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地看懂一篇文獻?

本人為藥學研究生葯代動方向,看文獻總感覺糟心,英語水平不高,可能理解句子的意思需要耗費比較多的時間,平時看文獻一句話我讀懂了讀下一句話,之後前面的基本就忘光了,結合不起來,我目前讀文獻的方法就是通篇翻譯,然後理解閱讀,請問各位大佬有什麼比較快速的提升方法嘛?


我的看法:理工類的看文獻的話英語水平確實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依然是專業知識儲備

相關:從5年前踏入科研領域,包括在審稿的現在也積累了10篇SCI,絕大多數都是本領域頂級期刊。而且最多修改一輪,0拒稿率。已經是5個期刊的審稿人,在各大國際會議報告10多次。

關於如何看論文,可以先從英文文獻的寫法來談:其實寫SCI論文和托福GRE作文有非常大的區別。雖然都屬於學術類寫作,但是受眾不一樣。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首先要考慮文章的讀者是誰。托福GRE作文的讀者是英語為母語,並且擅長專業寫作的人,這就決定了我們寫的文章必須要有學術的嚴謹,也要具備一定的英語文學美感。就好比中國人評價一篇文章好壞,肯定既要看內容,又要看文章語言是否優美。然而,我們寫的SCI論文的讀者或者審稿人,絕大多數人並非英語母語者。讀者看我們的文章,最需要的信息是裡面的科學技術知識,而不是其他東西。事實上現在大多數的SCI文章已經越來越講究實用,簡潔易懂,扔掉了複雜的英語文法。以我自己的經驗而言,如果我有一篇文章沒看懂,大概率是我的知識儲備不夠,而非英語水平不行。一篇文章從不懂到懂,腦子裡變化最大的還是知識儲備的改變,而不是英語水平的提升。

搞清了這一點,看文獻的策略的重點就應該轉向文章結構而非英語句子結構。我個人看文獻基本上是按照 概述&>結論&>方法 的步驟來的。

一篇好的概述,應該包括了論文目標,方法和最重要結論。通過概述,大概就知道這篇文章大概說什麼,研究問題是什麼,是否自己領域的東西。如果是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就趕緊看結論,是否有自己感興趣的新發現和結論。如果都感興趣,如果摘要和結論都沒有我感興趣的東西,我一般就扔掉它了,因為沒有那麼多時間可以浪費。如果前兩者都引起我的興趣,再仔細看文獻研究方法和隨之產生的結果。

一開始看英文文獻,確實會不習慣,腦子裡總是記不住:看了下句就忘了上句講什麼。這很正常,因為我們都是中國人,還沒有養成用英語思考的習慣。事實上我開始看英文文獻的時候,如果前十句話都看的雲里霧裡的話,基本上我就開始神遊了,根本沒法集中注意力繼續。解決方法就是忽略所有次要內容,集中所有注意力抓最重點的東西。而用 概述&>結論&>方法 的步驟能幫助我們的腦子在閱讀的時候節省最多的空間來聚焦最關心的問題,且記憶的內容比較容易體系化,這樣就比較容易強化知識儲備,而不是為了看文章而看文章。而且,當這個看文章的模式養成習慣以後,看文獻的速度會越來越快,腦子裡能記住的東西會越來越多。漸漸地,腦子裡的知識儲備也會越來越強大。

如果看一篇文章,連概述和結論都看3遍也看不懂的話,最大的可能性還是知識儲備不夠。不僅不夠,而且差的很遠。這時候,我一般就放棄這篇文章了(即使這篇文章再好也沒用,因為不適合我看)。先從自己較為熟悉的內容看是看起,慢慢積累自己的專業知識儲備。等自己的水平積累上去了,再看難的文章會發現已經輕鬆了許多。

關於如何寫文章發文章,我也有一篇自己的心得:

騰衝:如何提高論文發表的效率?


什麼各種技巧,什麼了解了研究的大背景,什麼先讀哪部分再讀哪部分,這些都是一個詞,錦上添花

關鍵就是,

1、把 英 語 水 平 提 上 來 !!!!

2、把 漢 語 水 平 提 上 來 !!!!

畢竟你以後還得寫文章么不是


感謝邀請。我剛在昨天做了一起知乎live講座,就是關於如何高效閱讀英文文獻,如果有興趣,可以去聽錄音。地址是: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謝邀。看國外原版的文獻是和做普通英語閱讀完全不一樣的,句式、用詞等都非常有母語者的寫作特點。如果題主覺得自己基礎一般的話可以在看文獻之餘看看外國網站的新聞,BBC和CNN之類,然後試著讀情節性比較強的原版文學。相信一定會對你有幫助。


先把相關領域的中文文獻通通看完,然後看懂英文文獻幾乎沒太大難度了吧?前提是英語水平還湊合的話。


一圖勝千言,希望閱讀愉快。


這個只能慢慢來了,這讓我想到了頭一次看別人寫的張愛玲英文論文,通篇英文,看了真的頭暈。不過,建議你好好去看看,從它的大意出發,掌握其中的脈絡。我記得自己看阿登版時也是看不懂,後來積累了,熟悉了,就大概掌握其中的脈絡了。建議你好好細讀,看懂其中的開始,中間,結尾之間的論點 論據 論證,一個思路順著看,看懂了,看熟了就好了。如果不懂,先從BBC紀錄片開始學起,一本書是一集,從開頭到結束,熟悉了就好了。希望可以幫到你。


推薦閱讀:

TAG:英語翻譯 | 英語 | 文獻 | 科研 | 英語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