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化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人們熱衷於把宗教世俗化?有被世俗化的宗教嗎?被世俗化的宗教世俗化前後有何不同?

生活方式的現代化,就等於世俗化么?比如用電話,看電影,參加社區活動。


什麼是世俗化?

我理解的意思是由於當地的一些實際情況進行必要的改變嗎,甚至是一些很教條的教義,以期適應社會總體。好比共產黨宣言和具有XX特色的。。。。

為什麼要世俗化?

從實用角度,因為宗教的一部分教義產生的原因是誕生地特有的社會結構和各自的背景,隨著傳播範圍的擴大,一般都不能適應環境---------完全不同的另一個社會,所以為了傳播肯定會做出改變。這樣做能減少在傳播過程中與原有社會不同而造成的矛盾而造成的成本,事實上所有能夠留存至今的宗教多或多或少地在向所處的社會靠攏,當然大部分都是非常緩慢自發的。

以佛教舉例子就是在發源地印度當時出家人是要托缽乞求食物的,到了中國很多人認為這樣做簡直社會寄生蟲,於是中國開始自己發明了自力更生自己做飯,自己經營寺廟的模式而不是完全依賴別人,與其相關的兩個非常重要的改革是第一全員倡導素食(在印度並不強調,因為托缽乞食時不能對食物進行挑剔所以可以才用三凈肉,而且當年提婆達多僧團曾經與佛陀分庭抗禮提倡素食,所以貌似原始佛教的僧團還挺忌諱這事兒的),第二個就是不捉金錢這條戒律的開許,要知道比丘是否應該保有財產是上座部與大眾部分裂的根本,事實上南傳佛教也一直攻擊大乘佛教戒律鬆懈。事實上漢傳佛教數百年來依據的是百丈清規來運作寺廟的大大小小,原因是原始的比丘戒律與實際情況有很大衝突。其實釋迦摩尼本人也是對之前的佛教戒律有所改革,因為據佛經記載,過去諸佛的教法中女性是不能出家的,釋迦摩尼因為其舅母等一眾女眾執意懇求才出現了比丘尼僧團。

佛教在世界性宗教里算是事兒相對少的吧,其實照樣有這麼多矛盾,何況其他。

被世俗化的宗教世俗化前後有何不同?

這要看世俗的程度以及過程,在世俗化過程中是否丟掉了宗教本身的核心理論,或者說區別於其他宗教的教理

再以佛教為例,首先南傳佛教來說按理說教理保存的是最完好的,但是特別有趣的在泰國比如四面佛(梵天信仰),還有一些外道信仰都被接納,貌似有一個寺廟裡還畫有哆啦A夢吧我記得,這幾年般若的思想在南傳佛教界也所研究,這在之前都是被判為異端的,但是總體來說,從戒律和生活習慣上來說,和原始佛教時期相差不大。

大乘佛教里西藏的佛教無論是教義還是僧團組織都保留了中後期印度佛教的概況,至少留有思辨式的傳統。漢傳就差了意思,基本上就是悶聲發大財的狀態,僧眾們也開始會看手相算命或者起名字看風水。給車啊卡啊開個光什麼的,至少大部分上來說世俗的部分非常多,以至於經常碰到認為佛道一家或者拿著西遊記說佛教教理不合理的小朋友,以及認為生病不上醫院在家拿著地藏經念念打算消業的,但是從戒律和整體僧團風貌來說基本可以看得出是個佛教團體。

至於日本佛教,呵呵,因為當年日本人口少,所以為了世俗化僧人可以結婚,基本上成了職業法師。

最後要婊一婊印度晚期的佛教,我覺得有些佛教徒把佛教在印度的滅亡歸為某熱愛和平的宗教的功勞,我認為這個既不客觀也沒出息,為啥單單你沒了印度教錫克教耆那教這幾家都好好的,事實上我覺得佛教在印度的滅亡恰恰是因為過分的世俗化,甚至可以說是媚俗,完全拋棄了之前無我的教義,修行理念上越來越接近梵的概念,以至於後期被吸收進了印度教,認為是毗濕奴的第九化身,結果最後撈得個可有可無的下場。

最後我想說的,世俗化是宗教畢竟的階段,但是具體到一個什麼階段這是一個很有趣味的問題,世俗倆字拆開講的話一方面你要入世,要對你自己的教義進行犧牲去迎合他人,另一方面改變必然離自己原先的意味有所偏離,堅守住自己宗教最為重要的東西,因為沒了界限本身就不再是自己,我討厭一成不變的又臭又硬,更討厭無原則的反智式的方便圓融。我去改變是因為寬容,而有所不變是因為自信。


世俗化籠統說就是去宗教化,也可以解釋為去神聖化,因為「世俗」一詞就是「宗教」或「神聖」的反面。具體說一般就是指宗教減少或消除儀式性活動,減少或消除神秘主義成分,遵守世俗社會的規則,參與世俗社會的活動等。

世俗化還有另外一個層面的內容,就是承認宗教是私人事務,消減直至去除宗教的社會職能。


個人認為政教分離算是世俗化的主要體現。世俗化國家?土耳其算一個吧


感覺我國網路黑子很多把世俗化等於不信教或者信仰不虔誠,不遵守宗教規定東西。或者世俗化等於女性可以大街上穿比基尼?其實美國基督教就是世俗化的。因為基督教本來禁慾的,禁止婚前性行為。禁止女性穿著裸露。女性要戴頭巾。現在主要享樂主義縱慾。或許這就是區別吧。


不要把佛教扯進宗教.

佛教是圓滿的.

想攻擊佛教,就明說.不要背後放冷槍.


推薦閱讀:

TAG:佛教 | 伊斯蘭教 | 基督教 | 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