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德國的崛起對當今中國的發展有什麼啟示?

回看歷史,德國在那個時代的發展可謂高歌猛進。而建國後的新中國,或者說改革開放後的中國也是發展迅猛。當年「趕美超英」的說法不再是說說而已。現在德國那個時代已經過去,而中國還在發展發展的時代,當時的那個德國對當今中國的發展有何啟示?


反對高票回答。

高票把德意志第二帝國錯誤的擴張歸功於憤青,但是從1850年開始,不論是德意志關稅同盟和貨幣同盟的建立還是德意志的民族統一事業都是由普魯士的自由主義大臣們一手推動的,俾斯麥是實施者,而獲利的是那些大資產階級。關稅同盟不僅把萊茵蘭地區和普魯士傳統領土連接了起來,它還讓德意志的資產階級得到了寶貴的發展機會(相比之下,拿破崙戰爭時期是德意志資本主義發展最蓬勃的一段時期,因為英國的工業品和殖民地商品被拿破崙拒之門外);德意志的統一進一步使得大資產階級開始在關稅的保護和國家的政策下追求海外市場和殖民領地。但德意志第二帝國根本就沒有海外市場也沒有殖民領地,所以資產階級中的很多人開始謀求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海軍力量。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烈度是所有人都沒有預料到的,在埋怨德意志的憤青們空口大義,轉而反對原先滿足了他們擴軍需求的政府之前,應該注意到一戰的幾乎所有參戰國在後期都出現了嚴重的厭戰情緒和軍隊嘩變現象。一戰沒有正邪之分,而且就算是在一戰打完近100年的今天,也沒有人敢說1914年的某個國家是必勝的。當然,憤青不可取,不過憤青們也從來都不是戰爭的發起者,我是說,就算奧匈帝國接受了塞爾維亞的屈服,那世界大戰的發動與否也是德意志帝國的容克地主和資產階級的事情。

德意志帝國的投降從來就不只是憤青在背後「對軍隊和政府最後一擊」這麼簡單,當時的情況是,一線士兵意識到自己命比任何思潮都來得重要,後方的統治階級意識到如果不投降那麼自己很可能就會被那些憤青革了命,而投降擇的話,只需要簽訂一份「賣國條約」,再把鍋丟給威廉二世,就能換一身皮保全自己,於是德意志帝國就投降了。

高票談到「憤青不可倚重只可利用」,可懂得如何利用憤青的恰好就是那些抽骨吸髓的資產階級啊,這種宣傳首先可能是沒找對自己的位置,其次還搞得好像第一次世界大戰背後那些沾滿鮮血的幕後黑手多麼正義一樣。

喜好戰爭的憤青固然愚蠢,但忽悠憤青轉向沙文主義思潮,並且把憤青們送上戰場的資產階級才是最可惡的,畢竟歷史的經驗是,喜好戰爭的憤青會為此付出嚴重的代價,而資產階級卻能夠毫髮未傷的全身而退。


像俾斯麥一樣,認識到國家擴張的極限,

切不可被憤青所蠱惑,這些人毫無負責能力,

表面上空口大義,

實際上只在乎自己的實際利益,

一旦戰爭到來,

觸及其切身利益,

其必然會對軍隊和政府背後一擊

++++++++

從尼古拉二世到威廉二世,再到中國古代端平入洛、明末議和與庚子國變,

歷史表明,

憤青不可倚重只可利用。


重視製造業,強大的製造業是一個大國賴以維繼的根本。

重視科學與教育,重視技術工人的培養,尊重人才。

經濟的持續發展進步與軍事實力的強大是搞好其他一切的根本,但一定要明白軍事是實現國家利益的強大工具,而不是其本身。

同時,因為是在上升期,排在自己前面的老大仍然非常有實力,要注重在競爭中求共贏,在鬥爭中求合作,不卑不亢,自身做好一切成為老大的準備,在堅定不移提升軍事實力的前提下,堅持和平發展,因為國際政治的大國博弈依舊是實力第一,軍事上沒有強大的威懾力,不要指望外交官和相關部委通過談判桌去爭得國家利益,所以內政、外交、國防要更注重在積極主動中求穩妥,還是那句話,國家處在上升期,排第一的老大——當年的英國,今天的美國,一定會千方百計給你不愉快,延緩你的崛起。

丟掉幻想,準備鬥爭,此話不假,但一定要注意不能過火,還是要在鬥爭中求一個穩字。另外,今天的國際環境與100多年前的歐陸有很大不同,同時,德國與中國也是差異很大的兩個國家,19世紀德國崛起與20世紀初失敗的經驗教訓更多地是提供了一種大方向上要穩紮穩打、不卑不亢、亦不能操之過急的思路。中國現在更需要打鐵還需自身硬,在穩住國際環境的同時,在以不斷增長的軍事實力,尤其是海軍艦隊不斷強大的實力為依託,用和平的方式在世界完成經濟布局,同時與相關國家在競爭與摩擦的同時,保持不卑不亢、穩中求進、合作共贏、積極出擊、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精神走好這偉大的崛起之路。


啟示?

可能是沒有絕對陸權的前提下不要追求海權吧。。

其實中國更像鍍金時代(Gilded Age)的美國

亂鬨哄的大工地,瘋狂的,無序的創造財富。。

唔,還是有一點可以借鑒的,就是普魯士式教育。


人民需要提高思辨水平,國家需要提高洗腦水平吧。

最高贊得到的啟示竟然是憤青誤國,還是誤了上千年的誤國。

知乎是不是需要提高智商准入了?

南宋沒有憤青就不會滅亡了?

明朝沒有憤青滿清就不會對你虎視眈眈了?

清末沒有憤青列強就不會打中國了?

說的好像19世紀德國愛好和平,四處認慫,就能和平崛起一樣。

我認為,恰恰相反。

噹噹權者抱著自己手裡的三瓜兩棗不放手,畏首畏尾,該出手時不出手,也就到了國家要滅亡的時候了。

正如岳武穆所說:

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這句話到什麼時候都不過時。

國家擴張不是原罪,弱才是。


推薦閱讀:

TAG:歷史 | 政治 | 國家 | 發展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