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知名公益人雷闖涉嫌性侵?

相關鏈接:

https://www.douban.com/people/mujun_soc/status/2197476248/

知名公益人雷闖涉性侵:向涉事女生道歉,願承擔法律責任_YNET.com北青網

雷闖:浙江大學校友雷闖實名呼籲建立校園性騷擾防治機制的公開信

雷闖_百度百科


如果以上情況屬實

怎麼看待?很無力的看待

看受害者的描述,雷闖對性侵受害者應是蓄謀已久

莫名其妙但成本低廉的優待,讓女孩心生感激和好感,非必要的身體接觸,意圖試探女孩對他的接受度、容忍程度和女孩的性格脾氣,這一系列操作,讓在場其他人,也會產生兩人可能親密的錯覺,(午休時兩人都在一個房間,女孩不好意思拒絕,但別人會認為,你拒絕不了他在你房間午休,你可以自己離開房間)

女孩獨自與一群陌生人出行,很大程度不敢違抗領頭人意願,是因為離開他們你無法自主行動,接受獨自與他同行的邀請,無論是外人還是雷闖,都會默認女孩有同雷闖親密的傾向和意圖,最終的情形,可以說是性侵,也可以說是半推半就,如果他不承認,如果不是還有其他受害者存在,女孩已經在以房思琪式的熟人強姦即愛情來自洽這種侵害,以維護自己脆弱的驕傲

這位女孩,你是有多糊塗啊

有時我在想,識人認人,是不是要建立一門學科呢?十幾二十幾歲的年輕人為什麼會盲目喜愛盲目信任某個人呢?

一個人做公益,只代表他做了一項公益,並不代表他就是一個善良的人,更不代表他是一個正派的人,人是有太多不同的側面,也許回到家是個體貼的丈夫、慈祥的父親,而出了門也不妨礙他套路女孩拓展性伴侶

一個人,餵養流浪動物也可能虐待父母

一個人對兄弟兩肋插刀也可能對女性不夠珍惜尊重

一個人殺過人,也可能去救人

一個歌手唱歌好聽歌詞深情,他就只是唱了一首深情的歌而已,不代表這個人在私人生活里也專一深情有擔當

人性很複雜,涉足需謹慎

雷闖是需要受到懲罰,他的致歉信相當完美,無論是措辭還是認罪態度,完美到令人髮指,完美到虛偽的程度,當然他也有所保留(言明這件事自有前因後果),這是想讓此事無爭議,新聞熱度迅速過去的節奏,無爭議無撕逼,自然無關注度

不管女孩還是男孩,天下沒有任何免費的給予,不要把任何人的饋贈當作理所應當,從而毫無戒心

很無奈很痛心,事情已經發生了,怎麼看待都為時已晚,輿論縱是替女孩喊殺喊打也改變不了強姦的事實

我希望每個人的人生經驗,都不是用自己的苦難經歷積累下來的,在愛上一個人,投入一件事之前,把那個人削成片切成段,多花時間去了解,把一件事搞清楚操作規則,做好最壞打算,為自身安全打好底再赴諸實踐,盲目行事只是魯莽而非勇敢

女孩本來是想做一件令自己2字頭的人生充滿紀念意義的壯舉,誰知卻成了畢生慘痛的記憶

希望這種新聞不再看見,老阿姨已經玻璃心了


#關於性騷擾的科普# 公益圈裡爆出大量性騷擾舉報,可能是一件令人非常驚訝的事情,因為按道理公益圈的人應該是更加高尚和無私的,為什麼竟然有如此齷齪的一面?

其實這並不意外,社會心理學對於道德許可效應(moral licensing

effect)的研究可以很好的解釋。道德許可效應是社會心理學所研究的一個無意識現象——當做了一件好事之後,自我認知上所獲得的道德認同增長有可能導致人們接下來產生不道德的行為。

例如在Monin和Miller(2001)的實驗里,兩組大學生分別被要求評價兩個不同觀點:1.大多數女人更適合在家帶小孩 2.有的女人更適合在家帶小孩。顯然第一個觀點明顯性別歧視,第二個觀點相對更難以反駁一些,所以第一組學生給出了更加反對歧視的回應。

在接下來的環節里,兩組人被要求為一個男性為主行業的職位甄選候選人。你可能會預期第一組人因為表達過更加清晰的反歧視態度,所以在這個環節里也會更加註重性別平等。但試驗的結果恰恰相反,第一組人比第二組人更偏向選擇男性候選人!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比如受試者被要求回憶上一次做好事的記憶之後,在接下來為慈善事業捐款的環節里會比對照組少捐60%(Sachdeva, Iliev Medin, 2009)。又比如很多人通過節食來減肥,最終卻會導致更多暴飲暴食,因為節食帶來的辛苦感覺會讓你更有可能允許自己偶爾放縱。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自控力》的作者Kelly McGonigal指出,許多時候我們判斷事情對錯,選擇自控與否並不是靠邏輯和思考,而依靠的是感覺。一件事情是否道德,我們會看看面對這件事情的時候自己是什麼感覺,如果去做了自己是否會感覺不好。譬如想到性侵行為,大多數人的行為都會感到抗拒,噁心和自責,所以我們在這件事情上會有更多自控,不會輕易犯事。

但是如果你之前做過一件好事,或者說你的自我認知和身份當中有能夠讓你自我感覺良好的經歷,那麼你的自控力就會更弱,因為想到不道德的行為時你不會像普通人感覺一樣糟糕。換句話說,如果你做了好事,那麼接下來的放縱就好像是你「掙來的」,你會認為我已經這麼好了,接下來做點壞事也無妨。

這樣的效應被廣泛運用在營銷當中,許多商家之所以強調自己的品牌環保,你的消費能夠為相關的環保項目貢獻力量,就是希望你感到自我感覺良好,從而在接下來的消費力更難自控,更有衝動。

回到公益圈性侵問題上,這個現象也就不難理解了。在中國做公益很難,能夠堅持做下來的確需要很強的執著和情懷。因此許多公益圈裡有影響力的人物,起道德高尚感和自我認同感應該是非常高的。但是這種高尚感恰恰有可能影響他們的衝動控制,讓他們在慾望面前更有可能放縱自己。

許多人把性侵行為和權力聯繫在一起,認為權力大的人犯罪成本和風險低,所以更容易施害。我認為這是個很重要的角度,但同時導致許多人犯罪的原因也可能在於他們的成就和身份帶來足夠多的自我膨脹,所以削弱了個人道德感和自控。

所以我們如何抵抗這種無意識的影響,減少道德許可帶來的衝動和放縱呢?我的答案是我們需要更多依賴觀念和思考,而不是直覺感受來做出道德判斷。譬如這次關於性侵的許多討論,我認為是個很好的機會,讓更多人認真理性地思考和選擇自己在這個問題上的位置,從而在未來你面對類似情形時,可以有清晰確定的個人立場。

為什麼性侵是錯的,為什麼你不應該侵犯他人,侵犯之後會有怎樣的結果,你可能會遭到怎樣的懲罰,你的行為會給周圍人帶來怎樣的影響,性侵行為被容忍又會給社會帶來怎樣的影響。當這些問題都想清楚之後,我們就不再依靠直覺感受做相關的道德判斷,從而避免受到道德許可效應的影響。#metoo#

References:

Monin, B., D.T. Miller (2001). Moral

credntials and the expression of prejudi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1, 33-43.

Sachdeva, S., Iliev, R., Medin, D.L.

(2009) Sinning saints and saintly sinners. Psychological Science, 94, 574-59.


假設,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公(FAN)益(ZUI)組(TUAN)織(HUO),專門上網人肉都是些什麼人滿嘴噴糞的搞蕩婦羞辱,說什麼真被性侵了為啥當時不說,說什麼還不是你自己不檢點,說什麼還不是你穿的少太騷,說什麼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人肉出來了,組織派一群肌肉猛gay上門性侵,讓這種人也切身體會一下,如果真的被性侵了,我看你有沒有勇氣當時就說出來。也讓他們體會一下什麼叫一個巴掌拍的啪啪響。

完事兒也可以辯解說:

誰讓你大半夜出去喝酒的?還不是騷!

誰讓你大半夜出入不三不四的夜場的?明明就是欠操!

我都帶套了那能算性侵么?最多算猥褻。

你都前列腺高潮了,你情我願,怎麼算性侵呢?

………………

滿口胡咧咧誰不會啊?

正好讓這種人體會一下什麼叫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以往他們不都覺得被害者有問題么,那是鞭子沒抽到自己身上,自己不知道疼。現在也讓他們知道一下,自己什麼錯也沒有,就因為別的人險惡用心,自己就無辜被害是什麼滋味,體會過了,看還有沒有人搞蕩婦羞辱。

各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吶。


從厚黑學角度解讀:為「我」是人類天性。

中國人推崇大公無私的聖人,現實中存在嗎?也許只有傳說中的堯舜禹湯才能做到,或者愛寫日記的某位同志也能做到,反正小編是不相信大公無私的人存在的,反而更相信"大善近偽「的王莽、宋江、劉備之流廣泛存在。

我們修習厚黑學的目的不是為了用這門學問去害人,而是認清楚身邊的運用厚黑學的大奸大惡之徒。新聞中提到的某「知名公益」人顯然是個道貌岸然偽君子、真小人,用現在流行的話說「槍斃一千次不嫌多」。普通的小人容易發現,這類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平常裝作一副大公無私的樣子,比堯舜禹湯還像聖人的小人如何發現並防範呢?

我的訣竅是「大公有私「的是有道德情操的正常人,而標榜「大公無私「的多是偽善的真小人,真小人喜歡宣傳,喜歡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資料顯示,雷闖曾在2009年主動申請全國第一張從事食品行業的健康證,並登報宣傳)。如果馬雲拿出100萬做慈善,很正常;而某一位剛剛解決溫飽的小青年,放棄正常工作的機會,一心一意做公益,必是真小人;每次做慈善都要宣傳炫耀一番的標哥,小編不發表評價,高調做慈善的總感覺「大善近偽「。

可以參考管仲臨死諫桓公之易牙殺子、豎刁自宮中,管仲的評論。

我的公眾號:厚黑傳習錄,和你一起學習厚黑,做一個善良的厚黑人。


公益圈絕不是一潭清水。你也不會知道水下還有多少淤泥見不得陽光。


不謝邀

最近很多邀請都是「如何看待......」,事件剛剛開頭,我能看出個什麼?你想要什麼答案?

至少要拋個磚頭(你自己的看法)出來吧。


想想某十字會,就知道所謂的公益,很難乾淨。再者,無論什麼行業,都有壞人,牧師還有禽獸呢,公益也沒啥好立牌坊的。


推薦閱讀:

TAG:公益 | 浙江大學 | 性騷擾 | 性侵犯 | 「MeToo」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