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賺錢辛苦、我們家不富裕」這樣的態度嗎?

今天在KFC,看到一個爸爸帶著孩子來買兒童套餐,坐下吃的時候爸爸和孩子說:「你吃這一頓飯就花了我半天辛苦工作的錢」,孩子看起來有7、8歲了,雖然沒說話,但感覺孩子是聽懂了的。

在我們這種三線城市,的確人均收入不高,在我小時候,也聽過家裡親戚和孩子說「家裡沒錢但也給你買了」、「我捨不得吃都省出來給你吃」這種話。

其實我內心有矛盾,我理解在三線城市普通家庭收入的拮据,但也心疼孩子可能從小就要感受到那種莫名的壓力和愧疚(但孩子並沒有錯),所以,你會在孩子面前表示賺錢辛苦的情緒嗎?如果表現,什麼是度?

看到題主最後一句話,很想跟一句提問

如果這個父親在孩子開心地吃完了之後問孩子

你知道今天這頓飯花了爸爸多少錢嗎?

孩子自己答或者孩子不知道父親回答半天的工資

然後父親說,看,小子,我對你多好

這樣算不算表現自己的貧窮


我覺得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如何正面(正能量)表達自己的想法。

同樣的一個事,明明可以正面教育孩子,他偏不,他就非得給孩子添堵。你心情不好了苦大仇深了我就開心了。就連一頓飯都不放過孩子。

你說你出來吃飯,就不能讓孩子踏踏實實,開開心心吃么,錢也花了心情也不好了,你圖什麼?你想讓孩子回答你什麼,爸那咱別吃了,省錢吧。你就滿意了?然後虛偽的來一句,沒事兒子你吃吧。(那你tm廢那麼多話幹嘛??)

每次我們帶我閨女出去玩,都是玩完了回來問她,好玩嗎?好玩。我們能負擔你出來玩的前提是你爸媽都有不錯的工作不錯的收入,所以你以後想玩的開心的前提也是要好好學習,這樣才會有好的工作,有錢有閑才能玩,懂了吧?懂了咱就看書去吧。(懂個p,這邏輯鏈對於一個三歲娃來說太長了。)

====================

再多說兩句吧。很多家長都有這個問題,明明付出了,還不落好,為什麼?嘴太碎。比如一邊幫你幹活一邊叨叨我付出這麼多,頭疼腰疼腿疼。一邊出錢買房一邊叨叨我付出這麼多,要去睡馬路了。大多數正常的子女(排除那一小撮真沒什麼良心的)看到家長為自己奉獻,還是會非常感恩的。結果你這一叨叨,把子女的感激之情全都叨叨沒了,氣氛變得尷尬而微妙,出錢出力還不落好,實在是太不聰明了。

要付出,就大大方方付出,大家都開心最重要。別嘴上還得佔兩句便宜找補,讓子女覺得欠你的,忒沒勁。覺得太貴,別買就是了。

以上用來要求我自己,不對別人的三觀和教育模式做任何評判。


千!萬!不!要!

不要試圖用【愧疚感】綁架你的孩子,永遠不要!

不要試圖用【愧疚感】綁架你的孩子,永遠不要!

當一個家長對孩子說「賺錢辛苦,咱家窮」的時候,他的潛台詞實際上是在對孩子說:

「你看,我賺錢這麼辛苦,我為你付出了這麼多,你欠我的,你必須得好好聽我的話,將來報答我孝敬我,否則你就對不起我!

「你看,我賺錢不容易,咱家又這麼窮,所以你不能有慾望,你別指望我給你買著買那,別想報這個班報旅那個游咱家沒這條件。你能餓不死長到大就不錯了!」

「你看,我都已經這麼辛苦賺錢了,可是咱家底子就是這麼窮,我即使這麼努力了也改變不了什麼。所以你生在這麼窮的家庭,這就是你的命,你別責怪我。」

這些潛台詞,家長雖然沒有說出口,但是,這裡面的情緒孩子完全Get到,而且,孩子會把這些情緒打成一個厚厚的包袱背在身上,這個包袱叫做:【愧疚感】

孩子天然是愛父母的,當孩子感受到父母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潛意識裡會把這種情緒歸咎於自己的身上,認為「都是我的錯,才害的爸爸媽媽這麼痛苦」。

所以,為了減輕父母的痛苦,孩子會開始做一件事,就是——壓抑自己的需求,討好父母。

比如,當孩子路過學校門口的櫥窗,看見一套心儀的芭比娃娃的時候,她會想:「雖然我很想要芭比娃娃,可是,媽媽說過她賺錢很辛苦,我不應該這麼不懂事,我不能給媽媽添加壓力了。

等她再大一點,到了選大學專業的時候,她心裡真正想學的是藝術,但是,如果媽媽對她說:「學藝術太不穩定了,還是學會計好,將來進銀行工作,這樣總歸有個鐵飯碗。」

那麼這時候,這個孩子會在心裡說服自己說:「雖然我很想學藝術,可是,媽媽把我養大很不容易,我不應該做讓媽媽傷心的事,我還是選擇讓媽媽高興的專業吧。

再過兩年,她交了男朋友,男生提出想跟她發生關係,她心裡感覺有些抗拒,覺得現在這個階段就做這件事有點太快了,可她轉念又一想:「他平時對我這麼好,為我付出了這麼多,我如果拒絕了他,他會不會傷心?他會不會覺得我不夠愛他?」

就這樣,她習慣於在關係中過度替對方著想,她習慣於過度為對方的情緒負責。對方為她付出一分,她就覺得自己欠了對方十分,寧可委屈自己的意志,也要讓對方滿意

她不敢拒絕,也不敢堅持自己的主見,她不敢去滿足自己的需求,她一步一步地喪失了對自己人生的掌控權

就這樣,她一步一步地把自己變成了一個討好型人格

每一個討好型人格的背後,都站著一個控制型的家長。

這些家長用什麼來控制孩子呢?用愧疚。

從小在孩子耳邊播放這樣的背景音樂:「你看我多辛苦,你看我多不容易。父母永遠是最愛孩子的,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啊,爸爸媽媽打你罵你都是為你好,你長大就知道了……」

不斷強調自己為養孩子付出了巨大的成本,讓孩子始終處於一種「虧欠父母」的愧疚感中,以此達到控制孩子的目的。

在愧疚感中長大的孩子,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呢?根據我從事情緒管理工作這些年觀察,這種孩子長大後大體上會呈現兩種狀態:

一種情況,如上文所說,成為一個討好者。

這類人壓抑自己的需求,為父母而活,不敢追求自己的理想,聽從父母的安排,又覺得人生沒有成就感,每天活在煎熬與糾結中。在親密關係中容易過度討好伴侶,缺乏自己的底線,容易在感情中吃虧受傷。

另一種情況,則是徹底成為一個叛逆者。

這類人處處跟父母反著來,父母讓好好學習,偏不學;父母讓好好找個工作,偏不找,或者三天兩頭換工作,混一天算一天。這類人會在某些方面非常放縱自己,如縱酒,縱性,縱食,過量滿足自己的慾望,實際上潛意識是在報復父母。

這兩類人,表面上看起來很相反,實質上有一點相同的,就是沒有建立起獨立完整的人格。

因此,這兩種情況的人,要想真正地「站起來」,需要花費很大的力量,要去重新認識一遍自己的心理發育過程,重新建立一遍自己的人格。這個過程普通人自己幾乎無法完成,需要心理諮詢師的協助。我本人就是從第一種情況里走出來的,這條路我走了7年(在心理老師郝敬紅老師的幫助下),才真正完成了自我的重建。

(註:我自己的愧疚感並不是來源於「賺錢辛苦咱家窮」這個點,而是來源於我的原生父母關係不和睦,我的童年裡充斥著父母爭吵和指責,而孩童會把父母的爭吵歸咎於「都是我的錯」。在父母長達四年鬧離婚的日子裡,我媽媽一個人照顧我,確實為我付出了很多,同時也確實把她承受不了的那部分負面情緒傳導給了我,在這個過程中我循著本能也產生了「媽媽這麼痛苦都是我的錯」的愧疚感。)

綜上所述,我建議父母盡量不要採取「賺錢辛苦,咱家窮」這種表達方式,因為這種表達的副作用太大了,它會給孩子的心理留下揮之不去的愧疚感,讓孩子背著重重的包袱行走,它會把孩子小小的自我壓垮掉,最終成長為一個壓抑自我的討好者,或放縱自我的叛逆者。

那麼有些家長朋友讀到這裡,可能會覺得很委屈:「那我不說賺錢辛苦,我說什麼呢?怎樣才能讓孩子知道珍惜金錢,知道生活不易呢?如果我一直不告訴孩子賺錢辛苦,那孩子萬一對錢沒概念,將來亂揮霍怎麼辦? 」

接下來,我就要重點講一講這個問題的解法了。

去年這個時候,我接到一位媽媽的諮詢,這位媽媽問我:「孩子總是無限度地問我索要玩具,我的經濟實在快要承擔不了了,該怎麼辦?」

我反問了她一個問題,我說:「你的底線是什麼?」

她停了一下,問我:「什麼是底線?」

我說:「底線,就是你承受力的最低限度。比如,你一個月最多花多少錢給孩子買玩具,是你承受力的極限,你能不能說個具體數字給我?」

她想了想,說:「我算了一下,大概一個月拿100元給孩子買玩具是我的極限。」

我說:「很好,那麼100元就是你的底線。下次孩子再跟你要玩具的時候,你就這樣跟他說

——孩子,媽媽賺的錢是有限的,媽媽一個月可以最多拿出100元給你買玩具,再多的錢媽媽也沒有了。媽媽答應你,每個月會專門給你留100元買玩具,至於這100元怎麼分配,由你自己來把握。

這,就是我的解決方法——底線法。

底線法最好的一點在於:它真正保護了家長的需求。

家長不是神,家長的賺錢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家長能夠給予孩子的錢也是有限的。

作為父母,你不需要像一個神一樣,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沒必要,你也做不到。

你只需搞清楚自己的底線:先留出一大部分錢,滿足你自己的需求,和整個家庭的需求,然後,留出你能承受的一小部分錢,去滿足孩子的需求,就可以了。

當父母的需求得到了保護,父母心理就不會有匱乏感;父母心理沒有了匱乏感,自然就不會傳給孩子愧疚感。

前些天,有一個找我諮詢的女生說:「巴赫老師,我現在考研,要報複習班和租房子,需要跟父母要一大筆錢,可是我心裡非常非常害怕開這個口,怎麼辦?」

我問:「是你爸媽的經濟條件不足以支持你考研嗎?」

她說:「不是的,我爸媽經濟條件還好。可問題是,之前每次他們給了我錢之後,我能從他們的表情和語氣里感覺到,他們又為我出了一次血,他們很心疼這個錢。我覺得自己心理壓力特別特別大,我很害怕這次自己拿了錢又考不上,萬一考不上,父母的錢就白花了。」

在這個案例中,這位女生的父母就犯了一個錯誤:他們沒有提前核對自己的底線。

如果是他的父母此刻就在我面前的話,我依然會讓他們核對自己的底線——在不影響你心情的情況下,你最多能為孩子考研付出多少錢?

我建議父母們,千萬不要一邊拿出一大筆錢支持孩子學習,另一邊自己內心又覺得很虧空,很委屈,然後拚命地跟孩子說自己賺錢不易,試圖從孩子身上撈回些什麼。

你真的不必這麼做。

如果你的經濟狀況真的不那麼寬裕,你只需要核對自己的底線,並如實告訴孩子就好,比如:「爸爸的經濟能力有限,這次考研爸爸只能給你一半的錢,另一半,要靠你自己想辦法去賺了。」

作為孩子,我特別特別希望聽到父母如實的表達自己能力有限,我特別特別希望看到父母為自己的底線負責的樣子!

因為,只有爸爸媽媽先為自己的底線負責了,大人心裡才不會委屈,才不會有不甘心,這樣,孩子也不用為大人感到愧疚了!

我們就都自由了,都安生了。

其實,只給孩子一半錢也沒關係,他可以開開心心地拿著一半的錢先報一半的複習班,然後一邊複習,一邊想辦法做兼職給自己掙錢,等掙夠了再去報另一半的班。

哪怕複習的慢一點,多考一年,也沒關係。只要他的心裡是清清涼涼的,不背著愧疚感包袱的,那麼只要他一步一步地按自己計划去賺錢,去複習,他自然會有考上的時候。

一個人,處於不同的心理狀態下,他所散發出來的能量狀態是截然不同的。

當一個人背著愧疚感面對考試的時候,哪怕他租著最好房子,報著最貴的複習班,可是,他內心深處的壓力是巨大的,這種壓力會吞噬他,壓垮他,他每向前走一步,耗費的精力可能是別人的好幾倍。

而另一個人,他不背任何包袱,一身輕鬆,哪怕他沒錢租房子,就在學校的走廊里就著廊燈複習,哪怕他報不起複習班,自己copy資料自己啃,即便如此,他內心深處沒有那麼大的壓力,他的注意力就不容易被分散,他專註於自己手中的事,一步個腳印的走在自己的節奏里,走著走著,自然就走到了終點,獲得了勝利。

所以,如果你發現自己已經背上了愧疚感的包袱,請你馬上把它卸下來,把它還給你的父母。

允許父母自己為自己的底線負責,你不必替父母的情緒過度負責,不要讓父母的匱乏感污染了你的心理健康。

補充:評論區有朋友問,那麼當家長對自己說「賺錢辛苦咱家窮」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回應呢?

這裡我給一個措辭模板,供大家參考:「爸爸,你知道嗎,當你這麼說的時候,我心裡感覺非常愧疚,我感覺到壓力很大。其實,如果你給不了我那麼多錢,也沒關係的,我不希望你給我一筆你負擔不了的錢,然後你自己心裡也難受著,這樣我也很難受。所以,你能不能告訴我一個具體範圍,你最多能給我多少錢?剩下的部分,我自己負責去賺也可以的。我只需一個確定感,你給我一個準話就可以了。」

那麼有些朋友可能會問:我用這種方式跟父母溝通了,還是沒用,怎麼辦?

這種情況,說明你的父母目前不具備為自己的底線負責的能力,遇到這種父母,我們能做的就是:儘早爭取經濟獨立,拉開和父母的接觸面積,通過自己奮鬥獲得獨立,從而早日掌握自己人生的話語權。

【end】

微信公眾號搜【巴赫愛喝胡辣湯】,回復【討好型人格】,即可獲得一份我為你準備的討好型低自尊人格重建自我的急救包。


別。

——

范蠡在幫助越王勾踐成功復國後,他看出勾踐本性陰險狹隘,只可與之共患難,不可同富貴,於是果斷辭去官職,隱居在陶地做起了商人,他自稱陶朱公,很快便成為當地大富翁,他的名氣也更大,天下人都知道有個陶朱公。

被稱之為朱公的范蠡,他的二兒子在楚國殺了人,被捉了起來。朱公想救他,於是安排小兒子前往楚國。他給小兒子的公關活動費用是一千鎰黃金,裝在器具中,需要用牛車拉。正當小兒子要出發時,朱公的大兒子不幹了,他堅決要求前去,可是朱公並沒有答應。他的大兒子說:「家裡的長子叫做家督,現在弟弟犯了罪,父親不派長子去,卻派小弟弟,這說明我是不肖子。」

說罷就要自殺。

朱公的妻子替大兒子求情:「現在派小兒子去,未必能救得了二兒子的命,卻先喪失了大兒子,該怎麼辦?」

朱公不得已就派了大兒子。

朱公寫了一封信,要大兒子到了楚國以後,去找一個舊日好友庄生。他囑咐大兒子:「到了楚國以後,要把千金送到庄生家,一切聽從他去處理,千萬不要與他發生爭執。」這個長子去了,可是他卻瞞著父親私自又帶走幾百鎰黃金。

大兒子走後,范蠡嘆息說:「如果小兒子前去,二兒子還有救。大兒子前往,二兒子就凶多吉少了。」

朱大公子到了楚國,打聽到這個庄生住在靠近楚國都城外城的地方,找到他家卻看到,門外的野草已經遮蔽了道路門戶,實實在在一戶貧窮人家。儘管如此,朱大公子還是按照父親所說,把信交給庄生,並留下了千金。

庄生收下了信和金子,對大公子說:「你可以趕快離開了,千萬不要留在此地。等你弟弟釋放後,也不要問原因。」

朱大公子離開庄生的家,也沒有再來探望,但是卻並沒有離開楚國。他把自己私自帶來的黃金送給了楚國一個主事的達官貴人。

朱家大公子不知道,庄生雖然住在窮鄉陋巷,可是他在楚國卻很有名,從楚王以下,沒有人不尊封他為老師。朱公獻上黃金,他並非是想收下,只是想事成之後再歸還給朱公,以示信用。換一種說法,假如不收下,怕引起誤會,以為這是拒絕替人辦事。收下了,可以讓朱公子放心。所以庄生對妻子說:「這是朱公的錢財,以後再如數歸還朱公,但哪一天歸還,卻不得而知,這就如同哪一天生病不能事先告訴別人一樣,千萬不能動用。」

然而朱大公子不理解庄生的意思,以為財產送給庄生不會起什麼作用,所以他又另外找了達官貴人。

這一天,庄生終於找到一個機會,進宮面見楚王。說:「某星宿移到某處,這將對楚國有危害。」楚王非常尊重信任庄生,趕緊問:「現在該怎麼辦?」

庄生說:「只有做德義之事,才可以避免災禍。」

楚王說:「您不用多說了,我一定照辦。」於是派人查封儲藏三錢的倉庫。

消息傳出,朱大公子找的那個楚國高官告訴他:「我王將要實行大赦。」朱大公子問:「怎麼見得呢?」大官說:「每當王上要大赦時,常常先查封儲藏三錢的倉庫。昨天晚上,我王已經派人查封了。」

朱大公子以為,既然是大赦,弟弟一定可以釋放,一千鎰黃金等於是白白送給了庄生,根本就沒有發揮作用。

於是他去見庄生。

庄生見到朱大公子非常吃驚,問道:「你還沒有離開楚國嗎?」

朱大公子說:「我始終沒有離開過楚國。當初我為弟弟一事來,今天楚國正商議大赦,弟弟自然得到釋放,所以,我今天特意來向您告辭。」

庄生知道朱大公子登門的意思,說:「你的黃金都在那個房間里,你自己去取吧。」朱大公子真的入室,取走了黃金,他離開庄生家,還暗自慶幸黃金又回到了自己手中。

庄生感覺到被羞辱。他沒想到被小兒輩鄙視。

於是他再一次進宮,對楚王說:「我上次所說的星宿的事情,您說想用德義之事來彙報,現在,我在外邊聽路人都說,陶地的富翁朱公的兒子殺人後,被楚國囚禁,他家派人拿出很多金錢賄賂楚王的左右,所以君王並不是體恤楚國人才實行大赦,只不過是因為朱公子才實行的大赦。」

楚王一聽,大怒,說:「我雖然無德,又怎麼會因為朱公的兒子布施恩惠呢?」

於是下令,先殺掉朱公的兒子。

等到朱二公子行刑後的第二天,才下達大赦令。

最後,朱大公子只能是帶著弟弟的屍體離開了楚國。

家人都不明白范蠡為什麼能未卜先知,范蠡說,因為長子是在貧困中長大的,深知錢財來之不易,所以看重錢財高於一切。而小兒子生在富貴中,揮金如土,因此,此事只有小兒子去,方能破財消災,救下二兒子的性命。

家人聽後恍然大悟。但,為時已晚。

——

孩子是這世上學習力、感受力最強的生物了,家裡有沒有錢,還用得著你來告訴他???

他的同桌全身阿迪、Nike在操場上踢球的時候,他穿的運動鞋磨破了腳,難道他不知道家裡沒錢?

他喜歡的女生或者男生,寒暑假不是去英國遊學,就是去日本玩耍,而他只能待在家裡看電視的時候,難道他不知道家裡沒錢?

高考比他低50分的人上了一年十幾萬學費的中外合資大學,碩士直接出國了,而他得趕緊早實習早工作開始賺錢,難道他不知道家裡沒錢?

凡此種種,還需要你來強調家裡不富裕?

講范蠡的故事,不是想強調「孩子一定要富養不然如何如何」云云這種鬼話,而是想說,匱乏會導致嚴重的缺乏安全感,很可能會導向自私、冷漠、不敢付出,最後的最後,是看不到別人的需求。

而能成功的社會行為,大都本就是互利的win-win行為。

但范蠡的大兒子看不懂庄生的需求,又可惜那一筆錢,所以連帶著弟弟一起撲街。先窮後富的大商人家長子尚且如此,更別說一輩子都是普通人的平民孩子。

父母對孩子的經濟支持,大部分都只能給到一個基本,即衣食住行+教育成本,好一點會準備婚嫁資本。但其實這個經濟付出,你給多少,孩子也只能拿多少,你拿不出來更多的,難道孩子會搶嗎?

對絕大部分需要自我奮鬥的普通家庭而言,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意義,其實還是精神支持,是愛。

你不能老讓孩子覺得匱乏,因此在你承受範圍的,該給的都給到;

給不起的要好好解釋,家庭年收入多少,開支多少,現在這個事,我們努力了,但做這個可能不是很務實的選擇......讓孩子感受愛,知道愛,讓他知道你已經盡全力在愛他。

讓孩子和你成為一個共同進步的團體,同時,他是整個家的未來。

原題目描述中爸爸說的,「你吃這一頓飯就花了我半天辛苦工作的錢」,聽來有點可笑。

很多父母覺得自己不欠孩子的,但其實,孩子也不欠父母的。

沒有誰生來,就應該是父母貧窮的犧牲品。


好巧,前幾天剛剛就我們家是不是很窮跟兒子進行了探討。起因是兒子近期表現的很懂事,去商場逛逛問他要不要買什麼東西,總說不要。但是能感覺到他在說不的時候其實是很想的。我就直接了當的說,媽媽怎麼看你其實是想要?沒想到他的眼淚湧出來。我兒子平時的確是個很懂事的孩子,但是那天的懂事後面是委屈,我感覺很心疼。細細問他,才知道,原來我老公有幾次半開玩笑的告訴他我們家有很多的房貸!我兒子13歲,對這些東西沒有概念,那個巨大的數字把他嚇到了!在跟我哭訴的時候他表示他要省錢很讓我們還房貸!當時我心裡很生我老公的氣,心疼自己的兒子竟然莫名其妙的就有了這麼大的生活壓力!然後我就明白了為什麼有時候他提及同學有這個有那個的時候那種隱忍的表情。我知道兒子不是在攀比,而是在心底里的那種失落和自卑!當時我沒有說什麼,但是我意識到這個問題已經有點嚴重了。在後來的一段時間裡我就有意識的跟他聊買房貸款的問題,我從金融學角度給他解釋,銀行貸款多,在某些角度來說是個好事,銀行肯貸給你說明你有還款能力,只有你有還款能力銀行才可能貸給你,爸爸媽媽既然敢貸這麼多就說明我們是有能力還的!他明白了之後也很理解,爸爸媽媽的確是很有壓力,爸爸媽媽的確也是在很努力的工作。但是我能感覺到他對壓力的感受現在是積極正面的了,而不是只有恐懼和自卑。


當家長在孩子面前表露出「賺錢辛苦、我們家不富裕」這樣的態度的時候

至少說明了兩個問題

一、他還不明白父母的責任和義務

二、他還分不清「報恩」和「還債」的區別

當你把一個生命帶到這個世上的時候

你要知道

此後二十年里你的操勞和付出

這並不是你對他生命的恩賜

而是你享受為人父母的權利的同時應盡的義務

既然決定成為父母

那就要明白

從此 就要再為一個人的生命負責

他的成長 他的教育

在他還沒有成為一個成年人之前

在他的一切都決定在你手裡的時候

這都是你的責任

責任並不是說我給你口吃的喝的

我讓你活著就行了

責任是你在決定他人生的前二十年里

要為他或者幫助他解決一切他所遇到的問題

他呱呱墜地的那一瞬間

你是他在這個世間唯一信任的人

既然接過了這份信任

就要同時接過這份責任

而並不是懷著一種我賜予了你生命

我對你有天大的恩情的姿態去對待他

有價值的不是生命

有價值的是包含了你二十年悉心呵護的生命

爸爸 你也吃呀

爸爸不餓 你吃吧

我想吃 爸爸肯定想吃 爸爸是想讓我多吃一點

我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 掙好多錢

給爸爸買他喜歡吃的東西

這叫報恩

你吃這一頓飯就花了我半天辛苦工作的錢

這份東西不是我應得的

這是他給我的 我以後是要還的

這叫還債

報恩和還債的區別是什麼

還債的時候

東西就是東西

今天我沒有能力 你把這個東西給我了

我以後再把這個東西原模原樣的還給你

我還能還給你更多

然後我就能用今天你對我這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你

冰冷生硬 毫無感情

報恩的時候

東西不僅僅是東西

你對我的好 你對我的關心呵護都在裡邊

東西本身不重要

重要的是東西之外的信任和關懷

你給了我 我自然也會給你

溫溫熱熱 暖人心窩

所以當你覺得孩子和你不親了的時候

可別罵他白眼狼

人都是交互性動物

你對我怎麼樣我自然對你怎麼樣

你對我一副冤家債主的態度

我就不可能把你當親人

你沒教會我去愛

那你也別指望我可以再來愛你

親情是要用感情去維持的 而不是倫理血緣


推薦閱讀:

TAG:兒童教育 | 孩子 | 家庭教育 | 金錢觀 | 富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