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敏感多疑源於父性教育缺失

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多的父親在家庭中承擔了經濟功能,而忽略了孩子的教育,後來也出現了一個名詞叫「隱性單親」。

近日,親子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持續熱播,引發觀眾對父性教育的一系列思考。江門市第三人民醫院心理科醫生朱錦燁表示,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多的父親在家庭中承擔了經濟功能,而忽略了孩子的教育,後來也出現了一個名詞叫「隱性單親」,「孩子因為敏感多疑,不善於人際交往而來到三院諮詢治療的,80%以上的都是因為父親長期在外工作,疏於跟孩子溝通。「子不教,父之過」,這個道理很早之前就開始強調了。」

 父性教育缺失致孩子不自信

提起父性教育,朱錦燁表示,無論對男孩還是女孩,都非常重要。「醫院來過一個男患者,15歲,剛上高一,家庭環境很不錯,父親長期做生意,很少顧及家裡,母親專職在家裡照顧他,但是他學習成績不太好,跟同學相處也不太好,輟學了。」

「這跟他在成長過程中,缺少父親陪伴有關,孩子的為人處世的態度、方法都是從家庭中習得,父性教育具有模範作用,男性勇敢、果斷特質會給孩子樹立自信的榜樣,孩子的教育需要父母雙方共同努力,缺一不可。」

朱錦燁說,甚至有些父親覺得,自己辛辛苦苦賺錢,母親照顧孩子都照顧不好,當孩子出現問題後,把原因歸結於母親,這是錯誤的想法。

父性教育如何影響孩子的成長?

朱錦燁認為,首先體現在性格方面的影響。「對於孩子性格的形成,父親的作用是很大的,孩子的性格從家庭習得,如果父親缺席,只有母親在場,孩子的性格就更趨向於女性,缺少了男性的豪放、果斷、勇敢、富於冒險等特質,這一點對男孩子尤其重要。但對女孩子同樣也有影響,女孩子從父親身上學習如何與異性交往,從父親那裡學習到勇於創造、勇敢、自信,以後步入社會,遇到男孩子就表現得落落大方,而不是看到男孩子就很羞怯,不好意思,很膽小。還有一點不得不提,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自信的形成大部分來自父親。現在很多幼兒園的老師多數是女性,這不是一個好現象。」

其次是塑造性別角色認同感,「現在同性戀傾向越來越多,而且同性戀者的性格多趨向於女性,究其原因,因為在很多單親或者是隱性單親,父性教育的缺失導致自我性別認同感的缺失。」朱錦燁說。

「還有人生態度和為人處世的方式,在這方面男性和女性是有區別的,男性顯得更不拘小節,有男子漢氣概,做事果斷勇敢,而女性一般嬌小,做事思前想後,容易猶豫不決,有父親參與進去的家庭教育,孩子更容易接受男性特質影響,顯得更大氣,尤其是男孩子,有父親的陪伴會更自信,這是第三方面。」

最後,朱錦燁表示,父性教育還能影響孩子的體格發育,特別是男孩子,若是由母親帶領孩子去做運動,一般會選擇運動量較低,自衛型的,但是父親可能會帶他去做一些運動量比較大,例如打籃球、踢足球等。

推薦閱讀:

TAG:家庭教育 | 教育方式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