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江浙滬同學歧視了感覺不舒服如何調整心態?

無意引戰,題主來自北方某一線城市,目前在江浙滬某省會城市211讀書,身邊有不少江浙滬地區的朋友,在與他們隨意交流中,覺得他們內心普遍都有這樣一些對北方的印象:

1. 北方人粗魯,素質不好,不如他們懂禮貌,謙卑愛人

2.北方人較笨,不如他們懂得靈活變通

3.北方人愛夸夸其談,說大話,不如他們說話嚴謹,誠實守信

4.北方話口音重,難聽,特別是兒化音給人一種不靠譜的感覺,不如南方口音美,精幹

5.北方城市污染嚴重,建築簡陋,不如他們那裡環境優美,樓房別緻

6. 他們當中每一個去過我家鄉的人都會表示以後不會去那裡發展,而是要留在江浙滬地區,即便我這個專業的領域在那裡遠比江浙滬地區發達,只是因為以上部分或全部原因

題主和同學們當然知道,基數大了什麼人都有,但正如人們認為學生化的是學霸,學金融的都有錢,學it的都窮逼一樣,人們會潛意識裡帶著標籤看人,題主在生活中辦一些事情的時候深深體會到了這些惡意,整個人都不好了 ,開始還不在意,可時間久了.....哎說多了都是淚


武漢人,東莞工作。歧視多了去了。我早都習慣了。我就專心工作唄,把技術練成行業里頂呱呱,那些喜歡口舌的人,隨便他們背地裡說我什麼,也隨便他們怎麼對我有偏見,但是他們求我辦事的時候,那個嘴臉,手動微笑。我學習我的工作技術,學到了給其他人分享培訓,時間長了大家都還蠻依賴我的。總的來說,別人怎麼看我說我,我完全無所謂,當我面給我難看,我會記好,求我的時候,我會幫,幫完還在背後說我壞話,下一次我也幫,幫完了我就會點明:你看你背后里說我這麼多亂七八糟的,良心疼不疼啊?我覺得人家的歧視很多來源於我自身能力不強。我第一個月工作因為聽不懂本地話,每天被投訴去領導那裡說外地人服務不好,客戶莫名其妙對我發脾氣,然後我就找人學,我不會講但是我會聽得懂了,慢慢也跟客戶熟悉了,客戶後來每次來我這都主動憋出來普通話。我還常常學一些好笑的本地話,說給客戶聽,把客戶笑慘了,慢慢關係變得很好。面對大坑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考慮自身問題,然後看看哪些是自己需要堅持的哪些可以改變的。只要這些流言蜚語刻板印象不影響我工資,我都無所謂。心大得很。


你如果知道蘇北也被蘇南這麼歧視著是不是感覺好一點?事實上他們也不是歧視,確實是真實想法,很多同學言行一致,畢業真的回家鄉工作真的不去其他地方。很難說是歧視吧,覺得自己家鄉好喜歡自己家鄉也沒問題吧,只不過連帶讓別人覺得自己家鄉被看扁了,這也沒啥啊,又不是看不起你本人,人的成熟首先自尊來源得是自己,而不是別人


首先,是你太敏感了。江浙滬一帶的人,相對其它地區,已經算比較內斂的了,就是說:有負面的看法,盡量背後跟熟悉的人講,而避免當面否定對方。只有你在到南方前,就假定會被看不起,才會這麼仔細地去收集這麼多負面信息。

我在國外留學時,參加一個全是中國人的生日聚會。一個不認識的北方人,聽說我是上海人,先發表了5分鐘演講,把上海人罵一頓,全然不顧那個小壽星(也是北方人)的面子。---- 你經歷的,沒我艱難吧?我沒有發飆,而是講了3分鐘話,替小壽星打圓場。後來在場的很多同學,到了上海都想見見我。同樣,北方人的素質,你也可以用行動表現出來。

再有,你為啥到南方來讀書?為啥不去黑龍江、陝西等地讀書?不要認為南方風水好,生在這裡的人撞大運了,有好資源我也去沾點光,碰點運氣。我一直講,交通要道交給索馬利亞人,也只能做海盜。閉塞的山區,交給奧地利人,一樣發達。所以,你能不能謙虛一點,向南方人學習一下,就像我在國外向白人學習一樣。

我到國外學習,校園外的白人,認為中國人都是偷渡客。問題這不是歧視啊,的確存在很多黑戶。我不應該怪白人,應該怪「同胞」不爭氣才對。我為啥要去留學?發達國家的人,的確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不講學術上了,比方為後面的人抵住彈簧門,這一細節就是我們這批留學生帶回中國的。


如果他們真有這種想法,那麼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是井底之蛙,優越感十足,卻十分膚淺;

如果他們這麼說你了,那說明他們的素質比較低下,沒有基本的禮儀,為人刻薄;

如果他們很明顯的在秀優越,通過貶低北方獲得優越感,那就是十足的虛榮和淺薄。

這是個浮躁的年代,到處都充滿著傲慢與偏見,連網站之間都存在著滑稽可笑的鄙視鏈,人們虛榮,互相攀比,以摩天大樓和高房價高GDP為榮。

你在生活中既然已經體會到了這些惡意,那麼你就應該意識到,這些惡意歸根結底來自你身邊部分本地人的優越感和偏見,這恰恰說明他們沒有自我感覺的那麼好,他們也有非常醜陋的一面。

真正的優秀不是通過貶低他人體現的。


上海年輕人現在跟陌生人講話連上海話都不敢講,就是因為你們覺得說方言就是歧視外地人。。。。

哪怕是你們口中最會歧視外地人的年紀大的阿姨媽媽們,也會誇獎隔壁外地來的小夥子肯幹活會過日子。

作為蘇北人在上海,我就從來不覺得別人歧視我,我努力工作,認真生活。

最終導致歧視的不是地域而是你本人,海納百川,上海排毒不排外,得到尊重靠的是你自己的素養。


首先,誰先貶低別人,那他就是最大的沒素質和底下的人。這樣的人才是最應該被鄙視的。

解決呢,很簡單。

讓他們來東北,來東北上學的那幾個哥們在我們的帶領下,由一開始的歧視變成實實在在的東北人!!!

不管你哪的,都給你整成東北的。

問題是還是你自願的。

恩,就別復相桑害,害能咋地?


作為一個南下至江西讀書的浙江人,我想說,大學裡跟我關係最好的,除了一贛州男生,一撫州女生,兩個浙江男生以外,全是北方人。

可能也是我接觸的人不夠多,但在我接觸過的範圍內,我就是超喜歡北方人


不友好他


哈哈哈哈哈哈哈,你說的大部分點我覺得是北方人的萌點,不同眼光看感受不一樣的,如果把北方人的一些特點惡意揣測的話跟是不是南方人沒關係,只是個地域黑罷了,本人作為一個南方胚子,北方底子的人,真心說一句,現代年輕人大多不會有地域歧視,縱使有,地圖炮誰不會啊……放寬心啦~


北方一線城市:北京

江浙滬某省會的211:南京

題主我建議你看下自己是不是太敏感了,或者反思下你是不是平時社交的時候有一些讓人不舒服的習慣。

江浙滬地區地域歧視確實很嚴重,但是!一方面這一代人很少會表面上就流露出對其他地方的歧視,年輕一代的歧視也已經削弱了很多,另一方面江浙滬的地域歧視比較局限於內部,頂多拉上一個安徽和山東,比如蘇南蘇北浙南浙北之類的。更何況全國應該沒有哪個地方會歧視北京吧

另外題主你描述的這些很多是北方人和長三角地區人思維方式和社交習慣的差異,我認為更多的是你不適應這邊的環境周圍環境也不適應你導致你覺得自己受到了歧視。人家要留在江浙滬因為江浙滬,生活也方便環境也好,這是很正常也是江浙滬常見的想法,跟歧視是真的沒啥關係

最後,題主你說你辦事的時候都覺得被標籤化被歧視了我真的強烈懷疑是你自己的原因!江浙滬的服務意識絕對是全國一流的,哪怕是優越感極強的滬蘇錫常也不會在辦事的時候歧視平常黑的最厲害的蘇北和南京,更別提你是在包容性很強的南京以及你來自北京!


謝邀~

我家鄉也在江浙滬,大學的時候去了天津,算是我們班女生第一人吧,畢竟江浙滬的孩子們都不願跑太遠,女生最遠福建到頂了。我是我們班唯一一個既出省又跨半個中國的。

其實我到北方的時候我也不習慣,沒有獨衛,浴室沒有浴簾,甚至我還覺得北方人不注重隱私。。。所以,確實會有些不舒服,後來一想這是人家的生活方式,我有什麼可置喙的。。。

然後我去了香港讀研究生,你可以想像幾年前的情況,歧視,欺負我不懂粵語。。我不想說了,其實學校里挺好的,至少我是沒有碰到過這種情況,但是一去外頭,真的很明顯,即便你聽不懂你也能感受到一種莫名的敵意和不屑。

我那時的情況較之你的是否更為難受,但又有什麼辦法呢?我是江浙滬的人,包括我現在的工作也在江浙滬,我可以打包票,江浙滬的人即便是真的看不起也不會表現得很明顯,因為他們所受的教育不允許他們這樣。這是劣根性我承認我們有時候確實很裝。

你不必為自己是出生以及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優越感而自卑,就如我剛到香港時那麼戰戰兢兢,以致於我與別人交流都用英語,後來我發現其實無所謂,偏見是存在的,我不否認,但是否如你想像得那麼偏,還有待商榷。

刻板印象這種東西一直都存在,比如上海人精明,北方人豪爽等等。我大學寢室4人間,兩個北方,兩個南方。我們關係也還這樣,但不會很親密,就是普通的朋友這種,很明顯的就是南北劃分的,兩個南方人走的近,兩個北方人走的近。我先聲明,我們之間沒有任何矛盾,沒有任何撕破臉的情況,那唯一的解釋就是價值觀不一致。三觀相同的人往往比較能聊在一起,這個無可厚非。

舉個例子,我們四人聊起以後發展的時候,北方的室友都選的是公務員老師之類的體制,我們南方選擇的多為去私企創業開店之類的非體制。其實這和兩方所接受的價值觀不同,北方可能更看重體制,南方我不確定至少江浙滬的孩子其實是不願被束縛的(雖然他們的父母很想他們這樣)大多不願意去體制。

上述我只是舉個例子,樣本太小也不能說明什麼,只是想說,大家對工作的選擇也好想法也好大多是價值觀的問題。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既然題主你覺得不舒服,那就不深交好了。

說實話大家其實沒有那麼多的惡意,也不會平白無故對你產生惡意,很多真的只是就事論事。我承認偏見和刻板印象的存在,但你不能認定他們這是對你的惡意。

如果你能幫他們改變印象,那就儘力改,如果屢教不改就敬而遠之。一切的閑言碎語一笑而過不好嗎。想知道的人自然會知道,叫不醒的人讓他繼續裝睡好了。


謝邀。

社會比較,個體就自己的信念、態度、意見等與其他人的信念、態度、意見等做比較。在社會比較的過程中,適當的背景因素是不可缺少的,因為只有當有關的背景因素想當時,比較出來的結果才有意義。然而,人們出於自尊往往會選擇背景不同的人作比較,以得出合乎己意而有偏差的結論。

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定義自己的社會特徵時,往往是通過與周圍他人的比較,在一種比較性的社會環境中獲得其意義的,而不是根據純粹客觀的標準來定義。社會比較又可稱之為人際比較,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心理現象,是人類在相互作用過程中不可避免的。

偏見,是對某一個人或團體所持有的一種不公平、不合理的消極否定的態度,由於偏見是社會生活中的一種獨特的態度,因而也包括態度的三個成分:認知、情感和意向。其與態度的認知成分相對應的是刻板印象,它代表著人們對其他團體的成員所持有的共有信念。偏見則是與情感要素相聯繫的傾向性,他對別人的評價建立在其所屬的團體之上,而不是認識上。從這一點看,偏見既不合邏輯,也不合情理,一旦產生偏見又不及時糾正,扭曲後或可演變成歧視

所以說,社會比較和偏見是普遍存在,每個人都會有的,並且自我覺察相比感受來自別人的偏見更難,最重要的是你感受到的這種敵意,你的在意和受傷,來自於什麼?最讓你受傷的是什麼?最讓你在意的到底是什麼?你周圍的人對於你的態度真的是對於區域偏見的一種敵意集中釋放嗎?


你能代表整體的北方人嗎?南北文化不同是客觀存在的,他們所列出的特點,在你身上是否真的存在?我能感到你在一個新的環境里,還沒有很好的彼此融合。無論南方人還是北方人,歸根到底都是人。


我們確實有優越感,除了仕途,學業,和文化產業,我們基本不會離開江浙滬,但更多的是一種自豪感,畢竟和大帝都比,江浙哪一個城市都沒法比,但不妨礙我們的自豪感,我們為我們的江南文化自豪,加上題主本身就是帝都人,怕自豪感只會更嚴重,所以遇到同樣自豪的江浙就不舒服了,但平心而論,為什麼我們不願意去北京就變的歧視了,是不是全國人民都嚮往北京才維持你想要的自豪感,事實上我們說的就是事實,但我們對北京可不敢歧視,怕倒是在北京別被歧視就好


工作上認識一位A,在國外呆過若干年,無比自豪。

同行b,非常優秀,來自xx,A笑臉相迎,贊xx人傑地靈。

工作討論結束,大家等車,被老太太插隊,A罵:xx就是怎麼樣,中國人就是素質差。

??????

插隊是錯,罵自己也就算了,還群體攻擊?

我忍不了:你告訴我,你是不是中國人?你嫌高鐵二等座吵,國際航空買經濟艙?看病這麼便捷當菜市場?手機在國外被搶你怎麼不吭聲?

......

然後我們再三堅持,一定不跟A合作。

(畢竟大家年輕,一身傲骨,哪怕差這點利益......我同b在一個省,省內鬥爭嚴重,我倆從沒互相鄙視過,偶爾會開玩笑模仿方言和不良現象,會一起吐槽。身邊關係好的,打交道都是看人本身,碰到開口跪,也的確是井底之蛙。關鍵這種還特勢力喜歡圍......)

圈子小,有人陸續提過A沒教養。

去年,Ta各種原因聯繫我,長篇大論進入尾聲:高處不勝寒,我剛來這裡,不知道怎麼打開圈子。

.......

我去你大爺,就憑你這素質,還想讓我介紹朋友?

我朋友素質都很高,從來不會有地域歧視!

———————————————-

再扯遠點,有次大家出國旅遊,大部隊想走沙灘,我和朋友太累想打摩托,大家嫌懶不給現金。朋友差點妥協,我說,別急,我找路人借。

隨便攔個人,解釋下,對方說話帶口音,語氣乾脆直接,略凶,借多少。

我以為被當騙子了,臉特紅,看看朋友,朋友湊過來,兩人支吾半天,折成人民幣需20不到。

我說,要不我先轉給你再給現金吧。

沒想到,對方拿出大概人民幣50:不用了,出門在外,中國人就要互幫!

超感動好么!

反正這事加深了我助人為樂的精神!

萬一哪天戰爭爆發,是不是還得秀個優越感,敵人子彈都飛過來了,還在計較雞毛蒜皮?

有意義么?

都是中國人,還好意思搞地域歧視?

丟人。


兄弟不要擔心 我是江蘇人 大家平時說說江浙滬 包包郵也就是調侃調侃 說著玩

就像我們江蘇內部也有調戲互稱蘇北狗的呢。

為什麼現在不只是我們這兒 還有其他很多地方說東北人不好

因為都是被抖音快手上的東北人帶的節奏

所以你不要在意 正常的人、善良的人還是佔大多數 聽聽就好了 不是人家說你怎麼樣你就是怎麼樣

就像我在國外 被很多人說中國人怎麼怎麼樣 然後通過我的做法 別人判斷:你不是典型的中國人

我們也只能做好自己 評判這東西留給別人去想吧。

還有種族歧視、地域黑真的是最傻逼的兩種人。


玻璃心,別那麼敏感,每個地方都有好人壞人,無視他們就是了。網路上很多北方人優越感也很強的,比很多南方人強多了,半斤八兩吧。


這是事實,沒必要反對。

我相信如果有地域性歧視的話,我應該是最能歧視北方人的了,一個北方人生活在杭州,小學就去了杭州,講道理現在聽到東北話就噁心。

而事實上我們全家都是北方人,南方並沒有親戚,但凡你聽了我媽說話,就能感覺到是純純正正的北方人。而我父親做生意甚至不願意和北方人做生意。

而我幫你朋友補充一點吧

北方人確實沒有誠信,這也是我父親做生意不願意和北方人做生意的原因,都說北方人大方,那是好面子的大方,嘴上說的和實際上完全不一樣。

其實,講話大聲,沒素質,農村,愛打架,愛去三亞,趨炎附勢,其實都是原罪【窮】。所以我能理解,人類內置的標籤都是存在的,所以,你只能通過長期交往和改變自己讓他們認清你是什麼人。

還有一點就是百年後,北方那些小城鎮甚至可能會沒有人,以後的人會主要在長江,珠江和渤海三角區。

最後,地域性歧視真的存在,這也是人對那個地區的第一印象,而這種印象如果不好的話,那麼這就叫歧視。


是的,他們說的都對。

題主只需要告訴他們在中國的歷史上,一般都是北方統一南方就可以了。

要自信,一般大亂都由北方所終結。


謝邀!別理他們就是了,搞這麼多地域歧視幹什麼?

廣東這邊以前地域歧視也比較嚴重,現在外來人口多了,就沒了。就像以前打飯阿姨都廣東人,現在一個廣東腔,一個外地腔聊的不亦樂乎……


推薦閱讀:

TAG:心理 | 心理諮詢 | 歧視 | 江浙滬 | 地域歧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