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哲學家的故事真有此人嗎?

無意中看到的一個小故事,應該是寓言故事吧感覺。有對這個故事更了解的嗎?

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學家,氣質高雅,因此成為很多女人的偶像。某天,一個女子來拜訪他,她表達了愛慕之情後說:「錯過我,你將再也找不到比我更愛你的女人了!」

哲學家雖然也很中意她,但仍習慣性地回答說:「容我再考慮考慮!」事後,哲學家用他一貫研究學問的精神,將結婚和不結婚的好處與壞處,分條羅列下來,結果發現好壞均等,究竟該如何抉擇?他因此陷入了長期的苦惱之中。

最後,他終於得出一個結論──人若在面臨抉擇而無法取捨的時候,應該選擇自己尚未經歷過的那一個。

不結婚的狀況他是清楚的,但結婚後會是個怎樣的情況,他還不知道。對!應該答應那個女人的請求。

哲學家來到女人的家中,問她的父親:「你的女兒呢?請你告訴她,我考慮清楚了,我決定娶她為妻!」 女人的父親冷冷地回答:「你來晚了十年,我女兒現在已經是三個孩子的媽了!」

哲學家聽了,整個人幾乎崩潰,他萬萬沒有想到,他向來引以為傲的精明頭腦,最後換來的竟然是一場悔恨。

此後,哲學家抑鬱成疾,臨死前,他將自己所有的著作丟入火堆,只留下了一段對人生的批註

如果將人生一分為二,前半段的人生哲學是「不猶豫」,後半段的人生哲學是「不後悔」。哲學家死之前終於明白,聰明的狐狸為什麼常常落不到好下場了,因為他們經常「聰明反被聰明誤」。


康德表示很生氣:

我就講三點:

  1. 老子不是印度人;

  2. 老子沒有思考那麼久;

  3. 老子就光棍一輩子干你屁事?

當然,我還做了一點微小的工作,那就是把「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讚歎和敬畏就會越來越歷久彌新,一是我們頭頂浩瀚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律」寫入我的墓志銘中,不過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前面三點。


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學家,氣質高雅,因此成為很多女人的偶像。某天,一個女子來拜訪他,她表達了愛慕之情後說:「錯過我,你將再也找不到比我更愛你的女人了!」

哲學家雖然也很中意她,但仍習慣性地回答說:「容我再考慮考慮!」事後,哲學家用他一貫研究學問的精神,將結婚和不結婚的好處與壞處,分條羅列下來,結果發現好壞均等,究竟該如何抉擇?他因此陷入了長期的苦惱之中。

最後,他終於得出一個結論──人若在面臨抉擇而無法取捨的時候,應該選擇自己尚未經歷過的那一個。

不結婚的狀況他是清楚的,但結婚後會是個怎樣的情況,他還不知道。對!應該答應那個女人的請求。

哲學家來到女人的家中,問她的父親:「你的女兒呢?請你告訴她,我考慮清楚了,我決定娶她為妻!」 女人的父親冷冷地回答:「你來晚了十年,我女兒現在已經是三個孩子的媽了!」

哲學家聽了,整個人幾乎崩潰,他萬萬沒有想到,他向來引以為傲的精明頭腦,最後換來的竟然是一場悔恨。

此後,哲學家抑鬱成疾,臨死前,他點燃了自己所有的著作,熬了一大碗雞湯,送給了題主。


若是冠以哲學之名,實在令人發笑。

哪怕從常人的角度出發,你會不會因為失去一個僅僅比較中意的女人,悔恨到抑鬱而終?

另外「不猶豫,不後悔」這種雞湯話能是一個哲學家用盡一生心血臨死憋出來的?

要是這世界上真有人能做到不猶豫,不後悔,那這種人無疑是可怕的,一生犯錯累累,卻毫不悔過的人令人髮指。除非一個人一生不犯任何錯誤(笑)

「要知道那些看起來果斷不後悔的人,做決定之前必然經歷過深思熟慮,事後也必然承擔了應有沉重」


這個故事,我以前看的版本是歐洲的哲學家,好像說的就是康德

阿三隻有各種修行者,各種瑜伽大師,雖然在我眼裡全是邪教


實在忍不了。

這就是把小報副刊的想法說成是哲學家的想法,並以此來嘲笑哲學家。當然,這並沒什麼不妥,哲學家就是用來諷刺的。

然而,這個寓言人物是印度哲學家,這就有問題了。既然大家對哲學家的嘲諷習以為常,這裡隱涵的嘲點顯然就是印度了。但是,印度人的思考能力難道就只有副刊專欄的水平?他們可是遠有佛陀、龍樹;近有辨喜、泰戈爾的民族。他們的話怎麼會如此條理不順,前後不通,看都看不懂。

1 人若在面臨抉擇而無法取捨的時候,應該選擇自己尚未經歷過的那一個。

為什麼選擇尚未經歷的那一個?為什麼是應該?既然無法取捨,就表明各個選項都有理由,都有價值,都很重要。重要就意味著選擇的結果要確鑿、穩妥、可把握。而經歷過的事情當然比沒經歷過的更穩妥,更能把握。是回家陪老婆,還是嘗試一下小姐。難以取捨!當然,怎麼選是私事。但憑什麼說,後者才是「應該」選的?就因為沒經歷過?

2 如果將人生一分為二······」

人生不是蛋糕可以輕易地一分為二。你說怎麼分?分界線在哪裡?滿月、畢業、結婚、聞道?這些都可以作為人生的分點。或者按寓言的說法,做事前是前半段,做事後是後半段,那麼但凡有事就要在人生上剁一刀,這明顯是要把人生剁成肉末的節奏。

3 「······前半段的人生哲學是『不猶豫』。」

」不猶豫「的意思不清不楚,大致說來「猶豫」是指做事不果決。這有很多原因:一是懶、二是怕、三是缺乏充分的信息和條件、四是拿不定主意、思維混亂。一和二是習慣、性格,基本改不了。三是謹慎,未必不是個優點。四是能力,要培養、訓練。哲學倒是一個很好的訓練法門。難道「不猶豫」的意思是避免思維混亂,培養良好的思考能力,多學哲學?這和主題不符呀。或者說,正因為這是哲學家的建議,所以是可笑的,因而還是思維混亂更好。究竟是什麼意思?這本身就讓人思維混亂啊喂!

4······後半段的人生哲學是『不後悔』。

這真正是純扯淡。既然知道人生的要點是「不後悔」,那還說什麼最後換來的竟然是一場悔恨」。既然知道人生的要點是「不後悔」,那麼這一切就根本沒什麼可後悔。邊說不後悔,邊後悔,這是看春晚的知乎er,怎麼會是氣質高雅的印度哲學家。

這個所謂哲學家的每一句話都在「摧毀我們忍受白痴的能力」(Penny),雖說大家也已經習慣了。真正無法忍受的是「氣質高雅的印度哲學家」。印度人民是偉大、智慧的民族。居然拿這麼個瞎編亂造、前言不搭後語的寓言來嘲諷印度人······

怎麼可能真有這樣的印度哲學家。題主快改成「阿三哲學家」。


我個人感覺這個僅僅只是故事,而不是真人真事。

如果一個人過了十年才做出決定,然後還很天真以為別人會等自己,那這個人連正常人都不如,怎麼做的了哲學家。

而且這個故事不僅僅是一個寓言故事,而且還是一個挖苦哲學家的故事,而在哲學史上,有一些哲學家是終生不結婚的,這些選擇對於哲學家而言都知道是自己的選擇而不會去後悔的。如果連後悔都不懂得處理,那這個「家」也白叫了。


推薦閱讀:

TAG:哲學家 | 故事 | 寓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