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健康的心理是預防心理異常的最好的辦法。但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同,遭遇不同,也就沒有一套用於個人皆準的方法。所以下面介紹的方法和原則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去做,因為生活本身是一種藝術,運用與否,全在乎心。

1.認識自己,悅納自己

「人之難知,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險,浮雲不足以比其變」

這是蘇軾老人家評論知人之難的一句話,但其實知人難,知己更難。自我認知的膚淺是心理異常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卑自憐者說「你行,我不行」,於是束縛自我、貶抑自我。

自暴自棄者不甘心說「我不行」,但又沒有努力方向,於是放縱自我,踐踏自我。

自傲自負者說「我行,你不行」自命不凡,自吹自擂,只能欺人一時,欺己一世。

自信自強者說「你行,我也行」充分認識自己,發揮最大潛能。

自卑自憐者、自暴自棄者、自傲自負者也並非全然不了解自己。從另一個角度看,他們對自己同樣有認識,但是卻並不能真正的接受自己,其根源都是自卑。只有認識真實的自我,接納真實的自我才能獲得健康。

2.面對現實,適應環境

能否面對現實是心理正常與否的一個客觀標準。心理健康者總是能與現實保持良好的接觸。一方面他們能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改造和適應環境,來達到主觀與客觀世界的融洽;另一方面當力所不及的時候,他們又能及時的另選目標或重選方法以適應環境。而心理異常者最大的特點就是脫離現實或逃避現實。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有「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的精神,堅持住自己的自主意識。同時也要注意朋友的忠告,一味的我行我素,特立獨行,總是與別人差別太大,與現實格格不入又如何心理健康呢?

3.結交知己,與人為善

樂於與人交往,和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是心理健康的必備條件。人是群居的人,即使再內向孤單的人,他也有著自己的人際關係。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不僅僅是為了得到幫助或者的到信息,同時我們的快樂得到分享,我們的悲傷得以宣洩。試想一下當你滿心歡喜卻無人祝賀其滋味如何,又或者內心痛苦無人傾訴又如何。

與人交往的原則是:對得起他人,對得起自己。我們決不提倡別人打了你左臉你還把右臉伸過去,但也不贊同因為芝麻小事就視為仇人,不共戴天。但同時也不要天真的認為你對別人怎樣,別人就該如何待你。交往時,正面的態度或情緒比如尊敬、信任、喜悅等要多於負面的能量。人生是美好的,美麗的事物總是更加被偏愛。

4.努力工作,學會休閑

工作的意義不僅僅是獲得工資的一種手段。同時還能表現出個人的價值,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你的工作代表著你的成就;在另一方面,工作使人在團體中表現自己,提高個人的地位。有很多剛剛退休的老人們,會有嚴重的失落感。我們常說「工作是老年人的救生圈」,讓老人們重新找到一些「工作」,能夠使他們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回復健康的心理。

另一方面,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使我們忙碌而機械,很多人的情緒長期緊張又不善於調劑休息。通常遇到休息就是睡懶覺或者通宵電視、通宵遊戲,反而比工作日更加勞累。我們應合理安排休閑時間豐富休閑方式,使休閑成為恢復體力、調劑腦力、放鬆身心的時機。

心理健康的維護主要依靠自己,在接下,我還將介紹相關的心理知識,讓每個人能夠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成為自己的心理醫生。

想了解更多心理知識可關注微信w15255620281


推薦閱讀:

TAG:心理健康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