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祖宗考·畏關

最初看到「畏關」一詞,是在《初刻拍案驚奇》卷四中的《俠女傳》小集裡面的香丸女子一節。

大抵古時認為世外修行之人對於收徒傳道渡人都有著嚴苛的條件,其中之一就是看你能否超脫世俗觀念,看淡倫理常規,不被「人道」所限,保持堅定信仰,甚至將生死置之度外……以此構成一種近乎於排外的隱秘特性,所以仙人大多給人感覺行為古怪不合常理甚至駭人聽聞,就是為了將那些容易大驚小怪的凡夫俗子排除在外……

  • 香丸女子

香丸女子同一侍兒住觀音里,一書生閑步,見他美貌心動。旁有惡少年數人,就說他許多淫邪不美之行,書生賤之。及歸家與妻言及,卻與妻家有親,是個極高潔古怪的女子,親戚都是敬畏他的。書生不平,要替他尋惡少年出氣,未行,只見女子叫侍兒來謝道:「郎君如此好心,雖然未行,主母感恩不盡。」就邀書生過去,治酒請他獨酌。飲到半中間,侍兒負一皮袋來,對書生道:「是主母相贈的。」開來一看,乃是三四個人頭,顏色未變,都是書生平日受他侮害的仇人。書生吃了一驚,怕有累及,急要逃去。侍兒道:「莫怕,莫怕!」懷中取出一包白色有光的葯來,用小指甲桃些些彈在頭斷處,只見頭漸縮小,變成李子大。侍兒一個個撮在口中吃了,吐出核來,也是李子。侍兒吃罷,又對書生道:「主母也要郎君替他報仇,殺這些惡少年。」書生謝道:「我如何幹得這等事?」侍兒進一香丸道:「不勞郎君動手,但掃凈書房,焚此香於爐中,看香煙那裡去,就跟了去,必然成事。」又將先前皮袋與他道:「有人頭盡納在此中,仍舊隨煙歸來,不要懼怕。」書生依言做去,只見香煙裊裊,行處有光,牆壁不礙。每到一處,遇惡少年,煙繞頸三匝,頭已自落,其家不知不覺,書生便將頭入皮袋中。如此數處,煙裊裊歸來,書生已隨了來。到家尚未三鼓,恰如做夢一般。事完,香丸飛去。侍兒已來取頭彈藥,照前吃了。對書生道:「主母傳語郎君:這是畏關。此關一過,打點共做神仙便了。」後來不知所往。這女子、書生都不知姓名,只傳得有《香丸志》。(見《女紅餘志》卷上《香丸婦人》)

(文中所言的白色發光藥粉也可視為《蜀山劍俠傳》和武俠小說中常見用以處理屍體的藥粉之靈感來源,最著名當屬《鹿鼎記》中所用的「化屍粉」。)

  • 人蔘宴

維楊十友者,皆家產粗豐,守分知足,不幹祿位,不貪貨財,慕玄知道者也。相約為友,若兄弟焉。時海內大安,民人胥悅,遽以酒食為娛,自樂其志。始於一家,周於十室,率以為常。忽有一老叟,衣服滓弊,氣貌羸弱,似貧窶不足之士也。亦著麻衣,預十人末(預十人末原作領十人來。據明鈔本改),以造其會。眾既適情,亦皆憫之,不加斥逐。醉飽自去,莫知所之。一旦言於眾曰:「餘力困之士也,幸眾人許陪坐末,不以為責。今十人置宴,皆得預之。席既周畢,亦願力為一會,以答厚恩。約以他日,願得同往。」至期,十友如其言,相率以待。凌晨,貧叟果至,相引徐步,詣東塘郊外。不覺為遠。草莽中茆屋兩三間,傾側欲摧,引入其下。有丐者數輩在焉,皆是蓬髮鶉衣,形狀穢陋。叟至,丐者相顧而起,牆立以俟其命。叟令掃除舍下,陳列蘧蒢,布以菅席,相邀環坐。日既旰矣,咸有飢色。久之,各以醯鹽竹箸,置於客前,逡巡,數輩共舉一巨板如案,長四五尺,設於席中,以油帕幕之。十友相顧,謂必濟飢,甚以為喜。既撒油帕。氣燑燑然尚未可辨,久而視之,乃是蒸一童兒。可十數歲,已糜爛矣,耳目手足,半已墮落。叟揖讓勸勉,使眾就食,眾深嫌之,*以飫飽,亦有忿恚逃去,都無肯食者。叟縱餐啖,似有盈味。食之不盡,郎命諸丐擎去,令盡食之。因謂諸人曰:「此所食者,千歲人蔘也,頗甚難求,不可一遇。吾得此物,感諸公延遇之恩,聊欲相報。且食之者,白日升天,身為上仙。眾既不食,其命也夫。」眾驚異,悔謝未及。叟促問諸丐,令食訖即來。俄而丐者化為青童玉女,幡蓋導從,與叟一時升天。十友刳心追求。更莫能見。(出《神仙感遇傳》)

推薦閱讀:

TAG:玄幻 | 修仙 | 志怪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