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甲胄的簡單比較(下)

2018-10-19 斷南飛燕

本文為史圖館專欄約稿,僅代表作者觀點,與史圖館立場無關。


實戰表現

對於西方甲胄在實戰中的表現,以百年戰爭中的兩場戰役舉例最為恰當。

1346年的克雷西會戰,英軍以英格蘭長弓手大敗法蘭西騎士,接連打退了法軍的十五次衝鋒。法軍傷亡萬餘人(包括一千五百多貴族騎士),英軍傷亡則不到二百人。 而在1415年的阿金庫爾戰役,英國人派出九百名徒步騎士、五千長弓手,法軍則有三萬名騎士、七千熱那亞僱傭弩手參戰。此戰法軍損失過萬,僅大小貴族就戰死了五千多,其中包括3位公爵、5位伯爵和90位男爵,皇室總管在戰鬥中死亡、大元帥則被俘,英軍則只是損失了十幾名騎士和一百多長弓手。

克雷西戰役

儘管這兩次會戰均以法國人慘敗告終,但需要指出的是:克雷西會戰法國騎士主要裝備的是鎖子甲,英軍的箭雨使得法軍死傷慘重;而在阿金庫爾戰役中英法軍中的騎士普及開了板甲(此時板甲還塗漆),箭矢已經奈何不了他們了,法軍的傷亡主要來自於肉搏,重裝騎士在泥沼中前行艱難,疲憊不堪,英軍的長弓手們則穿著輕便,靈活地使用短劍給法國人抹了脖子。英法百年戰爭極大的促進了板甲在歐洲的普及,殘酷的戰爭使得有錢的騎士紛紛加強自己的裝甲,戰爭前期裝備鎖子甲,後期裝備板甲,到了奧爾良少女出來挽回局面的時候現在所熟知的銀光閃閃的板甲形象就正式登上了戰爭的舞台。

阿金庫爾戰役

對於東方甲胄在實戰中的表現,我們以宋金順昌之戰為例。宋軍的對手諸如遼、西夏、金、蒙古都擁有相當數量的重甲軍團,宋軍對付重甲兵的經驗可以說相當豐富。

1140年金軍突然南下攻宋,很快佔領了東京和陳州並繼續南下順昌,此時劉琦正率軍北上,面對金軍的攻勢劉琦決定死守順昌,以給宋軍爭取反應時間。整個戰役大體分為兩段,前期劉琦利用金軍的輕敵冒進,以伏擊和夜襲的方式擊潰了金軍前鋒,後段在面對金兀朮主力包圍時,只進攻女真軍隊而不管漢軍,依託野戰工事重創金軍重騎兵。在《宋史列傳第一百二十五》中描述宋軍作戰:「俄以數千人出南門,戒令勿喊,但以銳斧犯之。統制官趙撙、韓直身中數矢,戰不肯已,士殊死斗,入其陣,刀斧亂下,敵大敗」「官軍以槍標去其兜牟,大斧斷其臂,碎其首」,對於金軍的重甲騎兵的描述是:「方大戰時,兀朮被白袍,乘甲馬,以牙兵三千督戰,兵皆重鎧甲,號『鐵浮圖』,戴鐵兜牟,周匝綴長檐」。

金兀朮

在史料中很容易發現,宋軍對付重甲兵的主要武器就是長斧,先用槍挑飛敵人的頭盔再用斧頭砍腦袋,或者直接用斧砍敵人未著甲的關節處,再猛砸頭部。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長斧喜歡在斧尾處加裝倒鉤,敵人就算躲得了劈砍也躲不過這一勾,當然中式的鎧甲也往往加裝鶻尾、褌甲來抵擋這種走下三路的攻擊。

宋代大斧


戰略戰術

在討論某種或比較某幾種裝備時,我們往往會忽略其使用環境和其所裝備軍隊的戰略戰術,只是簡單的數據對比,彷彿只要數據漂亮就贏定了,但古今中外的所有軍隊都只會選擇最適合於自己、適合於戰爭的。那麼在我們討論的最後就不得不簡單的談一談中西軍隊的戰略戰術了。

北方的蠻族滅亡了羅馬帝國,摧毀了羅馬人的行政稅收體制,但他們自己又無法建立一套有效的體系取而代之,所以王公貴族們就將手中的土地分封出去,以免稅的優惠換取封臣的效忠,層層分封下去使得歐洲大陸遍布采邑。大大小小的封建主就是歐洲軍隊的主體——騎士。騎士在戰爭中的主要工作就是擊敗對方的騎士,如果能敵人的騎兵驅逐出戰場,那麼敵人剩下的步兵它們想怎麼收拾就怎麼收拾,因為作為徵召兵的農奴的裝備實在是太低劣,無論他們怎麼做都傷害不了騎士分毫。後來十字弓和英格蘭長弓的出現打破了這種局面,騎士們為了加強防護就開始裝備板甲。

英格蘭長弓兵

英格蘭長弓

(可以說歐洲的騎兵與步兵之間不僅僅是兵種的隔膜,更是有著階級仇恨。例如在1788年第六次俄土戰爭期間,俄國的盟友奧地利派軍佔領羅馬尼亞境內的考蘭謝拜希。當時有幾名步兵向騎兵討酒喝,騎兵不給,結果步騎之間開始火併,九千餘人同歸於盡。)

對於中國來說,統一的帝國有著精巧的行政體系,這保障了朝廷可以收取足夠的稅賦來保有一支軍隊,而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脅和帝國內部時不時就爆發的農民起義使得皇帝必須要有一支常備軍。與西方不同中國軍隊的鎧甲都是由官方製造,民間私造私藏甲胄都是重罪 ,而且甲胄一般都集中存放在武庫中,到戰時再發放,這要求甲胄易於養護。中國軍隊的披甲率相當可觀,秦代的披甲率大致在70%以上,不過此時裝備的都是皮甲;到了漢代披甲率就只有40%了,因為此時開始普及鐵甲;唐代的披甲率為60%,到了明代,在北方邊軍諸如真保、昌、薊、遼等軍鎮披甲率普遍極高,一些精銳營頭可以達到一人雙甲甚至更多(但南方的衛所軍兵裝備就要差得多)。龐大的鎧甲需求使得中國必須採用一種可以大規模生產的、易於保養維修的甲胄,選擇扎甲自然是情理之中了。

網路上關於各種軍事裝備的不實言論著實不少,例如什麼歐洲騎士的重騎槍一刺中目標就會折斷,因為如果騎槍太結實的話,會因為反作用力使得騎士的胳膊脫臼(這和防彈頭盔不防彈,哪怕擋住了子彈也會因為子彈的作用力把脖子扭斷的謠言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嚴重懷疑這兩個謠言是一個人編的),如果這一篇短文能夠解開大家的一些疑問,增加一點對古代甲胄的了解,我不勝榮幸。


參考文獻

[1]楊泓. 中國古代的甲胄——下篇[J]. 考古學報, 1976(2):59-96.

[2]李星. 中世紀西歐的技術演進 板甲:鎧甲退出歷史前的巔峰[J]. 國家人文歷史, 2017(1):78-85.

[3]倪世光. 西歐中世紀騎士軍事裝備與服役報酬[J]. 歷史研究, 2008(3):183-188.

[4]陸達. 中國古代的冶鐵技術[J]. 鋼鐵, 1966, 9(2):1-3.


更多作品見幻想淺綠的B站空間、我館的公眾號:ID:AlexGreeno

QQ群:史圖館164072878;雲韶府545992797

推薦閱讀:

TAG:西方 | 中國 | 冷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