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阿拉斯加坐船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大家好,我是剛從阿拉斯加回來的蘇叔叔,已經預告了很久的阿拉斯加北上行程終於結束了,也到了我交作業的時候。

這次蘇叔叔搭乘公主郵輪旗下的珊瑚公主號:

從加拿大溫哥華出發一路北上:

停靠阿拉斯加的第一座城市凱奇坎

州首府朱諾:

白通-育空鐵路的起點史凱威等三個港口。

還第一次以景觀巡遊的行程去了心心念念的冰河灣國家公園

以及學院峽灣

最終到達阿拉斯加最大的城市安克雷奇

整條8天7晚的航程,涵蓋了有高山冰川夾道的內灣航線和直通阿拉斯加腹地的阿拉斯加灣。

溫哥華-科奇坎-朱諾-史凱威-冰河灣-學院峽灣-安克雷奇(惠蒂爾)

經過了這次旅程,蘇叔叔算徹底搞清楚了為什麼阿拉斯加每年的航季只有五個月,卻仍然是郵輪客心中無可取代的「有生之年必去航線」。

咱們一條條說。

阿拉斯加是片怎樣的土地?

作為美國的第49個,也是最大的州,阿拉斯加和美國本土隔著一個加拿大。這片偏居在北極圈兩側的廣袤土地,光是地形地貌,就夠生活在城市裡的你我驚嘆好幾天。

那麼多冰川

在國內深藏在青藏高原和天山山脈的冰川,在這裡抬眼就是。

阿拉斯加是地球上冰川最密集的地區之一,差不多十萬條冰川覆蓋了整個州3%的土地,水量佔美國整個淡水儲量的四分之三。

為了照顧和蘇叔叔一樣對數字不敏感的你,咱們還是直接上圖吧。

蘇叔叔這次近距離遇到的第一個冰川,是距離州首府朱諾只有十來分鐘車程的門登霍爾冰川

阿拉斯加人看冰川啊,就和上海人看黃浦江一樣,是家常便飯,飯後散散步,就到了。

不過,熟悉郵輪的朋友肯定知道,要看冰川,冰河灣國家公園才是重頭戲。

在這個每天只接受兩艘郵輪的國家公園裡(謝天謝地公主郵輪是其中之一),有十一條入海冰川(tidewater glacier)。

啥叫入海冰川呢,就是冰川從山頂一路傾斜而下,直至入海。冰河灣里的馬傑瑞冰川就是其中美得最有壓迫感的代表。

足有1英里寬的冰牆橫亘在面前,最外側的冰柱時不時地從這面牆上裂開,轟然入海,帶來「冰川雷鳴」,以及一座座漂浮的冰山和宛如星辰點點的浮冰。

唯一能被肉眼捕捉到的藍色光,就留在這片緩慢流動的冰層中,會讓你幾乎忘了世界上還有除了藍白之外的第三種顏色。

從這樣的冰河灣出來,蘇叔叔本來覺得已經沒有什麼冰川能打動我了,然而學院冰川在一天之後,就用綿延不斷並列于山脊間的冰河教我做人。

當「哈佛」和「耶魯」迎面而來,各大文理學院分列兩邊,蘇叔叔除了被震撼到說不出話,也思考了一下,哦,原來老美也迷信名校(大霧

那麼多森林

如果你以為高緯度地區只有雪頂高山和光禿禿的苔原,那你可太小看太平洋的風了。海風遇到阿拉斯加山脈和加拿大海岸山脈,把水汽留在了山的這邊。

所以,沒想到吧,阿拉斯加有雨林。

在凱奇坎的林中散個步,你會懷疑自己來的到底是阿拉斯加還是阿拉共青森林公園。唯一的區別可能是凱奇坎的樹更高更密。

其實不只是凱奇坎,在朱諾的羅伯茨山上,在白通-育空鐵路的沿途,綿綿不絕的除了山巔的白雪,就是深綠色的密林。

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動物

冰川樹林,構建了阿拉斯加的生態系統。這就讓阿拉斯加航線除了能看到攝人心魄的大景觀,也能看到生活於其間的小動物(當然其中的一些可真的不算小

海里游的

下邊向你走來的,是保證能陪著你一路向北的海洋哺乳動物。

會游到水面呼吸的座頭鯨,因為超級大的身型,和一個騰身就翻出水面的大尾巴,最好辨認。

除了在朱諾選擇一條看不到就退錢的觀鯨線路,在航海日的下午,隨便去甲板上晃晃,你也能看到它們。

當然,如果選擇去專門觀鯨,你還會順帶喜提一坨坨懶洋洋趴在海邊曬太陽的海豹和海獅。

在整個內灣,除了上邊提到的這些,你還能看到成群結隊像下餃子一樣在水面跳躍的海豚,和高高豎起背鰭的虎鯨。

而進入冰河灣和學院峽灣,蘇叔叔的人生榜樣——躺平了隨波逐流的海獺,就會在船兩側,揣著手時不時出現了。

路上跑的

除了海洋,阿拉斯加的山林中,也有不少大傢伙,比如幾乎成為阿拉斯加象徵的棕熊。

得益於每年七八月的三文魚洄遊,這裡的熊日子過得特別輕鬆。大嘴巴一開,鮮魚自然來。充足的食物供給,也讓「熊出沒」的幾率大大增高。你甚至不用專門選擇一條觀熊的路線,只要等等大巴,就能和過馬路的一家子迎面遇到。

圖片來源:攝影師 湯俊

除了熊,麋鹿、馴鹿、北美野牛等等也有可能在你的旅途里出現。

不過對於不少人(比如蘇叔叔)來說,最想看的其實不是野生動物,而是雪橇犬們。

天上飛的

除了哺乳動物,阿拉斯加也是觀鳥的好地方。

海鷗這種隨處可見的咱們就不說了,獃頭獃腦的海鸚在這裡很常見,美國的象徵白頭鷹,也是一個抬眼就能看到。

除了動物,還有人

儘管全州只有74萬人,和崇明島差不多,但密度極低的人類也是這片土地上不能忽視的一方力量。

原住民

作為這片土地曾經的主人,儘管現如今原住民的人口比例只有14%,他們的文化,依然與這片土地相伴而生。

沒有文字的北美原住民們,把他們的傳說和歷史刻在圖騰柱上,用最直觀的視覺方式,證明著自己在阿拉斯加的存在。

伐木工人和淘金者

阿拉斯加的大片森林,是天然的木材工廠,伐木工人很自然地成了第一批進駐這裡的美國人。

而大家都知道,在數百萬年前死去的原始森林,會變成煤礦;山間的小溪會吸引洄遊的三文魚,所以這裡吸引採礦者和捕魚者也就不讓人意外了。

不過,阿拉斯加最著名的,可能還是淘金者。克朗代克的金礦為這裡帶來了大量的移民,阿拉斯加現存的城市不少都是因此而建。

更重要的是,淘金大軍還給這裡留下了世界上最美的鐵路線——白通-育空鐵路。

這條鐵路連接了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育空地區,在史凱威坐上復古火車,只需要一個半小時,你就能跨越一次國境線。

遊客

當然別忘了,還有你。

每年來到阿拉斯加的遊客逾百萬人,早已超過了阿拉斯加的常住民。不少只有一兩千人的小鎮,會因為郵輪停靠,一下子湧入十倍的人口。

每個希望在阿拉斯加看到風景和動物的人,其實也就成為了這片大地的一部分。

所以,如果你也和蘇叔叔一樣,被看不完的冰川、森林、雪山、動物所蠱惑,想成為這些人中的一員……那麼,咱們下期不見不散!

關於阿拉斯加你已經了解了不少,下次,蘇叔叔會著重講講這條航線的扛把子公主郵輪,以及大家都去阿拉斯加,他們到底好在哪兒。


推薦閱讀:

TAG:阿拉斯加 | 郵輪 | 淘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