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唐代楷書,他寫得最活!丨蘭亭直播

大字《陰符經》用筆之美,可用一字概括:活。

在其從容的書寫之中,頓挫、輕提相銜,活力十足。此帖與褚遂良楷書《雁塔聖教序》有諸多相通之處,雖學界至今尚無定論它是否為褚遂良本人所書,但對我們來說,體悟此帖與褚體一脈的細微之處,對於豐富書寫體驗仍有裨益。

01、大膽收拾

全篇每字落筆處,往往不是虛入,而是重按而行,形成一種大膽落筆、大膽收拾之勢。如此,為用筆輕重先行準備了一個變化起點,由重至輕,從而使用筆非常豐富,且有成竹在胸之意。

此帖中起筆較重,或體現在點,或體現在撇等,如「上、宇、立、移、我、宜、知」等字往往因為是首筆而易忽視其大膽之處,不可不察。

02、S形

「S」形運筆是《雁塔聖教序》的一個典型特徵。而在《陰符經》中,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整體表現出一種柔韌之美。如長橫、撇、捺等筆畫,大致與唐楷書寫法則一致。而其小豎尤其是左豎,波浪形尤為明顯,如「根」字,達到了弧線擺動之極致。

但是,不可徒書其形。這種S形勢只在部分字中出現,因其獨特,故印象深刻。臨習時,應結合其他筆畫的自然銜接為根本。此類字包括「有、陰、亡、神」等。

03、1:7的對比

從楷書的自然書寫法則來說,輕重的對比應當避免過大,而此帖的輕線條粗與細的對比可達1:6至1:7,重處理卻並無突兀之感。在起筆或收筆處,重按而入,或重按後輕提,並未妨礙書寫過程中的流暢與貫通,如「化、之、無、勝、象、發」等字。

在相同筆畫的書寫中,此帖亦從輕重方面形成對比。如字中含有的類似「口、曰」等,左右輕重明顯區別。除了存在筆畫之間的對比,還有字中不同部件的輕重對比,形成類似塊面對比,亦為唐楷中少有。如「者、合、奇、可、倍、聖」,這些字中的封閉框,都以重筆畫出現,對比強烈,可見匠心。

04、行雲流水

楷書,亦不可忽視筆意的氣脈貫通。任何書寫過程,都是書者精、氣、神的總體筆墨呈現。除了行草書,還有篆、隸書體,都存在氣脈是否暢通的考察要素。此帖中,看似獨立的筆畫之間,通過乘勢而入、順勢而出,在字裡行間,如言語往來、問答之間無所障礙,有行雲流水之意。這在所有的入筆與收筆之中明顯可以看出,如「於、心、火」等字。

點,有短小與靈動之特點,見出前呼後應、左顧右盼之勢,在「物、知、莫、機」等字中,就有明顯近似行書之法,頓使全篇充滿生機與動勢。

05、隸書筆意

依漢字發展歷程來說,楷書中愈多含隸意,則字法愈古。因隸書之便捷與書寫速度提升等因素,也促成了章草的生成,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講,古意與流動,都可以作為楷法之源而被補充吸收。在此帖中可找尋到相關信息,如「勝」字,其右部寫法就含有隸書或章草之韻。

此外,該帖的捺畫,都有輕入-重按-輕提的漸變過程,為此帖添了些許飄逸之氣,如「象、根、取、於」等字,亦使全篇有了豐富的輕重變化。

06、勢呈八面

該帖在筆勢往來中,看似無意自然,卻也蘊含著豐富的起收之勢。如「萬」字,在上部的兩點收筆之際,不是左下收起在右下頓筆書寫橫畫,而是先接近下行再反向左上輕鬆入筆寫橫,頓使該字靈動。

生動的氣韻,與筆勢關聯度很大。書者揮運之時,筆鋒順勢而為,可謂乘勢八面。「道」亦如「萬」字,靈動而不失氣勢。

起筆,是以技法到位的收筆為過渡前提。帖中收筆處也可看出,沒有簡易書之,還帶出明顯的迴環動作。如中篇的「天」字等。宋代米芾有「八面出鋒」,《陰符經》可謂八面乘勢了。


推薦閱讀:

TAG: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