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BANANA FISH:一部沒有主角光環的致郁系動畫

BANANA FISH,又名《戰慄殺機》,是今年七月份開始周更的漫改動畫。聽聞這個番很久了但一直拖著沒看,對它的印象就是這片評分高但略冷門,直到前兩天不經意聽了Prayer X(BANANA FISH動畫ED)。

嗯,怎麼講呢,這歌給人一種說不出來的壓抑和窒息感,曾喚起過我類似感受的是東京食屍鬼的Unravel,所以,我就去補了這部共二十四話、目前只更到十三話的BANANA FISH…

首先,BANANA FISH,香蕉魚,究竟是什麼?

這個詞源於傑羅姆·大衛·塞林格的小說《逮香蕉魚的最佳日子》,在小說里,西摩對小女孩西比爾說:

「它們游到一個洞里去,那兒有許多香蕉。它們游進去的時候還是樣子很普通的魚。可一進了洞,就饞得跟豬一樣了。它們吃得太胖了,就再也沒法從洞里出來了。」

「後來它們怎麼樣了?」

「它們得了一種叫香蕉熱的病,都死了。」

西摩同小女孩西比爾的交談結束後,回到旅館,然後掏出一把自動手槍,自殺了。

塞林格小說的結局,似乎也正暗示著BANANA FISH這部動漫的悲劇色彩…

在動畫中,BANANA FISH指的不是死掉的香蕉魚,而是一種致幻葯,但它們有一個共性,那就是致命

不同於令人產生興奮、抑制或幻覺的短效低劣毒品,BANANA FISH能夠持續控制人的意識和行動,通過藥物進行催眠暗示,將人強行變成工具或武器。比如給人服下,對他說,「移民都是害蟲,殺了他們」,那他就會絕對服從你的指令。

於是,嗅到金錢和權力味道的投機主義者們傾巢而出。BANANA FISH的背後風起雲湧,是黑幫、財閥、政府、軍隊之間的朋比為奸,是權力和利益之間的明爭暗鬥,是十七歲少年亞修所要面對的赤裸現實。

為了追查BANANA FISH的真相,替被黑手黨殺害的哥哥報仇,亞修走上了一條廝殺求生之路。兩大黑手黨聯合,抓了亞修的朋友英二,給亞修的同伴肖達注射了BANANA FISH,肖達受到藥物暗示,被下達命令在亞修面前殺死英二。

肖達在意識殘存之際請求亞修讓他解脫,藥效發作後,亞修親手將夥伴肖達槍殺,把英二救了出來。但殺害好友肖達的事實讓亞修深受傷害,同時對黑手黨的恨意和反擊也隨之增加。

黑手黨老大的手下歐沙被亞修的反擊逼的走投無路,於是提出了單挑的要求。

決鬥中,歐沙無視規則使用卑劣手段,亞修竭盡全力將其打倒,但身負重傷的他還是未能逃脫警方的逮捕…

以上,是動畫暫時更新的前十三話內容。

創作者吉田秋生賦予了亞修超凡的智力和戰鬥力,他看似是擁有了主角光環,但是,這個光環從未關照過他。

從七歲受到性侵犯,被小鎮上的風言風語質問是不是你自己主動的;

到八歲持槍殺人,剛出狼窩又入虎口,被誘拐到黑手組織,成為那些表面上有著顯赫社會地位、私下卻是戀童癖的人手裡的玩具;

再到在黑手黨老大帝諾身邊隱忍以待,物盡其用的掌握著能夠使自己活下去的手段,成為街頭小混混和暴力團的老大。

他從來都不會被任何人馴服,越是被玷污越是桀驁不羈。

他是帶著血腥和硝煙氣息的危險分子,但他也是那個喜歡讀海明威的溫柔少年。

而英二是亞修的光,是他在黑暗中看到,伴隨著英二的縱身一躍,躍進他心底的一束光。

從日本來到美國的英二,眼睛裡寫滿了乾淨、單純、直率和善良,他會因為看到真槍而興奮,會因為凶神惡煞的黑社會而害怕,會因為亞修過去的經歷而哭泣。

他是亞修對自由,對美好的嚮往,他擁有亞修不曾擁有過的生活。

他可以讓亞修的內心感到平靜,也只有跟他在一起,亞修才會變回那個害怕南瓜,有起床氣,討厭納豆,認真鬧脾氣的少年模樣。

可是,亞修身邊的人正在一個個離他而去,喜歡過的女孩子、小跟班斯齊普、曾保護著他的哥哥,還有共過死生的好朋友肖達。

肖達的死更是帶給他沉痛打擊,所以,他害怕自己會再一次失去英二。

英二是他的軟肋,更是他在敵人眼裡的破綻與弱點。

亞修對英二說,「殺人犯有我一個就足夠了,你就由我來保護」。

於是他孤獨的戰鬥著,像只負傷的野獸,備受現實一次又一次的摧殘。

英二在信中寫道,「我想守護你,讓你不要落入命運的手中,而被擊垮或是帶走」。

所以,我們以為迎來了破曉,最後的敵人都被消滅,亞修終於可以像個普通的少年,和英二去日本展開新的生活。

可不曾想到,現實給了你最溫柔的一刀。

或許是因為亞修的原型,二十三歲的美國影星瑞凡·菲尼克斯的離世,才使得吉田秋生老師將亞修定格在了他最美好的時代。

結局很虐,但足以刻骨。

Prayer X這首歌就像是亞修的一生,這段如此絢爛而短暫的生命,在重複相遇和離別的日子裡,到底該去相信什麼才好。

亞修每次看向外邊的飛鳥,該是懷有一種怎樣的心情

這首歌壓在我胸口上,讓我感到窒息。

我不敢去想像亞修童年時的不安全感和心理創傷,不敢去想像他的痛苦和仇恨,不敢去想像這現實對他來說是否太過殘酷,不敢去想像選擇死亡算不算主動掌握起了自己的命運…

又或許是吉田秋生從作品名字開始就埋下了主角的悲劇伏筆。

再回到我在開頭提到的塞林格,他的小說里不僅有《逮香蕉魚的最佳日子》退伍軍人西摩對現實的逃避,還有《麥田裡的守望者》少年霍爾頓對成人世界的反叛。

有人說包括塞格林在內的許多美國文學家,都在描述這種狀態:天真的少年離開家鄉,然後在漫長遊歷中,永遠失去了天真。

我雖生活在這個世界,卻不屬於這個世界

塞格林是個悲觀主義者,他總是在講述人對世界,對自身的絕望。

也正是因為這種絕望,讓我此刻對故事的結局有了些許釋懷。

BANANA FISH動漫原作最初是發表在少女雜誌上,所以它被貼上了BL漫和腐女的標籤,也因此被很多人誤解,令這部動畫相對不溫不火。

但你看過後會發現,這部劇里的感情是凌駕於友情和愛情之上的。

兩個少年互相救贖,互相取暖,他們的感情不摻雜任何索取,也從未談及過情愛。

你將它歸類為任何一種形式都是狹隘的,他們的相遇是一場意外,是純粹且美好的。

其次,故事涉及到黑幫紛爭、毒品交易、戀童癖、政府腐敗等諸多現實問題。

還有大篇幅的打鬥暴力場景,電影式的敘事方式,沉重卻又硬核的主題和內容,都讓這部動畫遠遠超出了少女漫的層級。

維基百科將BANANA FISH歸類為動作、懸疑片,而我更傾向於它是一部,關於受到侵害的青少年反抗其施暴者的黑幫犯罪片

很多人評價吉田秋生老師的作品適合改編成電影,比如2015年是枝裕和執導的《海街日記》,但不同於《海街日記》的溫情治癒,BANANA FISH給了主人公一個殘酷的命運。

流暢的鏡頭語言和復古的畫風也是該作品的一大特色,從動畫中人物的動作、表情到場景的切換,從紐約街區上隨處可見的塗鴉,到掛著玲琅滿目燈牌的中國城,從靜謐空曠卻帶著悲傷回憶的科德角,再到繁華璀璨的洛杉磯夜景,都能看出MAPPA製作公司的用心。

BANANA FISH是吉田秋生老師在1985年至1994年創作的漫畫作品,最初設定於20世紀80年代的紐約,動畫從現代的環境入手進行了改編,比如用伊拉克戰爭代替越南戰爭,比如用智能手機聯絡代替了跑去面對面溝通。

適當的改編,更是縮短了我們與這部、比自己年齡還要大的作品之間的年代距離感。

除此之外,故事節奏緊湊,但多少還能讓人在虐中喘口氣,動畫中的配樂涵蓋了美風、日風、中國風,這樣的組合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當然再說一下最近兩話的缺點,一是主角畫風有點崩,二是漫畫里緊張刺激的電車打鬥場景在第十三話中沒能體現出來,所以在看的時候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其它的,暫時還沒發現。

總之,這是一部值得推薦的動畫,它或許會讓你覺得致郁,讓你感到絕望,但不可置否,它是個好故事。

最後用亞修喜歡的作家海明威的話作為結尾吧!

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後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

推薦閱讀:

TAG:致郁 | 動畫 | AC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