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冬,道家立冬養生全攻略,明年身體好不好就看當下了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立冬,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也是漢族傳統節日之一。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

今年的立冬時間為2018年11月7日,農曆九月三十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避寒冷之意。

立冬在古代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呂氏春秋·孟冬》載:「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齋。立冬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於北郊。還,乃賞死事,恤孤寡。」皇帝在立冬這天要祭祀天地,對孤寡老喪之人發放慰問金。民間的過節方式則比較實在,吃頓好的,進補一下。北方多吃水餃,也有吃倭瓜的,南方兩廣地區往往用四物湯底料燉一隻雞或者鴨。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自然界的變化,也反映了天地之間陽氣的運行狀況。經過一個秋天的收斂,此時的陽氣已經漸漸凝聚、開始潛藏,天地之間陽氣不旺,古人描述為「水冰地坼」。人體陽氣受此影響,也漸漸潛藏,又因冬者五行屬水,在人體為腎,因此道醫也認為,人體陽氣此時藏之於腎。

立冬三候

一候水始冰,此節氣水已經開始能結成冰;

二候地始凍,此節氣土地開始凍結;

三候雉入大水為蜃,雉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後,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實際是候鳥南遷避寒之象。

立冬之民間習俗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這一天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壇祭祀。現在,人們在立冬之日,也要慶祝一下。

  • 節氣諺語

「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相傳東漢名醫張仲景告老還鄉時,沿途見許多百姓因為天冷耳朵都凍壞了,於是在黃河邊支了口大鍋,把羊肉、辣椒等驅寒的藥材放進去熬,撈出來切碎後包成像耳朵一樣的餃子再下鍋煮…

「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陰一冬暖「

立冬為冬天之始,老一輩人常常以立冬當日的天氣來預測整個冬季的氣候走向。「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陰一冬溫」,即:立冬當日天氣晴朗則整個冬天將非常寒冷;相反,若為陰天,則這一年的冬天不會太冷,甚至可能是個暖冬。

  • 天子迎冬

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並有賜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

  • 北方餃子

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現在的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

  • 南方熱補

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台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 立冬遊泳

有意思的是,慶祝立冬的方式現在也有了創新。在黑龍江哈爾濱、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漢等地立冬之日,冬泳愛好者們就曾用冬泳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

  • 民間賀冬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清代「至日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民國以來,賀冬的傳統風俗,似有簡化的趨勢。但有些活動,逐漸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辦冬學、拜師活動,都在冬季舉行。

立冬之道家養生

冬天天寒地坼,萬木凋零,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人體的陽氣也隨著自然界的轉化而潛藏於內。因此,冬季養生應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

  • 立冬養生全攻略:多"點"水

立冬雖然排汗排尿減少,但維持大腦與身體各器 官的細胞正常運作依然需要水分滋養。立冬一般每日補水應很多於2000~3000毫升。

  • 立冬養生全攻略:出"點"汗

立冬養生要適當動筋骨,出點汗,這樣才能強身體。鍛煉身體要動靜結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為度,汗多泄氣,有悖於立冬陽氣伏藏之道。

  • 立冬養生全攻略:早"點"睡

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說:"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因而,立冬養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有益於陽氣潛藏,陰津蓄積;立冬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

  • 立冬養生全攻略:護"點"腳

立冬健腳即健身。天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最好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天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以增進血液循環。

  • 立冬養生全攻略:防"點"病

立冬氣候寒冷,容易誘使慢性病複發或加重,應留意防寒保暖,尤其是預防大風降溫天氣對機體的不良刺激,備好急救藥品。同時還應重視耐寒鍛煉,提高禦寒及抗病能力,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

  • 立冬養生全攻略:調"點"神

立冬寒冷,易使人情緒低落。最好方法是根據自身健康狀況選擇一些諸如慢跑、滑冰、跳舞和打球等強度不等的體育活動,這些都是消除煩悶、調養精神的良藥。

  • 立冬養生全攻略:進"點"補

立冬養生要科學進補。陽氣偏虛的人,選羊肉、雞肉等。氣血雙虧的人,可用鵝肉、鴨肉、烏雞等。不宜食生冷燥熱的人,選用枸杞子、紅棗、木耳、黑芝麻、核桃肉等。葯補則一定要遵醫囑,一人一法。冬令進補時,為使胃腸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選用紅棗、花生仁加紅糖,也可煮些生薑大棗湯,以調整脾胃功能。

  • 道家立冬「十月節坐功」養生

具體做法是:每天清晨,雙腿盤坐,頭轉向左方,兩手由體側提到胸前,手心朝上,兩臂隨後緩緩落下,頭轉向正前方,兩手臂再重複上述動作。頭轉向右,動作相同,左右相反,左右各做15次,然後上下齒相叩,即叩齒36次,漱津幾次,待津液滿口分3次咽下,意想把津液送至丹田。如此漱津3次,一呼一吸為一息,如此36息而止。此功法可改善胸脅積滯、虛勞邪毒、腰痛不能俯仰、咽干、面色無華、胸滿嘔逆、頭痛等症。

立冬之飲食

按我國傳統民間習慣,「立冬」代表著冬季的開始。「冬者,天地閉藏,水冰地坼。」自然界陰盛陽衰,各物都潛藏陽氣,以待來春。「寒」是冬季氣候變化的主要特點,冬季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飲食保健也很重要。

立冬後天氣逐漸轉寒,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而陽氣根源於腎,故寒邪最易中傷腎陽。因此立冬後宜多食養腎食物,以提高人體禦寒能力。腎陰虛者,可多食海參、枸杞子、銀耳等食物;腎陽虛者,宜多食羊肉、韭菜、肉桂等。

元代忽思慧所著《飲膳正要》曰: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也就是說,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羊肉、烏雞、鯽魚,可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蔔、青菜、栗子、花生、豆腐、木耳等。

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因此,冬天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吃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因此,往往一個冬季過後,人體出現維生素不足,如缺乏維生素C,並因此導致人發生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出血等癥狀。那麼人們可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還有維生素A,紅心甘薯還含較多的胡蘿蔔素。多吃薯類,不僅可補充維生素,還有清內熱的作用。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還應選擇圓白菜、心靈美蘿蔔、白蘿蔔、胡蘿蔔、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這些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均較豐富,要經常調換品種,合理搭配,補充人體維生素需要。

冬季雖然是進補的好時機,但要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做引補,以調整脾胃功能。冬季喝熱粥也是養生的一個好選擇。如「臘八粥」有助於增加熱量和營養功能。小麥粥有養心除煩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養陰、蘿蔔粥可消食化痰、茯苓粥可健脾養胃、大棗粥可益氣養陰等等。

立冬補冬,飲食調養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調節飲食。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羊肉、烏雞、鯽魚,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

此外,冬季養生可以多吃堅果,堅果是指油脂多的種子類食物,如花生、核桃、板栗、榛子、杏仁等。同時,要少吃海鮮等寒性食物,不宜吃肥膩或過鹹的食品,少吃脂肪、糖含量多的食品。如果要食療,可食用黑芝麻粥、蟲草老鴨湯等,可以補益肝腎、滋陰助陽。

需要提醒的是,食補和精神、起居調養要結合起來使用。立冬時節要注意保持心境平靜、情緒安寧外,既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也要注意保暖,睡前可以熱水泡腳,促進機體陰陽氣的調和。

總之,冬季養生,以潛藏陽氣為原則,既要避寒,又要避免擾動陽氣。既要補充能量,又要減少消耗。古人認為,冬季潛藏得好,則來年身體大好,各位不妨稍作規劃,給自己身體一個調養期。


推薦閱讀:

TAG:道教 | 養生 | 冬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