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教的「異端」---提婆達多派通俗演義

異端的定義常隨著語境的變化而變化,反對教建立之初之於公教正教也算是異端。今天很多人把浸信宗、聖公宗等叫做主流教派,後期聖徒會和耶和華見證人叫做異端,此中區別靠樸素的直覺就能判斷,而佛教系統里宗派、部派、外道的定義的涵蓋範圍錯綜複雜,有沒有符合異端定義的呢,其實造成歷史上佛教第一次分裂的提婆派算一個。

提婆達多是釋迦族人,佛陀的堂弟,不世出的高僧,單項分數不及目連和舍利弗等人但綜合素質趨於第一,ego又比較膨脹,與大迦葉的「佛不降世我自己也行」那種客觀陳述不同,他一再嘗試挑戰佛陀權威,並與佛陀爭奪僧團領導權和教義的解釋權。

提婆一眾的修行指南如天授五法,頗多old school沙門苦行習氣,這些佛陀早就嘗試過,覺得不靈,假如當初無休止地追求營養不良並對身體施加毫無必要的虐待,在成正覺之前就把自己給折騰死了,後面大夥還不知道要瞎忙活多久,到彌勒/密特拉/彌賽亞降世之前,單靠緣覺就得解脫的總共能有幾個,夠幹什麼使的,是吧。所以提婆的主張稍嫌偏激,是種邊見,佛陀在實踐中總結下來的是中道,兩者邏輯上不能相容。

此外更重要的是,釋迦族在早期僧團中人數眾多是一大勢力,而提婆實際上扮演著此派系代言人的角色。彼時不僅僅是提婆本人,相當多釋迦族僧人都懷有一種優越感,以及心中早已默認佛陀身故後其領袖位置將由族人繼承。這種想法本質上是種姓制度的遺毒,而歷史上對種姓制度產生第一次衝擊的改革者就是佛陀和大雄(筏馱摩那)。種姓優越思想有悖於根本教義,這一點上佛陀不可能妥協,並且狗血的世俗權利之爭與佛陀的主張在意識形態上也相去甚遠,為多數佛弟子所不齒。於是,以提婆為首的釋迦一族領導的僧團五百餘眾執行「破僧」,另立門戶,此次破僧亦可理解為對佛陀本人的「破門」,一時佛陀身邊的族人僅剩下阿難陀和兒子羅睺羅等數人,影響力驟減。此後雙方皆自稱正統而妖魔化對方,類似於教皇和大牧首互相處以絕罰。

在舍利弗和目犍連策反了提婆派眾多僧人歸隊後,提婆為保存實力而更多地依附於世俗政權,直接導致了摩揭陀國政變,並策划了一系列對佛陀的暗殺行動。雖然直至身故,提婆都未能取代他的堂兄,但提婆派教義的影響相當深遠,致使提婆僧團與正統佛教僧團抗衡(而不是單方面被碾壓)千年之久,至玄奘取經時,此派仍在天竺活動。而提婆派號稱正教,除了戒律更嚴苛和不承認釋迦摩尼以外,學說和儀軌與正統佛教大致相同,一般人無從分辨(有趣的是,提婆派的經典與佛教也大致相同,但提婆派分裂早在第一次王舍城集結之前,也就是阿難陀等人複述並整理最早的佛經之前,提婆派的經典如果不是後來盜用,可推斷其來源有二,一是傳統沙門legacy,二就有意思了,「如是你聞我也聞」的話,價值或相當於死海古卷。**)

提婆派分裂與日後佛教在印度衰微脫不開干係,以世俗眼光看,二者兩敗俱傷,或者從側面促使佛教活動的重心向南北轉移也猶未可知。佛教經典中裁斷提婆犯下「五不救罪」中的「破和合僧」和「出佛身血」,已墮無間地獄。但在阿難陀本人口述的契經/信經(以「如是我聞」開頭的四阿含)中,佛陀預言提婆將痛改前非,並授記他將來成佛。大乘佛教發展壯大之後,果然藉由經典為提婆翻案,言提婆過去已成佛,此番以惡僧的阿凡達來示現,是為警醒修行之人。

至於提婆一派對今天的影響,除了改變了佛教的發展進程以外,也是佛教體系中第一批素食主義提倡者(old school沙門信仰多素食,所以仍是種legacy)。至於為什麼佛弟子不殺生又可食用凈肉不是hypocritic,此中邏輯下回分解。

**「如是我聞」是佛陀授意阿難陀在複述佛言時加上去以服眾用的,不帶表佛陀講道時聽者只有阿難陀一人,第一次王舍城結集時僧團推舉阿難陀憑藉記憶口述的「底本」為準,這個底本的內容與其他僧人記憶中的或有差別。

利益相關:新柏拉圖主義自然神論佛教徒、懷疑論者


推薦閱讀:

TAG:基督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