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層次理論與人類發展

需求層次理論是一個非常好的分析工具,但是不能指望它把一切都說清楚,也就是說它是一個好的分析工具,但不是萬能工具。以下對需求層次理論做一些分析:

1.比如素質論問題,柏楊寫過《醜陋的中國人》,其他各種言論為數眾多,但是這些言論忽略經濟發展對需求層次的影響。素質並非是固定不變的,否則從奴隸社會過來的人類不可能產生文明。有句話叫:窮生奸計、富長良心。一個群體整體上的平和心態跟富裕程度成正比,這是需求層次決定的。富裕是人類最大的正義,貧窮更容易滋生罪惡。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通過上邊這個表格,你會發現,有關素質方面的需求,至少從安全需求開始,越往上越能體現出素質層次的提高。對於中國來說,歷史上絕大多數時間的絕大多數人都掙扎在第一需求層次。所謂禮儀之邦在古代主要看的是上層階級,底層民眾的素質是不需要看的。把普通民眾素質作為國家文明程度衡量是現代社會才有的事情。所謂上層階級主要是以經濟基礎來衡量的,優越的經濟基礎自然導致較高的需求層次,較高的需求層次才能發展出較好的禮儀來。

2.1949年建國後的新中國被認為比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更貧窮落後的地方,雖然依靠飽滿的革命熱情維持自我實現需求層次(最高的需求層次,現在仍有人懷念過去那種激情澎湃的社會面貌,認為那是最好的社會,但是這種社會面貌沒有堅實的經濟基礎,早晚是要回歸本來面貌的,與需求層次相一致),但是極其薄弱的經濟基礎很快顯示出真正需求帶來的後患(李澤厚稱為吃飯哲學,餓極了真有吃人的衝動),由農業災害引發需求層次現實矛盾導致激烈的博弈至今仍然爭議不斷。所謂窮生奸計不是一句空話。所有的爭論者都不在乎需求層次本身帶來的困惑,談文化素質離開經濟約束條件顯然是不夠客觀的。

3.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能夠比較合理的解釋文明發展的很多原因,但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主要強調的是個體的需求層次變化,但是個體需求層次變化如何影響到群體或者說國家的需求層次變化則缺乏有效論證,這方面就要涉及到多元博弈問題。因為多個需求層次個體之間的差異會引發道德經焦慮,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個體之間必然會因為需求進行博弈,國家之間也同樣如此。由博弈引發的文化變遷和制度更迭則更為複雜。對於制度決定論來說,他們既需要理解需求層次理論,也需要理解多元博弈歷史。比如中國農村民主選舉,50元可以賄賂來一張選票,這樣的民主選舉被認為是失敗的,其實失敗的原因是什麼?一是農民的需求層次決定了他的眼光,二是農民並不理解政治博弈的根本意義在哪裡。需求層次低+缺乏相應的博弈文化=不成功的制度嫁接。西方民主制度的博弈文化是圍繞著自由(自由的本質來源於財產權)+法治進行的,這種配套文化中國都沒有。而且西方這種文化是皇權、教權、貴族和平民多方博弈中產生的。沒有這種博弈經驗的中國人自然也就無法理解這種博弈的本質,制度被架空並不奇怪。中國人常說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這就是現實。僅僅用需求層次理論解釋不了。

4.如果你讀過美國學者賈雷德戴蒙德的《槍、病菌與鋼鐵》,你就會發現,他很大篇幅描述的史實都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那個著名的耶利問題要追溯到遠古時期,結果發現了什麼?簡單的說有這樣一個推理邏輯:地理環境從兩方面決定了歐亞大陸的絕對優勢,一是農業上有良好馴化價值的動植物幾乎都集中在歐亞大陸,其他大陸非常匱乏,即便是有也形成不了優勢的動植物組合。二是歐亞大陸的中軸線呈東西走向,在同一緯度下,氣候、日照等先天條件更有利於動植物的傳播。相反非洲和美洲的南北走向則明顯不利。這樣先天的自然條件,導致歐亞大陸更容易進入農業社會,而其他地區往往還處於狩獵階段。農業集約化生產可以是人口數以百計的增長,社會分工導致文字產生,導致宗教信仰、文化、科技、經濟都得到迅猛發展!

我們可以看到,集約化農業生產導致有閑階級產生,伴隨需求層次的提升,產生文字、宗教、文化、科技等等。但是僅僅這些還不夠,這不足以解釋農業經濟更發達的中國近代為何落後了。還有必須考慮多方博弈問題。

道格拉斯諾斯在制度經濟學中說道壟:「在制度變遷的過程中競爭使得組織不斷的對知識和技術進行投資以尋求生存。個人和組織的技術和知識在新一輪競爭中改變關於機會的觀念,導致選擇行為的改變。另外,新機會的出現或者機會變化被看作是政治經濟組織之間的競爭而導致的變遷。在這兩種情況下,經濟中的稀缺所導致的競爭使得組織成員對知識和技術進行投資。不管是通過在職學習還是正規教育,生存關鍵是使自己的組織比競爭對手更有效。當然,人類天生的好奇是尋求知識的內在動力,但是知識積累所活的報酬緊密相連。一旦壟斷地位得到保障,不論是經濟過程還是政治過程中,組織都沒有生存的內在衝動去進行知識和技術的創新。政黨,企業在面臨外來競爭對手時,必須改進自身組織的有效性以求生存。外來競爭不存在時,制度結構就會穩定下來,形成均衡。」

中國今日的崛起根本原因在主動加入世界競爭體系,而中東地區的落後還在於宗教意識形態壟斷,宗教壟斷組織很難實現制度變遷和經濟發展。

所以回過頭來看國家的發展能否用需求層次來論證?改革開放釋放了中國人的需求,由此帶來了中國的迅速發展,中國主動容納到世界分工體系里,參與世界競爭,形成制度的變遷和經濟的改革創新。可以這麼說,需求可以推動社會進步,但是需要開放性的競爭環境(博弈)。類比於宗教壟斷既可以遏制文化也可以遏制經濟。所以,需求層次可以論證國家發展,但是仍有諸多約束條件。

最後,休謨說:理性是激情的奴隸!人往往是為了慾望而活著,慾望是人類第一推動力,而慾望同樣可以毀了人類自己。

推薦閱讀:

TAG: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 制度 | 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