音色,就一再把聲音往低處壓,甚至形成濃重的喉音色彩,渾濁暗淡,一點高音都出不來,聽來沉重壓抑。這樣,久而久之便養成了不良的用聲習慣。並且,還會給至關重要的發音器官——喉部,帶來額外的負擔。用聲偏高,聲帶閉合過緊,喉部負擔就會加重,極易疲勞;用聲偏低,聲帶閉合費勁,聲音彷彿是擠捏出來的,喉部負擔同樣很重。為了保護嗓子,也為了良好的聲音效果,在聲音的使用中,應注意把握適當的音高,避免用聲偏高或偏低。如何避免並不難,我們可以通過錄音比較檢查自己的用聲是否脫離了生活口語發聲常用的中音區,如有偏離應儘快調整。也可以藉助於鋼琴等鍵盤樂器,確定自己的最大音域範圍,找到其中的自如聲區(除去最高和最低的兩個音,便是以中音區為主的自如聲區)。

運用胸支對聲音的高低加以調控,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手段,胸支又稱「胸部支點」,是指在有聲語言表達中,隨著氣息聲音的變化,胸部產生的一種振感點。它有助於鬆喉、共鳴、聲音調節及表達。胸支運動主要是上下滑動的,故氣息有「上頂」和「下松」兩種基本狀態。它們跟丹田和兩肋的鬆緊變化相互配合。上頂」是聲音氣息由低到高向上運行時,丹田需收緊並向內用力;「下松」是聲音氣息由高到低向下運行時,丹田先吸氣收緊然後再放鬆,隨著丹田的放鬆,氣息從口中泄出。通過胸支的運用,高音不出上限嗓子就不發緊,低音不出下限聲音就站得穩,如此,聲音便高低通暢,游刃自如了。(關於胸支,有心人可進一步翻閱李曉華的著作《廣播電視語言傳播發聲藝術概要》一書。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9年6月版)

此外,喉部適當放鬆,吸氣不要過於飽滿也有助於克服這一問題。

第八節聽力訓練

在武打小說當中,我們常常看到武林高手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這表明,聽,作為一種重要的能力,就像是中國武術一樣,有著很高的境界等待著我們去追求,去完成。而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武林高手都是通過有效的訓練一步步產生的。聽力訓練同樣如此。

在聽力訓練中,首先自然要做的是保持注意力。要做到仔細地、不遺漏地聽取對方談話的內容。實踐證明,只有在保持注意力的基礎上,才能做到排除無意注意力干擾,加強有意注意力的自控能力,切實提高自身完整接受信息的能力,以及最終準確地反饋信息

但實踐又表明,保持注意力固然是聽力訓練的基礎。但在口語表達中,往往又會出現一些無法預料的情況,它要求採訪主持者在保持注意力的基礎之上做更多的工作。比如以下這三種情況——① 由於事先並沒有非常充分的準備,或者,由於鏡頭所帶來的緊張感,談話內容往往會存在雜亂無章、重複嗦、中心不明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採訪主持就需要在聽的時候剔除無用部分,整理篩選有價值的東西。② 由於談話內容過長,涉及的內容過多,聽到的東西不可能全部記下來。在這種情況下,採訪主持就需要邊聽邊概括對方談話內容的要點。③ 由於說話人往往會運用「雙關」、「影射」、「比喻」等旁敲側擊的方法,來曲折地傳遞信息,聽到的東西往往是不明確的。在這種情況下,採訪主持需要從對方談話中鑒別、提示出暗含其中的弦外之音。這些情況表明,聽力訓練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過程,它不僅僅是耳朵在起作用,更牽涉到思維的運用、語言的表達、訓練材料的篩選等問題。

聽力訓練的方法很多,最主要的也就是要針對自己的薄弱環節實施目標分解訓練。而無論是加強整理篩選對方談話內容能力,還是努力提高在聽取對方談話的過程中及時捕捉要點的概括能力,還是細心鑒別,排除假像,把握要旨,它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都是提高採訪主持自身的聽力能力,以更好地把握談話要旨,靈活地、有針對性地反饋信息。需要強調的一個問題是聽是建立在說的基礎之上的;而說,也和聽話人本身的態度緊密相關。這表明說與聽之間具備有一種雙向關係。這種雙向關係落實到聽,就意味著聽,不僅僅和聽話人(即採訪主持)本身有關,同時也關係到對面那個正在說話的人,他的思路,他的態度,他的興緻等等。有的人不注意這一點,以為提出問題談話就可以進行下去。在聽話過程中,只是很被動地聽,缺乏積极參与談話的交流願望,毫無言語或神態上的反應,這往往會使得說話對方失去與之交談的興緻,或者,使得對話草草了之。因此,在聽力訓練中,播音、採訪、主持應有意培養下列幾個方面的良好習慣——

1.熱情、專註-在認真聽講的同時,還要熱誠地看著對方的眼睛或做其他的態勢表情,始終保持專註的精神和入神的姿態。在對方的話引起你感情上的共鳴時,應作適當的點頭、微笑,表示接受、同意、讚賞;或沉默不語、專心致志,表示思考、支持、同情,盡量給對方精神上的酬謝和慰藉。

2.不隨便打斷別人的談話-不因為對方所講的內容自己不感興趣,或不符合自己的觀點,就表示反感、不滿,更不能心不在焉或隨意離開。

3.言語上應作積極的反應-或應答,或提問,或討論,或承接,或提醒,或要求重複。如「對」、「是嗎」、「嗯,是這麼回事」、「後來呢」、「不錯」、「再談談看」等應對語言,可根據聽話內容、場合、氣氛作靈活的插入。

事實上,有禮貌地聽人說話,是尊重人、尊重自己的道德行為。而從談話的效果看,它已經超出了禮貌本身。

第九節記憶訓練

在主持時,有講稿的講話畢竟是不多的,無講稿的即興講話倒是常有。面對這種情況,怎麼辦?俗話說,「機遇,只會垂青有準備的頭腦」。播音主持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種種即興的、始料不及的情況,要解決它,最好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所謂充分準備,主要是指對節目內容的熟悉。而熟悉,就不可避免地涉及記憶。記憶是人腦的一種功能,是經歷過的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和再現。人的大腦是一個空間巨大的倉庫。人在無意的情況之下,往往都會記住很多東西,更不用說有意識的記憶了。通過記憶,可以儲存信息,把有準備的講話材料和無準備的素材知識銘刻在腦子里。

這種記憶訓練可分為兩個層次。一個層次是有意識地將大腦中儲存的有關知識組織起來,為自己所用。也就是說,應在平時有意識地記下大量至理名言、作家作品、科學術語、成語典故、寓言故事、史地常識、奇聞軼事等素材知識。這種東西構成了節目的素材、語言。另一個層次則是,記憶你精心設計的講話結構。因為在具體播音主持過程中,除了即興的情況外,還會有節目過長或者工作太多,無法將節目內容全部記下的情況,這就要求你記下貫穿講話始終的那條線、那個。只有從內容到形式都記熟了,即便沒有稿子或拋開稿子主持,說話也能如行雲流水,滔滔不絕,又有條不紊,脈絡分明。

因此,良好的主持口才是可以藉助於記憶得以實現的。以下介紹幾種常用的記憶方法。

1.誦讀法-記憶台詞時,一遍一遍地念,大聲地讀,直至倒背如流,爛熟於胸。人們接受外界信息時,由於接收的感覺器官不同,記憶的保持率也不同。專家實驗證明:在接受知識時,如果用眼耳結合的「視聽法」,三小時後,能保持85%;三日後,仍可保持65%。可見,誦讀法能明顯提高記憶力。

2.綱目法-如果台詞較長,可從主題和結構入手,列出綱目,即首先抓住主題,然後圍繞主題,列出有邏輯聯繫的內容綱目,並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按順序標出來,使之一目了然,以便進行提綱挈領的記憶。

3.機械法-這主要是針對那些缺乏內在聯繫的事物,比如說,記憶人名、地名、書名、日期、電話號碼、門牌號碼、數學公式等,除了靠簡單重複和強記等機械記憶方法外,很難有什麼捷徑。當然,在機械記憶中,也並非全無捷徑,可以自創一些辦法,藉以提高記憶的效果,如對照法、順序法、抓特點法等;還可以運用諧音、押韻、會意等方法,縮小記憶對象的信息量,靈活巧妙地進行記憶。

4.口訣法就是把本身互相聯繫很少的材料,根據其內容要點,編成整齊對稱、偶句押韻、朗朗上口、便於記憶的語句,使之富於趣味性。這種口訣記憶方法應用廣泛,如許多農諺、節氣諺語、珠算口訣、九九乘法表等,都是採用此法。運用這種方法,可使人們快速、方便地記憶,又不易忘記。

5.重複法強記固然有明顯的效果,但實踐證明,時間一長,遺忘就會發生。遺忘使記憶痕迹不斷淡漠或消失。為了有效地避免遺忘,可採用重複記憶法。從用腦的角度看,重複可加深大腦皮層的痕迹。從實際效果看,複習不僅有修補、鞏固記憶的作用,還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並能逐漸達到知識的條理化、系統化。

總之,記憶的方法很多,主持人要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就要不斷加強記憶力的訓練。而實踐證明,良好的記憶能力除了促進口才之外,還可有效地促進主持形象。比如你是球迷,你可以發現,一個拙劣的解說員總是在說幾號幾號,而一個優秀的解說員總是可以在傳球的一瞬間就知道了那個號碼為7號或9號隊員是什麼名字,他有哪些特點,取得過哪些成績。「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種形象差別不是一天兩天就產生的。

第十節其他技巧及訓練

這裡所要談到的眼神運用、體姿語言、手勢運用及服飾運用雖然與口才沒有直接的關聯,但對播音主持口才和播音主持形象也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以下略作介紹。

一眼神的運用

人的面部是情感變化的「寒暑表」。豐富的面部表情能使有聲語言獲得更佳的表達效果。在整個面部表情中,最鮮明、最突出、最能反映深層心理的是眼神。人的眼睛有近萬條神經聯結大腦,它們受大腦中樞神經的控制,是大腦從外部獲取信息的渠道,同時,也是情感的圖畫、思想的熒光屏。人的喜怒哀樂、愛憎好惡都能從眼神中表現出來,甚至能表達出用言語難以表達的極其微妙的思想感情。所以義大利藝術大師達.芬奇說得好:「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學會用眼睛說話,把自己真實的感情流露在眼睛裡,隨時運用眼神與聽眾交流感情,這對主持是很有幫助的。運用眼神來注視現場的方法主要有五種——

1.注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5種,5種的含義各不相同。

① 前視法視線平直向前流動的方法。它要求主持人的視線平直向前流動,統攝全場。一般來說,視線的落點應放在全場中間部位,觀眾的臉上。同時,又適當變換視線,照顧到全場觀眾,並用弧形的視線在全場流轉,不可忘掉任何一個角落的觀眾。這樣,既有利於主持人保持端正良好的姿態,隨時注意及調節現場氣氛和觀眾情緒,又可使每個觀眾都感到主持人在關注自己,從而提高注意力及興趣

② 環視法即用眼睛環視觀眾的方法。要求主持人的視線,從現場的左右前後迅速來回掃動,不斷地觀察全場,與全體觀眾保持眼光接觸,增強雙方的情感交流。將前視法與環視法結合起來,既可觀察到觀眾的心理變化,還可檢驗表演效果,控制全場的情緒

③ 專註法把視線集中到某一點或某一方面的方法。要求主持人的視線,有重點地觀察個別觀眾或現場的某個角落,並與之進行目光接觸同個別觀眾交流感情。這種方法既可啟發、引導觀眾,也可批評、制止不守紀律的觀眾。

④ 斜視法眼珠向左或向右移動的方法。既可表現對左右觀眾的關注,同時配合面部表情,又可表現欣喜或鄙夷的情感。

⑤ 虛視法似看非看的方法。這種視而不見的方法,可減輕主持人的心理壓力,還可表示思考,把觀眾帶入想像的境界。

2.交流需要注意的是,眼睛除了用來注視之外,還應用來交流。如果說注視是為了體現主持人應有的身份,那麼,交流則是親和力的表現。眼神交流技巧一般有以下3種。

① 一上台就抬頭張望,環視四周,掃視全場,或點視、凝視某物某人。這樣,通過或明亮有神或熱情友善或充滿智慧或正直博大或坦蕩敏銳的眼神,告訴觀眾你是一個坦誠、靈活、自信的人,一個修養良好的人。② 在主持過程中,注意用眼神的變化來表達自己內在的豐富感情。主持人的思想感情總是隨著內容而起伏變化的。比如說到高興處,應睜開眼,讓它散發出興奮的光芒;說到哀傷處,可讓眼皮下垂,或讓眼睛獃滯一會兒,使感情顯露出來;說到憤怒時,可瞪大眼,固定眼珠,讓眼睛射出逼人的光芒;說到愉快處,可鬆開眉眼,讓眼神充滿令人喜悅的光彩;如果希望得到觀眾的認同、重視,你可無聲地、冷靜地用期待的目光注視著你的觀眾。③ 在主持過程中,目光一般是平視。但根據內容需要,視線可近可遠,或閃爍不定,或輪轉環視,或用詢問的眼光與某一觀眾交流,或用親切友好的目光尋求觀眾的支持。總之,你可依據現場情況,選擇具有特定含義的眼神。也可幾種方法配合使用,同時,注意與觀眾之間的眼神交流,以求在語言表達之外獲得更多的信息和更多的支持。二手勢的運用手勢是主持人運用手掌、手指、拳和手臂的動作變化來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態勢語言。它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它的方向、位置、速度和力度都與情感有關。在主持中,恰當地運用手勢,對於加強語言的不足,構成主持人的體態形象,增強主持人的吸引力、說服力和感染力以及豐富的表現力,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先說說手勢的活動區間及其涵義。手勢活動的範圍可分上、中、下三個區域。另外,還有內區和外區之分。上區指肩部以上。手勢在這一區域活動,一般表示理想、希望、喜悅、祝賀等。手勢向內、向上(手心向上),一般表示積極肯定的意思中區指從肩部到腰部。手勢在這一區域活動,多表示敘述事物和說明整理,一般不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下區指腰部以下。手勢在這一區域活動,一般表示憎惡、反對、批判、失望等手勢向外、向下(手心向下),一般表示消極否定的意思。這種區分是非常粗略的。事實上,手掌、手指和拳以其運動的不同方向和不同形式表示著不同的意義。由於篇幅,下面僅僅談談手指的運用。伸右手拇指:表示大、強;伸右手小指:表示小、弱;伸右手食指:表示一、十、百、千、萬……右手手指扳左手一個一個指頭:表示數數;伸其餘手指:表示其他不同數字;伸右手食指齊肩平劃:表示直線;

伸右手食指在空中劃弧線:表示弧形;伸右手食指在空中劃半圓:表示半圓形;伸右手食指在空中劃圓:表示圓形;伸左右食指向中間靠攏:表示成雙成對。由於手具有豐富的涵義,因此,在播音主持中,手勢決不可亂用。一般而言,手勢的運用要遵循這樣幾個原則。

① 要根據內容和情感的需要。正所謂「凡出一手必有所指,凡出一腳必有所因。手莫亂動,腳莫亂行」;② 要富有鮮明的個性,這種個性由主持人不同的性別、年齡、身材、氣質、性格所決定③ 要準確、鮮明。所謂「準確」,是指手勢要能恰當地傳情達意。所謂「鮮明」,是指手勢要明朗化;④ 要簡練、適度;⑤ 要自然、雅觀

三體姿語言是利用人的身體姿勢變化來傳情達意。俗話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要「坐如鐘、站如松、走如風」,「抬頭挺胸」、「站得正」、「立得直」、「坐得穩」等,即指人們平日交際時應有正確的體態。主持人的體姿語言主要有站姿、坐姿和步姿三種

1.站姿主持人要想站直立穩有精神,就必須站穩腳跟。這通常用「平分式」,即兩腳自然平分,兩腳間保持一隻腳的寬度,腳跟不離地,這樣身體重量就平均分散在兩隻腳上了。身體站穩了,還可通過肩、腰、腿、腳等動作變化來傳情達意。

2.坐姿可分為嚴肅坐姿、隨意坐姿和半隨意坐姿三種。身體挺直、雙腿併攏或略為分開(女性常為雙膝併攏或腳踝交叉),即正襟危坐,為嚴肅坐姿;背靠沙發或坐椅,兩手置於沙發坐椅扶手上,或雙手交叉靠在頭後,兩腿自然落地或一隻腳架在另一隻腿上(俗稱「二郎腿」),為隨意坐姿(這是一種相當隨意的坐姿,往往在一些非常隨意的談話節目中出現。但也應注意盡量少用,其他主持場合則應盡量避免)。介於二者之間,身體斜靠沙發或頭部微微後仰,一隻腿架在另一隻腿上,為半隨意坐姿

在主持時,選用什麼樣的坐姿,主要應考慮節目因素。如內容為新聞、科教類節目,一般宜採用嚴肅坐姿,以示莊重和對公眾的尊重;在文藝、生活類節目的主持時,一般宜採用隨意坐姿,這有益於營造融洽和諧的氣氛,縮短主持人和觀眾的心理距離。

3.步姿亦稱移動,是通過行走的步態來傳情達意。主持人在移動腳步時,應注意,一般而言,向前表示勇敢、熱愛、前進;向後表示恐怖、驚訝、避讓,左右移動表示主持時不同情緒的變化。在移動時還要注意:腳步的移動必須符合內容的需要;腳步移動的方位、幅度、節奏、快慢等要保持一定規律,這樣,既能活躍氣氛,又能穩定聽眾的情緒;應根據主持的需要確定穩定的適當範圍

總而言之,主持人各種體姿語言的選擇和運用,既要有所節制,還要有所變化,以準確而適度地反映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時,各種體姿語言還要相互配合,整體協調、連貫,從而表現出優美自然的風度美、氣質美和韻致美,在觀眾面前塑造美好的主持形象

四服飾運用從傳播學的角度看,播音主持作為新聞傳播領域的從業人員,是一種權威、可信象徵的模式,其服飾不單是本身業務活動的需要,也為社會所關注。他們一方面在工作中要真實地展示自我,富有個性;另一方面又要體現電視台的意志,並受社會責任感的制約。這種身份的雙重性決定了在服飾上主持人不能過於隨意主觀、隨心所欲。播音主持的服飾選擇應遵循一些原則。1.根據自然條件合理選擇每個播音主持的年齡、性格、體形、膚色各有不同,審美心理的差異也較大,選擇服飾時應注意這些特點。2.適合欄目的特點和風格電視節目一般分為新聞評論類、社教服務類、綜藝娛樂類和談話交流類等幾種類型,不同類型的風格定位都不盡相同、各有區別。一般而言,新聞節目要求播音主持的服飾應莊重、樸實、大方。而文藝娛樂性節目的主持人,對服飾的選擇相對而言就比較廣泛、自由、隨意一些,主持人可根據節目的特定場合和氣氛合理選擇,較多地展示自我的個性與魅力

3.佩戴小飾物的注意事項佩戴小飾物是一種關注細節的表現。觀眾對這些注重細節的主持人在節目中所做的分析往往更容易相信。常用的飾物有項鏈、眼鏡、發卡、胸針、徽章、耳環、耳釘、耳墜等。使用飾物時應簡單、明確。服裝和飾物在塑造屏幕形象時,確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如果「衣服造就人」這種說法有點言過其實,那「服裝可以改變風度」;「衣服可以使人振作」;以及「穿著得體,會使自己感覺良好」這樣一些經常聽到的話語還是有一定道理的。而服飾過於花枝招展、艷麗妖嬈的主持人,往往會讓人產生輕浮玄虛、華而不實的感覺,也就無法使人對他(她)產生足夠信賴感,甚至,還會拉大傳播者與受眾的距離,因而影響節目的傳播效果

最後要說的是,這一章從多個方面對基本功進行了討論。要檢驗這種基本功表現得怎麼樣,不妨自己坐在電視機前,像觀眾一樣看看自己的模樣。這一點,第一次主持《正大綜藝》的楊瀾深有體會

推薦閱讀:

TAG:主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