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太重易發疾病,學會這一招輕鬆去除濕氣

天涼了,女性和老人

最難捱的時刻又來了!

天氣乾燥,

溫度忽高忽低,

濕氣卻最為活躍,

人恰恰是這時候身體最虛弱。

苗葯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女性身體哪裡hold住啊,月經紊亂,

身體冰涼,連皮膚也從鮮亮嫩白,

變得暗黃粗糙痘痘開始多了起來。

這是女人一年中的「黑暗時刻」,

皮膚暗淡,心情糟糕。

很多人還會發現自己整天睏乏無力,

無精打采,早上起床困難,

頭暈腦脹,還頻繁鬧肚子,

好像得了什麼大病一樣!

不少女性還有痛經的毛病,

經期前後小腹疼痛難忍,

大汗淋漓,坐卧不寧,

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都差得不得了。

有的甚至會疼得暈過去,

你站著也不行,坐著躺著也不舒服。

動一下痛,不動也痛,

身體完全不受控制。

只能抱抱暖水袋,

多喝點熱水,

心理安慰一下。

古語:「千寒易除,一濕難去。

濕性黏濁,如油入面。」

假如你的頭髮老是出油,

月經總是不調,

臉上和身上痘痘經常冒出來,

早晨起來感覺全身疲倦,沒有精神,

那麼可以肯定的說,

你身上的濕氣太重了!

更可怕的是,

就算去醫院,

很可能也查不出什麼毛病,

醫生也頂多說一句:

「飲食清淡些,多運動」

然後就……

沒有然後了,

你還是繼續接受折磨。

女人難,老人就更難了!

老寒腿、風濕關節炎,

簡直就是定時鬧鐘,

疼起來就沒完沒了,

像在提醒你,

年輕時候欠下的債,

現在該還了。

很多四五十歲的人,

60、70歲的頸、肩、腰,

穿得比誰都厚實,

幹啥都小心翼翼。

因為一痛起來,

十天半月的都好不了,

加上關節老化快,

誰痛誰知道。

這哪是享福的年紀,

簡直就是活受罪。

濕氣還會侵犯脾胃,

然後停留在腎,

繼而濕氣會侵犯心肺,同時,

濕氣下侵肝,膽,膀胱,五臟六腑,

無一能倖免,

外在就會表現出種種不適。

那這濕氣就沒辦法祛除嗎?

NO!解決濕氣,全身輕鬆起來!

專家支招,動動手指,就解決疼痛大麻煩!

女性 ↓ ↓ ↓

三陰交穴

● 小腿上的「三陰交穴」

● 在內踝高點上四個手指寬度

女性常按揉三陰交穴可調月經、去斑、去皺、祛痘,保養子宮和卵巢,改善性冷淡,調治肌膚過敏、濕疹、蕁麻疹、皮炎;

另外,三陰交穴位還能調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白帶過多,子宮下垂,全身水腫,眼袋浮腫,小便不利,腳氣,失眠等症。

神闕穴

● 肚臍上的「神闕穴」

● 神闕穴在腹中部,肚臍正中央

從「神闕穴」進入的「濕氣」容易存積在我們盆腔,特別是女性,當盆腔內的「寒濕氣」重時,就容易引起我們婦科各種疾病。

如:婦科炎症,月經不調,經血不暢,痛經,血塊,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不孕不育症等。

老人 ↓ ↓ ↓

湧泉穴

● 腳底的「湧泉穴」

● 湧泉穴位於足掌心,第二三跖骨間,當踡足時呈凹陷處;或於足底中線的前、中1/3交點處取穴。

從「湧泉穴」進入的「濕氣」容易往上流動,容易引起膝關節酸痛,風濕關節炎等癥狀。

足三里穴

● 腿上的「足三里穴」

● 足三里穴位於腿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4指寬處。

足三里是治脾健胃的第一穴,除濕當然也少不了它。足三里穴歸屬足陽明胃經,還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等作用。

陰陵泉穴

● 在小腿內側的「陰陵泉」

● 陰陵泉: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側髁後下方凹陷處。

陰陵泉是脾經的合穴,從腳趾出發的脾經經氣再這兒往裡深入,常按可以健脾除濕。

承山穴

● 小腿後面正中「承山穴」

● 承山穴:當伸直小腿和足跟上提時小腿腹肌肉的凹陷處。

承山穴位於足太陽膀胱經上,既是承受全身壓力的所在,又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經脈的樞紐,刺激承山穴能通過振奮膀胱經的陽氣,排出人體的濕氣。

豐隆穴

● 小腿前外側的「豐隆穴」

● 豐隆穴:外踝尖上八寸,條口穴外一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中指)。

主要用於緩解頭暈頭痛、身體乏力等不適感。

操作方法:空閑的時候按揉這些穴位,一天保證5-10分鐘即可。或者晚上睡覺前,按摩後將阿祖消痛貼剪成小塊貼敷於對應穴位,效果更佳。


推薦閱讀:

TAG:疾病 | 健康 | 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