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死也沒懂,為什麼家是最傷人的?

一位媽媽在聚會中喝醉酒後,向我們傾訴了她和自己7歲女兒的故事。

那天,她在單位忙了一天,回家後腳有點疼,打算用熱水泡一下。於是她讓女兒去打一盆熱水來,等了半餉,卻只聽到女兒在衛生間打翻水盆的聲音。她生氣地衝過去,張口就對女兒說:「你怎麼這麼沒用?這麼點小事都做不好」。

女兒委屈地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很多父母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覺得訓斥孩子並不是什麼大事,其實是遠遠沒有意識到語言暴力本身有多大的危害。

原本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未必有多麼不可原諒,可是有些不好好說話的父母,偏偏願意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最不好的一面。

在外,我們文質彬彬、溫文爾雅,待誰都好;可一回到家,有些父母就搖身一變,成了孩子最害怕的人。

我們總是把最好的態度留給陌生人,把最壞的態度留給親人。

在知乎上看到一位網友的故事。

小時候因為父親經常出差,女孩和媽媽一起生活,媽媽的性格十分強勢,管教也很嚴格,不容許孩子犯錯,更不容許她頂嘴。

一次,女孩在學校被同學欺負了。回到家後,媽媽看到女兒很沮喪,衣服也髒兮兮的,就問她發生了什麼事,女孩不敢說話。

可越是這樣,媽媽越咄咄逼人地追問,最後女孩只好說出事情的經過。原以為這次媽媽會為她做主,可媽媽非但不找學校反應,反而將女孩痛罵一頓:

「你是豬啊,在學校不好好學習,還和別人打架!」

那次,女孩哭得很慘。從此在外面被人欺負了,再也不敢回家告訴媽媽。

因為對於女孩來說,媽媽在她的心目中早已不是為她遮風擋雨的避風港。相反的,媽媽帶給她的是語言暴力,是打罵,她很崩潰。

她真的犯了什麼不可饒恕的錯誤了嗎?其實並沒有,原因無非是不好好吃飯、不按時睡覺之類的小事情。

女孩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的媽媽每天都要狠狠地訓斥她,為什麼自己的媽媽不愛自己?

負面情緒有時就像是一頭控制不住的猛虎。

當這頭猛虎不僅沒有被撲滅,反而在父母負面情緒的飼養下越長越大的時候,悲劇發生了。

直到有一天,極端不理智的女孩打算在深夜用自購的菜刀殺死母親,然後再服毒自盡。

幸虧被爸爸發現,才及時制止慘劇的發生。

這樣的故事讓人不寒而慄。

正如蘇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書中說:「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在這個小女孩的觀念中,自己是母親口中的無用「廢物」,什麼都做不好,而母親總是把傷人的語言掛在嘴邊,卻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直到慘劇差點發生,她才意識到語言的殺傷力,竟然大到可以讓人失去理智,讓人做出瘋狂地舉動。

有人總結了出了父母最傷孩子的十句話,句句見血:

1. 你們班的***同學成績那麼好,你怎麼就不能多向ta學習學習。

2. 我再也不管你了,隨你的便好了

3. 你怎麼這麼不聽話?我都是為你好,不然浪費什麼口水?

4. 跟你說了多少次不要你做,你只會幫倒忙。

5. 你可真行,竟做出這種事!

6. 一看你就是很沒出息,以後肯定是撿破爛的!

7. 你一點都不懂事,就不該是我家的孩子!

8. 早知道你是現在的樣子,當初就不該生下你!

9. 你這個***,能做成什麼事?

10.你真令我失望

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無意間的一句話,會給對方帶來怎樣的傷害。

之前國外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有一位父親看到兒子終日沉迷於電腦遊戲,無所事事。於是氣不打一處來,拿來一把上膛的手槍,放在兒子面前,並怒不可遏地說道:「你這個垃圾!有種你就別活了!」

誰知就在這個父親轉身的那一瞬間,兒子真地扣動了扳機。等父親回過神來,兒子早已癱倒在地上,沒了生命體征。

父親的身體此時就如同被雷擊中一般,瞬間癱軟在地上,無盡的懊惱讓他悔不當初,為什麼自己要說出那樣的話?他動彈著雙腿「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誰也不知道這個年輕人生前正經歷著什麼,或許他也曾陷入自責的泥淖,無數次捫心自問:自己為什麼這麼不爭氣?甚至已經想過自殺來了結。

恰好在這個節點上,父親的那一句「有種你就別活了」成為壓死他的最後一根稻草,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劇。

我們很難想像,如果這個父親當時沒有說出那句話,而是好好地勸告兒子不要沉迷於虛幻的網路,去選擇傾聽兒子內心的聲音,和他一起去接觸內心的疑惑。

那他的兒子會不會在之後改過自新,一家人過上其樂融融的生活。

只可惜,生活中沒有如果。就像說過的話,如潑出去的水,永遠收不回來。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在家庭關係中,我們總以為,動手動腳才是暴力,但其實,語言暴力對親密關係的破壞,往往更長遠且致命。

所有夾雜人身攻擊的溝通都是耍流氓。

人在生氣的時候,聯想力會變得特別豐富,容易失控,這樣的情景尤其會體現在當孩子惹怒父母的時候。

「你怎麼這麼笨!」

「我怎麼會有你這樣的孩子!」

「你豬腦子啊,這麼簡單的問題你都能弄錯!」

……

每一句話都像一支箭,射向孩子的心裡。

你以為是對孩子的激勵,孩子會順著這份激勵往上爬。即使TA現在不理解,但是等TA長大了就會感謝你。

拜託,不要拔高自己偉岸的形象,因為這只是你的一廂情願,你只是肆意地將負面情緒發泄在了孩子身上。

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當孩子產生問題,父母永遠難辭其咎。

前段時間,看到過這樣一條微博,「常春藤女博士因為母親一句話跳樓自殺」。

這位女博士的母親是一名藝術家,事業有成。有次去美國看望女兒,不知怎麼就指責起來。

女兒:「我是不是永遠都沒法讓你滿意?」

母親:「你覺得自己做得很好嗎?」

女兒一聽,轉身就跳下了陽台。

最後,沒有救回來,年輕的生命就這樣逝去了。

其實,這個母親也是愛女兒愛到骨子裡。在外人面前,她恨不得把自己孩子誇上天,別提有多自豪。但回到孩子面前,她卻固執地連一句讚美之言也說不出口。

悲哀嗎?

是這位媽媽的悲哀,也是逝去女兒的悲哀,更是這個家庭最大的悲哀。

在這條微博下,有近萬條留言,多半在控訴父母的愛。在這些留言中我們看到,父母對孩子最難說的就是「我愛你」,其次是「對不起」。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個世界上傷人最深的,永遠是惡毒的語言。

父母總以為,適當的打壓會讓孩子逆流而上,形成堅毅的人格,但是他們忽略的是,孩子其實很脆弱,尤其是在父母面前。

當你不能對孩子好好說話的那一刻起,溫馨與甜蜜就會蕩然無存,再難以回到當初,等到浪費完最後的溫馨,感情的基礎也就蕩然無存。

到最後,被打壓的孩子一般會有兩種結果:唯唯諾諾,從此為父母命是從;第二便是走上極端,豎起叛逆的「大旗」。

其實善待孩子沒有那麼困難,讓孩子健康的成長,只要從好好說話開始就可以。

孩子不像成年人,他們沒有三觀,沒有是非觀念,他們正處於成長期,這個時候父母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行為,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意義,極有可能在孩子一生中起著重大影響。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家庭教育是教育的第一篇章。

而在家庭中,家長是最細緻、最有才幹的雕塑家。很多時候,孩子被雕塑成什麼樣的人,取決於父母看待孩子的態度和所說的話。

孩子的世界是一張白紙,你給予他愛,他傳承愛,也會愛別人;你給予他恨,施加於他暴力,他也會恨別人,施加別人於暴力。

劉震雲小說《一句頂一萬句》中說,「人要一賭上氣,就忘記了事情的初衷,只想能氣著別人,忘記也耽誤了自己。」

面對我們的孩子,請蹲下來,嘗試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

請控制自己的情緒,耐心與他們交流;

請用高情商的話語,給予TA們鼓勵和讚美。


更多優質教育內容,關注公眾號ahaschool第二課堂(zhimaxueshe)

推薦閱讀: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 兒童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