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五十五章:物壯則老

《道德經》直譯 每天一章

第五十五章:物壯則老

原文: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shì),猛獸不據,攫(jué)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pìn mǔ)之合而朘(juān)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shà),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直 譯 :

含德之厚,(蘊含深厚德行的人,)

比於赤子。(就好比初生的嬰兒。)

毒蟲不螫,(毒蟲不蜇咬他,)

猛獸不據,(猛獸不傷害他,)

攫鳥不搏。(猛禽不搏擊他。)

骨弱筋柔而握固。(儘管筋骨柔弱,拳頭卻能夠握緊。)

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不知異性交合,小生殖器也知道勃起,)

精之至也。(精妙到了極處。)

終日號而不嗄,(整天號哭聲音也不沙啞,)

和之至也。(都是因為沌和到了極點。)

知和曰常,(了知沌和是謂恆常不變,)

知常曰明。(了知恆常不變是謂心明。)

益生曰祥,(讓有益的產生叫做妖祥,)

心使氣曰強。(用心促使氣盛叫做逞強。)

物壯則老,(事物到了強壯就會衰老,)

謂之不道,(這樣做稱之謂不合道,)

不道早已。(不合道就要儘早停止。)

蘊含深厚德行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嬰兒。

人的性情是怎麼改變的?主要是因為德行。德行越差的人,心思越多,心理越複雜;德行越好的人,心地越純正,心性越坦然。

一個含藏著深厚德行的人,就像初生的嬰兒一樣,有著天然樸實的性情。他既能見能聽,也有知有覺,但卻不會去產生繁雜的意念,更不會去分別和執持事相。

德厚之人完全生活在一種自然洒脫的狀態中,精確地使用著感官的本能,他們嬰兒般的秉性,與呆傻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呆傻是因為心竅淤積而堵塞,厚德之人則剛好相反,因為心中通透而單純。

這一句中「精之至也」的「精」,與第二十一章「其中有精,其精甚真」的兩個「精」字意思相同,指人心暗藏的精妙,也喻為道的精髓。

骨弱柔筋卻知道握緊拳頭,不知兩性之事卻能勃起小生殖器,都是因為有潛藏的天然精妙隱含其中。這種精妙的外在表現形式是因緣現象,內因卻來源於道本具的萬能特性。精妙的作用隱藏在意識的深處,它是在無意識中表現出的下意識反應。與其說是下意識反應得精確,還不如說是因緣法的無形精確,道的天然精確更合適。

無論是有形的相,還是無形的意識,只要呈現出了變化形態,都是有原因的。因與果之間的關係,在道的法則之下,可以精確到毫釐不差。種冬瓜不長南瓜,種西瓜不結葫蘆。

本句中「和之至也」的「和」,與第四十二章中「萬物負陰而抱陽,充氣以為和」 的「和」,意思也完全一樣,都是指道性自然諧和的情形。

嬰兒整天都在號哭,聲音也不沙啞,依舊是因為道中的精髓在產生作用。它是通過一種天然調和,達到了均勻適度,平衡無誤的狀態。這就是道的法則與規律的完美結合,天地間萬事萬物的變化,都本同末異,不離其宗。

在具體作用的發揮上,每個人的一切表現都是因為有一個儲藏意識的存在。這個意識不僅存儲了過去一切思想行為的資料,現在所做的也一併納入其內,還包括將來到了特定的時期,它們應該產生出相應結果的全部信息。所有自然現象的呈現都由這裡而出,源源不斷。

當然,意識的原動力還是出於心,源於道。這就是精之至、和之至以及無所不至的簡要原理。

本章總結

本章再一次用嬰孩的天然純樸來比喻道高德厚之人,提請眾等廣積善德、廣種善因。只有這樣去做,人在處事和用心時才可以擁有嬰孩一般的柔美心境。他,真誠,沒有虛情假意;直白,沒有偽裝掩飾;純潔,沒有自私自利;自在,沒有煩惱憂愁;洒脫,沒有羈絆牽掛。

首先,老子進一步用嬰孩的本能反應來肯定真性的存在和無誤,又一次模擬演示出道的奇特與微妙。

人為什麼會遇上災難,碰到惡事?不僅僅是善德積少的緣故,一定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種下了某些惡因,才導致了惡果的現前。本章用赤子不會被毒蟲所螫、猛獸所據、攫鳥所搏來影射因果原理的精深。嬰兒雖然筋骨還那麼柔弱,卻知道將小拳頭握緊,原因何在?儘管不懂兩性之事,小生殖器卻能自動勃起,又為哪般?縱使整天號哭,嗓子卻從來不沙啞,怎麼解釋?這一切明白說來,都是在證明因果不但精,而且和!精到極處,和到自然,不差分毫。道注重規律,規律的根本基礎就是因緣果報,《道德經》一直都在採用大量事實來解說因果關係。這一章節依然是用嬰兒的表現在對因果原理進行深入詮注,再一次強調了道德規律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性。

因果不光要信還要懂,弄懂因果的始末就是在點亮心燈,照明道路。老子從嬰兒骨弱,講到物壯衰老,裡面大有文章。在生命發展的過程中,人需要應對生活,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道的要求與人們的意志剛好相反,不但不提倡發展和強盛,還要阻擋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確實令人費解。聖人是不是在胡說八道?絕對不是!那是因為人們不懂得生命的真相,不明白天地萬物的來龍去脈。猶如一個只顧埋頭拉車不看路的人,全然不知自己已經走反了方向,離家越來越遠,所走的每一步其實都應該回頭。這樣做不僅隨時都有可能出現危險,而且前面根本就是無盡的深淵,弄得不好還將萬劫不復,如此之說一點都沒有誇大其辭。因此,人們需要了解道,需要收拾殘局,需要矯正方向,需要覺醒生命。

這就好比一個人得了重病,首先應該控制病情,然後除去病根。如果還要讓它縱深發展,加重病症,後果將不堪設想。人們生活的過程正是這樣!可惜的不是沒有治療方法,而是病人不願吃藥;更可怕的是,已經病入膏肓的人竟然還認為自己完全健康。道有時又像一台鑒定病理的透視儀,任何人只要經它一照,有病無病,便會一目了然。那麼,人們是否都應該用道來做一個全面體檢呢!

合道不合道,要不要趁早停止?結果應該毫無疑問。但是,歸根結底,還是在於自己的選擇,全看一個人願不願意去超越心理陳腐的感性界限。


推薦閱讀:

TAG:道德經 | | 老子(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