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繆說茶】葉底3-從葉底看不出哪些信息

喝茶要學會看葉底,這不僅是因為葉底是茶葉開湯審評的四要素之一,還因為葉底含有許多原料和工藝信息。

但葉底不是萬能的,並不是茶葉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從葉底看出來的。

前兩次的《老繆說茶》講了能從葉底看出哪些信息,本期的《老繆說茶》就來講講,哪些信息不能從葉底看出來。

本文列出的幾條,如果有「大師"非說能看出來,那也只有兩種可能:一是「大師」具有特異功能,二就是純屬胡誇海吹了。

01

從葉底看不出普洱茶樹齡的大小

上期說了,從葉底的葉面性狀可以幫助判斷茶樹品種,從而根據品種種植的區域判斷該茶的種植範圍。這是因為同一品種的種性和葉面性狀是相對穩定的,不會因為樹齡大小而改變。如葉型,葉色、葉脈,鋸齒和葉距(二片葉之間的距離)等等,只要是同一品種,就是大致相同的。

有人會說可通葉色、厚薄、葉距長短來區分古樹和小樹。但這幾個要素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葉色深淺主要是葉片老嫩和受光照強弱的影響。古樹會有色澤較淺的葉,小樹也會有色澤較深的葉。

葉片厚薄和葉距長短也不能判斷是否是古樹茶。茶園小樹只要施有機肥、平衡施肥,葉片一樣肥厚,芽頭同樣肥碩。如果古樹茶土壤貧瘠力,或者施用單一化肥,葉片一樣會單薄。

而葉距長短,則主要樹種種性決定的,跟樹齡就更扯不上關係了。

圖一:不同普洱茶樹種

成熟的葉面性狀之一

圖二:不同普洱茶樹種

成熟葉面性狀之二

圖三:不同普洱茶樹種

成熟葉面性狀之三

圖四:不同普洱茶樹種

成熟葉面性狀之四

舉個通俗的例子,就好像人們常說北方人高南方人矮,但不能見到高個子就判斷他是北方人,看到矮個子就說是南方人;也不能見到矮個子就說人家不是北方人,見到高個子就說不是南方人。

02

從葉底看不出茶樹生長的海拔高低

有些"大師」一看葉底,就能說出這茶生長在海拔多少多少米的地方,我除了說佩服以外也只有佩服了。

如果說古樹和小樹還有葉色和厚薄兩個相對因素,海拔高度在茶樹葉底上應該沒有感觀上能區分的因素。所以說能從看葉底判斷海撥高低的人基本上是在吹牛。

下面四款茶樹新梢是雲南不同茶區、不同品種、不同海拔高度採摘的成熟新梢,哪位大師如果能夠說出它們各自生長的海拔高度,老繆保證向他磕頭拜師。

圖五:不同海拔高度的

普洱茶新梢之一

圖六:不同海拔高度的

普洱茶新梢之二

圖七:不同海拔高度的

普洱茶新梢之三

圖八:不同海拔高度的

普洱茶新梢之四

03

從葉底看不出

北坡,南坡,陽坡,陰坡

從理論上說,茶樹生長在陰坡還是陽坡,北坡或是南坡,由於光照不同,茶樹氮代謝和碳代謝是有區別的,在不同光源(直射光和漫射光)下茶樹葉片的角質層和海綿組織也會不同。

但這種不同主要是建立在二個極端的條件下(完全直射光和完全散射光)進行研究的,並且通過顯微手段才能觀測的。

茶樹自然生長的環境比理論條件要複雜得多。因為雲南絕大部分古茶區生態環境都保存完好,茶樹大部分都生長在森林之中,享受著陽光直射和散射的交替變化。

並不是南坡和陽面就是直射光,北坡和陰面就是散射光,所以根本沒有辦法區別南坡北坡或者陰坡陽坡的葉片差異。

圖九:雲遮霧罩的

雲南古茶山

圖十:古茶樹和古樹

一起組成的森林

圖十一:遠看是森林,

近看森林下面是古茶樹

圖十二:古樹和古茶樹

和諧共生

04

從葉底看不出茶葉

是否施用了化肥農藥

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喝茶就是為了保健養生,誰都不想喝茶時還把農藥附帶喝了。但茶葉有沒有施化肥農藥,從葉底上是看不出來的。

農殘以ppm計,1ppm就是百萬分之一,換成重量就是一噸裡面有一克。這麼低的濃度,不僅從葉底看不出來,喝也是喝不出來的,唯一的方法只能靠檢測分析。

除此以外,有些因素也不適宜在葉底找答案。比如霉變和濕倉茶。這些因素通過干茶色澤、香氣和開湯香氣、湯色、口感都很容易判別的,相反通過葉底卻難以判斷。

推薦閱讀:

TAG: | 普洱茶 | 茶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