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環殺手在被抓之後會真的有悔改心嗎?


謝邀。

悔改心這種東西就像喜怒哀樂這些基本情緒一樣是普遍存在的,哪怕是雙手沾滿鮮血的連環殺手也不例外。

不同的犯罪人,這種悔改心是不一樣的:

激情殺人、過失殺人這樣的殺人者,他們的動機系統十分不完整,因此在犯罪行為實施後會出現道德感復甦的現象,進而出現悔罪心理(自責、內疚)。

對於連環殺手來說,悔罪現象是會有的,但大多是不長久的、短暫的,或者說只有針對某一環受害人的愧疚。

拿連環殺手的一般模式來說:

連環殺手的行為存在不定的殺戮周期。

殺戮周期中,具備十分特殊的「冷卻期」「幻想強化期」。

所謂「冷卻期」,是畸形需求得以釋放後的時期,這個時期的犯罪人不會作案也不會繼續和升華內在的幻想

所謂「幻想強化期」,是冷卻期後犯罪人重新產生殺人需求,但還沒有外化為具體行為的時期,這個時期犯罪人仍然不會作案,但會不斷強化幻想,在幻想中構造下次的殺戮過程

而殺人幻想的最終枯竭則是讓很多連環殺手停手的原因

一般來說,連環殺手的悔過心理主要會出現在兩個階段:

——殺戮後的冷卻期

——殺戮幻想枯竭後

不一樣的連環殺手在殺人後的反應是不一樣的

有的會回家大睡一覺。

有的會馬上對殺人的過程進行回顧、反思。

拿泰德·邦迪來說,他曾經用第三人稱的角度描繪過自己冷卻期的狀態

該做的他都做了。

夜裡,他沒有出去和朋友們喝酒。

整整一個月,他都無法擺脫那次暴行。

他審視自己的行為,謀殺的慾望卻越來越強烈,他意識到問題比自己想的更嚴重。

你可能覺得這是騙人,但他有段時間覺得銷誤的觀念已經消失,自己不會再殺人了。

但慢慢的, 壓力、緊張,不滿很快又出現了。

不過,即使沒有過些壓力,事情也會再次發生·····

他再次想做那種事情,而且不會因為恐懼和內疚而放棄····

(再次犯罪後)他又感到了厭惡、反感、後悔、恐懼。

他會在某些時候發現自己的行為居然如此殘暴,發誓再也不做了。

但不用過多久,他就會再次開始。

這就是在冷卻期里出現的內疚情緒,雖然一轉即逝,但是很多連環殺手都會出現。

枯竭期出現的悔過情緒,可以稱為狂風暴雨肆虐過後的一屢餘光。

就拿香港的「雨夜屠夫」林過雲來舉例。

林過雲對他最後殺害的一個受害人產生了特殊的情感因素,這種情感因素是其他受害人給不了的,但還是沒能阻止他的殺戮慾望(所以還是殺了她)。

殺了梁惠心後,這種情感因素產生劇烈反噬,對林過雲的心理造成巨大影響

在這種影響衝擊下,林過雲採取了幾乎是自殺式的停手方式。

不僅一反常態的把屍體拋在容易被發現的城門河,還去洗底片,間接的讓警方抓到自己。

這就是一種內在刺激下的幻想枯竭。

或許林過雲對別的死者毫無內疚之心,但對於梁惠心(最後一個死者)來說,他是有悔過情緒的:

招供第四起案件的時候,林過雲臉上露出了不同尋常的愧疚、悔恨的表情,在說到梁惠心時甚至留下了眼淚,他表示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殺她,還說這是自己最後悔的事情。

所以

雖然悔意往往來的快、去的也快

雖然悔意可能不是針對所有的受害人

但是至少說明了,他們的確是會後悔的。


謝邀。

我能說。。。大家講的都差不多,一個正常人是不會變成連環殺手的。你會對殺雞有愧疚感嗎?

我不會


連環殺手只後悔為什麼幹得不夠隱秘,會被抓住。悔改什麼的,不存在的!


真有悔改之心就應該自殺、自首。再不濟你偷偷摸摸給被害人寄錢啊!

被抓了再說我後悔了?

你是後悔被抓了吧!


他們會悔。

但他們不會改。

他們可以一邊哭著,一邊勒死自己喜歡的人。

他們可以一邊在腦內高潮,一邊把受害人肢解。

殺人的快感,就像毒品一樣腐蝕了他們。

你們不能指望癮君子會悔改。

他們也許會知道:啊啦,我在做著世人所禁止的事情,這是世俗認為的不對的事情。

但「我沒錯」哦。

錯的是世人。

錯的是死在我手裡的這些人。

她們為什麼要相信我。

她們活該。


推薦閱讀:

TAG:犯罪 | 犯罪心理學 | 連環殺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