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泡沫时代把日元换成美元海外配置的日本人后来怎样了?


我倒是认识这么一个日本人,1980年代是关西地区一家小有名气的糖厂的大股东(持股比例5%-10%),之后80年代末他们公司开始不专心做糖果,开始投资酒店炒地皮,他很气愤的在股东会上指责了这一行为,然后就被各种排挤。。

之后各种不得志,最后心灰意冷,卖了股份,全家移民到了西雅图,在西雅图做了个郁郁不得志的外国富人,随便投资些稳定回报的东西,每天出去钓鱼打球。

嘛,1996年他回到日本以人生赢家组的身份收购了那家糖厂。。

你问我怎么认识他的?他们糖厂那时候投资在北海道的酒店公寓在十多年后的次贷危机之后还在出售中,标价是20万美元左右一套(但每月管理费要500美元以上),91年的价格大概是150万美元。。


哈这样的人,我在美国的时候见过。在美欧有产业,包括我们公司的股份,所以才有机会见到,在酒会上相谈甚欢

感觉就是日本人里的成功者吧。生活得挺开心,比本土那么丧的日本人,high的多了,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对日系朋友的看法


在有一点上,日本和中国人是很相似的,那就是家国情节!

第一代从家乡走出去的中国人,基本上忘不了自己的根。哪怕是那些跪舔洋人的人,即使离开了中国,吃的、用的、关注的事大都还是和以前一样。

日本人这一点尤甚。

所以,在海外长期生活的日本极少。或者说,日本人不愿离开日本。

所以当年日元对美元升值,普通的日本人不是把日元去兑换美元的主力军。普通人无非是兑点美元出去旅旅游、留个学之类的。这些根本花不了多少钱。

兑换的主要大头是日本的企业。

这一轮当中,日本的企业在全球买买买。买地产、买名画、买酒庄等等。美国的不少知名地产(如时代广场的洛克菲勒中心和帝国大厦都被日本公司买下。

这种买买买的强势基础是,这些地产和奢侈品和日本国内比起来,还是便宜的。因为1/4个东京就足以买下整个美国。

然而,问题在于,整个东京的房产不论怎么买卖,都只能换来日元。日本企业要想在美国买地产和奢侈品,仍然只能花日本企业卖商品赚来的美元外汇。而这个外汇的总额其实是极其有限的。所以日本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买下整个美国,甚至连一个纽约都不行,除非日本通过商品出口创造的美元外汇能够多到和纽约的市值一样。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当日本的企业花费了大量的美元外汇买买买的时候,其实质相当于:日本用了大量的商品换取了美国的少量地产和奢侈品

随后,大家看到了,日元升值,日本劳动力成本上升,产品价格上升,出口萎缩,美元外汇减少。

美元外汇减少对于日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要知道日本的几乎所有资源都依赖进口,那么美元外汇减少了就会危及到日本的工业基础。企业怎么办?只能甩卖当年在美国购置的地产和奢侈品来换回美元。然而甩卖有那么容易吗?

当年豪气冲天高价买,现在急需美元外汇只能廉价卖

所以,这些海外资产也就亏大了。

http://www.forexblog.org/category/japanese-yen

在广场协议后的几年,日本的海外资产竟然为负。(说明外资进入日本给日本放贷)

回到问题,这些日本人怎么样了?

当时基本都回去了。现在海外没有多少日本人。

海外的日本人多为大公司的派出人员。

中国是他们的最大派出地。


挺有意思的问题,我不是日本人,也没那么大年纪,但是有一些类似的经历吧。

举个例子,17年初,你觉得中国的高房价和强汇率太不合理了,你卖了二三线老家的全部房产,换成了美元(假设刚好有个做外贸的需要人民币,你去香港开个户头和这个外贸商私下换了),感觉美美的,坐等美元升值。

然后你的故事就是。

一年半了,大概有可能回本了吧,反正现在还没有,更别提房价涨幅了。那种感觉就是,你觉得这世界是这么的不合理不理性,但是你却在浮亏(亏损?)中煎熬,还要忍受那些不合理不理性人的嘲笑,然后,好像是你错了?

逆着人流前行的,大部分的人被踩死了,还被当做没脑子的小丑。只有那么一两个幸运儿,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在悬崖前逃了,后来,他们就成了先知和英雄。

想做这种和整个社会相反的交易,实在是太难了,非常煎熬。我是15年看到美国即将加息,开始看空十年欧债美债澳债,但是却被长债最猛的一波上涨呼啸干翻,而且不光是我,债券大佬格罗斯都在喊,做空德债,是一生一次的机会。然并卵,市场才不理你。扛了整整半年,各种其他交易养我的做空头寸,才将将回本,然后就在暴跌开始之前,我觉得累了,是在是不想再煎熬了,于是我平仓了,平仓了!这就是我的故事,希望博君一笑。


这种提问太误导人了

如果只是换美元的话,那实际上亏本的,在1985年前换走是350日元换一美元,现在好像是100多换一美元,也就是亏了三分之二

赚钱是房价下跌,而不是换成美元,换成美元的实际上会收益至少少了一半了。


推薦閱讀:

TAG:理财 | 汇率 | 日本泡沫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