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策略教你獲取工作自由度

「幹什麼工作能夠一邊上班,一邊照顧孩子?」

這是不少寶媽諮詢過我的問題。

「真羨慕你這樣,想幹什麼幹什麼,怎樣才能像你一樣自由?」

這是我自由職業後,很多小夥伴問我的問題。

從這些問題,我感受到大家的強烈渴望:在工作中獲得一定的自由度,以便兼顧家庭的一些事情或者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

今天我就把我這幾年在這個問題上的思考和實踐,分享給大家。有這麼幾點:

  1. 什麼是工作中的自由度?什麼是束縛?
  2. 獲取自由度的 4 種策略
  3. 內心自由

一、工作中的自由度

自由和束縛是相對的。我們從束縛來聊,更能說明白什麼是自由度。

束縛常常是以阻礙我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形式出現。

比如今天女朋友生日,想你陪她玩一天,可是你參與的項目正在封閉式開發中,這個時候,你無法離隊去陪女友。

比如你孩子下午三點半放學,你想每天都去接她,可是單位下午六點才下班,你只能偶爾請個假去接一次,大部分時間都得耐著性子熬到下班。

比如你想做好好開發課程,但你所在的培訓機構,要求你首先完成招生任務,這使得你每天持續奔波,頻繁電話陌拜溝通,疲憊不堪,無力開發課程。

……

當你想要做的事情總是被某些條件限制,總是要經由別人允許才能做,你就會感到不自由,就會渴望擁有自由度。

從另一面來看,當束縛感沒那麼強烈,你有機會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時,你就會覺得,自己是有自由度的,是可以掌控一些事情的。

一句話來概括:自由度和束縛度相對,與自我掌控感具有正向相關性。

在工作中,當我們有機會做自己喜歡的事,當我們可以不因顧忌影響而放心去做一些自己必須要做的事時,我們就是擁有自由度的。

比如今天有點累,就能早點下班;比如今天有朋友來,我能夠不上班去接待;比如孩子學校家長會,我可以心安理得去參加;比如今天發燒,我可以安心在家休息而不必擔心領導臉色……

這種狀態,就是擁有工作自由度的表現。

二、獲取自由度的 4 種策略

我盤點了一下各種職場場景,梳理出 4 種不同類型的工作自由度,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看看哪種適合你。

  1. 工作性質自帶自由度
  2. 角色重要性產生自由度
  3. 事業型自由
  4. 簡化式自由

逐一說明下。

1)工作性質自帶自由度

我來舉幾個例子,你一下子就能明白什麼樣的工作自帶自由度。

比如大學教授,比如按銷售額拿分成的銷售,比如按項目交付提取傭金的獵頭顧問,比如按件計酬的手藝人,比如作家,比如自由撰稿人……

2)角色重要性產生自由度

大家回想一下,自己的團隊、部門或者公司里,是不是存在這兩種現象:

  • 越是高層的管理者,能掌控的事情越多?
  • 越是在某方面舉足輕重的執行者,意見越受重視,領導給其施加的限制越少?

相信你用心觀察,一定可以看到這兩種情況。

而這兩種情況,恰恰指出了朝九晚五上班的小夥伴獲得自由度的方向:讓自己成為組織中的重要人物,贏得足夠多的信任。

你越重要,別人越信任你,你就有越多的自由度,就能掌握越多的事情。

話說得直白一些:組織中的各種約束和限制,都是為了將非重要角色變成螺絲釘以便組織這台機器能夠正常運轉而設置的。

你不重要時,就是一隻執行的手,哪來的自由!

所以,想要自由度,想要掌控感,想少束縛,先要變得重要。

要變得重要,這裡有一條切實可行的策略:在某個方向建立自己的標籤,展示出重要性,成為別人的諮詢對象,讓大家一想到某一類事情,就想到你,就覺得非你莫屬。

到了那個時候,你就有更多可能性,既可以選擇成為某方向上的核心執行角色,也有機會轉身成為管理角色。

3)事業型自由

女兒上小學後,我發現她班同學的好多家長,天天能接送孩子,好像都不用像我們這樣朝九晚五地上班!

後來就發現,這些能天天接孩子的家長,都有自己的事業。有的開美容院,有的做婚慶公司,有的做通信器材銷售,有的開醫藥公司,有的開園林綠化公司,有的開礦……

這時我才意識到,自己原來那種「搞事業都忙碌得顧不上照顧家裡」的想法,一點也經不起驗證。

現實是,一個人可以在有自己的事業的同時,很好的兼顧家裡。

比如你開了一家醫藥公司做醫藥代理銷售,和藥廠、醫院的關係建立起來後,間歇性地工作就可以維繫好關係,你對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自然有更大的控制力度。

比如你有一家美容店,過了初創期,客戶群穩定了,日常管理可以交給信得過的人去做,你自己就可以分出身來,做更多其他的事情。

所以,如果一個人可以找到某個領域,建立起自己的事業,建立起良好的運營機制或合伙人制度,就可以獲得更大的自由度和掌控度。

我讀《富蘭克林自傳》時,發現富蘭克林也是如此:他在開辦印刷所的前幾年非常忙碌,但印刷所步入正軌後,就交給信得過的合伙人打理,他每年只領取分紅,然後他就有大量時間參與到公共事務中,做議員、郵政所長、法官等等。

4)簡化式自由

如果你能簡化自己的生活狀況,設定一個較低的消費支出界限,就能夠用更少的時間、更低的強度賺到維持生活所需的收入,就能夠少受約束,就能夠有更多自由度。

比如有些「藏漂」,工作半年玩兒半年;比如有些小夥伴採用間隔年的方式工作,干一年歇一年;還有一些小夥伴,採用零工的方式工作,沒錢時就工作三兩個月,有錢了就四處旅遊。

當你無所求時,就不用受束縛,就更易感受到自由。

自由職業往往是事業型自由和簡化式自由的糅合。有意向做自由職業者的小夥伴,可以先聽聽這個Live:走向自由職業必做的十種準備。

三、內心自由

我剛開始自由職業,雖然可以掌控自己的時間,可以做想做的事情,但每天都在被「怎樣才能掙到錢」這個念頭鞭打。當我能掙到一點錢時,又開始被「如何才能建立起持久穩定的掙錢模式」這個念頭拷問。

那時我並沒感到什麼真正的自由,相反,我因為「恐懼感」的追逐,不斷地做各種各樣的事情,不敢停下來。

這讓我意識到,如果脫離不了恐懼感,如果我所做的事都是因為害怕怎麼怎麼樣而不得不做,那我即便不坐班,也永遠不可能自由。因為自由更多的是一種內心狀態,而非外在形式。

形式上的自由,並非真的自由,真的自由,是相信自己能夠搞定各種狀況,心無所懼,從容淡定,從內心深處,覺得沒什麼能羈絆自己,覺得無論以何方式走到何處,都能悠然自在。

以我現在的理解,要想達到這樣的自由,必得做到下面幾點:

  1. 有熱愛之事,能自主而行
  2. 深信自己的能力,並能看到自己能力的彰顯
  3. 有自洽的認知體系,對人生、世界、價值、道德等問題有自己的認識,不惑於外物

做到這幾點很難,然而正因為它難,才有意義!


推薦閱讀:

TAG:職業規劃 | 工作 | 職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