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oppo和vivo的銷量這麼高,竟然超過華為?

平心而論,ov的產品還可以,但和華為相比差距明顯,可是為何ov的銷量那麼高?!超過小米、魅族很正常,不過超過華為,真的費解。


謝邀 @EASY

嗯,說明我們還有可以成長的空間啊,這不是機會放在眼前么?我早說過,他們兩家渠道深耕,門店運營,雙品牌獨立運營等等方面都有可取之處,所謂見賢思齊,認真學習,否則怎麼進步呢 ?

當然,也不用妄自菲薄,銷量這個指標我之前我也說過,在行業整體下行這個階段,台數份額的重要性越來越低了,收入金額佔比越來越重要了,從量到質觀察的視角要有所改變,我是贊同蘋果不發布銷量的,人家更厲害,早就看的是利潤佔比了,這才是真的硬茬,行業領導者的范。除此之外,看行業還要看趨勢,我總和我們團隊的小夥伴說所有的成績都是過眼雲煙了,我菊有句話我深以為然,成功不是走向未來的可靠嚮導。所有歷史的數據只能說明曾經,不能注釋現在更不能展望未來,刻舟求劍不足取。我相信身在這個行業之中的人都知道,每天都是新的一天,從頭開始,重新再來,手機這生意沒有yesterday once more,只有失敗是永恆的

尊重值得尊敬的對手,學習之,挑戰之,才有收穫!

慣例補圖,我廠小夥伴拍攝的


一個北漂碼農,髮際線在頭頂,朝八晚十,過著上班睡覺的二元生活,過年都不一定回的去家。

他爹媽文化水平不高,雖然不是文盲,但是想讓他們接觸個數碼化,他也不抱幻想

他們村就一個分銷店,左邊賣藍右邊賣綠,想買別的品牌,得花半天去縣城。

賣綠的那個銷售員,熱心腸,說話也好聽,大爺大媽路過都想和他嘮嘮,無論手機出問題還是不會用APP,他都親手幫著搞定。

那麼你們覺得他會給爹媽買個果子MAX嗎?


技術底蘊深厚,互聯網話語權高這些的確是本事,但是對深耕到極點的線下銷售網路視而不見,這不是個客觀的態度。


12月3日再次更新:

我覺得現在聊到手機這個話題的時候,大家都忽略一個事實,就是手機並不是一個生活必需品,不像柴米油鹽這些東西,離開了就生存不下去,手機本質上還是個提高生活水平的消費品。

這樣的東西,國家對價格沒有管控,只要賣的出去,哪怕是定個天價,也是合情合理且合法的商業行為。

就像喝酒,沒錢了整個二鍋頭,有錢了你哪怕整個62年的茅台呢,有問題么?喝茅台的看不起喝二鍋頭的?喝二鍋頭的覺得喝茅台的人傻錢多?

那為什麼老是有這樣的問題?

「如何阻止我的朋友/同學/親戚/父母買xxxx牌手機?」

「我的朋友/同學/親戚/父母喜歡用xxxx牌手機怎麼辦?」

更奇葩的是:

「做xxxx牌手機的導購可恥么?」

你粉你喜歡的品牌粉就行了,難道全天下的人都要跟著你一起粉?不粉是傻逼?喜歡別的牌子就是收錢了就是水軍?

而且,說服別人的理由既幼稚又可笑。

舉個例子:

誠然,手機定價貴了,對消費者來說負擔重了,但是每個消費者同時也是各種服務的提供者,買手機的有可能是一個賣水果,有可能是一個公務員,有可能是一個國企工人。大家都是消費者,也都是提供服務的人。

你作為一個賣水果的,有一天有個消費者跑你這來說你家蘋果比隔壁的貴兩毛錢,你想這不對啊我一斤蘋果才掙兩毛錢,你經過仔細觀察發現隔壁的蘋果比你家的品種差點,但是不吃進嘴裡很難發現,你現在有幾個選擇:

第一,更換進貨渠道,也進這種看起來差不多但是進價便宜的水果。於是種水果的看見你們都不進好果子,也全部改去種差果子了。最後市場上只有差果子,沒有人想著改進果子口感了。

第二,拼了老命在現有售價的基礎上降兩毛錢,大家又來買你家果子,過了兩天隔壁一斤蘋果直降3毛,你的顧客又跑光了,你攤子垮了。

第三,繼續賣貴果子,這個市場上有人吃便宜的也有人吃貴的,最後你掙了錢,也不斷督促果農提高水果質量,最後你買的果子越來越好也越來越貴,雖然大家都罵你黑心但喜歡你們家水果的也很多。

看明白了么?在消費者角度上,消費品的價格當然越低越好,這降低大家消費的門檻,但站在整個行業的角度上,這並非一件好事,社會能發展靠的是讓大家都掙錢,不是少花錢。

前幾年,小米剛剛殺入手機這個行業的時候,扮演的就是隔壁果攤這個角色,很多廠商學著小米最後都被拖垮了,但是現在小米都已經成為這個行業的大廠了,卻依然深陷價格泥潭,為什麼?

因為粉絲基礎還是那幫吃便宜水果的人,小米今年的操作就是把原來的低價水果換個包裝就想把價位上探一下,結果不理想一點都不奇怪。OV一來就是這麼乾的,今天把村頭最帥的小哥的照片印禮盒上賣出去,明天給縣裡的秧歌比賽贊助一波,縣裡幾個村都知道OV的水果,順勢把OV的水果店在縣裡開滿,這不,這兩年掙了錢還整了幾個高端品種,蘋果都賣到牛肉價了,叫好又叫座。

這有問題么?這不同的商業操作就值得你小米家的顧客跑到村口罵街「小米家的水果便宜,營養一點也不少,雖然果子爛了點,但是吃起來沒一點問題,水果么,能吃就行,買其他家水果的都是傻逼」?

另外,就是華為這兩年自己連種帶賣,有縣上扶持,水果質量越來越好,當然價格也越來越貴,都出口到其他國家了,雖然跟世界第一還有差距,但是也沒有多大了,但是是不是說一句華為的果子不好也不行?又或者帶著前兩年的老眼光看他們家的水果?

我不就是吃個蘋果么,你管我吃哪家的呢?我有錢愛吃哪家吃哪家的?吃個蘋果還能吃出優越感?我還能頓頓吃牛肉呢?

12月2日更新:

實話說沒想到回答個問題能引來這麼多不理智不客觀的評論。

我在之前的回答里,並沒有貶低哪個廠商也沒有刻意抬高哪個品牌,只是基於實際的情況做的回答,很多知友在不認真看回答的情況下就在評論區大放闕詞,有說我貶低華為的,有說我貶低OV的,甚至抬杠說我這數據不準確的不能放的,我就無語了。

有意見可以舉報可以反對,我不能接受在我答案下碰瓷的各種腦殘言論,覺得自己有不同意見的可以自己開答案。

討論任何一件事肯定是有正反兩面的,喜歡任何一件產品,也不能只看好的不考慮不好的,我希望大家談論自己喜歡的品牌時,冷靜客觀去看,喜歡小米的性價比沒問題,但OV能活到今天混得不錯不能說這是騙子是欺詐,喜歡華為這個牌子也沒問題,但不一定每個人說華為都要帶著滔滔江水連綿不絕的敬仰之情。

10月10日更新:

有知友在評論區提出了今年8月份華為+榮耀的合計銷量已經超過了O、V兩家單獨的銷量,我在網上找了下資料,結果如下:

如圖所示,雖然O、V在榜單上分居第一第二,但是三四名的華為榮耀同屬於華為集團旗下品牌,所以實際上華為現在總銷量已經超過OV兩家,成為了國內市場的銷量冠軍。

=========================

原回答如下:

少年你還是太嫩了。

華為能在國內做第三已經很牛逼了。

如果不是余承東,華為現在的下場不會比中興好多少。

不信,你看看當年如日中天的運營商四天王:中華酷聯,今天還有幾個活的暢快的。

藍廠綠廠銷量好,不是因為產品好,不是因為公司牌子響,是因為OV還在功能機的時代就一直堅持到現在的渠道深耕戰略,你隨處可見的藍綠專賣店,甚至能在5線的鄉鎮市場里看到藍綠的門頭,燈箱,戶外廣告,都是這一戰略堅持執行的縮影。

因為這一級一級的代理商,經銷商的存在,藍綠能快速的搭配電視和互聯網廣告將新產品的信息推廣到各級市場,你注意觀察可以發現,當你在電視上看到OV的新款手機時,你所在的地方哪怕是個縣城就已經有了新機的宣傳廣告。這個現在除了OV,也就華為能勉強做到,其他的品牌機子出了半年線下消費者還不知道情況比比皆是,包括蘋果。

當年華為面臨抉擇的時候,是任正非力排眾議選擇了余承東,開始的余承東還沒有營銷經驗,但是靠著任正非的支持,幾乎是血洗了華為手機部門的管理層,不斷的試水,開闢歐洲市場,放棄運營商渠道,架設國內線下渠道,成立互聯網子品牌榮耀,一步步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華為手機走上正規也就這兩三年的事,沒有你想像的那樣牛,OV也不是你想像的那樣的低端。國內想學藍綠廠做渠道的太多了,但是能做的這麼好,真心的不多。號稱互聯網營銷最牛逼的雷軍,跟藍綠這些步步高體系的人一比,差得不是一星半點,人家多少年前就把路看好了。

再說兩句吧,知乎上充滿了對OV這兩個廠家的反感與不屑,好像他們幹了傷天害理的事一樣,彷彿OV的成功是靠騙人欺詐得來的。這很不好。

能把產品賣出高溢價不是本事么?

雷總也想把小米賣高價,無奈做不到而已。


看看這令人窒息的操作……


高贊說的很有道理,基本把我想的講出來了。

OV深耕渠道,多年以來的苦功,不是其他廠商一朝一夕能超過的。記得多年以前,連我們一個十八線小縣城,都能在發售不久買到青花瓷、Find這類旗艦,OV的線下真不是吹的。

華為是一個擅長學習的企業,無論是老本行通訊,還是手機業務,基本都是後來居上。「師夷長技以制夷」,這句話被他們貫徹地很到位。通訊行業趕超愛立信、阿爾斯通、諾基亞這些企業,手機行業也差不多,一開始齊名「中華酷聯」,到現在中興、聯想、酷派奄奄一息,獨余華為風生水起,愈戰愈強。

之前想過,其他廠商為什麼不學呢?通訊行業的事情不清楚,但是從13年以來,一直在用華為手機,一直關注著華為手機業務,親眼見證了它的崛起,我覺得客觀原因主要是以下兩個:

  1. 技術碾壓。華為可以複製其他公司的營銷手法,代言策略,線下渠道……,但是其他公司,目前來看還沒有任何一家,能夠做到晶元自給,超強拍照。OV的HIFI其實是一個技術亮點,不知道是太小眾還是什麼原因,後來為什麼被棄掉了(也可能是我不夠關注,沒聽到太多這方面的消息)。
  2. 家長支持。「華為可以複製其他公司的營銷手法,代言策略,線下渠道……」,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資金來實現,甚至於第一條里,技術壁壘的搭建更加燒錢,沒有華為原本的體量,這些事情不可能做到。

當然,還有一點,領頭羊選的好。余總雖然早期雖然被諷為「余大嘴」,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初他所說的話基本都成為了現實。印象最深的就是,「將來的手機廠商只會剩下兩三家」,目前來看,正在逐漸應驗,除了「中酷聯」,HTC、索尼、金立……一大票手機廠商或者一些公司的手機業務,基本上名存實亡。

從最開始的榮耀3C(MTK晶元)、榮耀4X,到後來的華為Mate 8、華為Mate 10 Pro,一路用過來,確實體會到了很大的進步,希望16號的Mate 20系列能帶來一些驚喜。

希望國產手機廠商越來越好


推薦閱讀:

TAG:華為 | 華為手機 | vivo手機 | OPP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