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心理學:選擇性失憶

基督教心理學:選擇性失憶

對於一個基督徒而言,直面自己的真實身份(我是個屌絲,我是個勞動力,我是混社會失敗的人等等),是很痛苦的。於是,他便投靠基督教,讓基督教把自己吹膨脹起來:我是領受聖靈的人,我是與神同在的人,將來我還要榮歸主懷。

如此一來,才能營造一種虛假身份錯覺,將真實身份選擇性失憶掉:

【美】埃里克·霍弗《狂熱分子》 第二章 促進自我犧牲精神的方法

「失意者會比非失意者更容易接受教條嗎?他們會更好騙嗎?帕斯卡爾就這樣認為。他說:「一個人若恨自己,就會易於了解《聖經》。」對自己不滿和輕信性格間顯然是有若干關聯的。擺脫「自我」的衝動也是一種擺脫理性和顯而易見事實的衝動。因為拒絕照我們本來的樣子看我們自己,也會培養出一種對事實和邏輯的憎惡。失意者在實然性和可能性中找不到希望。他的救贖只能來自奇蹟:他相信奇蹟會從「現實」的銅牆鐵壁的裂縫中滲出來。」

「大部分可以催化團結的因素,都是讓信徒產生失意者的心理傾向,也就是一種厭惡、疏離自我的傾向。然而,一旦完全同化到一個緊密集體里以後,「忠實信徒」不會再有失意感。他已經得到了新的身份和新的生活。他自視為被揀選者,受到一些無敵的力量所支撐和保護,註定要封土稱王。」

這裡,我要嘗試喚醒基督徒們選擇性失憶掉的東西:你是誰?你就是個勞動力。你誕生在一個社會中,為社會增加一份勞動力,之後勞苦一生,生兒育女,為社會增加更多的勞動力。醒醒吧,基督徒們。沒有什麼神與我同在,也沒有什麼榮歸主懷。身為基督徒,反而要拿出勇氣,直面自己活著是勞動力,死後變成一堆臭肉的殘酷真面目!

推薦閱讀:

TAG:心理學 | 基督教 | 基督教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