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對悟道之拙見

道德經開篇即云:道可道,非常道。簡單翻譯就是「道」如果可以說出來,那就不是「「道」」。

雖然「道」不可道,但觸類旁通,又何嘗不是種樂趣呢?

何為「道」?借馮友蘭馮老之言,「道」分兩種,第一種是老子所說的「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第二種是「天道」,即上天的「道」,例如因果報應、陰陽轉換亦或是易經

等所指出的普遍真理。

先說第一種,老子的「道」,我理解是最原始的某種能量,因為「道」,它生化了萬物,也主導著萬物,所以無法真正的追本溯源,這個「道」是所有事物最本質的核心,萬事萬物都離不開「道」。為什麼又是「道」可道非常道呢?其實我們人或多或少都有對「道」的理解,但是「道」不能特指是某種事物,它無窮無盡,只要給它下了定義,那必然會進入局限,無法全面透徹的了解「道」」,如果把「道」比作撒哈拉沙漠,我們對「道」的理解僅僅是沙漠中一粒粉塵,理解了粉塵就代表著理解整個撒哈拉沙漠,那豈非是管中窺豹?

第二種「天道」,就是上天存在著某種規律,像易經中的乾卦而言,可以用在事業上,也可以用在仕途上,就看自己怎麼用,例如乾卦的六爻

分別是: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從底下算起,第一爻潛龍勿用就是有能力沒機會的時候不要鋒芒畢露,等待時機;第二爻待到時機成熟並對局勢了解後,就可有根據的表現自己能力,容易有貴人賞識;第三爻就是有所表現後更要每天提升自己,並且謹慎對待當前形勢,因為這種形勢下最容易犯錯;第四爻是就是抓住機會後是否決定要冒險,這是危險也是機遇,所以看自己有沒累積好實力,是否準備放手一搏;第五爻是飛龍在天,你成功了,終於可以大展拳腳;第六爻就是亢龍有悔,你飛得太高把能力發揮的淋漓盡致,反而會生禍,這個「禍」有可能是小人陷害、法律制裁抑或是身心受傷,可以看看很多網紅才沒火多久就遭到封殺,或者他們的火已經是人生巔峰,卻因平日不注意言行而遭到懲罰。

這只是個人的一些拙見,易經把普遍真理說的很透徹,只看自己怎麼去理解,但也不能完全按著易經中的卦象去預估事情的發展,因為易經占卜中還存在有正卦、綜卦、互卦、錯卦、變卦等情況,說明「天道」也不是隨便能讓人猜透的,只能靠自己的能力和修為去領會,個人能力有限在此就不過多探討。

那什麼是悟道呢?個人理解是冥冥中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如果將人比作樹,悟道的人就如同見到陽光的樹木,有了一個明確的方向,只要朝著陽光進發就能通過光合作用得到自己的養分,而沒悟「道」的人如同房間的植物,見不到陽光只能盲目吸收水分,得不到真正的滋養。

所以道法自然,這個自然不是大自然,大自然是外來辭彙,「道」應該是自然而然,就如同植物會嚮往陽光自然而然的成長,並非是在黑屋中幻想有「陽光」存在而成長,這個幻想的「陽光」,就如同我們刻意的認為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並非是「自然」的實相。

所以又說「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把內心不必要的慾望和想像去除掉,才能沒有干擾,才能看到事物最本質的真相。就如同我們戴眼鏡,過多的雜念如同眼鏡片上的灰塵,會干擾我們真正看清眼前的事物。因此我很贊同為道益損,過多的刻意必然會誘發我們過多的干擾,正如禪宗的慧能所言: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慾望也是刻意的一種表現,但道家不鼓勵你剋制或者放縱自己的慾望,而是從內心上消除慾望,所以又有「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這是消除慾望的手段,而不是讓我們剋制慾望,只有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接觸,才能讓內心更加的穩定。但當下的社會而言,既有工作和生活上的壓力,又有手機等多媒體的干擾,要真正做到這些,社會不允許。

所以當下悟道真的難於登天,記得我回答過一個問題,為什麼古人的智慧會比現代人要高,在這個回答下有不少知友進行調侃,認為現代有智慧的人比古代有智慧的人多的是,還舉了很多例子。其實我不太認同這些回答,現在社會節奏快,你再是有智慧也只能跟著社會的節奏轉,可能在事業方面會做出成績,但是精神境界方面,存疑。

所以古人推崇天人合一,而不是人人合一,如今我們大多數都是人人合一,受他人及社會影響,我們認為的目標也是他人或社會在無形中給我們灌輸的,從而有了刻意,並非是自然而然的目標。這個「天」是超道德價值的,什麼是超道德價值?通俗的講,如果遵守社會規則及友善待人是道德價值,那掙脫社會束縛,遵循更高次元的標準(如上帝、上天、大自然、宇宙)的規則就是超道德價值。超道德價值要靠自己去領悟並且遵循,例如宗教都有代言神或上天的宗教領袖,究竟這個宗教領袖是代表上天還是代表他自己呢?沒人能回答。

前面已經提到過,內心真正無欲的人才能感知這種超道德價值,並按這種價值去實現自己的理想,這才是真正天人合一,也只有天人合一,才能真正感知到「道」的存在。


推薦閱讀: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