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了讓人類遠離疾病,比爾·蓋茨盯上了你拉的翔

(本文配圖略高能,建議勿在進食時閱讀~)

在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里有這麼一個橋段:

男主小時候在露天廁所如廁時被小夥伴反鎖在了廁所里,而此時他喜歡的大明星坐著直升機來到了他居住的貧民窟附近。男主見狀便「糞」不顧身,跳進了廁所下的糞坑裡,最終爬出來要到了明星的簽名照。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劇照,圖自:豆瓣

而在知乎上「掉進糞坑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這個問題下面,有個答主繪聲繪色的回答則是獲得了 24326 個贊同。

就連我們熟知的韓寒

也自曝 2006 年在上海拍東西的時候曾不慎掉進了糞坑,成為了十足的「糞青」。

由此可見,在中國、印度這樣發展中國家的很多地方,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許多人類排泄物仍然處在被風吹雨打日晒,靠時間在自然界中慢慢被分解的狀態下,最終造成上述發生的「慘劇」。

但這樣欠管理的做法顯然是有問題的。

前天,比爾·蓋茨在北京舉行的「新世代廁所博覽會」上演講時就當場拿出了一罐翔,並表示這麼點兒糞便就能攜帶兩百萬億個輪狀病毒、兩百億個賀氏菌和十萬個寄生蟲卵。而且這些病毒細菌通過污染土壤、水體使得每年有近 50 萬名 5 歲以下兒童死亡,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 2230 億美元。

不過對於一些不發達的國家來說,花大價錢去整體鋪設、改造排污管等基礎設施以提升衛生狀況顯然又是不現實的。

怎麼辦?

比爾·蓋茨提出的方案是改造廁所。

事實上,在 2011 年比爾蓋茨就發起了「廁所創新大賽」。而在號召之下,就有像英國克蘭菲爾德大學(Cranfield University)團隊設計的納米膜馬桶(Nano Membrane Toilet)這樣的成品出現。

這個馬桶是這樣工作的:

馬桶首先將收集到的排泄物儲存在一個容器內。

當固體的排泄物沉底之後,便會被輸送至加熱的乾燥器中烘乾變成小顆粒,這些小顆粒可以被用作肥料或者用來發電。

至於液體排泄物,則會被納米材料吸收並過濾。

最後變成乾淨的水,重新用來沖廁所、洗衣服,甚至是被比爾蓋茨喝下去,而使用者要做的只是每三個月換一次納米膜。

其他的設計方案與上述的納米膜馬桶也大同小異。

像是下面這個糞便處理裝置,它可以將廁所、化糞池和下水管道中收集的糞便和有機污泥烘乾,得到乾燥的燃料進入發電機發電,在不需要額外能源的情況下即可維持設備循環運轉。最終糞便通過處理之後剩下的就是清潔的水、電力及肥料,而糞便中的細菌病毒則被殺死。

這些裝置的好處顯而易見:欠發達地區不再需要大規模鋪設下水管道將排泄物集中收集處理,在家就能對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也相信若這樣的裝置能得到推廣使用的話,人類的許多疾病問題都能得到有效改善。

從之前我們介紹過的基因滅蚊到最近的「廁所革命」再到自微軟退休以來做過的種種全球性的慈善、環保、衛生等事業,比爾·蓋茨完成了由科技界大佬向慈善家轉變,也同樣值得我們的尊重。


推薦閱讀:

TAG: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