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博士直接申請教職,勝算有多大?

本人美國100左右學校博士畢業在即,博士期間共13篇文章,一篇一區一作,六篇二區一作;六篇二區二作……

論文發了一大堆,沒參加過會議。也不知道申請教職該如何準備,美國經費有多難申,老闆大牛,牛的滿世界飛,整天見不到人,最近感覺申教職好迷茫……

求高人指點迷津,講講在美國混AP的感受~


見了太多申請ap失敗的例子而覺得上market完全是浪費時間的盧瑟來試著答一發。只有申博後的經歷,這比申ap簡單多太多了,小分享一下。

本人博士畢業的時候大概有六七篇一作的一區,其他二作,掛名等加起來差不多二十七八篇。作為苦逼基礎學科,學神都沒希望直接找到ap,所以資質一般的我只有老老實實申請個博後攢資歷攢文章。

本來以為我這簡歷可以輕鬆混進tier 1的牛校跟大牛老闆開始嶄新的學術生活,但現實卻異常骨感。把前十的學校里的做同領域的老闆投了一遍,就等來兩種結果:沒錢和沒時間回郵件。好容易陶瓷了一個國家實驗室的領域內牛牛,正好他跟我博士老闆關係不錯又趕上他來給報告,相談甚歡之餘,他保證會邀請我去on-site。我一等就是三個月,職位都過期了,還是沒有消息。後來開會碰到他,他很抱歉的說,mmp職位砍掉了,他也是很無奈啊。

從頭再來,另一個心儀的教授也要來做報告了,有了上次的陶瓷經驗,我更信心十足了。可惜,十一月的雪說下就下,報告前一天他因天氣原因,取消了行程。我...。厚著臉皮發信陶瓷,理都不理。

最終我投了三十多份郵件,收穫offer一枚。結果其實還可以,博後老闆是院士,領域大牛。本以為兩三年後可以順利申到ap,真進組之後才發現自己多麼的naive。申請職位要先進行組內排隊模式,隔壁的申了五年了,鄰桌的申了三年了,剛走那位申了十年終於拿到了。OK,享受享受生活,享受享受科研,老子幹完回家。

看題主也在說一區二區,基礎學科吧?博士做完就想ap?還是先睡一覺吧。如果你是商科和計算機,當我啥也沒說。等您回來分享成功經驗!


不知道題主什麼學科,不同學科差異太大了。我們數學如果讀博期間能發13篇文章還加一篇一區(數學一區基本就四大級別。。)那簡直是神人。。

數學這邊在美國不要說ap了,博後都難找。賓大數學一般一年招3個博後,申請者大概有一千個左右吧——我親耳聽我們系的教授說的,他還提議博後申請也應該交申請費,這樣就能把申請人數砍到六七百左右。。

因為有mathjobs 這個免費海投網站的存在,大部分做學術的數學PhD都是選擇AOE策略,能投的學校全投一遍——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賓大數學一年能收到一千份簡歷,因為美國一年畢業數學PhD也就一千多個。。然後這樣的結果就是10%的牛人橫掃90%的offer,剩下的人跪求沒聽過名字的學校給自己一個機會。。這年頭,去野雞學校都得拜託老闆幫忙套瓷。。


什麼專業啊?沒參加過會議倒是很奇怪


這個取決於你的專業,如果是比較好找教職的專業比如商學院,統計學,這個paper量足夠保證你畢業就能找到教職。一般每個專業都有一個發自己專業教職位置的網站,你就算自己不知道問問自己導師肯定知道。

如果你的專業競爭比較激烈,比如生物專業,那就想辦法找個postdoc吧。再多發點文章,多教教課,有的專業做10年博後也正常。當然如果你有實力,又對自己能否找到教職沒有信心,其實再讀個好找教職專業的phd也可以,比如統計。


講講專排前三十學校eecs領域的情況吧。前幾天剛和導師見了一個新ap,人很nice,背景paper什麼的都很強。T大本科,UIUC ECE phd,導師還是CVML界叱吒風雲的大牛(現在去了伯克利,熟悉的人應該能猜到是誰了…),現在citation大概兩三千。他畢業後先在我們學校做了四年research associate,去年夏天剛在我們學校拿到教職。


推薦閱讀:

TAG:北美 | 科研工作者 | 北美教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