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世民死後不是李治上位而是李恪或李泰會怎麼樣大唐會有什麼不同樣?

李恪能武,李泰能文為什麼要讓最不起眼的李治上位


唐高宗李治:

母親長孫皇后,是唐太宗最為溺愛的兒子,也是唐太宗唯一親自撫養長大的兒子。

李治一出生,唐太宗就下令只要是這一天出生的人都能得到糧食,隨後又大宴五品以上的大臣。甚至據說就在李治出生三天後的「洗三朝」時,長孫皇后將當年丈夫從晉陽宮中得來的玉龍子與綴滿珍珠的襁褓一併賜給了這個小兒子。從此,這枚「廣不數寸,而溫潤精巧,非人間所有」的玉龍子就成為了唐朝的吉祥物,由皇帝們代代相傳。

貞觀5年李治被封為晉王,貞觀7年,唐太宗將李唐王朝的龍興之地并州太原府封給了這個小兒子。而李治也很不辜負父親的厚愛,從小就很聰慧,對父母也十分孝順,唐太宗曾經考察他對《孝經》的理解,李治是對答如流,唐太宗聞言更是高興萬分。

貞觀十年六月己卯,長孫皇后崩於立政殿,年僅七歲的李治自此失去了自己的母親,不過幸運的是,唐太宗以加倍的父愛彌補了這個最疼愛的小兒子,他沒有因為妻子的去世而讓李治出宮或在皇宮某處單獨居住,而是將李治兄妹留在自己的寢殿一同照料,於是《唐會要》上便留下了這樣一筆記載:「晉王及晉陽公主,幼而偏孤,上親加鞠養。」褚遂良也親口說過:「然晉王,陛下親自撫養,至於成立,上聖深慈,偏所鍾愛。」而放眼整個大唐王朝,被皇帝親自撫養長大的皇子唯有李治一人,這是怎樣的一種深情鍾愛與殊榮!

不過唐太宗對這個小兒子的偏愛並不止於此。在李治已經遙領并州都督的情況下,唐太宗又加封他為右武候大將軍。貞觀16年,李治更是連自己的封地都沒去就直接上朝參與政事了。對此,史書上特別用了「特深寵異」這四個字來形容唐太宗對李治的溺愛之情。

貞觀17年太子李成乾被廢,為了同時保住承乾、李泰、李治這三個心愛的兒子,唐太宗果斷立了李治為太子。李治被立為太子後,唐太宗對李治的寵愛一如既往,甚至可以說是更甚以往。李治的長子李忠出生,雖然只是庶出,但唐太宗仍十分高興,不僅在宴會上「酒酣起舞」「盡日而罷」,還一反皇孫只能封郡王的制度,破例將李忠冊封為了親王。

而唐太宗先前一直將寶貝兒子安置在自己寢殿的一側,儘管李治在宮外有一座「盡一坊之地」的晉王宅,但即便是李治被立為太子後,唐太宗也沒有讓他按制出宮居住或住到東宮去。直到貞觀18年劉洎上書,唐太宗這才令劉洎和岑文本同馬周按日輪流前往東宮,與皇太子談論。結果維持了沒多久,唐太宗又讓兒子回到了身邊,貞觀20年褚遂良也忍不住上書,唐太宗這才答應了讓李治每個月一半的時間住到東宮,一半的時間仍留在自己身邊。

貞觀19年唐太宗親征高麗,李治身為太子留守後方。自幼與父親朝夕相伴的李治非常不舍,連日哭泣,唐太宗便對他說道:「你自幼在我身邊,像嬰兒一樣,我此番出征,你正好可以藉機鍛煉一下,為什麼要哭呢?」李治則回答道:「我7歲時母親便去世了,父親你一直把我帶在身邊,朝夕相處,從來沒有分開過,一想到我們要分開,我就忍不住傷心。」唐太宗聞言也淚流滿面。於是唐太宗為了彼此能夠及時了解對方的狀況,首創了飛表奏事制度,李治還要求父親在收到他的信後要立即回信。

而且就在唐太宗親征高麗之前,李治是一路送到了定州。直到不能再送了,面對依依不捨的愛子,唐太宗就指著自己身上的衣服說:「不到我們父子二人再相見的時候,我絕不會換下這身衣服。」 所以唐太宗的這件衣服是穿髒了又穿破了,連大臣都看不下去了勸他換一件,他卻死活不肯答應。後來唐太宗聽說李治正在趕來迎接自己的路上,於是迫不及待地帶領三千護衛率先飛奔進入了臨渝關,途中正好與李治相遇,直到此時李治進獻了新衣服,唐太宗這才換下了身上這件已經穿爛了的袍子。

等到唐太宗征遼回來後又準備巡幸靈州,本打算帶著李治一起前去,結果張行成上疏說:「臣聽說皇太子要陪同陛下一起去靈州,不過臣認為與其陛下因私愛而讓太子陪同巡幸,不如趁此時讓太子留下來監國,接待百官商議朝政決斷眾事,熟悉朝廷事務,這樣既可安定京師重鎮,而且又可向四方顯示太子的聖德。」唐太宗認為他說的有理,便將他加封為從三品的銀青光祿大夫。

貞觀23年,唐太宗駕崩,李治即位,是為高宗皇帝。李治即位後開創了有貞觀遺風之稱的永徽之治,在位34年間,百姓生活水平持續改善,人口持續增長;大唐版圖也一度拓展到最大,不僅對西北和海東的用兵很有成果,而且基本平定了突厥叛亂,就算是對吐蕃的作戰有所失敗,但在晚期也已基本穩定了對吐蕃的態勢。

至於所謂的李治晚年被武后把持朝政的問題,事實上與臆想中的唐高宗對武后言聽計從的場景截然相反,史書中處處可見的是武后在一心討好著唐高宗,小心揣摩著唐高宗的心思。

知道唐高宗一心想將母親長孫皇后的親蠶禮發揚光大,所以武后的親蠶次數堪稱是有唐之最。知道丈夫提倡節儉,所以武后主動將皇后裙子上的十三個褶子改成了七個。知道丈夫厭惡外戚坐大,所以武后身為昭儀的時候就特意寫過一篇《內訓》,當了皇后之後更是制出一部《外戚誡》,並「以身作則」,唐高宗活著的時候,武家人在朝堂上不見蹤影,直到唐高宗駕崩,武后這才有機會將武家的人一個個全部安插在朝廷的要職上。

甚至翻遍史書不僅看不到哪位宰相大將是武后任命的,能看到的卻是當年力挺武后登上後位的那些人,除了許敬宗外沒一個落著了好下場,倒是那些屢屢被武后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的,備受唐高宗的青睞。

例如,武后當年恨王皇后與蕭淑妃恨得非得將這二人一一弄死才算完,死後對其子女家族的種種羞辱更是不用多提,唯獨拿王皇后的族兄王方翼沒有辦法。是武后寬宏大量嗎?史書中可是明載了她對王方翼「欲因罪除之,未得也」的經過。然而,當王方翼在高宗一朝青雲直上官運亨通的時候,「生殺予奪」的武后除了眼睜睜地看著,還能做什麼?

又如,長孫無忌對武后立後一事多有阻撓,武后對此也暗恨在心。雖然長孫無忌最後失勢了,然而事隔不到四年的時間,長孫無忌的嫡孫長孫延便回京做了一名正五品上的官員。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就在武后稱「天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唐高宗便下詔追復了長孫無忌的官爵,將之陪葬昭陵,又命其曾孫長孫翼襲爵趙國公。而此時「把持朝政」的武后又在哪呢?

再如,扶持武后登上後位有功的李義府、袁公瑜、崔義玄等人被唐高宗流放的流放,貶的貶的時候,「大權在握」的武后又做了些什麼呢?為何只能等到唐高宗駕崩後,才想起來這些人「在永徽中有翊贊之功」,這才大肆追封一番?

武后若是真的對唐高宗有那麼大影響力的話,真的是生殺予奪大權在握的話,那麼想必處理掉王方翼、長孫延這些人絕對不在話下,而將李義府、袁公瑜等人好好提拔提拔更是舉手之勞。然而縱觀史書,唐高宗發話的時候偏偏看不到武后的身影,唯有等到唐高宗不在了,武后才敢出面收拾這些曾經恨之入骨之人,追封當初於自己有恩之人。所以武后也只能等到唐高宗死後7年,利用自己皇太后的身份,一步步苦心孤詣,這才坐上了女皇之位。

如欲閱讀更多原創文章,請移步:

唐太宗給吳王李恪準備的四字催命符:英果類我_金明枝_新浪博客?

blog.sina.com.cn


先上答案,李恪不可能上位,李泰還有點可能,李泰或其他皇子乾的比李治好還是差說不準,但是唯一女皇帝武則天肯定沒戲了。

首先,李恪沒戲。

第一關嫡庶大關李恪就被淘汰了,李恪庶出就是沒資格,古代嫡庶之分可嚴肅了,嫡庶的差距比我們以為的要大的多,可不是網文寫的庶出自帶主角光環聰明努努力隨隨便便就能逆襲了啥的,太子是嫡長子這就是準則,李世民自己還是嫡出呢,文治武功哪點差?還得弒兄殺弟才能得太子位呢;第二關:李世民對其態度,長孫皇后所出三子不僅是嫡子,而且眾所周知李世民和皇后帝後情深,所以長孫的子女李世民自然寵成寶啊,而李恪是被冷落的典型代表,就因為踩壞了莊稼結果被太宗罷了官,他出外任職的時候,太宗說:「父子之情,豈不欲常相見耶?但家國事殊,須出作藩屏。」但是呢,轉個頭就給李治寫信「憶奴欲死,不知何計使還,具,耶耶」,這對比之慘烈,說李恪是撿的我都信。

其次,就是因為李世民太過疼愛三個嫡子所以李泰出局了。

李承乾作風荒誕李世民都不想廢太子,反而煞費苦心地將魏徵任命為太子太師,直到李承乾謀反才廢,而且還留下了他的性命(後來的老五李祐謀反直接被賜死),李泰呢,太宗也是萬般溺愛,正是這樣使得李泰覬覦太子之位,與李承乾交惡,兄弟倆針鋒相對,李治呢,自長孫去世後,李世民就把他帶到身邊來自己拉扯大,所以李治的性子太宗不能再清楚了,李治文弱仁孝,與兄弟和睦,太宗想保全仨兒子便立了李治。

再次,作為一個皇帝,李治是一個有作為的君主。登基之後把太宗時候的三日一朝改為一日一朝,勤勉執政,首先扳倒了舅舅長孫無忌直接掌握政權,不受人制約,打擊關隴集團自己組班子,堅決廢王立武,編出《唐律疏議》,有任人之明,能用能廢,自己提拔很多人,培養軍事人才,平定漠北,滅亡高句麗和西突厥,開創了唐朝版圖之最(可惜她老婆上位以後全丟了)。

治世稱為永徽之治,前續貞觀之治,後啟開元盛世,還能到泰山封禪,謚號先是天皇大帝,李隆基上位以後又改謚為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請問這是不起眼的皇帝嗎???天公不作美啊,國家政通人和了,李治身體不好的毛病也來了。更何況李治最倒霉的是前有玄武門兵變貞觀之治的老爸,中有一代女皇的老婆,下有開元盛世的孫子,這麼個尷尬位置想刷存在感,難於上青天,李俶好歹還能在大唐農藥的玄宗末期出出風頭,李治這個情況到哪去都只能做綠葉襯主角吶,編劇不把李治寫的昏庸懦弱怕老婆就謝天謝地了,看看《武大頭傳奇》《至尊紅顏》里李治的形象,媽耶那還能再糟心點不。

最後,沒有李治,武則天連出場的戲份都沒。這夫妻倆能有機會搭一塊去兩個原因,第一,太宗並不喜歡武媚娘,太宗喜歡長孫皇后那一掛的,畢竟少年結髮,而且長孫皇后為了李唐都能勸兄辭官,一心一意為李唐家,要我我也喜歡啊,就連後來稍微受寵的徐惠都有小長孫之稱,武媚娘在太宗身邊十多年實在是一點水花都沒,一直是剛進宮時封的才人,十多年就留下一個馴馬的事還不合太宗的意,本來女人地位就低,還不受寵那不是可有可無嗎,還是范冰冰的《武大頭傳奇》,武媚娘和李世民就這樣都能腦補出60集的劇情,媽耶編劇請收下我的膝蓋。第二,上面說了李治是太宗拉扯大的,直到貞觀二十年才離開太宗寢殿回東宮,有哪個皇子能像李治這樣在宮裡來來回回晃,這一來二去,好嘛倆人看對眼了,這看對眼就是看對眼了有啥法子,而且以武媚娘在宮裡的地位哪能當的起李治的後媽,姨媽都當不起。後來李治打擊關隴士族把她扶上了皇后的位置。

武則天是怎麼從後宮走到朝堂的呢,感謝李治。上面說了,李治最大的問題就是身體不好,體弱多病,李治的風疾發作起來最嚴重的時候目不能視,不能操持政務,那朝政給誰打理?大臣宰相?別忘了李治的權力都是從顧命大臣自己舅舅那裡拿回來的,給太子?先不說太子能力咋樣,李治病弱也是熬了一二十年才真正去世的,讓太子處理政務萬一收不回來翅膀硬了咋辦,而且皇子謀反的不在少數,李治只是想養一陣子病不是養的朝堂都不用他操心了,這個時候一個很好的選擇就是他的老婆,他老婆有個非常大的優勢:和娘家關係不好,武則天異母的倆哥哥以前對她們母女倆很不好,武則天當了皇后藉機報復把這倆哥貶黜到外地後來死了,這對李治是件好事,不用擔心外戚為患,當然,李治肯定也是看到了武后的能力的,應該是賞識她的,讓她參與政務,這一用起來可是個得力助手,發病了他就在後面養病,武則天做二把手,在前面處理工作,上次看到有這樣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是呂后殺韓信呢,後在前面下手,劉邦在後面坐享其成,夫妻雙打就是666,武后權力都是李治放手給的,說什麼最後武則天操控李治的可以歇歇了,李治雖然病殃殃的,實權兵權都還攥手裡呢,李義府可是武后的支持者,李治治他,他照樣倒台,王方翼,武后政敵,李治重用他武則天就不敢動他,只能等李治死了才能找機會流放他。總之武則天這一生最要感謝的就是李治了,要不然難有出頭之日。李治應該以為武后撐死也就是個呂后,別說他想不到,這時候的武則天恐怕也不敢想自己以後會做皇帝吧,李治之後老三李顯登基然後是李旦,這倆兄弟太廢柴了,不夠他媽玩的呀,而且權力的誘惑恐怕是我等普通人感受不到的,李治死後獨攬大權的滋味應該要爽歪歪了,而且武承嗣等一幫人在後面搗鼓來搗鼓去,說你該做皇帝呀,武則天這麼手腕強野心大的女人那還不蹭蹭蹭登上人生極點。

歷史是最沒有如果的,牽一髮而動全身,李治不上位,自然不會有武則天,後來可能也沒有李隆基出頭,沒有開元盛世也不會有安史之亂,對唐朝是利是弊,李唐長壽還是短命鬼知道。


李治其實幹得也挺不錯的,換上李恪或者李泰能不能超越他很難說,但武則天可能就沒戲了XD


可能武則天就嫁給李恪或李泰了


李治當皇帝當的還是不錯的,唯一缺點是有個太能幹的老婆自己又沒她命長(李治55在皇帝中一般,但老婆是超長待機)。李恪沒機會(媽不對,不是嫡出)。李泰運氣不好(哥哥作死之後他是第一順位),他爸想到自己的黑歷史認為李泰上位其他兒子會gg,所以悲劇了。李泰如果上的話可能不比李治差(就是命更短32)唐朝當時發展趨勢已經成了只要皇帝不太坑不會有太大區別,但女皇帝就沒了(對李家可能是好事)。


推薦閱讀:

TAG:歷史 | 唐朝李唐 | 歷史人物 |