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沒有客廳無所謂,沒有核心區就成群租房了

一個家,重要的不是各種思維定式里的房間,而是需要人。

有了人,自然就是家。

每年假日的最後一天,明天就要上班了,你是已經回到了自己的家裡,還是正在趕回家的路上?

短短的一個假期時間不長,也許又讓很多人明白了家的意義。

家不需要金碧輝煌,也不需要錦衣玉食,僅僅需要一家人呆在一起,開開心心、平平安安。

這種相聚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的感覺和氛圍,就是家。

核心區是一家人呆在一起的地方

如果僅僅是同住一個屋檐下,卻不發生任何交流,那麼這個家就像群租房一樣無聊。

所以,每個家裡除了要有保證個人隱私的區域外,至少需要留出一定的公共空間來,讓一家人都能有機會呆在一起。

這個讓大家都呆在一起的地方,就是現在很流行的概念——核心區。

美國一些家庭也有這樣的核心區,直截了當地就叫做family room。

家人呆在一起的時間越多,交流就越多。

小時候很討厭在家裡吃飯,一家三口似乎是為了吃飯,而不得不坐在一起。

一入座,就要被數落:飯前沒洗手、沒幫忙擺桌、把椅子拉出來時刮花了木地板……一直到吃飯不端碗、馬上要考試、作業又沒寫……

最後,父母說:一家人每天都忙自己的事情,也就這個時間能夠教育一下你了。

但在我看來,這就是典型的翻舊賬。

念了初三之後開始有了晚自習,一家人在一起吃飯的時間越來越少,反而在一起吃飯嘮叨越來越多。

現在很多大城市裡生活的年輕人過年回父母家,也覺得越來越不適應,本質也是交流變少了。

僅僅呆在一起就很好

這樣的感覺就很像辦公室或者教室。

中學時代,每天都是一樣的教室、一樣的同學,卻能發生很多有趣的事情;回頭看看,保持到現在的友誼,很多也都是從中小學時代就留下來的。

反到了大學,都是一個班的同學,選的課不一樣、去的教室也不一樣,反而沒有同一個寢室不同專業的室友聊得來。

如果一家人能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呆在一起,關係毋庸置疑也會越來越密切。

奧巴馬、貝克漢姆、「雷神」克里斯·海姆斯沃斯,都是特別戀家的男人,鏡頭內外都是和家人度過愉快的親子時光。

反而越是花在家人身上的時間越多,一家人都越親密,工作也越順利。

所以我認為,一個家,不應該把大家分散在一個個自己獨立的房間里,而是需要把大家都聚集起來。

一家人最主要的活動

決定了核心區到底在哪兒

核心區不是一個端端正正的大客廳,空擺著70寸大彩電和3+2+1大沙發組,卻誰也不愛呆著。

一家人的生活不應該被屋子所掌握;反過來,屋子應該為一家人的生活服務。

早年大家生活沒有太多樂趣,聚在一起看電視成了全家人唯一的娛樂,所以電視是家裡的核心區。

現在我們的生活有了很多的選擇,自然不必再把核心區局限在「客廳」里。

是因為「客廳」的面積最大、朝向最好,我們才把原本當作「客廳」的開放大空間當作了我們日常起居的核心,但功能上絕對不應該限於看電視和會客。

喜歡下廚,那就把廚房面積增大,一家人都能在餐廚一體大空間里相處,也是完全沒問題的。

融合了一家人愛好的核心區

核心區不應該是讓大家「不得不」聚在一起,像老式筒子樓一樣,吃喝拉撒睡都擠在一起。

核心區應該是讓大家不由自主「想要」呆在一起的空間。

所以,核心區應該彙集了一家人的喜好。

爸爸喜歡打遊戲,不如把電腦桌搬過來。

媽媽喜歡種花,就把陽台封起來,配上水池和便於工作的操作台。

寶寶喜歡玩玩具,那麼就鋪上地毯,並且低處預留出幾個大箱子收納玩具。

這樣,不用特地強調,一家人自然而然就聚集在了一起。

即使是無聊湊在一起玩手機,那也要舒服的沙發和躺椅,看到好玩的東西能第一時間伸手給家人分享。

另外,一家人聚在一起,相應的雜物也不少,所以也應該設計好相應的儲物功能。

要是想在客廳里看書,書架卻在卧室里,久而久之還是會習慣呆在卧室里看書。

小戶型更加需要核心區

日本現在流行LDK——起居、餐廳、廚房一體的全開放式大空間,除了能讓一家人聚集在一起,也能在小戶型里最大限度地合併公共空間。

我們之前說,小戶型需要功能疊加,其實也是這個意思。

核心區的設置,就相當於把一家人的愛好,甚至除了睡眠之外的活動都「疊加」到了一個空間里,讓全家人自然而然地在這個空間里進行互動和交流。

卧室則保留最單純的睡眠和更衣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個人的隱私,但是不需要把所有活動都安排在卧室里,重複又浪費。

別忘了,家裡的餐桌能派上很大的用場呢,吃完飯後,也可以變成書桌、工作台。

核心區不需要隱私,但需要取捨

核心區本身就屬於公共空間,所以不必在公共空間里強調隱私,把所有需要隱私的活動安排在卧室里就好了。

單純為了看書寫字設置一個書房並沒有太大必要,我也不是很贊成單獨給孩子在卧室裡布置一張寫字檯寫作業。

在孩子成長最黃金的歲月里,更需要父母的陪伴。

不過,不能否認的是,核心區也需要動靜分區。

每個人的愛好也分「動」和「靜」,爸爸在核心區里組團開黑,即使戴著耳機也需要嚷嚷語音,絕對吵得誰都看不下書。

我認為,這就需要取捨了。可以決定是自己一個人把自己關在書房裡玩遊戲玩到昏天黑地,還是更珍惜和家人呆在一起的時間,做出一定程度的讓步。

這個事情,可以嘗試這樣來解決:全家規定一個動靜的時間表,生活在一起,就需要有照顧別人的觀念。

寶寶寫作業時,爸爸媽媽就看書、喝茶,做些安靜不吵鬧的事情。

爸爸打遊戲時,媽媽可以看綜藝,寶寶可以玩ipad,就不太在意一定的噪音和相互影響了,反而熱熱鬧鬧的。

家的意義,最終還是要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呀。

沒有摩擦,也就沒有交流了。

推薦閱讀:

TAG:家庭 | 裝修設計 | 家庭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