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這樣長大的孩子 不能保證他成功 但能保證他快樂

我是一個對排球有陰影的人。

高中時期,因為喜歡打排球,被老師在全班點名批評,原因是打排球會影響學習。更糗的是,還被晾在教室門口罰站,然後被我暗戀的人看到,當時的心情就是,

要麼把排球踢飛,要麼把老師踢飛。

當然,最終的結果是,老師把我和排球一起踢飛了。

那時候,考試成績是衡量一個學生,好與壞的唯一標準。

就像《墊底辣妹》電影中所表達的那樣,

學校和家長在意的,永遠都只有分數,

學生的個人意願是不存在的,

學生的喜好是見鬼的,

學生的心理成長是可忽略不計的。

前兩天看了《墊底辣妹》這部電影,不禁唏噓:

如果當年我們也有一個坪田老師該多好啊!

這是一部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勵志電影。

在這部電影中,坪田老師(伊藤淳史飾)是一家補習班(青峰塾)的任課老師,

他為人爽朗又聰敏,逗比又勵志,

既是學生的老師又是學生的朋友。

他用投其所好的教育方式引誘孩子們學習,

用智慧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愛上學習,

用鼓勵和正能量給學生洗腦,

答不對題,就用別出心裁的懲罰方式恩威並施。

更重要的,他重視學生的心理感受,

把他們當做朋友一樣尊重、信任。

在他的指導方針下,

學年墊底的女高中生工藤沙耶加(有村架純飾),

成功考入了慶應大學。

無疑,沙耶加是萬分幸運的,

因為在她人生的岔路口,

她遇到了恩師坪田老師,

也因此,她的整個人生都被改變了。

從一個學年墊底不學無術自暴自棄的「渣子學生」,

到一個有決心有毅力有人生目標的拚命三郎,

再到一個成功考入理想大學,並用自己的努力影響了身邊的人的女大學生。

這期間的轉變,除了沙耶加自己的拚命努力之外,

還有兩個人,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坪田老師和沙耶加的媽媽(吉田羊飾)。

父母和老師,是孩子成長之路上,最重要的兩個角色。

既應該是孩子前路的燈塔,

又應該是孩子心靈的避風港。

在這部電影中,坪田老師和媽媽的教育方式,真的值得我們學習!

1 接受個性利用個性

好的教育,是要發掘學生自身的個性,並接受個性,然後合理地利用個性。

影片中,沙耶加第一天到青峰塾報道時,一身辣妹裝扮,

金黃色的捲髮、時尚露臍上衣、短褲、高跟鞋,

坪田第一眼見到沙耶加時,不可思議到目瞪口呆。

我想這畫面如果換了大多數老師,肯定會把沙耶加拒之門外,

然後貫以「壞學生」「這孩子沒救了」,

但坪田老師卻說:「好有型啊,你也教教我現在流行的時尚吧」

於是這師生二人在初次見面時,

討論的不是學習、知識、考試,而是露臍裝.....

也正因為如此「志同道合」的開場,

沙耶加在心理上,毫無抵觸地接受了這位老師。

坪田並沒有因為外表就歧視沙耶加,

誰說時髦辣妹就不能考名校?

誰說學習好就必須要乖乖女?

誰說愛打扮愛時尚就不是好孩子?

一個人的個性,僅僅是他獨有的性格特質而已,

這不應該是衡量一個人,素質、能力好壞的標準。

坪田老師問沙耶加考東大怎麼樣,

沙耶加說:「那裡都是挫男吧」

於是老師非常聰明地說:「既然這樣,那就應該去慶應啊,慶應里可是帥哥集中營啊」「模特和美女也很多,說不定你可以成為女主播,說不定還有可能嫁進豪門啊」

想像一下如果換了大多數老師,同樣的對話,他們會怎樣回應呢?

「挫男?帥哥?成績這麼差還想著這些?」

或者提出一大堆老生常談的道理,什麼學生要以學業為主....

其實我們根本一個字也沒聽進去好嗎....

個性並沒有好壞之分,它是一個人的天賦、興趣所在,因人而異,

誰說愛追星愛看帥哥的學生就不會有好的未來?

誰說只有考100分的學生才會有前途?

不喜歡語數外,沉迷籃球的同學,後來進了國家隊;

物理從來不及格,但英語超級棒的同學,後來出國留學了;

喜歡化妝打扮的女同學,後來成了美妝博主;

整日看小說胡言亂語寫文章的同學,後來當了作家;

喜歡玩遊戲的同學,現在是一家遊戲開發公司的老闆,年入好幾百萬。

更重要的是,除了物質,他們還收穫了快樂!

因為他們每天所從事的事業、工作,是自己所喜愛的事情!

不單單是為了錢去做,也不會每天硬著頭皮去上班,

做事情本身就是一種快樂!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自己,

都有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個性,這是上蒼賜予每個人的禮物!

所以我覺得人的個性不但不應該加以約束,

反而應該被無限釋放才對,

千篇一律又有什麼意思呢?

對於不同個性的學生,父母和老師應該接受並擅於利用他們的個性,

利用他們性格中獨一無二的天賦、興趣、喜好,

並利用這種個性去產生正面的作用,

推動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使他們既能收穫快樂的人生,又能成為對社會有價值的人。

就像林清玄先生所說的那樣:

好孩子不是得第一名,而是被喚醒了內心的種子!

林清玄先生說:世界上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就像種植物一樣,山坡地種竹筍、香蕉,沙地種西瓜和哈密瓜,爛泥巴里種芋頭,不同植物適合不同土地,不是只有一個樣子的。

這個世界的悲哀就是把所有不一樣的小孩集合在一個校園裡,希望教育成一樣的樣子,這是個大問題。

要根據孩子的特點來教育孩子,就是喚醒孩子內心的種子。

2 授之以漁比授之以魚更重要

除了教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授獲取知識的方法。

在電影中,坪田老師採用了,別出心裁的教學方法,

不但讓學生愛上學習,更讓學生學會學習。

比如,對於日本史的學習,坪田老師為沙耶加想的方法是,

看日本史漫畫書,

這是一個有趣的學習方法,

而不是硬著頭皮背誦枯燥的書本,

結果沙耶加不但不再討厭學習日本史,還愛上了日本史,

學習成了沙耶加的樂趣並享受其中。

老師提問時,答錯題會有懲罰遊戲,

答錯題的話,沙耶加就要把假睫毛卸掉,

再答錯的話,就要把妝卸掉。

哈哈,別出心裁的懲罰方法啊!

這對於一個這麼愛美的辣妹來說,

比什麼抄書20遍、操場跑10圈,有效一萬倍啊。

再比如,如果學完一本英語書,就給學生看老師的糗照。

在補習班裡,學生可以隨意與老師開玩笑,

對老師說:「如果你再這麼土下去,會教不到女朋友哦」

讓學生覺得老師就像身邊的好朋友一樣自在,

自然願意聽老師的話。

坪田老師教給學生們的,除了學習的知識,

還有更重要的是學習的方法。

他讓沙耶加在做慶應大學歷屆考試的題集時,

要總結慶應大學考試的出題意圖,

然後有針對性地去努力。

學習方法這件事,不僅是在學生時期很重要,

對於今後走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也至關重要。

我們都知道做一件事除了要動手之外,

更重要的是動腦,

想要做成一件事,光靠蠻力瞎使勁只會事倍功半,

只有掌握事物內在的運轉規律,也就是「方法」,

才是正向的努力,才會事半功倍。

3 重視心理健康

在中國的教育中,學生心理的健康,似乎是被遺漏的環節。

學校、老師和家長,在乎孩子們的成績、學業、前途、身體健康,

卻很少去在意孩子們的內心。

他們不在意你開不開心、快不快樂;

他們不在意你喜歡不喜歡、想怎樣不想怎樣;

他們不在意你的想法、感受、精神需求。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學生,

自殺率、抑鬱率特別高的原因之一吧。

就像電影中沙耶加的弟弟龍太(大內田悠平飾),

這是一個,被迫背負父親夢想的孩子,

父親希望兒子成為棒球手,

那是他年輕時沒有實現的夢想,

龍太從小在父親逼迫式、填鴨式的教育方式下長大,

沒有自己的想法,沒有自己的意願,

最終成為一個連自己喜歡什麼、能做什麼都不知道的人,

只能活在,沒能替父親實現夢想的陰影下。

而沙耶加的媽媽,與爸爸的教育方針截然相反,

她非常在意孩子們的內心感受,

從不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比起前途、學業,她更希望孩子可以快樂的成長。

媽媽鼓勵沙耶加考明蘭女子中學:「如果去那所學校,一定有不一樣的世界等著你哦,只要進去了,即使不學習,自動升學式的高中大學都能上,沙耶加只要做讓自己歡欣雀躍的事就行了。」

媽媽既重視沙耶加的學業前途,但更重視沙耶加的內心感受,她希望沙耶加可以做讓自己歡欣雀躍的事,她更希望沙耶加快樂,希望沙耶加做自己喜歡的事。

沙耶加穿了很短的裙子、畫了很濃的妝,

媽媽還是微笑著心平氣和地說:「正常化妝的話會更可愛哦」

相信這種情況,如果放到很多父母身上,

上演的估計會是馬景濤式咆哮的版本吧,

然後強迫孩子去怎樣怎樣做,美其名曰「孩子就得管」。

其實孩子即使表面上被迫聽從了,

但這種強制性教育方式,

並不能真的改變他們,

反而讓他們越來越叛逆,與父母越來越疏遠。

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孩子,在外面和在家裡,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模樣,

在家裝成個乖寶寶,出門立刻換上短裙畫上濃妝。

與其如此,不如讓他們把真實的樣子,展現在父母面前豈不是更好,

這樣才能在成長過程中,準確掌握他們每個時期,內心和行為的變化,

然後在必要的時候,旁敲側擊,從旁輔助,幫助他們糾正航向。

4 品格教育

在電影中,有個情節深深打動了我,

校長逼迫沙耶加說出吸煙的同夥,否則就給予處分,沙耶加不肯出賣朋友,

媽媽對校長說:「確實吸煙是不可以的,作為父母也應該讓她深刻反省,但是校長,為了自己而出賣朋友,就是這個學校的教育方針嗎?如果真覺得這是好的教育方式,我女兒甘願退學,對於什麼都不說的女兒,我深感自豪。這個孩子真的是個好孩子。」

即使沙耶加要被退學,但媽媽更重視孩子的品格教育!

沙耶加寧願被退學,也不出賣朋友,媽媽說「對於什麼都不說的女兒,我深感自豪」,

沙耶加確實做錯了事,但在品格上,她是個好孩子,

就如媽媽所說「這個孩子真的是個好孩子」。

做錯事可以改正,但一個人內在的品質才更重要,

一時的成績好壞只能代表他現在的表現,

而良好的品格,確會決定他一生的命運。

網上的短視頻中,經常會有學校暴力事件出現,

相信大家也都看過,

我記得之前看過一個視頻,

毆打虐待同班女同學,之後還錄下視頻,

視頻中,始終縈繞著被虐女同學的哭聲,和施暴者邪惡的笑聲。

還有一個報道,

一個小學生,將同班同學的頭,按在糞坑裡,差點導致窒息。

每當看到這樣的新聞,

我都會不寒而慄,

一個半大不大的孩子,

竟然會對同學,做出這麼殘忍的事情,

我不敢想像,他們長大成人之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所以我想,在學校和家長,過分看重成績的單一的教育方針下,

一個孩子品格的教育,更為重要!

5 信任和肯定

在電影的結尾,沙耶加如願考上了理想大學,

還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了身邊的人。

完成了從「不良渣子」到「給別人帶去正能量的女大學生」的轉變。

這期間,每一次的灰心與無力背後,

都有個像太陽一樣溫暖的人,

在始終照耀著她,信任著她。

沙耶加向學校表決心,

說自己要考慶應大學,

學校的反應居然是:「什麼?你這樣的渣子也想上慶應?放棄吧!」

而坪田老師說:「我認為沒有不行的學生只有不好的老師」「沙耶加並不是渣子,她是存在著無限的可能性的優秀的女生!」

而在學力測驗中,沙耶加錯得一塌糊塗,

不但沒有一題答對,而且答案還錯得很離奇,

將聖德太子翻譯成聖德胖女人,

但面對如此學生,坪田老師並沒有批評指責,

更沒有輕蔑過激的言語,

而是一副萌到飛起的好奇臉,宛若看到稀世珍寶:

「像這樣離奇的解答真是第一次看到啊,你的想法真是天才級別的呀,雖然全部答錯,但所有解答欄都填滿了」

沙耶加:「如果蒙對了就走運了」

坪田老師:「對,就是這樣的積極向上的態度,非常的好」

這是沙耶加的人生中,第一次有了目標,

她再也不是那個自暴自棄的「渣子」了。

其實人就是這樣給點陽光就會燦爛的生物,

遇積極就會更積極,遇消極就會更消極,尤其是孩子。

很多時候成就一個人的並不是精神上的逆境,不是批評指責,

而是精神上的順境,是信任和肯定。

記得有個朋友說,有一次他對媽媽說:「你做的紅燒肉真好吃」

接下來,他吃了一禮拜的紅燒肉。

即使沙耶加只對了一道題,得了5分,老師依然與沙耶加拍手歡呼,

因為比上次的0分進步了。

在坪田老師的信任和肯定下,

沙耶加竟然早早跑到補習班學習,比所有學生和老師到的都早。

不僅如此,她還開啟了拚命三郎模式,不僅在補習班學習,在家學習,在回家的路上,也要邊騎自行車邊背單詞。

「我也想變聰明,變成老師那樣的人,為了別人的未來,拚命努力的人」。

這樣的話,出自一個被學校稱作「渣子」的「不良學生」之口,

沙耶加努力的動力已經由「為自己」的小愛而上升到「為別人」的大愛,

我相信,一個心存大愛之人,一定會有美好的人生。

沙耶加的努力還影響著身邊的人,

朋友們因為沙耶加堅持不懈的努力而「改邪歸正」:

「不管別人說什麼都堅持不懈努力的沙耶加,太帥氣了,我們也要給自己找一個目標了」。

總之,《墊底辣妹》真的是一部勵志又實用的教育手冊。

看了之後,一定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感悟。


推薦閱讀:

TAG: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