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量子力學,右手佛學

量子力學的產生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理論,它的基本思想與佛學十分貼近。它改變了科學家對客觀物質世界一直堅持的機械決定論的傳統觀念,對唯物論哲學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唯物論無法解釋量子現象,神秘的量子糾纏理論揭示出意識並非是生命所獨有,一切物質都有意識。這已經被法國物理學家艾倫.愛斯派克特通過實驗驗證。在同一個原子中,兩個曾經朝夕相伴的粒子,一旦被分開,不論相距有多遠,哪怕一個在宇宙的邊緣,一個在地球上,只要對在地球上的這個粒子進行擾動,那麼正往宇宙邊緣運動的粒子就會馬上轉身往回返不顧一切地去與之相會,根本不需要接收到什麼信號,因為信號的傳播速度最多每秒30萬公里,它們相距那麼遠的距離即使等到地球毀滅的時候,處於宇宙邊緣的粒子也無法接收到任何信號。它們之間就彷彿是心有靈犀,瞬間感應,根本不需要時間,完全是超越四維時空的。如果這兩個粒子不曾在一起生活過,他們之間就沒有這樣的感應。這說明兩個同源的粒子之間是有記憶的,它們能夠彼此互相識別並記住,而且這樣的糾纏關係永遠不會改變。如果量子力學不把意識加進去,就無法解釋量子糾纏現象。愛因斯坦直到閉上眼睛那一刻也沒弄明白這是怎麼回事,因此他才說「佛教符合這一特徵。」這種意識的普遍性恰恰印證了佛所說的阿賴耶識的存在。佛曾說心外無物,你不要理解為你的心外無物,你的心外是有物的,如果你沒有證到阿賴耶識自心本靜的真如之境的時候,你根本無法理解佛說的是什麼意思。

有人諷刺唯心論是無頭腦的哲學,認為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人腦決定意識的存在,因此物質決定意識。人從何而來?是不是來自於大自然?大自然既然能把意識安排在人腦中,為什麼不能安排在其他方面?意識為什麼要人類所獨有?人太自以為是了吧!那麼意識是不是人腦的機能?對,沒錯!但意識絕非人類所獨有!佛祖所說的「心」並非意識,也不是潛意識,也不是生命的本能!心不是你的心,心與人類的理性思維沒有關係,心外無物並非是你的意識之外無物。唯物論者在沒有深刻領悟佛學精髓的情況下妄下結論實在是太膚淺第七識也叫末那識,「末那」是梵語,譯為「意」,是意識之所依,為了區別意識,就叫它末那識。意識是緣末那識而產生的,意識要通過末那識而起作用,末那識是意識的根本。末那識從阿賴耶識那裡執取善惡貪嗔痴慢等各類種性並執著為我,「執我」是末那識最顯著的特徵。這種「我執」是十分強烈的。我為什麼與眾不同?就是因為末那識執我的緣故。在六道輪迴中,眼耳鼻舌身意六識皆有生有滅,但末那識在人死亡時之滅與前六識不同,它是以執我之種性藏進阿賴耶識那裡並隨阿賴耶識流轉,這是執我種性不變的最重要的保證。如果末那識也像其他六識那樣消失,誰來執我?我生前和前生的一切種子必將散落在阿賴耶識的汪洋大海里被溶解消散。那說明我將進入不生不滅之境,已不再是凡夫。如果我依然是凡夫,我在死境中,則末那識必須恆審執我,才能保全我的種性,此時末那識不過是處在待緣狀態,暫時不發揮作用爾。

基因學的發展,為我們逐步揭開了末那識的神秘面紗。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人類對生命結構形式(非生命本質)的認識已經達到了分子水平,科學家發現一切生命都是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的。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譬如我們人體的毛髮、肌膚、骨骼、內臟、血液、神經、大腦等等都是由蛋白質構成的。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基本表現形式。那麼蛋白質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人體的蛋白質是通過我們吃的食物轉化而來的。我們吃的肉、糧食等等食物所含的蛋白質進入我們的身體後必須要先分解成小的氨基酸分子,再由核酸對這些小的氨基酸分子進行重新組合變成我們身體所需要的蛋白質。如果進入我們體內的食物不經過轉化,那我們的身體就將變成其他禽畜和糧食所堆積起來的怪物了。因此核酸是我們體內生產加工蛋白質的機器。核酸分為DNA和RNA兩種。那麼核酸又是從何而來的呢?核酸來源於我們的父母,因此核酸是遺傳物質,核酸上記錄了我們的父母以及我們父母的父母以前好多代人的基本信息。我們前輩人的生命信息就儲存在我們體內的核酸上。核酸要根據這些信息來製造蛋白質,這是保證我們的身體性狀穩定並與前輩人相似的根本原因。那麼這些信息具體儲存在哪裡呢?儲存在DNA的基因片段上。這些基因片段由四個鹼基構成,這四個鹼基不同的排列順序構成了不同的基因。每三組鹼基對構成一個密碼子,所有的密碼子加起來一共有64個。我們體內所有的氨基酸必須要與這些密碼子對應才能產生我們人體所需要的蛋白質。科學家們發現所有生命(包括植物、動物、微生物)的密碼子完全相同,都是64個。所不同的就是這些密碼子的排列順序。人與一切生命在基因這個層次上沒有本質區別,密碼子的排列順序決定我們是不是人。不同的密碼子排列順序可能會形成不同的生命,只要找到合適的技術手段,人與其他生命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如果我們體內的密碼子與小草密碼子的排列順序相同,那我們將變成小草;如果我們體內的密碼子與老虎的密碼子的排列順序相同,那麼我們將變成老虎;如果我們體內的密碼子與細菌密碼子的排列順序相同,我們將變成細菌。利用現代的基因技術,造出一個牛頭馬面的怪物來是輕而易舉的事。我們之所以沒變成小草、老虎、和細菌,就是因為我們繼承了我們前輩的基因,我們前輩基因的排列順序決定了我們這一代還是人。我們身高、長相、性格、壽命、情趣、什麼樣的人會是你的意中人、未來會得什麼病以及命運等等全由這64個密碼子決定。這64個密碼子不僅記錄了我們前輩人的積業以及全部的生命活動信息,還將記錄我們這一生的一切,並且會傳遞給我們的後輩。這個密碼子的排列順序十分穩定執著,它不僅要執著於我們是人,而且還要執著我們必須與眾不同,我就是我,強烈地執著我。我要對我生命的全過程都要恆審思量,必須保證是我,這種強烈地「執我」的意識就是末那識。

末那識附著在64個密碼子上,但64個密碼子並不等於末那識。密碼子只是末那識所依緣的場所,如同大腦是意識的場所。末那識從阿賴耶識那裡取64個種子(其實是64種意義,並非實體種子)與64個密碼子相配套並執著為我,因而密碼子也就有了意義。這64個密碼子的千變萬化代表了我們全部生命的意義。

構成我們身體的細胞都有DNA存在(血液中的紅細胞里沒有DNA,但紅細胞的血紅蛋白依然是由DNA上的基因控制合成的),每個DNA分子上都有64個密碼子,因此密碼子從上到下遍布我們的全身,時刻監控我們身體的每一個角落,不允許出現不是我的東西產生。因此末那識廣泛地存在於我們的每一個細胞中,而不像意識只駐留在我們的大腦里。但末那識本身並不作為,因為它掌控的只是密碼,蛋白質的合成要嚴格地遵循這些密碼所確定的程序,蛋白質的合成工作並非是密碼子,而是RNA有意識地通過轉錄翻譯密碼子並搬運氨基酸合成的。RNA的工作十分奇妙,具有主動性,什麼合適,什麼不合適,它都知道。這也正說明是末那識在背後指揮它,必須按密碼子的要求工作。

末那識為了表現我,利用密碼子通過RNA造出了我的身體。眼耳鼻舌身大腦這些都是我生存本能的需要。

佛祖認為末那識記錄了我的前生在過去所思想所經驗的東西,一直延續,形成了無明煩惱,並以種子的形式,攝藏於第八識的阿賴耶識中。當我再轉回到塵世上的時候,末那識又將這些種子從阿賴耶識那裡取出執為我有。由此可見,佛祖早在2000年前就已經知曉了末那識具有遺傳性和連續不斷性。這種無明煩惱是天生的,來源於我們的前生,是基因帶來的,很難斷除。我們都可能會有這樣的經驗,說不清楚為什麼無緣無故會發火或者感覺很無聊或者莫名其妙地產生一些奇怪的念頭,還有做夢等等,這就是無明,這些東西都不是有意識地產生的了。末那識具有四個基本特徵:生存意志、繁衍意志、執我、記憶。有人說末那識的特徵應該是具有貪、嗔、痴、慢、見等煩惱。這些恰恰都是生存意志、繁衍意志、執我的體現。因為我要生存,所以我要貪,不貪,我可能會餓;因為沒得到,所以我嗔怒;因為我要繁衍,所以我痴愛等,因為執我,所以我傲慢偏見等等。

以往我們認為記憶是儲存在大腦里,是由意識來完成的。但最近美國兩名叫柯特利-米勒和戴維-斯維特的科學家通過實驗證明,記憶並非由大腦中的意識來完成,而是儲存在DNA里,也就是基因中的密碼子里。意識只有整理、分析、判斷、綜合等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功能,儲存記憶只是短暫的。我們的意識功能是通過生物電效應實現的,意識將搜集到的圖像、聲音、氣味、滋味、觸覺等信息載入生物電波里,並由意識將載有信息的生物電波傳遞給DNA,被DNA上密碼子的原子吸收並保存,由末那識接管掌控遺傳,才形成了我們的記憶。生物電波本質上就是電磁波,我們的電腦之所以能將世界各地的圖像、聲音等信息傳到我們的眼前,就是通過電磁波運載過來的,在這一點上我們的大腦和電腦沒有本質的區別。密碼子相當於我們電腦上的硬碟,能夠儲存信息。

有時我們早已忘記若干年的事情,怎麼想也想不起來,卻突然在夢裡顯現,或在某一個念頭又出來了,這就是我們的潛意識提醒了我們。末那識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潛意識,也就是本能識。但人們都把潛意識局限在大腦里,這是不全面的。大腦中當然存在潛意識,因為大腦的每個神經細胞中都有DNA,有DNA就有密碼子,有密碼子就有末那識的存在。但末那識絕不僅僅存在於大腦里,我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中都有末那識。我們在生活中免不了要經歷一些刻骨銘心的事情,這些事情真的刻進了我們的骨頭和心臟里,我們的骨頭和心臟里都有密碼子,都存在末那識。末那識在完成記憶以後,還會將意識傳遞過來的信息以異熟果之種的形式藏進阿賴耶識那裡。

末那識的這種記憶功能是很厲害的,這是導致人類命運輪迴的重要因素。如果你是一個殺生害命,吃肉成性的人,末那識可能會記住你很兇殘,並將你的品性記在密碼子上。當你再次投胎時,它可能會選擇兇殘的密碼子將你的基因重新排列。這些代表兇殘意義的密碼子可能會與某些野獸的密碼子相似,這樣當你出世的時候可能會變成老虎或狼等。你一旦變成野獸,將永世不得翻身,因為野獸沒有人的悟性,讓它不吃肉是不可能的,因此你將永遠是野獸。一切業都是你自己造成的,這就是你的因果。佛永遠不會報復人,如果佛報復人,他就不是佛了。佛塵緣已了,塵世上善是幻,惡也是幻,一切如幻,幻起幻滅,善惡無分別,佛只做修行者的增上緣,如果你以佛為緣,佛就度你,你不以佛為緣佛想度也度不了你,所受因果只能自負。人就是把自己看得太偉大了,自以為是。人在宇宙中的存在連一粒微塵都稱不上,一粒微塵碾碎另幾粒微塵又能怎麼樣呢?宇宙又怎會因你而改變什麼。況且你的存在不過是個影子,恍惚即逝。

末那識並非人類所獨有,末那識執著你是人你就是人,執著你是豬你就是豬,執著你是樹你就是樹,執著你是蘑菇你就是蘑菇。只要有64個密碼子存在的地方就有末那識。因此末那識是一切生命所共有。

有人問,沒有生命的東西里有沒有末那識呢?有!如果說有,比如黃金,它的末那識在哪裡呢?黃金的末那識就在它原子核的質子里。質子數就是末那識執著的密碼子。我們都知道,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是按質子數排列的,質子數不同,則元素就不一樣,因此元素的性質是由質子數決定的,黃金的質子數是79個,如果你往黃金里再塞進一個質子,它就變成汞了,如果你減去一個質子,它就變成鉑了。由此可見一個質子數的差別將導致完全不同的元素。如果你往黃金的原子核里塞進一個中子,它還表現為黃金,去掉一個核外電子,它的物理性質也不發生變化,只是黃金帶上了一個正電而已。因此能表現黃金基本化學性質的就是那79個質子數。末那識頑固地執著這79個質子數才表現出黃金的特性來。黃金雖然沒有意識,但是有末那識束縛控制它,黃金因為沒有意識,不造作,所以它長久,但是它被牢牢鎖定,沒有自由。鐵為什麼沒有黃金長久?因為鐵活躍,喜歡造作,遇到水、氧氣便生歡喜,願意與之化合,因緣和合而生二價鐵、三價鐵,結果導致它出現銹跡斑斑的情形,最終爛掉。而人或一切生命因為造作,才有生有滅,因為生所以滅,輪迴不絕。

由上可知,末那識是整個宇宙的共有識,它執著於什麼就是什麼,它執著于山就是山,執著於水就是水,執著於生命就是生命,執著於空就是空,但是它執著於佛它一定成不了佛!有執著心者皆不成佛。成佛的過程就是消滅執著心的過程。有的人成天執著於口念、心念阿彌陀佛,心裡總想像著一個高大無比的阿彌陀佛,這就是妄想。如來本性自心清凈,內外無相無境,而你心裡想的是相,口裡念的是相,聲音是相,文字是相,即使你了卻了塵緣,最多也只能獲得一個羅漢果,雖然你擺脫了世間生死,但依然沒有擺脫末那識控制下的變易生死,你還有煩惱升起,並不自在,因此你如果不能進一步醒悟,將永遠不成佛,弄不好還要打輪迴。

末那識控制宇宙的手段主要是通過四種力的作用,即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電磁相互作用和萬有引力相互作用。愛因斯坦總想統一這四種力的作用,找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繫,用最簡潔的數學表達式解釋所有的力學現象,但直到死也沒能統一了。原因就這在於這四種力討論到最後都與精神現象有關,無法迴避,卻又描述不了。精神現象是不能通過實驗手段獲得的,因為科學實驗是建立在物質世界上的,科學家在研究各種力之間關係的時候必須要找出導致出現這些力作用的物理量,比如時間、空間、質量、能量等等,但這些東西都不屬於精神範疇,通過物質手段研究精神現象是不可能的,精神現象是不需要時間和空間的,比如量子糾纏現象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據。但透過這四種力間的相互作用,我們發現所謂的力就是執著的表現。不執著就沒有力,越執著力越強。無情物質屬於機械性執著,較為穩定,比如太陽吸引地球;有情生命屬於隨意性執著,也就是現在我執著,後來我可能不執著了,是可變的。力是能量的精神本質,力緣能量而起作用,能量與力是因緣和合而生的,能量凝聚成質量要通過力來實現,質量要轉化成能量也需要力來實現。力是質量和能量轉化的主要因素。因而力是末那識控制自然的主要手段。下面我們對這四種力分別加以闡述。

強相互作用,這種力只發生在原子核內部。質子、中子等基本粒子緊緊地抱在一起,這種力十分執著和強大,如果強行將它們拆開,將發生核裂變,導致猛烈爆炸,就像原請遵守國家法律。這種情景更像把兩個深愛著的人強行拆開而發狂是一個道理的。它們能走到一起也是因緣和合的結果。強相互作用力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我們的身體里到處都是原子核,如果這些原子核全部發生裂變,焉有我們人在?正是因為末那識通過強相互作用這種執著力將原子核牢牢捆住,才保證了我們這個世界的相對穩定。

弱相互作用力也發生在原子核里。這種作用很奇妙,原子核在衰變的時候,會有中微子等中性粒子產生,中微子是目前已知最小的基本粒子,它在原子核中不受強相互作用力的影響,自由穿行,毫無阻礙,它與其他粒子的作用十分微弱,屬於弱力執著。在它面前幾乎一切都是空的。宇宙中恐怕沒有一種東西阻擋得了它前進的步伐,它以光的速度所向披靡,從太陽的中心穿過絲毫不受損傷,從地球的南極穿過地心直達北極瞬間逃逸,我們的房子、身體包括眼睛每天都有大量的中微子穿過,可是我們毫無察覺,它就像宇宙中的小隱身人,來無影去無蹤,但它的結構和速度依然受末那識的控制。

電磁相互作用發生的範圍比較廣泛,從宏觀到微觀,無處不在,末那識就是利用電磁力創造了生命,一切生命現象都是電磁相互作用的結果,我們身體里所有的生物化學反應都是電磁相互作用的結果。愛情也是電磁力,對愛生起的執著心其實就是電磁力搞的鬼。當兩個人眼中發出的電磁波頻率相同時,就產生共鳴現象,這種疊加在一起頻率相同的電磁波作用是很強烈的,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引起心跳反應,導致雙方面色潮紅,生起歡喜之心,這就是一見鍾情的原因。如果兩個人眼中發出的電磁波頻率不同,就會發生摩擦,導致電磁紊亂,從而生起厭惡之心。

萬有引力相互作用也無處不在,但只在宏觀世界裡表現明顯,末那識利用萬有引力構造了宇宙星系的全景。月球之所有執著地圍繞地球轉,地球執著地圍繞太陽轉,各個星球各自之所有能緊緊抱成團,這都是末那識控制下的萬有引力作用的結果。

由上可知,這四種力可以統一稱作執著力。執著力因執著心而起,執著心生則妄想心生,執著力緣執著心、妄想心而起作用,造作開始。在無情世界中,執著力主要通過執著心而起作用,譬如核力、電磁力等等,這些力似乎有一定規律可循,表現出一定的穩定性,只要知道其中的幾個物理量就可以導出另外幾個量,這種機械決定論發展到量子力學階段一下子陷入了困境,衝擊了包括相對論在內的所有經典物理理論。機械決定論是很愚蠢的,世界沒有決定因這一觀點佛早就知道了,正如人吃鳥、鳥吃蜻蜓、蜻蜓吃蚊子、蚊子吃人,到底誰決定誰呢?在有情世界中,執著力則要通過執著心、妄想心而起作用。執著心指的是末那識,妄想心指的是意識。當然這兩種心都是阿賴耶識自心的表現,非相同非不同,只是為了解說方便才分別對待之。心念一動則萬物生焉。自然界本沒有的東西,在心念的作用下也能產生。比如騾子這種動物本來並不存在,但當人見到驢和馬長相相似時便心生妄想,如果讓他們結合會怎麼樣呢?此妄想心一生,電磁力馬上自動發揮了作用,於是驢和馬的結合便產生了騾子。由此可見如果你的心念不動,會不會有騾子這樣的事發生?當然這種心念屬於意識範疇,是最淺的心念作用。如果要觸及到世界的本質問題時,那就要從阿賴耶識那裡尋找答案。

上面所說的四種作用力可以用易經中的四象來對應,太陽、少陰、少陽、太陰即是四象。太陽由兩個陽爻組成,陽氣最旺,可用來表示強相互作用;少陰由一陰一陽組成,陰在上陽在下,是陰陽和合的象徵,可用來表示電磁相互作用;少陽由一陽一陰組成,陽在上陰在下,陽氣上升陰氣下沉,是背離、逃逸的象徵,可以用來表示弱相互作用,比如中微子逃逸等;太陰由兩個陰爻組成,勢最弱,可以用來表示萬有引力相互作用。從四象中任取三個便形成64種不同的排列關係,組成64卦,64卦恰好與生命基因64個密碼子相吻合。

研究人員發現,凡與64卦排列順序完全一致的密碼子,沒有遺傳缺陷;如密碼子的排列順序與64卦不相符,就說明這個生命體存在遺傳缺陷。64卦在中國古代被認為是一部蘊含全部生命意義的天書,而64個密碼子也蘊含著全部生命的意義,兩者之間竟如此巧合,這一發現震動了西方科學界,如果能用易經來解讀生命現象,那在研究上就方便多了。但卦與密碼子之間是如何一一對應的,目前還沒有答案,這個工程實在太複雜,科學家還沒有搞清楚每個密碼子具體都代表哪些意義。

美國曾宣布要用50年來破解周易,但恐怕遙遙無期。64無疑是宇宙中的一個神秘數字,佛祖曾說末那識從阿賴耶識那裡執取種種種子執為我有,從而演化出「我」,這些種子是多少數量,佛祖並沒有確切說明,但我們的祖先早在佛祖釋迦牟尼前就推演出了64卦,這64卦恰與現代基因密碼子的數量相吻合,說明這些思想之間是有其共通性的。當然末那識所執取的種子並非密碼子本身,密碼子不過是末那識所存在的場所罷了。

易經是一門超越哲學的學問,黑格爾曾說他一生的遺憾就是沒能徹底弄透易經。韓國也選擇易經符號做國旗的圖案。愛因斯坦曾經驚訝地說他所研究的相對論思想在易經中早就存在了。沒有易經的提示,就不會有今天這樣效率如此之高的電腦。世界上至少有四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曾深受易經的啟示。易經中所蘊藏的哲理是相當深邃的,好多東西至今無人能解。

我們把話再轉回來,密碼子中不僅包含著生命的意義,還蘊藏著四種力的相互作用,末那識正是通過這四種力的作用才演繹出千變萬化的生命世界。有人問,強相互作用不只是在原子核中體現嗎?當然了,但是我們的身體中哪一處沒有原子核呢?

末那識在所有的造物過程中,本身並不作為,它從阿賴耶識那裡執取造物所要的種子,緣四種力而起作用,監控造物的全過程,恆審思量,確保為我,使微觀粒子執著為我、地球執著為我、太陽執著為我、星星執著為我、生命執著為我等等。

由此可見末那識無所不在,強大無比,要想成佛,必須徹底擺脫末那識的束縛,擺脫了末那識你將獲得大自在,真正進入真如的法界。否則你將永遠在物質和虛無的世界裡流轉不絕,被末那識抓住是很難擺脫的。

正如禪宗修證佛法的核心指導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禪宗六祖慧能因見自本性而悟道,今天由於物理學中量子力學的發展,讓我們可以更清楚的看到物質因心而存在的本質而去「見性」,也就是,我們可以用一種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去認識佛法真義。這就是量子佛學!

以量子力學透視佛法真義,則是修證佛法上的一次卓越的、劃時代的創新!

1、「量子糾纏」的基質就是空性、體性、如來藏、本基、無限的可能性,無論這個概念的名詞是什麼,那個本質就是空性。

2、「量子糾纏」突破了空間的維度,我們知道,時間是建立在空間概念基礎之上的,來自相對位置、速度等概念,因此「量子糾纏」,同時突破了時間。從佛教經典中,很容易得知,佛法的智慧,是超越時空的。

3、一旦突破時空的概念,這個世界將分崩瓦解為無盡的粒子,並如夢如幻的呈現為當下的一種組合方式,真的就是佛法所說的緣起性空,因緣和合而生O(∩_∩)O~

4、這些研究者們認為,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放棄客觀實在性的觀點。在我們的所見之外,並沒有客觀現實。我們的觀測造就了現實。佛經中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5、我們所觀測的目標的屬性沒有任何內在真實的東西。換句話說,對這些屬性進行的觀測本身使它們成為存在。我們並不是在被動地觀察現實,實際上我們創造了它。正是佛法中:「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6、證悟空性、證悟諸法實相,就是這個道理。量子物理的第二次革命做到了,你能做到嗎?整個世界,是因為當下的觀測,呈現出現在的樣子;換句話說,觀測者當下的心識,決定了整個世界現量的樣子。

以下正文,來自智悲佛網與百度百科:

「量子糾纏」與感應

藏傳佛教的很多修行者都體驗了佛菩薩親臨身邊傳法這樣不可思議的事情。很多還沒有什麼修為的佛弟子有過這樣的體驗:

遇到極度危險時立即念某個咒語,或者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立即化險為夷。在普通學人特別是普通百姓看來,這完全違反科學規律,除非是密切注意科學進展的物理學家,很多搞科學的人是斷然接受不了的,於是就斥為迷信。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類似的遠距感應並相互作用的事情讓大家感到不可思議。

在孿生兄弟之間,當一個人經歷痛苦的時候,另外一個人立即就有感應,甚至會有一模一樣的痛苦;有的夫妻或者父子之間,當一方經歷極大痛苦時,另外一方也能迅速感應到。我以前一位男同事,某日早上身體極度難受,內心翻騰不已,幾次惡心欲吐,無法集中精力工作,很快,其母親從老家來電話告訴他父親剛剛跌倒去世。

所有這些,究竟是怎麼回事?

其實,對這些奇怪的事情,理論物理學已經從理論和實踐上獲得了確切的證明和解釋,只是,眾多生命科學學者不了解這樣的巨大進展,普通百姓更無從知曉,而佛教當然更是不屑於科學來證明的。

那麼,科學究竟發現了什麼呢?

一九八二年,法國物理學家艾倫·愛斯派克特(Alain Aspect)和他的小組成功地完成了一項實驗,證實了微觀粒子之間存在著一種叫作「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的關系。

在量子力學中,有共同來源的兩個微觀粒子之間存在著某種糾纏關系,不管它們被分開多遠,都一直保持著糾纏的關系,對一個粒子擾動,另一個粒子(不管相距多遠)立即就知道了。

量子糾纏已經被世界上許多實驗室證實,許多科學家認為量子糾纏的實驗證實是近幾十年來科學最重要的發現之一,雖然人們對其確切的含義目前還不太清楚,但是對哲學界、科學界和宗教界已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西方科學的主流世界觀產生了重大的沖擊。

不管兩個粒子(有共同來源)距離多麼遙遠,一個粒子的變化立即就影響到另外一個粒子,這就是量子糾纏。准確來說,所謂量子糾纏指的是兩個或多個量子系統之間存在非定域、非經典的強關聯。

量子糾纏涉及實在性、定域性、隱變量以及測量理論等量子力學的基本問題,並在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的研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以兩個以相反方向、同樣速率等速運動的電子為例,即使一顆行至太陽邊,一顆行至冥王星,如此遙遠的距離下,它們仍保有特別的關聯性;亦即當其中一顆被操作(例如量子測量)而狀態發生變化,另一顆也會即刻發生相應的狀態變化。

如此現象導致了「鬼魅似的遠距作用」(spooky action-at-a-distance)之猜疑,彷佛兩顆電子擁有超光速的秘密通信(就像念動咒語)一般。

「鬼魅」(spooky)一詞出自愛因斯坦之口,他曾經推斷,這種「鬼魅般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 at a distance),似與狹義相對論中所謂的局域性(locality)相違背。因此直到過世前他都沒有完全接受量子力學是一個真實而完備的理論,一直嘗試找到一種更加合理的詮釋。

這也是當初愛因斯坦與玻理斯·波多斯基、納森·羅森於1935年提出以其姓氏字首為名的愛波羅悖論(EPR paradox)來質疑量子力學完備性的原因。

量子糾纏證實了愛因斯坦不喜歡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 in a distance)是存在的。量子糾纏超越了我們人生活的四維時空,不受四維時空的約束,是非局域的(nonlocal),宇宙在冥冥之中存在深層次的內在聯系。量子非局域性表明物體具有整體性。

簡單地說,量子非局域性是指,屬於一個系統中的兩個物體(在物理模型中稱為「粒子」),如果你把它們分開了,有一個粒子甲在這裡,另一個粒子乙在非常非常遙遠(比如說相距幾千、幾萬光年)的地方。

如果你對任何一個粒子擾動(假設粒子甲),那麼瞬間粒子乙就能知道,就有相應的反應。這種反應是瞬時的,超越了我們的四維時空,不需要等到很久信號傳遞到那邊。

這邊一動,那邊不管有多遙遠,立即就知道了,即一個地方發生的事情立即影響到很遠的地方。這說明,看起來互不相干的、相距遙遠的粒子甲和乙在冥冥之中存在著聯系。這與我們人的意識作用非常相似!

實證科學在研究意識中遇到的困難是,無法用我們人類熟悉的時間、空間、質量、能量等來測量意識,但是我們每一個頭腦清醒的人都知道自己的意識是存在的。如何來研究無法用常規方法測量而又存在的意識呢?

目前有些學科在神經和大腦上對意識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雖然對大腦的許多功能有了不少的了解,但是對於意識本身仍然是個迷,仍然無法解釋「意識的難題」 (the hard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

「意識的難題」是指體驗與感受的問題(the problem of experience),例如對顏色、味道、明暗等等的感受,對價值觀的判斷等等。「意識的難題」近年來重新觸發了哲學上長期解決不了的爭論,即意識是從物質中突然出現的,還是萬物皆有意識(中國古代叫萬物皆有靈性)?

自笛卡兒以來的西方主流世界觀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在物質中產生的副產品。然而,這種唯物論觀點遇到了難以克服的困難與挑戰。

例如,(1)許多科學家認識到,要從沒有意識的物質中產生意識,這需要奇跡的發生,而唯物論是不承認有超自然現象的,換句話說,這是不可能的。

(2)在長期研究大腦工作中,神經科學對大腦的功能等等方面已經有了很多的認識,但是許多人懷疑唯物論能夠解決「意識難題」。

(3)現在有科學研究者從量子測量的角度分析,認為意識不能夠被進一步簡化,也不是在物質運動中突然出現的,因為如果意識只是物質的副產品,那麼這無法解決量子力學中的「測量難題」。量子力學認為物體在沒有測量之前,都是幾率波,測量使得物體的幾率波「倒塌」(collapse)成為觀測到的現實。

那麼問題就出來了:如果意識是從物質中產生的,那麼從根本上講大腦也只是由原子、電子、質子、中子等微觀粒子組成的幾率波,大腦的幾率波如何能夠使得被觀察物體的幾率波「倒塌」呢?

對於更大的宇宙的現實來說,這是不是意味著存在宇宙之外的具有意識的觀察者?這就是量子力學中的「測量佯謬」。為了解決這個量子測量佯謬,物理學家們提出了許多解決方案,但是從根本上仍然無法繞開意識的問題。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尤金·威格納(Eugene Wigner)認為,意識是量子測量問題的根源。

雖然物理學認識到意識在量子力學的層面上就存在,但是量子力學本身無法解決意識的問題。從量子力學創立時起意識就一直困擾著量子力學,但是長期以來,物理學家們對這一問題視而不見,試圖逃避這個令物理學尷尬的難題。

基於實證科學在研究意識中遇到的難以克服的問題,現在在哲學界、神經科學、心理學、物理學等多學科領域裡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就像時間、空間、質量、能量一樣,意識是物質的一個基本屬性,是宇宙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這與佛學認為「萬物皆有佛性」具有驚人的一致!

量子糾纏的存在是微觀粒子具有意識的證據,給「意識是物質的一個基本特性」提供了良好的證據,其意義非同尋常。

基於上面的原因,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認識到,沿著唯物世界觀來研究意識只能走進死胡同,因此他們(其中很多是西方人)認識到,必須要改變西方實證科學的世界觀,轉而向東方哲學的世界觀。

於是許多西方科學家和研究人員轉向印度,這直接導致了近年來印度瑜伽和神秘主義在西方流行。

如果認識到意識是物質的一個根本特性,那麼就不難理解人們發現的「有感知的水」,「祈禱治療」,「念咒感應」,「孿生兄弟姐妹感應」,「夫妻感應」,「巴克斯特效應」,「因果輪回」等等實證科學無法解釋的和靈界有關的現象。

佛家的「萬物皆有佛性」,應該是修行者細微觀察宇宙得出的結果。意識超越我們可以看見和感覺到的四維時空,如果人的眼睛能夠看到微觀,那麼就可以看見意識的存在。佛家的開悟,或許正是到了這個境界。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預言和期望,一個新的世界觀的時代就要來臨,科學將會發生重大的變化,科學和宗教的界限很快會消失。

佛經是釋迦牟尼佛在二千五百年前講的。

佛在《金剛經》中自稱:如來是真語者。 實語者。 如語者。 不誑語者。 不異語者。

佛在《無量壽經》中說:如來以無盡大悲。 矜哀三界。 所以出興於世。 光闡道教。 欲拯群萌。 惠以真實之利。 難值難見。 如優曇華。 稀有出現。 ……如來正覺。 其智難量。 無有障礙。 能於念頃。 住無量億劫。 身及諸根。 無有增減。 所以者何。 如來定慧。 究暢無極。 於一切法。 而得最勝自在故。

佛在《妙法蓮華經》中說:諸佛世尊。 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 出現於世。 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 出現於世。

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 出現於世。 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 出現於世。

佛在《修行道地經》《大寶積經》中描述了胎兒在母體內的發育過程。

佛在《治禪病秘要經》及《正法念處經》中告訴我們說:人身是個蟲巢, 大別之, 有八十種蟲。 佛不但說出各種蟲的名字, 而且描繪了它們的動作形態。 《毘尼日用》中說「佛觀一缽水, 八萬四千蟲」佛觀一缽水, 中有八萬四千蟲。 佛陀時代是沒有顯微鏡的, 佛陀、阿羅漢們用天眼就可以看到一缽水中有無量的微生物。 微生物在佛經中被稱作戶蟲、太末蟲等。

佛經上說, 三千大千世界有十萬萬個太陽。 現在用天文望遠鏡證明天空裡所有密集的恆星, 一個個都是太陽系。

佛在《楞嚴經》上講白月黑月, 不說圓月缺月, 包含了月球反射日光的道理。

佛經上講, 人有生老病死生老病死的迴圈, 宇宙有成住壞空成住壞空的迴圈。 天文學家從夏威夷貓娜基山頂, 用無線電望遠鏡攝得離地球十五光年之遙的獵人星雲爆炸散開(壞歸於空)之照片。 後又用紅外線鏡頭,

攝得正在初步形成新星雲(從空複成)的照片。

佛經上提到有比人類高級的有情眾生叫轉輪聖王, 轉輪聖王有一寶貝叫輪寶, 可作交通工具及武器。 乘坐輪寶一日內可遊遍四天下(銀河系)。 現代有許多有關飛碟的記載。 淨空法師曾親眼見過飛碟, 並推測很可能就是輪寶。

中國物理學家黃念祖, 半生注釋佛經, 著有《大乘無量壽經解》等。

中國電學家王季同, 著有《佛法與科學的比較研究》。

科學家尤智表, 曾就讀於哈佛大學, 任浙江大學教授, 著有《一個科學工作者研究佛經的報告》, 宣稱佛學高於科學。

日本科學家松下真一, 著有《法華經與核子物理學》。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中寫道:「一一微塵中, 各現無邊剎海;剎海之中, 複有微塵;彼諸微塵內,

複有剎海;如是重重, 不可窮盡, 非是心識思量境界。 」這段文字講的就是宇宙在超宏觀與超微觀上的無限層次。

《大佛頂首楞嚴經》中寫道:「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 是故於中, 一為無量, 無量為一。 小中現大, 大中現小。 不動道場, 遍十方界。 身含十方無盡虛空。 於一毛端現寶王剎。 坐微塵裡轉大法輪。 」

物理學家在研究超弦理論的時候發現一個驚人的結果, 半徑1/r(比原子尺度還小1000億億億倍)大小的空間中的物理形式和半徑r的大尺度宇宙沒有不同, 換句話說, 那麼小的空間中可以容納整個宇宙!!——請見美國物理學家M.格林《宇宙的琴弦》

西方著名物理學家卡普拉, 在他的《現代物理學與東方神秘主義》中說道:「《大方廣佛華嚴經》與現代物理學理論有驚人的相似性。 」

「量子力學迫使我們認識到, 宇宙並不是物體的集合, 而是統一體中各部分間相互關係的複雜網路。 但這正是東方神秘主義體驗世界的方式。 他們所描述的經驗與原子物理學家所使用的語言是極為相似的。 」

「關於量子原理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了, 它推翻了關於世界可以『座落在外』的概念……宇宙永遠不會再次處於同樣的狀態。 我們不是宇宙的『觀察者』,而是『參與者』。宇宙就是自己的『參與者』。」《楞嚴經》中寫道:「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鹹是妙明真心中物。」現代量子力學的發現卻是佛在無量劫前早就親證了的境界。

佛教關於宇宙年齡的定量接近於科學。朱芾煌《法相辭典》中解釋一大劫『瑜伽二卷六頁雲:又此世間,二十中劫壞,二十中劫壞已空,二十中劫成,二十中劫成已住。如是八十中劫,假立為一大劫數。』——這樣的話,一大劫相當於268.768億年。我們處於成、住、壞、空四大劫的住劫。成劫住劫總共134.384億年。現代宇宙運用從最先進檢測手段如荷蘭天文學家通過測定釷和釹兩種元素比例,測得宇宙年齡是120億年。

大科學家薛定鄂,是量子力學的權威,近來研究生命科學,薛氏說:「我在母胎時,並不是我生命的開始,我是依照了過去的藍圖,而出現我的生命。我的死亡,也並非我生命的結束。」薛氏之說,生前已有藍圖,死後生命並不結束,恰恰否定了人死如燈滅的俗論。至於「藍圖」,則相似於佛教所說的阿賴耶識,即第八識,此識含藏一切種子,我們的現在世與將來世都決定於此識中的種子。

愛因斯坦提出了「四維空時」,認為時間空間不可分割。而「世界」這一概念在諸佛經中屢次被提到,「世」代表時間上的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界」代表空間上的東西南北上下,表明時間空間本不可分。當佛經傳入中國以後,漢語中才有了「世界」這個名詞,之前只有「天下」的說法。

愛因斯坦說:「物質是由場強很大的空間組成的……,在這種新的物理學中,並非既有場又有物質,因為場才是唯一的存在。物質和時間只是人們的錯覺。」而佛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緣起性空,諸法無我。」

原子彈的爆炸,證明了愛因斯坦品質-能量轉換定律(E=M*C*C 能量=品質 x 光速的平方)的正確性。更讓人們驚奇地認識到,這就是佛早已開示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真理。

美國著名的哈佛大學,設有佛學系、禪堂。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也成立了佛學社。

愛因斯坦曾經說:「人生最後的領域,只能在宗教中才能找到答案。」

黃念祖老居士開示

憶於注經(註:指《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之初,曾擬廣引最新科學成就,以為譬喻,或作佐證。但動筆以來,始知此經廣博幽深,浩若煙海。若再傍征科學,勢必篇幅過巨。乃變初衷,舍繁就簡。茲藉重印之機,乃於末後,稍談科學,聊補前願,略顯結合科學以闡明佛理之方便。

余乃科技工作者,故常於討論佛理時聯繫科學,聽者每易領會。例如:人皆有佛性,生佛不二、生佛宛然等難明之旨,若以磁性喻佛性,以磁鐵喻佛,以未經磁化之鐵喻眾生,則聞者易於得解。鐵類等磁性物質皆有磁性,可喻眾生皆有佛性。磁性之作用極大,例如發電機與電動機皆賴磁力而顯功用。可見磁性不但是有,且作用無窮。但若從磁鐵剖折磁性,覓其形體,則了不可得。正如傅大士所頌:「決定是有,不見其形。」磁鐵與普通之鐵,其本體並無分別。磁鐵中電子運動軌道之方向一致,故有顯著之磁作用。未經磁化之鐵中,電子運動軌道雜亂,彼此方向不同。故所產生之磁作用,互相抵銷,而不顯磁性。若將此鐵置於磁鐵附近,鐵中電子受到磁鐵磁力之誘導,而排齊運動軌道之方向,於是立即顯出磁力。可見磁鐵與鐵本體無異,故雲「生佛平等」。加之以磁鐵與鐵所產生者,只是共同一個磁場,故雲「生佛不二」。但鐵實因磁鐵之磁化作用,而成為磁鐵,故雲「生佛宛然」。由上可見,鐵之異於磁者,只因其電子運動軌道雜亂。以喻眾生所以異於佛者,只因妄念紛飛。從此譬喻,可助學人理解佛法。

上例乃就普通物理學而言。若聯繫近代物理學,則更令人震驚。上例仍為舊概念,從物質而產生場。但現代物理學則認為物質者,只是人之錯覺。愛因斯坦曰:「物質是由場強很大的空間組成的……在這種新的物理學中,並非既有場又有物質,因為場才是唯一的存在。」愛氏指明物質形成於場(場乃具有能量強度之空間,其中並無一物),並唯有場是客觀存在。另一大科學家赫爾曼?外爾亦謂:「一個物質粒子,例如電子,只是電場的一個小區域,其中場強的值很高,這表明在這很小的空間,集中了相當大的場強……事實上,任何時候也不存在構成電子的物體。」此上二人均謂物質只是場。另一科學家杜?布洛伊則認為「一切物質都是波(如無線電波)」。以上之說,皆顯粒子二重性——顆粒性與波動性。所謂顆粒,正如愛氏等所指,只是場強較高的空間。故當代西方科學界先驅,艾德?蔡安指出:「宇宙物質各系統,一般可歸納為物質、能、電荷等等,一概都是歸於零(空)。」以上論斷,皆成為《心經》中「色即是空」之科學根據。

艾德?蔡安繼雲:「(一切所有)既歸於空,當然亦能從空形成,隨時均可成可滅。」又例如日本科學家松下真一所著之《法華經與核子物理學》曰:「陽電子和電子發生衝突(指碰撞等)時,在一剎那,所有粒子(指上述電子)都會消滅,而變成兩個光子,成對的生成或消滅。」又「元質點的世界,是一個反復「生成」和「消滅」的世界。」又「這不就是佛教所說的「空即是色」以及「色即是空」之物質上(指物理學)的模樣本身嗎?」(此書中關於佛學精理之闡述,餘雖未盡苟同。但著者曾在德國漢堡國立理論物理研究所,從事統一場論等研究工作十餘年。故所介紹之科學內容,均可珍也。)

近代科學界不但從微觀世界實驗中,證明物質形成於空,變化壞滅,反復不已;並在宏觀世界研究中,取得同樣結論。天文學家霍金斯雲:「星點旋系從強度高能的虛無之中形成。」科學家已證實大宇宙出生於虛空,各種天體(星雲、星球)皆在不斷運行,不斷生成和消滅。從空而有,因有而住,從住壞滅,複歸於空。例如獵人星座距地球十五光年,乃距地球最近之星座。從夏威夷貓娜基山頂,用無線電望遠鏡攝得獵人座星雲爆炸散開(壞滅歸空)後之照片,後複用紅外線鏡頭,攝得正在初步又形成新星雲(從空複成)之照片,此實為星雲宇宙由老到壞、滅又再生之最佳科學證明。獵人星座現正處於形成之初步。如是新生之星體,其數無量。星體經成、住而衰老,乃發射紅光,稱為紅光巨星。太陽系中之太陽再經六十億年,即將老化為紅光巨星。倘更趨衰老而瀕臨毀滅時,天文學家稱之為白光矮星。因即將崩潰,乃竭盡殘力,輻射白光。星體縮小,最後突然爆炸而毀滅,複歸於空。宏觀世界中反復遷變,吻合於佛說之宇宙規律—成、住、壞、空。

再者,天文編號為M87之無線電波星雲旋系,從非物質之無線電波區,噴出長達一萬光年之光炬,其中為高速高能電子。從非物質之中,亦即從虛空中,而射出物質,實為驚人發現。從「空」轉變為「有」,故「有」之本源即是「空」。上述種種科學實驗,若聯繫佛學,則顯現為「有」即假諦;本體為「空」即空諦;空有不二即中諦。天臺宗基本教義之空假中三諦三觀,現正由科學實驗而日獲證明。

不但獨立絕對之物質被科學界否定,時間與空間亦有同樣遭遇。愛因斯坦相對論,拋棄牛頓氏絕對時空之概念,指出時間與空間皆是相對的。彼等皆依賴於觀察者之狀態。若觀察者運動速度可與光速相比,當其相對於觀察者之速度繼續增加時,時間之間隔即將延長(亦即運動者之時鐘變慢)。至於空間,(具長,寬,厚三維,茲以長度為例),相對論證明:一個物體之長度,與其相對於觀察者之運動速度(可與光速相比)有關,速度續增,則此物體之長度在運動之方向收縮。由上可見:運動者所經歷之空間與時間,均依賴其與觀察者之相對運動速度。(所有與空間、時間有關之測量亦同樣皆是相對的。)於是某一觀察者視為同時發生之事,另一觀察者則可能視為不同時。(淺例:假設有一列火車正以高速(可與光速相比)離開A處向B處飛駛。恰巧AB兩處同時有閃電落地。車內人所見,則為B處之閃電先落。但AB中間C處有一人靜坐。此人所見則兩閃同時落地。)故知絕對獨立之空與時,俱不存在,只是人之錯覺。

相對論物理學中,於三維之空間座標上,加入時間,作為第四維。兩者相互聯繫,而構成四維時空連續區。四維空間之實況,當人之思念,未徹底脫離妄想執著之前,則無法瞭解。但可從三維與二維空間之對此,而猜測四維與三維空間對比之情況。人為三維空間之生物,本身亦是三維。人可在地面投射一個影子。地面可理想化,為一幾何平面,即是二維。假設此二維空間有生物,則此生物所能覺察者,只此影而已。絕不能知此影之源,亦無法估計此影將如何變化。至於弄影之人,則可隨意變化影之形相,並予知此影將於某時可達某處。(此即俗稱之預知未來。人對地面所有一覽無餘,即俗稱之透視,可使影子忽有忽無,即俗稱之搬運。)由於以上之對比,人可稍測四維與三維空間之對比情況。例如實際物體在運動中之長度,即四維空間點組在三維空間之投影。若欲測定物體長度,則與確定影子之長度,同樣無意義。(前已提出長度隨觀察者相對運動之速度而變。)至於電磁波乃四維空間之波浪。每一電臺發射之電磁波,皆可透過牆壁,遍佈虛空。同時空間每一處,皆有各電臺發射之電磁波存在。若轉動接收機之旋鈕,則東京、倫敦、巴黎,皆在當下。由是推想,四維及更高維空間之生物,其神通妙用更應遠倍於是。佛經中指出欲界天中,天人皆有天耳、天眼等通,能預知眾生未來死此生彼之種種情況。正因欲界天乃四維及維數更高之空間。色界天及無色界天,維數又高於欲界天。現科學家已承認十一維空間。圓滿究竟佛陀之維數,應為無限大。法身遍滿種種空間,無有障礙。

空間維數愈高,其境界愈不可思議。由此複度多空間之學說,可減少人類對於佛教不可思議、超情離見、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法界(例如:小大相容,延促同時,一多相即,重重無盡。)之疑惑。世人每以世間常識為判定真偽是非之標準。惜未知此所謂為常識者,正是主觀錯覺之產物耳。

日松下真一雲:「這實在很奇怪。正是現代物理學(元質點論)的真理,並用實驗加以證明。這和古代的佛教思想的具體表現一樣,不是令人驚歎嗎?」卡普拉在其《物理學之道》,(中譯本名《現代物理學與東方神秘主義》)雲:「古老的宗教典籍《華嚴經》,與現代物理學的理論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性。」當前大科學家作如是驚歎者,大有人在。上之二氏,僅彼中區區二例而已。

卡氏複於其書之結尾處指出:「我們(西方)的整個文明能否生存下去,也許就取決於我們能否進行這種變革。它最終取決於我們採納東方神秘主義某些陰(指《易經》坤卦之德)的態度和能力……」西方文明所急需採納者,乃東方哲學之精髓。而佛教妙諦正是其中之頂峰。目前西方學術界有識之士,來求起死之藥。我輩佛徒若能善巧傳播如來真實之義,對於人類未來之文明幸福,定可有空前之貢獻。

卡氏指出,《華嚴經》與現代物理學有驚人之相似性。而《無量壽經》,稱為《華嚴》之中本。《華嚴》事事無礙法界之十玄門,備具於本經。故於注經之初,曾擬廣泛聯繫科學。但以內容繁重,乃棄初衷。茲於重印之機,補志數則。篇幅所限,未暢欲雲。掛一漏萬,貽笑方家。唯冀讀者了知,本經實為世出世法之要典,慎勿因其未合常情而輕忽之,則幸甚矣。

萬物皆有佛性的科學證明 量子糾纏 聖號咒語的超遠距感應

一九八二年,法國物理學家艾倫·愛斯派克特(Alain Aspect)和他的小組成功地完成了一項實驗,證實了微觀粒子之間存在著一種叫作「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的關係。在量子力學中,有共同來源的兩個微觀粒子之間存在著某種糾纏關係,不管它們被分開多遠,都一直保持著糾纏的關係,對一個粒子擾動,另一個粒子(不管相距多遠)立即就知道了。量子糾纏已經被世界上許多實驗室證實,許多科學家認為量子糾纏的實驗證實是近幾十年來科學最重要的發現之一,雖然人們對其確切的含義目前還不太清楚,但是對哲學界、科學界和宗教界已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西方科學的主流世界觀產生了重大的衝擊。

不管兩個粒子(有共同來源)距離多麼遙遠,一個粒子的變化立即就影響到另外一個粒子,這就是量子糾纏。準確來說,所謂量子糾纏指的是兩個或多個量子系統之間存在非定域、非經典的強關聯。量子糾纏涉及實在性、定域性、隱變數以及測量理論等量子力學的基本問題,並在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的研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以兩個以相反方向、同樣速率等速運動的電子為例,即使一顆行至太陽邊,一顆行至冥王星,如此遙遠的距離下,它們仍保有特別的關聯性;亦即當其中一顆被操作(例如量子測量)而狀態發生變化,另一顆也會即刻發生相應的狀態變化。如此現象導致了「鬼魅似的遠距作用」(spooky action-at-a-distance)之猜疑,彷佛兩顆電子擁有超光速的秘密通信(就像念動咒語)一般。「鬼魅」(spooky)一詞出自愛因斯坦之口,他曾經發現,這種「鬼魅般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 at a distance)在眾多實驗中一再出現,似與狹義相對論中所謂的局域性(locality)相違背。因此直到過世前他都沒有完全接受量子力學是一個真實而完備的理論,一直嘗試找到一種更加合理的詮釋。這也是當初愛因斯坦與玻理斯·波多斯基、納森·羅森於1935年提出以其姓氏字首為名的愛波羅悖論(EPR paradox)來質疑量子力學完備性的原因。

量子糾纏證實了愛因斯坦不喜歡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 in a distance)是存在的。量子糾纏超越了我們人生活的四維時空,不受四維時空的約束,是非局域的(nonlocal),宇宙在冥冥之中存在深層次的內在聯繫。量子非局域性表明物體具有整體性。簡單地說,量子非局域性是指,屬於一個系統中的兩個物體(在物理模型中稱為「粒子」),如果你把它們分開了,有一個粒子甲在這裡,另一個粒子乙在非常非常遙遠(比如說相距幾千、幾萬光年)的地方。如果你對任何一個粒子擾動(假設粒子甲),那麼瞬間粒子乙就能知道,就有相應的反應。這種反應是暫態的,超越了我們的四維時空,不需要等到很久信號傳遞到那邊。這邊一動,那邊不管有多遙遠,立即就知道了,即一個地方發生的事情立即影響到很遠的地方。這說明,看起來互不相干的、相距遙遠的粒子甲和乙在冥冥之中存在著聯繫。這與我們人的意識作用非常相似!

實證科學在研究意識中遇到的困難是,無法用我們人類熟悉的時間、空間、品質、能量等來測量意識,但是我們每一個頭腦清醒的人都知道自己的意識是存在的。如何來研究無法用常規方法測量而又存在的意識呢?

目前有些學科在神經和大腦上對意識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雖然對大腦的許多功能有了不少的瞭解,但是對於意識本身仍然是個迷,仍然無法解釋「意識的難題」 (the hard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意識的難題」是指體驗與感受的問題(the problem of experience),例如對顏色、味道、明暗等等的感受,對價值觀的判斷等等。「意識的難題」近年來重新觸發了哲學上長期解決不了的爭論,即意識是從物質中突然出現的,還是萬物皆有意識(中國古代叫萬物皆有靈性)?

自笛卡兒以來的西方主流世界觀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在物質中產生的副產品。然而,這種唯物論觀點遇到了難以克服的困難與挑戰。例如,

(1)許多科學家認識到,要從沒有意識的物質中產生意識,這需要奇跡的發生,而唯物論是不承認有超自然現象的,換句話說,這是不可能的。

(2)在長期研究大腦工作中,神經科學對大腦的功能等等方面已經有了很多的認識,但是許多人懷疑唯物論能夠解決「意識難題」。

(3)現在有科學研究者從量子測量的角度分析,認為意識不能夠被進一步簡化,也不是在物質運動中突然出現的,因為如果意識只是物質的副產品,那麼這無法解決量子力學中的「測量難題」。量子力學認為物體在沒有測量之前,都是幾率波,測量使得物體的幾率波「倒塌」(collapse)成為觀測到的現實。那麼問題就出來了:如果意識是從物質中產生的,那麼從根本上講大腦也只是由原子、電子、質子、中子等微觀粒子組成的幾率波,大腦的幾率波如何能夠使得被觀察物體的幾率波「倒塌」呢?對於更大的宇宙的現實來說,這是不是意味著存在宇宙之外的具有意識的觀察者?這就是量子力學中的「測量佯謬」。為了解決這個量子測量佯謬,物理學家們提出了許多解決方案,但是從根本上仍然無法繞開意識的問題。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尤金·威格納(Eugene Wigner)認為,意識是量子測量問題的根源。雖然物理學認識到意識在量子力學的層面上就存在,但是量子力學本身無法解決意識的問題。從量子力學創立時起意識就一直困擾著量子力學,但是長期以來,物理學家們對這一問題視而不見,試圖逃避這個令物理學尷尬的難題。

基於實證科學在研究意識中遇到的難以克服的問題,現在在哲學界、神經科學、心理學、物理學等多學科領域裡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就像時間、空間、品質、能量一樣,意識是物質的一個基本屬性,是宇宙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這與佛學認為「萬物皆有佛性」具有驚人的一致!

量子糾纏的存在是微觀粒子具有意識的證據,給「意識是物質的一個基本特性」提供了良好的證據,其意義非同尋常。基於上面的原因,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認識到,沿著唯物世界觀來研究意識只能走進死胡同,因此他們(其中很多是西方人)認識到,必須要改變西方實證科學的世界觀,轉而向東方哲學的世界觀。於是許多西方科學家和研究人員轉向印度,這直接導致了近年來印度瑜伽和神秘主義在西方流行。

如果認識到意識是物質的一個根本特性,那麼就不難理解人們發現的「有感知的水」,「祈禱治療」,「念咒感應」「孿生兄弟姐妹感應」「夫妻感應」「巴克斯特效應」(見附註),「因果輪回」等等實證科學無法解釋的和靈界有關的現象。

佛家的「萬物皆有佛性」,道家的天人合一,認為「萬物皆有靈」,都應該是修行者細微觀察宇宙得出的結果。.意識超越我們可以看見和感覺到的四維時空,如果人的眼睛能夠看到微觀,那麼就可以看見意識的存在。佛家的開悟,或許正是到了這個境界。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預言和期望,一個新的世界觀的時代就要來臨,科學將會發生重大的變化,科學和宗教的界限很快會消失。

附註:

巴克斯特效應,是指植物具有意識、思維及喜、怒、哀、樂等各種情感,還具備人所不及的超感官功能。

巴克斯特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測謊儀專家,全名克裡夫-巴克斯特(Cleve Backster)。70年代,他改裝了一台記錄測量儀,並把它與植物相互連接起來。他構想了對植物採取一次威脅行動--用火燒植物的葉子,一瞬間在心中想像了這一燃燒的情景,圖紙上的示蹤圖瞬間就發生了變化,在表格上不停地向上掃描。而巴克斯特此時根本沒有任何動作。隨後他取來了火柴,剛剛劃著的一瞬間,記錄儀上再次出現了明顯的變化。燃燒的火柴還沒有接觸到植物,記錄儀的指標已劇烈的擺動,甚至記錄曲線都超出了記錄紙的邊緣,出現了極強烈的恐懼表現。後來他又重複多次類似的實驗。比如,當他假裝著要燒植物的葉子時,圖紙上卻沒有這種反應。植物還具有辨別人真假意圖的能力。

巴克斯特曾經設計過這樣一個試驗:他當著植物的面,把幾隻活海蝦丟入沸騰的開水中,這時,植物馬上陷入到極度的刺激之中。試驗多次,每次都有同樣的反應。為了排除任何可能的人為干擾,保證試驗絕對真實嚴謹。他用一種新設計的儀器,不按事先規定的時間,自動把海蝦投入沸水中,並用精確到1/10秒的記錄儀記下結果。巴克斯特在三間房子裡各放一株植物,讓它們與儀器的電極相連,然後鎖上門,不允許任何人進入。第二天,他去看試驗結果,發現每當海蝦被投入沸水後的6~7秒鐘後,植物的活動曲線便急劇上升。根據這些,巴克斯特指出,海蝦死亡引起了植物的劇烈曲線反應,這並不是一種偶然現象。幾乎可以肯定,植物之間能夠有交往,而且,植物和其他生物之間也能發生交往。在美國耶魯大學,巴克斯特曾當眾將一隻蜘蛛與植物置於同一屋內,當觸動蜘蛛使其爬動時,儀器記錄紙上出現了奇跡--早在蜘蛛開始爬行前,植物便產生了反應。顯然,這表明了植物具有感知蜘蛛行動意圖的超感能力。

為研究植物的記憶能力,巴克斯特將兩棵植物並排置於同一屋內,讓一名學生當著一株植物的面將另一株植物毀掉。然後讓這名學生混在幾個學生中間,都穿一樣的服裝,並戴上面具,一一向活著的那株植物走去,最後當「毀壞者」走過去時,植物在儀器記錄紙上立刻留下極為強烈的信號指示,表露出了對「毀壞者」的恐懼。類似驗證植物具有記憶力的實驗還有很多,例如,有人曾把測慌儀接在一盆仙人掌上,一個人把仙人掌連根拔起,扔在地上,然後把仙人掌栽到盆裡,再讓那個人走近仙人掌,測慌儀上的指針馬上抖動起來,同樣顯示出仙人掌對這個人很害怕。

巴克斯特做的實驗在世界上引起了轟動。美國加利福尼亞國際商業公司的化學博士麥克-弗格則認為這種研究有點荒誕可笑。他為了尋找反駁和批評的可靠證據也做了很多實驗。他在得到實驗結果後,態度卻一下子來了個大轉變,由懷疑變成了支持。這是因為他在實驗中發現,當植物被撕下一片葉子或受傷時,會產生明顯的反應,而且還證明了植物具有感知人心理活動的能力。於是,麥克-弗格大膽地提出,植物具備心理活動,也就是說,植物會思考,也會體察人的各種感情。他甚至認為,可以按照不同植物的性格和敏感性對植物進行分類。

前蘇聯科學家維克多-普什金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來證實植物具有感情。他先用催眠術控制一個人的感情,並在附近放上一盆植物,然後用一個腦電儀,把人的手與植物葉子連接起來。當所有準備工作就緒後,普什金開始說話,說一些愉快或不愉快的事,讓受試者感到高興或悲傷。這時植物和人不僅在腦電儀上產生了類似的圖像反應,而且當受試者高興時,植物便豎起葉子,舞動花瓣;當普什金在描述冬天寒冷,使受試者渾身發抖時,植物的葉片也會瑟瑟發抖;如果受試者感情變化為悲傷,植物也出現相應的變化,渾身的葉片會沮喪地垂下。

專家們還發現,植物具有非凡的辨別能力,能夠窺測人細微的心理活動,從而判斷出人是否在說慌。紐約奧林奇堡的羅克蘭州立醫院試驗室主任、職業心理學家阿裡斯蒂德-埃瑟和他的合作者紐瓦工學院的化學師道拉斯-迪安一起做了一次實驗。兩位科學家將電極聯在海芋屬植物上,然後問受試者一系列的問題,並告訴他,回答有些問題時不必說真話。植物在電流計的圖表上毫不困難地表明受試者的回答哪一些是謊話。巴克斯特也對一位元記者做過同樣的實驗,他要求這位元記者在植物面前不管事實如何只做否定回答。巴克斯特開始詢問記者的生日,一連報出七個月份,其中一個與記者生日相符,儘管記者均予以否定,但當那個正確的日期他也予以否定時,植物立刻做出明顯的信號反映。

名人談佛教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現代科學之父)

·空間、時間和物質,是人類認識的錯覺。

·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瘸子,沒有宗教的科學是瞎子。

·未來的宗教將是宇宙的宗教。它應當超越個人化的神,避免教條和神學,涵蓋自然和精神兩方面。它的根基,應建立在某種宗教意識之上,這種宗教意識的來源,是在把所有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作為一個有意義的整體來經歷時得到的體驗。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種宗教。

·如果有任何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李石岑

·我以為佛學的提倡,不特於對科學毫無抵觸之處,而且能使科學的方法上加一層深密,科學的分類上加一層正確,科學的效用上加一層保證。

沈家禎

·我本人是科學家, 對科學很感興趣, 我對佛法同樣感興趣。我個人認為佛法和科學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科學只能幫助我們多明瞭一些知識,但不能引導人們到悟的境地。如果我們要悟得正覺,我們須以佛陀所教示的方法去切實修行。

楊振寧

·佛教是世界上偉大的宗教之一,兩千多年前傳入中國之後,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章太炎

·佛法本來不是宗教……一切大乘的目的,無非是斷所知障,成就一切智者,分明是求智者的意思,斷不是建立一個宗教,勸人信仰。

·佛法……與其稱為宗教,不如稱為哲學的實證者。

·佛教的理論,使上智人不能不信;佛教的戒律,使下愚者不能不信。通徹上下,這是最可用的。

梁啟超

·吾常見迷信者流,叩以微妙最上之理,輒曰是造化主之所知,非吾儕所能及也,是何異專制君主之法律,不可以與民共見也。佛教不然,佛教之最大綱領曰悲智雙修,自初發心以迄成佛,恆以轉迷成悟為一大事業。

·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兼善而非獨善,乃入世而非厭世。

·有放萬丈光焰於歷史上者焉,則佛教是也。六朝至唐數百年中,志行高潔、學識淵博之士,悉相率入於佛教之範圍。

康有為

·佛學之博大精微,至於言語道斷,心行處絕,雖有聖哲,無所措手,其所包容,尤為深遠。

孫中山

·佛教乃救世之仁,佛教是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佐科學之偏。國民不可無宗教思想,蓋教有輔政之功,政有護教之力,政以治身,教以治心,相得益彰,並行不悖。

陳獨秀

·佛法之廣大精深,餘所素信不疑者也。

許壽棠

·現在中國,雖稱民國,而外侮益亟,民氣益衰,一般國民懦弱、浮華、猥賤、詐偽,視清末或且加甚。自非一面提倡佛教,以勇猛無畏治懦弱心,以頭陀行治浮華心,以惟我獨尊治猥賤心,以力戒妄語治詐偽心;一面尊重歷史,整理國故,以養成民族的自信力。否則,前路茫茫,何能有濟。

張君勵

·蓋世尊之說法,因眾生而起大悲心,因大悲心而生菩提心,而成正覺。既有覺,自然不離智慧。悲智雙修者,佛教之最大特色,為世界其它宗教之所不及。他教之教徒,謂起於迷信可也;歸依佛法,則智者之事也。

魯迅

·釋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對人生有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啟示了,真是大哲。

王季同

·哲學家對這個(佛家的真如,即宇宙萬有的本體,終極真理)不過是推測,佛教卻是親證。所以佛教哲學大旨和近代西洋哲學彷彿,而精密過西洋哲學好幾倍。

朱光潛

·佛教以出世的精神,幹入世的事業。

卡爾·馬克思(德國)

·辯證法在佛教徒那裡已達到比較精緻的程度。

·弗裡德利希·科本送我兩卷他的著作—《佛陀的宗教》,是一部很重要的著作。

恩格斯(德國)

·辯證的思想只有對於人才是可能的,並且只對於相對高級發展階段的人(佛教徒和希臘人)才是可能的。

弗裡德利希·尼采(德國著名哲學家)

·佛教是歷史上唯一真正實證的宗教。它視善良和慈悲為促進健康,不可以仇止仇。

伯特蘭·羅素(英國著名哲學家)

·多種宗教中,我所贊成的是佛教。

·歷史上所有宗教中,我對佛教最具好感,尤其是它初級的形式,含有最少壓迫性的因素。

·我覺得不論是智慧還是人格,…..佛陀都超過耶穌。

尼赫魯(1889-1964)傑出印度政治家

·如果有什麼問題我們不得不去考慮它時,我們得按照佛陀的教誨,平平靜靜地,民主地去考慮它。

·佛比起所有的學說和教條顯得更加偉大,千百年來,他的啟示一直震撼著人類。歷史上大概沒有任何其它時候比現在正身處苦難與心煩意亂之中的人類更需要他的和平的啟示了。

·在這個充滿衝突與風波,仇恨與暴力的世界中,佛陀的教理就象太陽一樣大放光芒。在這個充斥著原子彈和氫彈的世界裡,沒有任何時候比現在更需要這個教理了。人類兩千五百年的經歷只不過是更進一步證明了這個教理的持久性與真實性。讓我們記住這永恆的教理,努力按照佛陀的教法來革新我們的思想和修正我們的行為。這樣,即使是處在令人恐懼的原子彈時代,我們也會鎮定自如地面對它,為促成正思正行盡我們的綿薄之力。

哈茲拉特·依拉亞特·可汗《蘇菲的信息》

·佛陀的使命性質非常特殊。因此它與世界其它宗教有著相當不同之處。佛陀的使命是讓那些「理想主義的鳥兒們」飛得離大地更近一些,因為,滋養他們身體的食物畢竟來源於地球

約瑟夫·懷恩神父

·有原則的生活,佛教用「原則」而不是用「規則」教人過一種美好的生活,因此佛教是一種寬容的宗教。 它是人世間最仁慈厚道的宗教....

我們不是宇宙的『觀察者』,而是『參與者』。宇宙就是自己的『參與者』。」《楞嚴經》中寫道:「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鹹是妙明真心中物。」現代量子力學的發現卻是佛在無量劫前早就親證了的境界。

佛教關於宇宙年齡的定量接近於科學。朱芾煌《法相辭典》中解釋一大劫『瑜伽二卷六頁雲:又此世間,二十中劫壞,二十中劫壞已空,二十中劫成,二十中劫成已住。如是八十中劫,假立為一大劫數。』——這樣的話,一大劫相當於268.768億年。我們處於成、住、壞、空四大劫的住劫。成劫住劫總共134.384億年。現代宇宙運用從最先進檢測手段如荷蘭天文學家通過測定釷和釹兩種元素比例,測得宇宙年齡是120億年。

大科學家薛定鄂,是量子力學的權威,近來研究生命科學,薛氏說:「我在母胎時,並不是我生命的開始,我是依照了過去的藍圖,而出現我的生命。我的死亡,也並非我生命的結束。」薛氏之說,生前已有藍圖,死後生命並不結束,恰恰否定了人死如燈滅的俗論。至於「藍圖」,則相似於佛教所說的阿賴耶識,即第八識,此識含藏一切種子,我們的現在世與將來世都決定於此識中的種子。

愛因斯坦提出了「四維空時」,認為時間空間不可分割。而「世界」這一概念在諸佛經中屢次被提到,「世」代表時間上的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界」代表空間上的東西南北上下,表明時間空間本不可分。當佛經傳入中國以後,漢語中才有了「世界」這個名詞,之前只有「天下」的說法。

愛因斯坦說:「物質是由場強很大的空間組成的……,在這種新的物理學中,並非既有場又有物質,因為場才是唯一的存在。物質和時間只是人們的錯覺。」而佛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緣起性空,諸法無我。」

原子彈的爆炸,證明了愛因斯坦品質-能量轉換定律(E=M*C*C 能量=品質 x 光速的平方)的正確性。更讓人們驚奇地認識到,這就是佛早已開示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真理。

美國著名的哈佛大學,設有佛學系、禪堂。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也成立了佛學社。

愛因斯坦曾經說:「人生最後的領域,只能在宗教中才能找到答案。」

黃念祖老居士開示

憶於注經(註:指《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之初,曾擬廣引最新科學成就,以為譬喻,或作佐證。但動筆以來,始知此經廣博幽深,浩若煙海。若再傍征科學,勢必篇幅過巨。乃變初衷,舍繁就簡。茲藉重印之機,乃於末後,稍談科學,聊補前願,略顯結合科學以闡明佛理之方便。

余乃科技工作者,故常於討論佛理時聯繫科學,聽者每易領會。例如:人皆有佛性,生佛不二、生佛宛然等難明之旨,若以磁性喻佛性,以磁鐵喻佛,以未經磁化之鐵喻眾生,則聞者易於得解。鐵類等磁性物質皆有磁性,可喻眾生皆有佛性。磁性之作用極大,例如發電機與電動機皆賴磁力而顯功用。可見磁性不但是有,且作用無窮。但若從磁鐵剖折磁性,覓其形體,則了不可得。正如傅大士所頌:「決定是有,不見其形。」磁鐵與普通之鐵,其本體並無分別。磁鐵中電子運動軌道之方向一致,故有顯著之磁作用。未經磁化之鐵中,電子運動軌道雜亂,彼此方向不同。故所產生之磁作用,互相抵銷,而不顯磁性。若將此鐵置於磁鐵附近,鐵中電子受到磁鐵磁力之誘導,而排齊運動軌道之方向,於是立即顯出磁力。可見磁鐵與鐵本體無異,故雲「生佛平等」。加之以磁鐵與鐵所產生者,只是共同一個磁場,故雲「生佛不二」。但鐵實因磁鐵之磁化作用,而成為磁鐵,故雲「生佛宛然」。由上可見,鐵之異於磁者,只因其電子運動軌道雜亂。以喻眾生所以異於佛者,只因妄念紛飛。從此譬喻,可助學人理解佛法。

上例乃就普通物理學而言。若聯繫近代物理學,則更令人震驚。上例仍為舊概念,從物質而產生場。但現代物理學則認為物質者,只是人之錯覺。愛因斯坦曰:「物質是由場強很大的空間組成的……在這種新的物理學中,並非既有場又有物質,因為場才是唯一的存在。」愛氏指明物質形成於場(場乃具有能量強度之空間,其中並無一物),並唯有場是客觀存在。另一大科學家赫爾曼?外爾亦謂:「一個物質粒子,例如電子,只是電場的一個小區域,其中場強的值很高,這表明在這很小的空間,集中了相當大的場強……事實上,任何時候也不存在構成電子的物體。」此上二人均謂物質只是場。另一科學家杜?布洛伊則認為「一切物質都是波(如無線電波)」。以上之說,皆顯粒子二重性——顆粒性與波動性。所謂顆粒,正如愛氏等所指,只是場強較高的空間。故當代西方科學界先驅,艾德?蔡安指出:「宇宙物質各系統,一般可歸納為物質、能、電荷等等,一概都是歸於零(空)。」以上論斷,皆成為《心經》中「色即是空」之科學根據。

艾德?蔡安繼雲:「(一切所有)既歸於空,當然亦能從空形成,隨時均可成可滅。」又例如日本科學家松下真一所著之《法華經與核子物理學》曰:「陽電子和電子發生衝突(指碰撞等)時,在一剎那,所有粒子(指上述電子)都會消滅,而變成兩個光子,成對的生成或消滅。」又「元質點的世界,是一個反復「生成」和「消滅」的世界。」又「這不就是佛教所說的「空即是色」以及「色即是空」之物質上(指物理學)的模樣本身嗎?」(此書中關於佛學精理之闡述,餘雖未盡苟同。但著者曾在德國漢堡國立理論物理研究所,從事統一場論等研究工作十餘年。故所介紹之科學內容,均可珍也。)

近代科學界不但從微觀世界實驗中,證明物質形成於空,變化壞滅,反復不已;並在宏觀世界研究中,取得同樣結論。天文學家霍金斯雲:「星點旋系從強度高能的虛無之中形成。」科學家已證實大宇宙出生於虛空,各種天體(星雲、星球)皆在不斷運行,不斷生成和消滅。從空而有,因有而住,從住壞滅,複歸於空。例如獵人星座距地球十五光年,乃距地球最近之星座。從夏威夷貓娜基山頂,用無線電望遠鏡攝得獵人座星雲爆炸散開(壞滅歸空)後之照片,後複用紅外線鏡頭,攝得正在初步又形成新星雲(從空複成)之照片,此實為星雲宇宙由老到壞、滅又再生之最佳科學證明。獵人星座現正處於形成之初步。如是新生之星體,其數無量。星體經成、住而衰老,乃發射紅光,稱為紅光巨星。太陽系中之太陽再經六十億年,即將老化為紅光巨星。倘更趨衰老而瀕臨毀滅時,天文學家稱之為白光矮星。因即將崩潰,乃竭盡殘力,輻射白光。星體縮小,最後突然爆炸而毀滅,複歸於空。宏觀世界中反復遷變,吻合於佛說之宇宙規律—成、住、壞、空。

再者,天文編號為M87之無線電波星雲旋系,從非物質之無線電波區,噴出長達一萬光年之光炬,其中為高速高能電子。從非物質之中,亦即從虛空中,而射出物質,實為驚人發現。從「空」轉變為「有」,故「有」之本源即是「空」。上述種種科學實驗,若聯繫佛學,則顯現為「有」即假諦;本體為「空」即空諦;空有不二即中諦。天臺宗基本教義之空假中三諦三觀,現正由科學實驗而日獲證明。

不但獨立絕對之物質被科學界否定,時間與空間亦有同樣遭遇。愛因斯坦相對論,拋棄牛頓氏絕對時空之概念,指出時間與空間皆是相對的。彼等皆依賴於觀察者之狀態。若觀察者運動速度可與光速相比,當其相對於觀察者之速度繼續增加時,時間之間隔即將延長(亦即運動者之時鐘變慢)。至於空間,(具長,寬,厚三維,茲以長度為例),相對論證明:一個物體之長度,與其相對於觀察者之運動速度(可與光速相比)有關,速度續增,則此物體之長度在運動之方向收縮。由上可見:運動者所經歷之空間與時間,均依賴其與觀察者之相對運動速度。(所有與空間、時間有關之測量亦同樣皆是相對的。)於是某一觀察者視為同時發生之事,另一觀察者則可能視為不同時。(淺例:假設有一列火車正以高速(可與光速相比)離開A處向B處飛駛。恰巧AB兩處同時有閃電落地。車內人所見,則為B處之閃電先落。但AB中間C處有一人靜坐。此人所見則兩閃同時落地。)故知絕對獨立之空與時,俱不存在,只是人之錯覺。

相對論物理學中,於三維之空間座標上,加入時間,作為第四維。兩者相互聯繫,而構成四維時空連續區。四維空間之實況,當人之思念,未徹底脫離妄想執著之前,則無法瞭解。但可從三維與二維空間之對此,而猜測四維與三維空間對比之情況。人為三維空間之生物,本身亦是三維。人可在地面投射一個影子。地面可理想化,為一幾何平面,即是二維。假設此二維空間有生物,則此生物所能覺察者,只此影而已。絕不能知此影之源,亦無法估計此影將如何變化。至於弄影之人,則可隨意變化影之形相,並予知此影將於某時可達某處。(此即俗稱之預知未來。人對地面所有一覽無餘,即俗稱之透視,可使影子忽有忽無,即俗稱之搬運。)由於以上之對比,人可稍測四維與三維空間之對比情況。例如實際物體在運動中之長度,即四維空間點組在三維空間之投影。若欲測定物體長度,則與確定影子之長度,同樣無意義。(前已提出長度隨觀察者相對運動之速度而變。)至於電磁波乃四維空間之波浪。每一電臺發射之電磁波,皆可透過牆壁,遍佈虛空。同時空間每一處,皆有各電臺發射之電磁波存在。若轉動接收機之旋鈕,則東京、倫敦、巴黎,皆在當下。由是推想,四維及更高維空間之生物,其神通妙用更應遠倍於是。佛經中指出欲界天中,天人皆有天耳、天眼等通,能預知眾生未來死此生彼之種種情況。正因欲界天乃四維及維數更高之空間。色界天及無色界天,維數又高於欲界天。現科學家已承認十一維空間。圓滿究竟佛陀之維數,應為無限大。法身遍滿種種空間,無有障礙。

空間維數愈高,其境界愈不可思議。由此複度多空間之學說,可減少人類對於佛教不可思議、超情離見、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法界(例如:小大相容,延促同時,一多相即,重重無盡。)之疑惑。世人每以世間常識為判定真偽是非之標準。惜未知此所謂為常識者,正是主觀錯覺之產物耳。

日松下真一雲:「這實在很奇怪。正是現代物理學(元質點論)的真理,並用實驗加以證明。這和古代的佛教思想的具體表現一樣,不是令人驚歎嗎?」卡普拉在其《物理學之道》,(中譯本名《現代物理學與東方神秘主義》)雲:「古老的宗教典籍《華嚴經》,與現代物理學的理論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性。」當前大科學家作如是驚歎者,大有人在。上之二氏,僅彼中區區二例而已。

卡氏複於其書之結尾處指出:「我們(西方)的整個文明能否生存下去,也許就取決於我們能否進行這種變革。它最終取決於我們採納東方神秘主義某些陰(指《易經》坤卦之德)的態度和能力……」西方文明所急需採納者,乃東方哲學之精髓。而佛教妙諦正是其中之頂峰。目前西方學術界有識之士,來求起死之藥。我輩佛徒若能善巧傳播如來真實之義,對於人類未來之文明幸福,定可有空前之貢獻。

卡氏指出,《華嚴經》與現代物理學有驚人之相似性。而《無量壽經》,稱為《華嚴》之中本。《華嚴》事事無礙法界之十玄門,備具於本經。故於注經之初,曾擬廣泛聯繫科學。但以內容繁重,乃棄初衷。茲於重印之機,補志數則。篇幅所限,未暢欲雲。掛一漏萬,貽笑方家。唯冀讀者了知,本經實為世出世法之要典,慎勿因其未合常情而輕忽之,則幸甚矣。

萬物皆有佛性的科學證明 量子糾纏 聖號咒語的超遠距感應

一九八二年,法國物理學家艾倫·愛斯派克特(Alain Aspect)和他的小組成功地完成了一項實驗,證實了微觀粒子之間存在著一種叫作「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的關係。在量子力學中,有共同來源的兩個微觀粒子之間存在著某種糾纏關係,不管它們被分開多遠,都一直保持著糾纏的關係,對一個粒子擾動,另一個粒子(不管相距多遠)立即就知道了。量子糾纏已經被世界上許多實驗室證實,許多科學家認為量子糾纏的實驗證實是近幾十年來科學最重要的發現之一,雖然人們對其確切的含義目前還不太清楚,但是對哲學界、科學界和宗教界已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西方科學的主流世界觀產生了重大的衝擊。

不管兩個粒子(有共同來源)距離多麼遙遠,一個粒子的變化立即就影響到另外一個粒子,這就是量子糾纏。準確來說,所謂量子糾纏指的是兩個或多個量子系統之間存在非定域、非經典的強關聯。量子糾纏涉及實在性、定域性、隱變數以及測量理論等量子力學的基本問題,並在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的研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以兩個以相反方向、同樣速率等速運動的電子為例,即使一顆行至太陽邊,一顆行至冥王星,如此遙遠的距離下,它們仍保有特別的關聯性;亦即當其中一顆被操作(例如量子測量)而狀態發生變化,另一顆也會即刻發生相應的狀態變化。如此現象導致了「鬼魅似的遠距作用」(spooky action-at-a-distance)之猜疑,彷佛兩顆電子擁有超光速的秘密通信(就像念動咒語)一般。「鬼魅」(spooky)一詞出自愛因斯坦之口,他曾經發現,這種「鬼魅般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 at a distance)在眾多實驗中一再出現,似與狹義相對論中所謂的局域性(locality)相違背。因此直到過世前他都沒有完全接受量子力學是一個真實而完備的理論,一直嘗試找到一種更加合理的詮釋。這也是當初愛因斯坦與玻理斯·波多斯基、納森·羅森於1935年提出以其姓氏字首為名的愛波羅悖論(EPR paradox)來質疑量子力學完備性的原因。

量子糾纏證實了愛因斯坦不喜歡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 in a distance)是存在的。量子糾纏超越了我們人生活的四維時空,不受四維時空的約束,是非局域的(nonlocal),宇宙在冥冥之中存在深層次的內在聯繫。量子非局域性表明物體具有整體性。簡單地說,量子非局域性是指,屬於一個系統中的兩個物體(在物理模型中稱為「粒子」),如果你把它們分開了,有一個粒子甲在這裡,另一個粒子乙在非常非常遙遠(比如說相距幾千、幾萬光年)的地方。如果你對任何一個粒子擾動(假設粒子甲),那麼瞬間粒子乙就能知道,就有相應的反應。這種反應是暫態的,超越了我們的四維時空,不需要等到很久信號傳遞到那邊。這邊一動,那邊不管有多遙遠,立即就知道了,即一個地方發生的事情立即影響到很遠的地方。這說明,看起來互不相干的、相距遙遠的粒子甲和乙在冥冥之中存在著聯繫。這與我們人的意識作用非常相似!

實證科學在研究意識中遇到的困難是,無法用我們人類熟悉的時間、空間、品質、能量等來測量意識,但是我們每一個頭腦清醒的人都知道自己的意識是存在的。如何來研究無法用常規方法測量而又存在的意識呢?

目前有些學科在神經和大腦上對意識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雖然對大腦的許多功能有了不少的瞭解,但是對於意識本身仍然是個迷,仍然無法解釋「意識的難題」 (the hard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意識的難題」是指體驗與感受的問題(the problem of experience),例如對顏色、味道、明暗等等的感受,對價值觀的判斷等等。「意識的難題」近年來重新觸發了哲學上長期解決不了的爭論,即意識是從物質中突然出現的,還是萬物皆有意識(中國古代叫萬物皆有靈性)?

自笛卡兒以來的西方主流世界觀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在物質中產生的副產品。然而,這種唯物論觀點遇到了難以克服的困難與挑戰。例如,

(1)許多科學家認識到,要從沒有意識的物質中產生意識,這需要奇跡的發生,而唯物論是不承認有超自然現象的,換句話說,這是不可能的。

(2)在長期研究大腦工作中,神經科學對大腦的功能等等方面已經有了很多的認識,但是許多人懷疑唯物論能夠解決「意識難題」。

(3)現在有科學研究者從量子測量的角度分析,認為意識不能夠被進一步簡化,也不是在物質運動中突然出現的,因為如果意識只是物質的副產品,那麼這無法解決量子力學中的「測量難題」。量子力學認為物體在沒有測量之前,都是幾率波,測量使得物體的幾率波「倒塌」(collapse)成為觀測到的現實。那麼問題就出來了:如果意識是從物質中產生的,那麼從根本上講大腦也只是由原子、電子、質子、中子等微觀粒子組成的幾率波,大腦的幾率波如何能夠使得被觀察物體的幾率波「倒塌」呢?對於更大的宇宙的現實來說,這是不是意味著存在宇宙之外的具有意識的觀察者?這就是量子力學中的「測量佯謬」。為了解決這個量子測量佯謬,物理學家們提出了許多解決方案,但是從根本上仍然無法繞開意識的問題。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尤金·威格納(Eugene Wigner)認為,意識是量子測量問題的根源。雖然物理學認識到意識在量子力學的層面上就存在,但是量子力學本身無法解決意識的問題。從量子力學創立時起意識就一直困擾著量子力學,但是長期以來,物理學家們對這一問題視而不見,試圖逃避這個令物理學尷尬的難題。

基於實證科學在研究意識中遇到的難以克服的問題,現在在哲學界、神經科學、心理學、物理學等多學科領域裡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就像時間、空間、品質、能量一樣,意識是物質的一個基本屬性,是宇宙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這與佛學認為「萬物皆有佛性」具有驚人的一致!

量子糾纏的存在是微觀粒子具有意識的證據,給「意識是物質的一個基本特性」提供了良好的證據,其意義非同尋常。基於上面的原因,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認識到,沿著唯物世界觀來研究意識只能走進死胡同,因此他們(其中很多是西方人)認識到,必須要改變西方實證科學的世界觀,轉而向東方哲學的世界觀。於是許多西方科學家和研究人員轉向印度,這直接導致了近年來印度瑜伽和神秘主義在西方流行。

如果認識到意識是物質的一個根本特性,那麼就不難理解人們發現的「有感知的水」,「祈禱治療」,「念咒感應」「孿生兄弟姐妹感應」「夫妻感應」「巴克斯特效應」(見附註),「因果輪回」等等實證科學無法解釋的和靈界有關的現象。

佛家的「萬物皆有佛性」,道家的天人合一,認為「萬物皆有靈」,都應該是修行者細微觀察宇宙得出的結果。.意識超越我們可以看見和感覺到的四維時空,如果人的眼睛能夠看到微觀,那麼就可以看見意識的存在。佛家的開悟,或許正是到了這個境界。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預言和期望,一個新的世界觀的時代就要來臨,科學將會發生重大的變化,科學和宗教的界限很快會消失。

附註:

巴克斯特效應,是指植物具有意識、思維及喜、怒、哀、樂等各種情感,還具備人所不及的超感官功能。

巴克斯特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測謊儀專家,全名克裡夫-巴克斯特(Cleve Backster)。70年代,他改裝了一台記錄測量儀,並把它與植物相互連接起來。他構想了對植物採取一次威脅行動--用火燒植物的葉子,一瞬間在心中想像了這一燃燒的情景,圖紙上的示蹤圖瞬間就發生了變化,在表格上不停地向上掃描。而巴克斯特此時根本沒有任何動作。隨後他取來了火柴,剛剛劃著的一瞬間,記錄儀上再次出現了明顯的變化。燃燒的火柴還沒有接觸到植物,記錄儀的指標已劇烈的擺動,甚至記錄曲線都超出了記錄紙的邊緣,出現了極強烈的恐懼表現。後來他又重複多次類似的實驗。比如,當他假裝著要燒植物的葉子時,圖紙上卻沒有這種反應。植物還具有辨別人真假意圖的能力。

巴克斯特曾經設計過這樣一個試驗:他當著植物的面,把幾隻活海蝦丟入沸騰的開水中,這時,植物馬上陷入到極度的刺激之中。試驗多次,每次都有同樣的反應。為了排除任何可能的人為干擾,保證試驗絕對真實嚴謹。他用一種新設計的儀器,不按事先規定的時間,自動把海蝦投入沸水中,並用精確到1/10秒的記錄儀記下結果。巴克斯特在三間房子裡各放一株植物,讓它們與儀器的電極相連,然後鎖上門,不允許任何人進入。第二天,他去看試驗結果,發現每當海蝦被投入沸水後的6~7秒鐘後,植物的活動曲線便急劇上升。根據這些,巴克斯特指出,海蝦死亡引起了植物的劇烈曲線反應,這並不是一種偶然現象。幾乎可以肯定,植物之間能夠有交往,而且,植物和其他生物之間也能發生交往。在美國耶魯大學,巴克斯特曾當眾將一隻蜘蛛與植物置於同一屋內,當觸動蜘蛛使其爬動時,儀器記錄紙上出現了奇跡--早在蜘蛛開始爬行前,植物便產生了反應。顯然,這表明了植物具有感知蜘蛛行動意圖的超感能力。

為研究植物的記憶能力,巴克斯特將兩棵植物並排置於同一屋內,讓一名學生當著一株植物的面將另一株植物毀掉。然後讓這名學生混在幾個學生中間,都穿一樣的服裝,並戴上面具,一一向活著的那株植物走去,最後當「毀壞者」走過去時,植物在儀器記錄紙上立刻留下極為強烈的信號指示,表露出了對「毀壞者」的恐懼。類似驗證植物具有記憶力的實驗還有很多,例如,有人曾把測慌儀接在一盆仙人掌上,一個人把仙人掌連根拔起,扔在地上,然後把仙人掌栽到盆裡,再讓那個人走近仙人掌,測慌儀上的指針馬上抖動起來,同樣顯示出仙人掌對這個人很害怕。

巴克斯特做的實驗在世界上引起了轟動。美國加利福尼亞國際商業公司的化學博士麥克-弗格則認為這種研究有點荒誕可笑。他為了尋找反駁和批評的可靠證據也做了很多實驗。他在得到實驗結果後,態度卻一下子來了個大轉變,由懷疑變成了支持。這是因為他在實驗中發現,當植物被撕下一片葉子或受傷時,會產生明顯的反應,而且還證明了植物具有感知人心理活動的能力。於是,麥克-弗格大膽地提出,植物具備心理活動,也就是說,植物會思考,也會體察人的各種感情。他甚至認為,可以按照不同植物的性格和敏感性對植物進行分類。

前蘇聯科學家維克多-普什金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來證實植物具有感情。他先用催眠術控制一個人的感情,並在附近放上一盆植物,然後用一個腦電儀,把人的手與植物葉子連接起來。當所有準備工作就緒後,普什金開始說話,說一些愉快或不愉快的事,讓受試者感到高興或悲傷。這時植物和人不僅在腦電儀上產生了類似的圖像反應,而且當受試者高興時,植物便豎起葉子,舞動花瓣;當普什金在描述冬天寒冷,使受試者渾身發抖時,植物的葉片也會瑟瑟發抖;如果受試者感情變化為悲傷,植物也出現相應的變化,渾身的葉片會沮喪地垂下。

專家們還發現,植物具有非凡的辨別能力,能夠窺測人細微的心理活動,從而判斷出人是否在說慌。紐約奧林奇堡的羅克蘭州立醫院試驗室主任、職業心理學家阿裡斯蒂德-埃瑟和他的合作者紐瓦工學院的化學師道拉斯-迪安一起做了一次實驗。兩位科學家將電極聯在海芋屬植物上,然後問受試者一系列的問題,並告訴他,回答有些問題時不必說真話。植物在電流計的圖表上毫不困難地表明受試者的回答哪一些是謊話。巴克斯特也對一位元記者做過同樣的實驗,他要求這位元記者在植物面前不管事實如何只做否定回答。巴克斯特開始詢問記者的生日,一連報出七個月份,其中一個與記者生日相符,儘管記者均予以否定,但當那個正確的日期他也予以否定時,植物立刻做出明顯的信號反映。

名人談佛教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現代科學之父)

·空間、時間和物質,是人類認識的錯覺。

·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瘸子,沒有宗教的科學是瞎子。

·未來的宗教將是宇宙的宗教。它應當超越個人化的神,避免教條和神學,涵蓋自然和精神兩方面。它的根基,應建立在某種宗教意識之上,這種宗教意識的來源,是在把所有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作為一個有意義的整體來經歷時得到的體驗。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種宗教。

·如果有任何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李石岑

·我以為佛學的提倡,不特於對科學毫無抵觸之處,而且能使科學的方法上加一層深密,科學的分類上加一層正確,科學的效用上加一層保證。

沈家禎

·我本人是科學家, 對科學很感興趣, 我對佛法同樣感興趣。我個人認為佛法和科學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科學只能幫助我們多明瞭一些知識,但不能引導人們到悟的境地。如果我們要悟得正覺,我們須以佛陀所教示的方法去切實修行。

楊振寧

·佛教是世界上偉大的宗教之一,兩千多年前傳入中國之後,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章太炎

·佛法本來不是宗教……一切大乘的目的,無非是斷所知障,成就一切智者,分明是求智者的意思,斷不是建立一個宗教,勸人信仰。

·佛法……與其稱為宗教,不如稱為哲學的實證者。

·佛教的理論,使上智人不能不信;佛教的戒律,使下愚者不能不信。通徹上下,這是最可用的。

梁啟超

·吾常見迷信者流,叩以微妙最上之理,輒曰是造化主之所知,非吾儕所能及也,是何異專制君主之法律,不可以與民共見也。佛教不然,佛教之最大綱領曰悲智雙修,自初發心以迄成佛,恆以轉迷成悟為一大事業。

·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兼善而非獨善,乃入世而非厭世。

·有放萬丈光焰於歷史上者焉,則佛教是也。六朝至唐數百年中,志行高潔、學識淵博之士,悉相率入於佛教之範圍。

康有為

·佛學之博大精微,至於言語道斷,心行處絕,雖有聖哲,無所措手,其所包容,尤為深遠。

孫中山

·佛教乃救世之仁,佛教是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佐科學之偏。國民不可無宗教思想,蓋教有輔政之功,政有護教之力,政以治身,教以治心,相得益彰,並行不悖。

陳獨秀

·佛法之廣大精深,餘所素信不疑者也。

許壽棠

·現在中國,雖稱民國,而外侮益亟,民氣益衰,一般國民懦弱、浮華、猥賤、詐偽,視清末或且加甚。自非一面提倡佛教,以勇猛無畏治懦弱心,以頭陀行治浮華心,以惟我獨尊治猥賤心,以力戒妄語治詐偽心;一面尊重歷史,整理國故,以養成民族的自信力。否則,前路茫茫,何能有濟。

張君勵

·蓋世尊之說法,因眾生而起大悲心,因大悲心而生菩提心,而成正覺。既有覺,自然不離智慧。悲智雙修者,佛教之最大特色,為世界其它宗教之所不及。他教之教徒,謂起於迷信可也;歸依佛法,則智者之事也。

魯迅

·釋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對人生有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啟示了,真是大哲。

王季同

·哲學家對這個(佛家的真如,即宇宙萬有的本體,終極真理)不過是推測,佛教卻是親證。所以佛教哲學大旨和近代西洋哲學彷彿,而精密過西洋哲學好幾倍。

朱光潛

·佛教以出世的精神,幹入世的事業。

卡爾·馬克思(德國)

·辯證法在佛教徒那裡已達到比較精緻的程度。

·弗裡德利希·科本送我兩卷他的著作—《佛陀的宗教》,是一部很重要的著作。

恩格斯(德國)

·辯證的思想只有對於人才是可能的,並且只對於相對高級發展階段的人(佛教徒和希臘人)才是可能的。

弗裡德利希·尼采(德國著名哲學家)

·佛教是歷史上唯一真正實證的宗教。它視善良和慈悲為促進健康,不可以仇止仇。

伯特蘭·羅素(英國著名哲學家)

·多種宗教中,我所贊成的是佛教。

·歷史上所有宗教中,我對佛教最具好感,尤其是它初級的形式,含有最少壓迫性的因素。

·我覺得不論是智慧還是人格,…..佛陀都超過耶穌。

尼赫魯(1889-1964)傑出印度政治家

·如果有什麼問題我們不得不去考慮它時,我們得按照佛陀的教誨,平平靜靜地,民主地去考慮它。

·佛比起所有的學說和教條顯得更加偉大,千百年來,他的啟示一直震撼著人類。歷史上大概沒有任何其它時候比現在正身處苦難與心煩意亂之中的人類更需要他的和平的啟示了。

·在這個充滿衝突與風波,仇恨與暴力的世界中,佛陀的教理就象太陽一樣大放光芒。在這個充斥著原子彈和氫彈的世界裡,沒有任何時候比現在更需要這個教理了。人類兩千五百年的經歷只不過是更進一步證明了這個教理的持久性與真實性。讓我們記住這永恆的教理,努力按照佛陀的教法來革新我們的思想和修正我們的行為。這樣,即使是處在令人恐懼的原子彈時代,我們也會鎮定自如地面對它,為促成正思正行盡我們的綿薄之力。

哈茲拉特·依拉亞特·可汗《蘇菲的信息》

·佛陀的使命性質非常特殊。因此它與世界其它宗教有著相當不同之處。佛陀的使命是讓那些「理想主義的鳥兒們」飛得離大地更近一些,因為,滋養他們身體的食物畢竟來源於地球

約瑟夫·懷恩神父

·有原則的生活,佛教用「原則」而不是用「規則」教人過一種美好的生活,因此佛教是一種寬容的宗教。 它是人世間最仁慈厚道的宗教....


推薦閱讀:

TAG:量子物理 | 量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